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外商请进来 > 投资环境

“穗好办”:为基层减负 为群众服务

发布日期:2020-08-28 09:29:36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基层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直通市民群众的第一线。

  去年以来,广州大力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向基层下沉延伸,并以全省基层减负便民专项试点区越秀区为核心抓手,探索构建大数据驱动的基层政务管理运行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以“数字政府”赋能基层减负又有了新变化。在越秀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广州总结推广复制经验,印发了《深化越秀区基层减负便民工作方案和基层减负便民全面推广工作方案》。

  8月26日,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举行“穗好办”基层减负便民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穗好办”上线第二批优化事项清单共24类事项,包括19类服务事项和5个证明类办理事项。

  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文谦透露,今年底前,“穗好办”app将上线各类服务增至1000项;同时,全市“政务一体机”自助终端也将增至1000台。“希望用‘两个一千’,让广州老百姓办事更便利,帮助提升广州营商环境。”

  在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同时,“穗好办”推进基层政务服务“少填、少带、少跑、少报、快办”,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老百姓的获得感,让政务服务更便民、更快捷、更高效。

  南方日报记者 黄舒旻

  通讯员 穗政数宣

  减负:从六个窗口到两个窗口

  “越秀区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管理人口数量多、业务杂,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一整天的时间都要坐在窗口,帮助市民处理大小事项。”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蓝晓华坦言,在基层减负工作推进前,不少基层干部每天都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

  以退管业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为例,此前办理该业务都要到基层的服务窗口进行线下办理,“每天我们的工作人员要接待的办事群众数量,几乎都数不过来。”蓝晓华说。

  基层的负担,通过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改造得到了缓解。针对居民到街道、社区办事事项多、提交证明多、跑腿多和基层工作人员事务多等问题,越秀区推动49项高频事项上线“粤省事”“穗好办”办理,实现办事服务由“居民跑”变“掌上办”。

  蓝晓华说,通过强化应用身份认证、电子证照、数据共享等技术手段,越秀区已经实现居民办事表格少填67%,材料少交63%,时间少跑65%,基层证明不断优化,以此实现减证明、快办结。

  在减证的同时,通过信息系统对接、信息数据共享,切实压缩基层报表数量,减少基层二次录入,更进一步减轻了基层工作强度,提升办事效率。目前,越秀区将街道社区原需上报民政、人社、城管等132种业务报表清单和台账,压减到39种,取消了93种,减少率达70%。

  以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基层减负,一个显著的改变就是窗口的数量。在越秀区东园新村社区的政务服务中心,过去的六个服务窗口已经缩减为了两个,为基层释放了更多人力,去提供社区治理、上门等惠民服务。

  现在,基层高频证明办理慢问题同样可以通过“穗好办”解决。市民通过“穗好办”app申请常用的街道社区证明、街道社区在线审核,调用“电子印章”,出具电子证明,并实时同步至市政府门户网站“证明在线验证专栏”分辨真伪,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出具证明可验可查。

  目前,越秀区已上线管办档案存放情况、福利分房情况(已享受优惠政策)、福利分房情况(未享受优惠政策)、政审材料情况、亲属关系情况等5个常用证明线上开具。街道社区证明电子化的实践经验和做法,也将向全市推广。

  “我们鼓励居民通过‘穗好办’app在线上办理各类业务,同时也接纳市民在线下办理业务,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蓝晓华说道。

  越秀区的试点实践,让广州聚焦“减负”上做文章。通过业务简化、可信身份认证、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外循环变内循环、速递服务等措施,优化业务流程,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理时限,让“穗好办”上的“数据跑腿”代替群众和基层干部跑腿,进一步提升基层民生服务效能。

  集成:“线上+线下”搭起无障碍服务桥

  对有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等事项办理需求的市民而言,畅通申请渠道,简化证明事项,优化救助审核审批方式,提高业务效率,尤为重要。

  “我们的救助对象家庭,大部分都是由长者、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组成,他们对社会救助业务申办的易及性有更高的需求,畅通申请渠道、简化办事流程,是进一步强化我市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广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梁镜清表示。

  为了能让申请人尽快得到社会救助,近年来,广州市民政局大力推行“一证一书”改革,取消了个人工资收入证明、养老保险核定单、社保缴费单等反映申请人家庭收入情况的多项证明材料,以及机动车权属证明、银行账户明细、有价证券、商业保险、不动产登记等反映家庭财产情况的证明材料。

  “市民群众只需要提交身份证明及授权书,即可提出社会救助申请。”梁镜清介绍,提出申请后,市民政局需要对申请者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实。在这一流程中,应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化核对系统(简称“核对信息系统”),打通了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畅通了社会救助数据共享,再一次减少了申请人准备相应材料的办事成本,也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核对效率。

  当前,核对信息系统已实现与公安、人社、税务、公积金、规划和自然资源、市场监管、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彩票等67个部门和单位的27类信息共享,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出入境”信息查询核对功能和建立社会救助申请人“财产价格纠纷解决机制”,填补实物类财产价格复核领域空白,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审核精准性。

  以往的救助申请需要申请人到线下授权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今年开始,市民政局联通了“粤省事”以及“穗好办”app,群众在家动动手指就能实现电子授权,提出救助申请,从而实现零填写、零提交、零跑动。

  目前,市民政局的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等事项已进驻“穗好办”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在线办理,打通了网上办事“最后一米”。

  在“集成”上见成效,广州正通过“穗好办”app集成各类服务事项,搭建“线上+线下”便民服务桥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助力沟通无障碍,优化基层民生服务供给。

  智慧:小身材也能办大事

  查询健康档案、打印气象证明、羊城通充值……在白云区智慧政务24小时自助服务区内,一台与其他终端机相比“身材”略显“矮小”的智慧政务自助终端,获得了附近居民的青睐。这台能够办理超过150项服务事项的终端机,最远已经布局到了白云区最北部的钟落潭。

  “这些终端机已经在白云区的村居基层单位全面铺开,但机器的维护和消耗品都是由区里统筹负责,不消耗基层的人力物力。就连终端机的打印纸,都是由我们统一购买。”白云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这台机器,基层人员只需要做好引导群众办理的工作。

  而在番禺区,利用5G+VR技术打造的“政务晓屋”已经正式进驻番禺区政务服务中心。

  市民通过手机微信“晓屋”小程序预约业务,按照预约时间到现场扫码开门单独进入晓屋,运用可视化应用软件窗口与远程坐席进行实时视频通话,通过多部门联合互动办理,解决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在“政务晓屋”中,市民已经可以办理个体工商户开业税务登记、税务信息变更、授权缴税(费)款三方协议、商事登记注销清税证明等多项业务。接下来,番禺区还将建设工程审批、政策兑现、市场监管、社保等与优化营商环境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业务整合进来,通过在全区合理布设“晓屋”,真正实现办事就在家门口。

  大数据、5G、AI、4K……走在科技前沿的新技术,在“数字政府”建设中有了新的应用场景。广州在“智慧”上不断下功夫,通过自助终端打造“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可视化、移动化、智能化,并不断提升基层民生服务体验。

  集合多项先进技术的“政务一体机”终端设备,正逐渐向全市11个区的街道、社区政务服务大厅布设开,日前已经新增了680台综合性政务服务一体机。整个布设工作完成后,全市原有和新增的一体机总量预计接近1000台。

  每台一体机集成多种服务事项,覆盖出入境、交管、人社、民政、卫健、残联、税务等业务类别,可以提供个人名下房产查询、个人完税证明打印、驾驶员和车辆违章查询等100多项业务办理,进一步减轻基层的负担,让更多的“大窗口”变成“小屏幕”,把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