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外商请进来 > 投资环境

3天完成登记审批审批时效大幅提速

发布日期:2017-08-01 16:00:00 来源:广州市商务委 字号:

“注册公司1天就能领证,比以前方便太多了。”4月13日,从事园林景观业务的翁小姐在南沙政务服务中心时感慨道。在来政务服务中心之前,翁小姐提前1天在网上预约,根据网上流程准备资料,第2天现场提交资料,下午就领到证了。

这与4年前翁小姐在南沙注册第1家公司时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跑了20趟才跑遍6个部门,最后花了2000元找中介办,3个多月时间才办好。”

翁小姐的经历正是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过去,市民和企业“人在证途、跑部办事、万里长征”;如今,世界500强企业苏黎世保险、安达保险仅用3天就完成了登记注册,总投资额610亿的富士康10.5代显示器项目从达成投资意向到正式动工仅100天。“广州速度”“广州效率”被广为称道。

政务服务更贴心、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带来的是广州市场活力的持续迸发。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4.6万户,同比增长25.39%。截至6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62万户,同比增长14.8%。

企业办事“快得飞起”营商环境“磁极”效应显现

两天完成公司工商登记注册、实行容缺登记……6月16日,广东粤财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南沙揭牌开业。对自贸区登记注册的政策创新与企业服务创新的便利,粤财金融租赁尝到了“甜头”。

“6月6日取得广东银监局的开业批复文件,仅用2天时间,6月8日即完成了公司工商登记注册。办理当天材料缺了一个签名,审批部门即实施‘容缺受理’,先领取营业执照,后续补齐所需材料。”粤财金融租赁公司对自贸区贴心便利的企业服务惊叹不已。

政务服务的不断提升,让企业在天河办事同样“快得飞起”。“从提交资料到领取营业执照,仅用了1天。”越秀集团旗下的佳耀置业公司负责人说道。

“还有比他们更快的,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从受理到领取营业执照,仅用1小时。”天河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周军州说。

粤财金融租赁、佳耀置业、苏黎世保险等企业快速领取营业执照的背后,正是广州政务服务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的真实写照。2014年,广州成为首个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的国家中心城市,“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改革先后落地。

近年来,广州对登记、备案事项核准时限进行分类压减,换照、备案等8项简易登记事项当场审批,设立登记试行“容缺登记”制度,1个工作日完成审批,基本做到“今天约、明天办、后天取”,所有登记审批全流程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时效提速88%;实施工商登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一址多照”和“全城通办”,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工商登记预约时间从2016年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目前的3个工作日,压缩80%。

广州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出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行”和“一照多用”的新路子,率先实现了商事主体登记备案、许可审批、监管、处罚、信用信息等“大数据”共享与公示。今年1-5月新登记内资市场主体增长42%,日均新增市场主体约790家。

广州优良的营商环境的“磁极”效应正在不断显现。一批百亿、千亿级产业项目纷纷落户广州。今年以来,富士康第10.5代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思科广州智慧城、百济神州生物医药生产基地相继动工,通用电气(ge)生物产业园落户中新知识城。

服务事项“一网揽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短短3个月,已经成功注册了50多家‘一址多照’企业”。在位于科韵路的万鹏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负责人林燕绿说道。今年2月,天河区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天河中央商务区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化的意见》,在全省率先破冰“卡位注册”和企业住所登记改革,简化了场地登记要求,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受益于注册登记条件进一步放宽,天河区“村里的众创空间”越办越红火,截至今年6月,天河区市级登记以上的孵化器51家、众创空间53家。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南沙推出企业专属网页提供“点菜”式服务,把“线下”的服务搬到了“线上”,力争“一网揽尽”。网页提供20大类、395项企业常办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

2013年9月,南沙在广州市率先试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据了解,南沙商事服务还拟将延伸至港澳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国家,建立企业注册代办点,企业申请人毋需亲临南沙,即可完成落户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的投资办事流程。

政务服务改革红利不断释放。“2014年南沙区登记企业1600余家,2016年变成了1.42万家,增长近10倍,但办事人员、窗口数量却减少近一半。”南沙区政务办主任罗建中说道。

目前,广州市政务服务大厅30个进驻审批部门的831项审批及服务事项已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务模式,2017年1-6月窗口业务总量为92582件,月均办理业务量为15430件;综合出件区出件总量为39575件。纳入集成的30个部门原有94个窗口压缩为28个,原有130名工作人员现压减1/2以上。

“打开前门,管好后门”。为企业的注册落户提供便利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广州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2016年度年报公示工作,向社会公开了12大类、85项具体市场监管事项的抽查项目清单;对经营异常的商事主体在银行借贷方面予以限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目前,广州市共有7309家企业(个体工商户)符合2016年度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公示资格。

建设审批“高速公路”政府部门主动“瘦身割肉”谋创新

在南沙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区内,保存着一张长4米、耗时近800天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如今,这里的很多审批项目已成为历史。

近年来,南沙政务服务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先后推出“一口受理”多证联办、“证照分离”以及“综合窗口”一窗受理552项业务等改革,申请人仅需往返“一口受理”窗口两次,1个工作日(24小时)内可领取《营业执照》等多个证章,简化了约37份申请材料、节省了约30个工作日。

审批提速的背后,是政府部门“瘦身割肉”的改革。但“瘦身割肉”并不容易,需要克服各个部门系统不衔接、不配套,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互相冲突的各种问题。

“刚开始比较难,但各部门对改革创新逐渐形成共识。”南沙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吴晓文参与了“一口受理”模式建立的全过程。“工商局将审批时限压缩到4小时,公安局备案时限也压缩到3个多小时。”各部门不断突破传统审批流程,才有了企业1天领证的便利。

荔湾区是“前台统一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受理模式的全国先行者,区政务服务中心将原来19个部门53个窗口,大幅压减为9个综合受理窗口和2个统一出件窗口,任一窗口可办理519项业务,广佛行政审批事项还能实现24小时通办。

“各部门刚开始都不愿意改革,以前审批监管利益一体化,容易产生权力寻租空间。”荔湾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改革后受理、审批、监管分别由三个不同单位的人负责,可以切断利益关系,形成制约和监管。

以投资便利化为目标,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打造项目审批“高速公路”,迈出了“1个月审批、3个月交地、6个月动工”的快节奏。在这背后,工业项目的投资建设审批成为改革的“刀口”。

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黄埔区政务办主任郑勇坦言,工业项目的报建往往最麻烦,一个项目从引入到投产,要经过土地供应、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及建设验收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审批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个。

对此,改革将立项、规划、建设、环保、施工到竣工验收等38个行政审批事项首批划转到行政审批局,覆盖企业筹建项目全链条。同时,分离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涉及规划、建设、环保等10个区级部门的技术审查部分交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承担,政府部门对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企业提交过的材料,政府部门可从审批系统中直接调取,企业申报材料从原来的312项减到184项,减少四成以上。

 

(来源:2017年8月2日 南方日报)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