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外商请进来 > 投资环境

创新型城市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势头更趋强劲

发布日期:2021-07-06 09:34:06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创新环境持续改善、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产业创新稳步推进。7月5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1)》(下称“蓝皮书”)提出了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新趋势。

  蓝皮书执行主编、广州市社科院科技创新研究所所长张赛飞表示,“十三五”时期广州创新型城市快速发展,2020年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仍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预计2021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态势将继续向好。

  知识中心地位稳步提升

  蓝皮书总报告建立了涵盖创新要素与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企业与产业创新的创新型城市指数模型。经测算,2016—2020年广州创新型城市指数年均增长23.66%,呈快速增长态势。2020年,广州创新型城市指数同比增长17.22%,达到289.11。

  在创新要素与环境方面,蓝皮书指出,去年广州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633.09亿元,同比增长82.36%,显示技术需求快速增长,创新动力十分强劲。

  具体来看,广州加速集聚国内外高端人才,大力培养博士青年科技人才,截至2020年底,广州高技能人才达到92.4万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到去年底已批新型产业用地项目23个,面积总计94.68公顷。加快培育生物医药、5G、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并从智能化数字化赋能、民营企业发展、企业研究院建设、风险投资发展等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保障。

  在科学与技术创新方面,2020年,广州全社会R&D经费达到750.57亿元,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089.09亿元,同比增长70.55%,显示广州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

  广州知识中心地位稳步提升。去年,广州发表SCI论文39566篇,同比增长4.94%,论文总量高于首尔、东京、深圳等城市,知识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同时,广州加速推进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奠定了基础。

  在企业与产业创新方面,2020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606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991.71亿元,同比增长3.8%。截至去年底,广州245家企业入选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2430家,同比增长33.90%,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

  布局三大新兴产业

  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更高要求之下,面向“十四五”发展新局面和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蓝皮书建议,广州要进一步助力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机制,鼓励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支持开拓新产品市场,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同时,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增强企业技术骨干人才供给,激发企业的风险投资需求,鼓励企业开展基础研究,逐步形成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针对未来产业发展,蓝皮书指出,广州要前瞻布局新能源,巩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推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智慧医疗。

  在新能源产业上,要大力推动建立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促进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耦合。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打造城市能源大脑,着眼于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制度藩篱,推动各部门实现数据共享。

  在数字经济上,要围绕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持续并稳定支持软硬件、底层平台等核心技术的攻关。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强底层算法、智能芯片的研发,推动开源框架建设,发展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在物联网领域,持续推进传感器核心技术攻关;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强化平台智能装备、高端工业软件发展。

  在智慧医疗上,促进互联网医疗产业规范化发展,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布局,开展医保结算、远程会诊、家庭医生等改革试点,推进互联网医疗的实践探索和应用推广。积极践行“医学人工智能”,将医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医学影像分析等软硬件技术和现实场景密切结合,为疾病防控、诊断、精准治疗等提供有效途径。

  张赛飞表示,广州还要深入推动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深入推进成果转化试点建设,支持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及人才培育。优化创新发展大环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技术移民试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