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外商请进来 > 投资环境

落子五大金融功能区 抢占发展先机 打造三大交易新平台 增创发展优势

发布日期:2014-06-18 16:00:00 来源:广州市商务委 字号:

近年来,广州市全力以赴,抢占金融发展制高点,着力推动金融创新,为广州加快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新时期广州金融以“发展是金融第一要务,稳定是金融第一责任”为理念,以“现代化、市场化、差异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建设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和金融功能区,着力发展“国际金融、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

目前,广州已经形成了广州民间金融街(越秀)、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科学城)、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和增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五大金融功能区;同时,成功搭建了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三大交易平台,抢占金融创先发展之先机。

广州民间金融街

——全国首创 行业标杆

广州民间金融街位于越秀区长堤大马路,毗邻珠江北岸,整体规划范围59公顷。通过引入民间金融机构以及配套服务机构,形成以民间金融为主的金融机构集聚区。广州民间金融街集中引入一批民间金融机构,将充斥着杂乱、分散业态的旧街区打造成反映广府文化内涵和现代金融元素的民间金融集聚区,发布民间融资“广州价格”,打造国内民间融资价格风向标。

民间金融街的建设成效显著,共吸引国内外257批次3900余人前来参观、考察和学习,十余家媒体专题报道,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扩大。目前,民间金融街入驻机构已达127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40家,占全市的64.51%,互联网金融机构7家,三期新引入机构25家,争取三期开业时入驻机构达到150家以上,其中小额贷款公司增至70-80家。入驻机构发展势头良好,业务量稳步增长。累计为全国7600余家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430.4亿元,融资额同比增长330%,带动了实体产业的发展。

民间金融街对街区实施楼宇改造、交通治理、园林绿化等综合整饰,还原街区岭南建筑风貌,推动向民间金融业态升级,形成了旧城区城市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新经验。实现腾铺2万多平方米,完成3.2万平方米的外立面整饰任务,增设民俗雕塑11个、浮雕48平方米,民间金融街的整体营商环境得以提升。

为推动征信事业社会化进程,经过前期可行性研究和广泛的市场调查,广州民间金融街成立全国第一家民间金融征信机构——广州民间金融街征信公司,在第三届金交会启动仪式上正式揭牌。

广州民间金融街征信公司将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以互联网为依托,广泛采集借款人、企业的信用信息,与银行建立信息互换机制,并与公安、法院、地税等部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准确、公正、高效的第三方金融征信服务。

广州国际金融城

——面向世界 聚集总部

为打造广东金融强省和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重要载体,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做出了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下称金融城)的重大决策部署。金融城是广州“2+3+9”战略性发展平台之一,规划用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定位为国内领先的金融集聚区、岭南特色的活力区最佳实践区和国际一流的生态理想城。起步区规划以“方城曲苑,古今交融”为城市设计理念,采用“方城、曲苑、翠岛、玉带”的格局,规划为金融总部、总部办公、商业综合、滨水休闲和生活居住五大功能分区,截至目前,已有近60家金融及相关机构明确表示有意进驻,成功出让两批土地,南粤银行、广州金融控股集团和万联证券联合体、平安不动产和新华保险等金融机构已购地进驻。

《关于支持国家金融机构监管部门驻粤机构和金融机构在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自用办公用房的若干规定》于2013年12月正式出台,对在金融城购地建楼的金融企业(包括金融机构、金融控股集团、金融市场交易机构等)按自用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1000元的奖励。2014年金融城建设将进一步提速,大力开展对国内外金融机构特别是总部金融机构的“敲门招商”工作,加快广州国际金融文化交流中心(岭南金融博物馆)立项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金融总部聚集区。

金融城二期开发建设谋划推进。广州市规划局正在组织金融城二期城市设计深化和控规编制工作,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和天河区政府完成金融城二期土地收储的前期摸查,已完成绢麻厂、鹰金钱罐头厂、南方面粉厂、坚红化工厂等13个厂约75万平方米国有企业用地的收储工作,占应收储土地面积的30%。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

——低碳金融市场的领跑者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全国首家以“碳排放权”命名的交易机构,是广东省政府指定的碳排放权配额有偿发放和市场交易平台。

2013年12月16日,广碳所成功组织了广东碳排放权配额首次有偿发放,这是全国首个碳排放权配额拍卖活动,发放总量300万吨,28家控排企业和新建项目单位成功竞得碳配额,竞买统一价为60元/吨,总成交金额为1.8亿元。广东省碳市场创下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多项第一:碳配额规模第一,首日交易量第一,首日成交单价第一,首日交易额第一。按市场规模计算,目前广东省碳市场已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大碳市场,迅速引发全球关注。

截至2014年6月12日,广东碳交易一级市场共举行四次有偿拍卖,成交量976.0469万吨,成交金额5.8563亿元;二级市场成交57.6885万吨,成交金额3463.7642万元。一、二级市场总成交量占全国6个已经启动交易的碳市场的58%,成交金额占74%。此外广碳所储备了大量自愿减排交易项目,全国首例按国际vcs标准开的林业碳汇288万吨;成功推出个人购碳业务,累计成交近5万吨自愿减排量;与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签署共150亿元的意向授信协议。

下一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将在发挥市场机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继续努力,以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带动广东低碳经济、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广东产业的发展实现由“外延性”向“内生性”发展模式转变,为建设“低碳、智慧、幸福”广州提供支撑与动力。

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

——聚焦科技 融合发展

位于广州市开发区的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发展成效显著,功能区辐射力初步形成。

一是形成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局面。广州开发区上市企业达27家,约占全市的1/3,境内上市平均募集资金约9亿元,企业上市发展欲望强;截止目前,广州全市17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中,8家位于开发区,培育企业进入全国资本市场成效显著。

二是积极发展天使创业和股权投资。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在广州全市率先成立总规模10亿元的区级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目前累计直接投资项目26个,直接投资约6500万元,带动投资约8亿元,累计吸引社会资本约86亿元。引导基金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40个,投资金额合计约15亿元,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金融创新服务区集聚了股权投资机构46家,总注册资本超过90亿元,成为广州市股权投资机构集聚的重要区域。

三是不断加快金融类机构创新步伐。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探索将广州凯得控股有限公司打造成为辖区内全功能金融服务集团;积极支持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商业银行成立科技支行或科技业务部;积极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起筹建民营银行。

四是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方式。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积极引导企业实现专利权的市场价值;形成“两权质押,投贷联动”的创新融资模式;开展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出台政策开展担保机构业务补贴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贴息;积极顺应互联网企业金融化和金融企业互联网化的趋势,大力扶持电子商务行业发展。

下一步,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继续完善政策体系,支持广州全市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

——联结金融业态的核心平台

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由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发起设立的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于2014年4月18日正式开业。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主要为各类基础金融资产,以及基于基础金融资产开发的金融证券化产品、金融衍生品提供登记、托管、信息发布、清算交收等服务,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中心首期上线的产品为小贷资产收益权、信托收益权、应收账款受益权和商业汇票受益权。

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的设立运营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推进广东省金融改革创新和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幸福广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截止目前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已有挂牌金融资产交易项目共计73个,挂牌资产金额达700亿元。

下一步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将完善交易规则,活跃交易,防控风险,建立与区域性股权市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研究推出金融股权、金融资产和金融产品等方面的创新交易品种,尽快做大做强。

增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服务三农 先行先试

2013年,广东省金融办《关于支持增城市设立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函》(粤金函〔2013〕897号)明确省政府同意支持广州市增城区(市)建设广东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方面,广州及增城两级将投资1.3亿元在新塘镇建设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按照初步规划,服务区将建设以各类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服务街区、服务开发区为主的金融孵化园、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泛金融配套服务区、金融中介配套服务区等五大主要功能区,并引进广州产权交易所、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分中心、增城金融与上市工作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增城乃至周边地区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良的融资环境,引导民间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

目前,由广州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增城市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广州市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已于2014年5月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已整合100多间铺面,基本选定了需聘请的外包服务公司;已有22家机构有意向入驻金融服务区,其中6家已和管理公司签订了意向协议,2家近期准备签约,14家正在洽谈中。

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

——联通港澳 创新试验

南沙新区依托区位、产业和政策优势,正重点发展国际金融、航运金融、离岸金融等特色金融业,构建人民币国际化试验区,大力引进及设立一批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组织,打造服务全省乃至泛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与港澳、东南亚有效对接的现代金融服务区。

2013年5月9日,广东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南沙新区金融创新发展“19条政策”,这是南沙成为国家级新区后向国家上报的第一个专项政策申请。2013年6月19日,南沙新区在明珠湾区起步区举行了南沙新区开发建设启动仪式,航运金融中心大厦、越秀金融大厦等一批金融项目和企业总部项目进行了奠基,标志着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起步区开发建设正式拉开了帷幕。

从2013年5月至今,南沙新区积极参与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申报工作。同时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南沙设立了全省首个金融改革创新研究实践基地。广州航运交易所落户南沙新区,拟定了《关于支持广州航运交易所做大做强方案》。南沙新区设立航运保险公司的前期筹备工作也已正式启动。2013年南沙共引进广州产业基金4个子基金、广东横怡旅游文化产业基金、广州协迅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等金融(类金融)企业58个,企业注册资本19.8亿元人民币,基金规模75亿元人民币。

2014年南沙将争取国家尽快批准实施南沙新区金融创新发展“19条政策”;完成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争取设立南沙航运保险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推动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起步区建设。

广州股权交易中心

——资本市场的平台,企业成长的摇篮

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场所,于2012年8月9日正式营业,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成为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主要业务包括为挂牌企业的股权登记、托管、交易、结算、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提供服务,接受企业挂牌、增资扩股的申请,提供代理股权买卖服务,为企业挂牌、融资等提供咨询,发布市场交易信息等。截至2014年6月15日,中心实现挂牌企业692家,分布于我省16个地级市,124家企业实现融资交易23.33亿元,其中54家挂牌企业实现增资扩股6.06亿元,64家挂牌企业实现股权质押融资10.44亿元,4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300万元,2家企业通过私募债融资6.5亿元。已培育3家企业挂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另有3家正在申请。

针对挂牌公司大多处于成长初期、普遍惜售股权的特点,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推出“股融通”系列融资产品,挂牌企业以一定比例股权作为担保,即可向银行申请贷款,实现股权与债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对接,融资低成本、高效率,截至目前已有20家挂牌企业获批授信、放款达1.24亿元。

在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可享受一系列政策优惠:挂牌实行备案制,不需经政府部门审批;我省挂牌企业办理工商登记业务可享绿色通道服务;广州、梅州等多个地市已出台鼓励政策,给予挂牌企业挂牌补贴和融资贴息等优惠。

 

(来源:2014年6月19日 南方日报)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