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卡”来了!广州全力保供应稳经济复工复产!
“此次疫情充分体现了广州的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我们能在短短两天内全面稳住市场供应,实现量足、质优、价稳,得益于我们完善的物流供应体系,得益于提前建立的应急工作机制和预案,也得益于各部门通力合作,高效运转。”近日,广州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敏表示,疫情是一次大考,也是一场大战。从前期的全市生活必需品保供应,到当前指导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以及促消费、稳外贸等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市商务局将坚决打好每个阶段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商务经济发展目标双胜利。
保供应
“在紧急关头,我们从组织货源、开通绿色通道、加强市场监测、推广线上销售、及时发布信息等五个方面果断采取措施,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稳定了全市市场供应,实现‘上午不断档,下午有余菜’,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魏敏表示。
特别是在面对短期抢购导致供应不平衡的问题时,广州市商务局紧急派驻专员驻点全市20家商超总部,对全市各大蔬菜网点出现的供应问题进行及时调度。魏敏表示:“事实上,春节期间全市蔬菜的供应量是平时的6-8倍,江南果菜市场的日供应量也在每日6000吨-8000吨,足够市场供应。我们及时派驻专员进行对接调度和及时向社会发布权威信息对稳住供应,稳住市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从年初三开始,市商务局几乎全员都在全市各大商超、农贸市场“上班”。全局149名党员干部组成了“保供应党员突击队”,联合区商务部门每天滚动式全覆盖走访230多家重点商超门店和农贸市场,派遣专员到20家商超总部、19个冻肉储备库和江南果菜批发市场驻场服务,实时监测生活必需品供需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协调物资调配。
据广州市商务局介绍,疫情初期之所以能够迅速稳住全市市场供应,主要得益于背后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做支撑。在供应链体系方面,广州市有近300家大中型食品生产及加工企业、37家城区物流配送企业、38家生活必需品批发市场、28家5000吨以上的冷库企业、26家主要商超及社区生鲜连锁企业、615个肉菜市场、709家生活必需品进口企业和7家销售生活必需品的主要电商平台形成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无论在响应速度、作业效率、供给精准度、渠道安全性等方面都有充足保障,确保关键时刻、极端情况下生活必需品找得到、调得快、供得上。
广州市商务局在原有保障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根据疫情的最新情况细化工作方案,确保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衔接有序,有效调度。交警支队迅速开通保供应配送车辆绿色通道,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想方设法加大本地粮油、蔬菜、禽鸟蛋和水产品的供应,各部门协力共同书写了保供应的精彩答卷。
复工复产
保供应“一役”之后,市商务局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指导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各项工作中。防控防疫遇上复工复产,如何在“两难”中实现“两全”,成为当下面临的问题。对此,市商务局一方面加强对商贸企业复工复业的指导和检查,切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大量摸查和收集商贸企业、行业协会集中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出台了促进商贸业稳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许多核心政策已经体现在广州出台的《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中健康发展的十五条措施》和《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48条措施)中。
“我们注意到,许多线下餐企对平台收取的外卖业务16%-20%的佣金望而却步,影响了开展外卖业务的积极性。”魏敏表示,针对该问题,市商务局积极协调餐饮电商外卖平台通过降低服务费率、优化服务手段等,与餐饮企业共渡难关,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同时,协调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为住宿餐饮企业提供较低利率贷款,一周内已帮助银行对接意向企业超400家,涉及贷款金额超20亿元。
2月24日,广东省决定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广州市也正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组织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研究出台安企惠企的各项政策。魏敏表示,还是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处于有序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劲的阶段,一定要坚持“严”字当头、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稳经济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疫情期间直至疫情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市商务局的工作都围绕着稳经济而展开。魏敏表示,疫情对消费影响总体可控,有信心做好全年外贸与招商工作。
“回顾当年非典疫情对广州经济的影响仅到5、6月份,并通过半年的时间就补足了全年的经济增长。虽然目前广州的经济结构和量级不可同日而语,此次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占比已接近七成。但是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具有庞大的市场空间,充沛的市场活力和一流的营商环境,我们相信疫后的广州将有较强的恢复性增长势头。”魏敏说。
谈到2020年广州市招商工作的总体思路,魏敏表示,一方面要稳存量,做好已签约落地项目的跟进服务,了解项目落地及运营中存在的困难,特别是当前疫情对项目开复工及投产运营产生的影响,全力促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另一方面,要扩增量。加大产业链关键环节和行业领军企业招商力度,为全市经济发展引入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