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4部门有望实现“多规合一”
继率先启动“三规合一”后,广州将进一步开展“多规合一”工作。
16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依据,加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各部门专业规划的衔接,实现环保、信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林业园林、交通、市政、水务、环卫等多个部门规划的“多规合一”。按计划,广州将在2016年底完成“多规合一”。
整合“多规” 完善“一张图”
中央、国家部委高度重视“多规合一”工作,多次发文要求推进该项工作。从2012年10月起,广州全面启动了“三规合一”工作,历经两年完成“五个一”成果,包括“一张图”、一个信息联动平台、一个协调机制、一套技术标准和一个管理规定,探索城市空间治理的新模式,并于2014年4月以市政府名义发文要求各区、相关委办局执行。
市国土规划委副主任郭昊羽在发布会上表示,广州是全国特大城市中首个开展“三规合一”工作的,在全国有很大反响。
在此基础上,《工作方案》将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依据,加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各部门专业规划的衔接,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环保、教育、体育、卫生、林业园林、交通、市政、水务、环卫等多个部门规划的“多规合一”。
根据《工作方案》,广州将以“规划引领、平台整合、市区联动、部门协同”为总体工作思路。由市政府组织,市国土规划委牵头,市相关职能部门和区政府共同参与,初期包括环保、教育、体育、卫生、市政、水务等14个部门。在广州市“三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补充、调整成立市“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市“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
郭昊羽说,此次“多规合一”工作,全面分析广州发改、国土规划和各相关部门专业规划的核心内容、管控要素、用地标准以及实施机制,在“三规合一”成果基础上,完成 “多规合一”的“一张图”、“一个信息平台”和“一个协调机制”的工作内容。“希望在2016年底完成‘多规合一’工作。”他说。
4项条件成熟规划优先“试水”
开展“多规合一”工作,郭昊羽介绍,广州将按照保民生,保底线,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选取原则,在全市专项规划中,选择14项条件成熟的专项规划,优先开展“多规合一”工作。
其中,民生设施类四项,包括广州市中小学布点规划、广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广州市公安派出所布局规划;
底线管控类三项,即广州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广州市林业保护红线及绿地系统规划、广州市文物保护区区划;
综合防灾类两项,即广州市城市消防规划、广州市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划。还有,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类五项,包括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广州市城乡建设综合规划、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及高压电网规划、广州市河涌水系及水务设施综合规划、广州市环境卫生总体规划等城市管理设施专项规划。
郭昊羽还透露,目前正以以琶洲地区土地规划信息系统为试点,初步搭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并且收集近五年已编和在编的35个部门的175项空间与土地利用规划,开展了部分专业规划的差异分析。同时,花都区启动了20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与专项规划整合工作,进行“多规合一”探索。
■话你知
“多规合一”有五大好处
实行“多规合一”,有什么好处?
记者了解到,此前广州通过“三规合一”工作,协调城规、土规矛盾图板近30万块,面积936平方公里;盘活存量土地资源128平方公里,在不增加用地规模前提下对建设项目进行了综合排序,保障了近3年来省市重点项目2600余项,突出保障重大民生和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合计1100余项;统筹工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全市划定了产业区块95个、325平方公里;建立“三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实现了“三规合一”规划成果数字化管理和部门信息共享互通;明确了城市潜在增长空间,保护了市域生态格局,划定生态控制线范围4000多平方公里。通过划定建设用地控制线、增长边界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整合形成了全市“一张图”。
鉴于此,郭昊羽解释,“多规合一”的好处可归结为“五个一些”。
——矛盾少一些,“因为‘多规合一’工作要将规划进行矛盾的比对,肯定规划之间的矛盾就会少一些。”
——管理智能一些,“通过‘多规合一’工作,我们会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不同的局委办都可以利用信息平台开展自己的工作。”
——审批快一些,“通过信息的沟通、通过矛盾的比对,提升部门办事效率。”
——过程阳光一些,“通过建立平台,实际上它也是监督体系,不同部门利用同一个平台,形成信息的互相监督。”
——沟通顺畅一些,“建立一个协调机制,正好解决了现在部分部门与部门沟通不顺畅的问题。”
(来源:2015年11月17日 南方日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