政策解读:广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州市促进商圈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
自2021年获批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来,广州在重点商圈建设发展上持续发力,向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为进一步加快广州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商圈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和吸引力,特制定《广州市促进商圈高质量发展意见》。以下是对该政策的核心内容和亮点的解读。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广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商圈建设是提升城市消费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当前,广州商圈发展正处于重要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任务。例如,商业载体用地的规划优化、老旧建筑的活化利用、消费新场景打造、商圈交通便利性的进一步提升等。为此,政策提出到2035年,构建“5+2+4+22”的商圈格局,打造多层级、功能互补的商业体系,推动商圈均衡发展,提升消费能级,增强商圈知名度和创新融合度。
二、核心任务与创新举措
(一)打造国际一流商圈
聚焦“5+2+4”共11个重点商圈,明确了各自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例如,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将打造世界级综合消费轴;白鹅潭商圈将围绕“城市第二地标”,打造全球文化艺术消费和新兴商业消费的世界级地标商圈;万博商圈将着力打造国际文旅及商业微旅高度融合的世界级地标商圈。这些商圈将通过数字化建设、首店经济、文化体验等手段,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优化商业空间供给
提出科学规划商业用地,为精准招商提供空间载体。同时,支持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兼容商业功能,推动商业设施与公共服务功能的融合发展,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此外,政策还鼓励对老城区老旧建筑进行功能活化,破解旧城更新难题,激发商圈活力。
(三)推动业态创新融合
积极打造“羊城消费新八景”城市IP,支持商圈举办岭南特色活动,提升文化旅游吸引力。通过引入首店、首演、首发活动,打造特色IP,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以及鼓励“宠物+”等新潮流业态,丰富商圈消费体验。同时,政策还鼓励利用新兴技术(如VR/AR、人工智能)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推动商圈向综合性文化艺术消费空间转型升级。
(四)打造特色消费场景
提出塑造“YOUNG城YEAH市”夜间消费品牌,发展夜间经济;支持商圈内规划建设市内免税店,打造免税购物场景;探索低空旅游观光和无人机赛事等低空消费场景;以及推动专业市场向时尚商圈转型,打造产业消费新地标。这些举措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选择。
(五)提升商圈环境品质
提出通过城市更新和微改造,提升商圈公共空间品质,优化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对标国际大都市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同时,完善商圈公共设施,增设无障碍设施、治安报警点等,提升商圈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此外,政策还支持商圈智慧化建设,打造智慧消费生态系统,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六)优化商圈交通组织
聚焦提升商圈交通便利性,提出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完善站点布局,减少对周边交通的影响。同时,强化交通组织和管制,打造智能停车系统,建设高品质慢行系统,提升商圈的可达性和舒适性。
(七)创新商圈管理模式
政策鼓励商圈国有商业物业创新运营,给予国企更大自主权,推动“建管分离、建营分离”。同时,支持商圈建立“政府+商协会+企业”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培育专业运营团队,塑造特色商圈IP,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与实施路径
为确保政策落地,广州市将建立重点商圈建设工作机制,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推进。同时,政策提出通过精准招商、财政支持、优化审批流程、建立商圈发展监测机制等手段,为商圈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四、政策亮点与意义
(一)系统性与前瞻性:政策从商圈布局、业态创新、环境提升等多个维度出发,为广州商圈未来十年的发展提供了路线图。
(二)商业与文化融合:通过挖掘岭南文化内涵,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推动商圈从传统购物场所向综合性消费地标转型。
(三)创新与包容:政策支持新兴业态发展,鼓励创新消费场景,同时优化审批流程,为商圈发展提供包容的政策环境。
(四)多方协同:通过建立重点商圈工作机制,凝聚各部门职能,齐力推动商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