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将是中国先进制造业重镇”
区域经济的命脉在于重工业,先进制造业则是重工业的主力军和“火车头”。8月18日,第13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高端论坛在南沙举行。作为目前粤港两地机械电子工程科技交流的重要平台,该论坛每2年召开一次。本次论坛特别针对南沙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著名专家学者及广船国际、东方重机等南沙区内装备制造业企业代表,对南沙制造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许多专家看好广州南沙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他们认为南沙不仅在华南地位重要,而且有很好的粤港合作的平台。
香港科大校长特别助理、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倪明选教授说, “近日《广州市南沙新区条例》获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行。其中,《条例》明确了南沙新区应当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综合服务、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全方位合作。可以预见南沙将是广东乃至中国今后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其中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引进,粤港两地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也将高度结合南沙的需求。”
先进装备制造业:已具规模
根据《广州市“十二五”时期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将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以上。而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南沙,到2015年初步建成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动力、结构高端化、布局合理、环境良好、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则普遍被与会代表看好。
不少专家认为,南沙凭借海港区位优势,有条件发展先进制造业,“位于南大门的地理位置意味着与港澳发达经济体的合作机遇,可设立跨越粤港两地的高端制造业园区,以有效整合两地互补性资源优势。”
在本次论坛上,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重机事业部副总工程师盛少琴介绍,广船国际自2006年在龙穴岛上投产动工以来,前期以造船业发展为主,但近几年开始对盾构机等重型机械进行设计、研发和生产。从为海瑞克、维尔特等国际盾构机品牌企业生产提供零配件,到如今经营成套设备业务,广船成为我国盾构机研发、制造企业之一,生产的盾构机运用于广州地铁、穗莞深城铁等国内隧道挖掘和俄罗斯、泰国等国外隧道开挖。广船龙穴岛基地在盾构机研发方面拥有一个国家级的国际技术中心、可以满足4台盾构机生产的流水线、国内先进的12.5米高数控立车,以及国内先进的盾构机技工人才资源。
据了解,全国现有盾构机保有量为900台,每年还在以平均100台的增速发展。但是,这距离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011年至2015年增多600台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现有地下隧道约2000公里,预计到2016年将扩展至4300公里。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国内的盾构机市场仍将面临着很大的需求增长空间。
盛少琴表示,面对盾构机市场蓬勃的发展潜力,广船将继续以研究岩土和刀盘、盾体之间关系为抓手,协同其他科技伙伴实现技术逆向,深入挖掘现场取得第一手资料,通过招投标形式丰富丰满南沙盾构机产业链发展。在技术上,广船将重点研发主轴承、液压件和电气控制元件等盾构机三大关键部位,争取早日摆脱盾构机关键部位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而这一切,将在南沙得到很好实现”。
今年4月,广州市发改委曾经对外公布了《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总体工作方案(2014-2016年)》,提出将支持南沙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延伸发展轨道交通产业, 将南沙区内的海瑞克隧道机械公司列为全市轨道交通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和唯一一家轨道交通施工装备类企业。今后,随着广船国际盾构机研发和生产能力不断加强,南沙的轨道交通施工装备制造业将迎来“两条腿走路”的新的发展阶段。
高端制造业:企业家很看好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规划》要求,未来南沙新区重点发展五大产业集群:高端服务业、科技智慧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产业和旅游休闲健康产业。而企业家更看好南沙高端制造业。
“南沙新区是cepa先行先试示范区,开发启动后相当于再造一个广州新城、滨海新城,带来的商机和发展空间非常大。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空间。”早年在南沙新区投资了两个项目的东方电气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伟表示。
“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已经到来,必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国际上也有人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需求,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教授认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香港极具信息的优势,通过粤港合作的平台,南沙最有条件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成为未来华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香港科大校长特别助理、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倪明选教授则认为南沙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战略新区,未来将会大力发展科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依托香港的一流科研成果打造粤港澳合作平台,将给未来的南沙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制造业要懂得如何在海量(volume)、多样(velocity)的数据中快速(velocity)、准确(veracit)地获取价值(value),为制造业减少了开发周期,优化装配过程、增加了产量并满足客户的需求”。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自动控制专家,美国南加州大学fluor讲席教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2013年新当选的会士秦泗钊表示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减少企业成本,并帮助企业从源头上杜绝可能发生的问题,有很强的预见性。因此看好南沙以大数据为基础开发的高端装备制造设备业。包括中科院的中科院南海所南沙科研基地、南沙云服务数据中心等项目。
粤港澳合作平台:地位更加凸显
南沙新区在规划之初就被定位为“内地连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培训基地、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如今南沙新区作为粤港澳合作的平台地位愈加凸显,尤其是投资环境更为完善。
本次论坛除了为南沙机械制造业,尤其是重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入探讨的平台,与会专家、业者还就如何进一步加深粤港两地在机械制造业上的合作,实现互补互促,共同进步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中,已经扎根南沙7年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就和与会嘉宾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南沙梦”。
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倪明选介绍说,近年来,他们在南沙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专门吸引人才金字塔顶端的领军人物,到吸纳更多年轻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多元化、富朝气的人才团队,效果十分明显。倪明选十分看好南沙科研的发展前景。霍英东研究院也正在和南沙区政府共同打造粤港科技合作示范中心,结合两地优势,把更多优秀的国际人才和科研成果带到南沙,进行产业化转化,支撑南沙新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据了解,由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与广州仲裁委、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和澳门世贸中心仲裁中心共同设立的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已经正式运转。自前年起在南沙发生的商事纠纷,经协商后可在南沙选择香港或澳门等地的仲裁规则和商事规则进行仲裁。此举被业内认为是南沙提高经济往来服务水平和效益,融入国际经济大环境的重要一步。“加上南沙新区启动的新区60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建设和今年8月1日获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行《广州市南沙新区条例》。南沙的发展将会如虎添翼。”倪明选表示。
他说,“《条例》明确了南沙新区应当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综合服务、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全方位合作。可以预见南沙区将是广东乃至中国今后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其中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引进,粤港两地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也将高度结合南沙的需求。”
针对在南沙科研、创业的环境,倪明选提出了7个建议:希望南沙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法规,实施更便捷的通关措施、更优惠的关税政策、更年轻化的人才引进政策,营造更加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和更加高效、规范化的行政管理,形成更加开放的多元文化环境,共同发展粤港两地的科技创新工作,使粤港科技合作示范中心经济和产业支撑效应最大化。
南沙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承载着广州由“沿江城市”向“临海城市”蜕变之梦的南沙区已经在融入港澳及国际商事中先行一步。如今霍英东集团、金朝阳集团、粤海集团等港澳企业与南沙合作项目发展良好,主要涉及大型基础设施、创投基金、高端医疗、综合商业配套、港口物流、海洋休闲和游艇服务等领域。未来南沙将在健全高效管理机制、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推进科技体制创新和科技金融结合、加快创建人才特区、优化口岸通关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推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供经验。
(来源:2104年8月20日 南方日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