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投资广州 > 最新资讯

产业观察 | 高度重视,广州“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前景广阔!

发布日期:2018-12-03 07:58:08 来源:本网 字号: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18121115583065300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达79.4万辆和77.7万辆,持续高增长发展势头,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增量市场的同时,国家也确定了到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00万辆的政策目标,未来有望继续高增长。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181211155847276001

从2000年-2015年的15年间,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国家几大部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累计投资近200亿元,基本确立了动力电池以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汽车三类车型为“三纵”,以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技术为“三横”的产业化路线图。

一、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具有政策驱动作用显著、细分领域发展不平衡、电池企业与车企抱团发展的重要特点。近年来,全球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稳步快速发展。作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最重要的应用市场,我国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稳步调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进一步趋稳,新能源动力电池将在未来驱动我国电池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2016年,在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首破千亿元,产量78.4亿再创新高,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比亚迪首次跻身全球前四。作为最大的生产国和最重要的应用市场,我国在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181211155910576001

目前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的三个集中区域,分别位于德国、美国和中日韩所在的东亚地区。我国锂电池在各领域无论规模、技术水平都呈现快速提升态势。

伴随中国企业在锂电材料各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攀升,中国动力电池内部竞争激烈。随着电池业发展进程的推进,依靠财政补贴、粗放式上量投产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未来,随着各类新技术持续进步,包括硅碳复合材料、固态电解质等在内的新型材料有望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广泛应用,在可穿戴设备、特殊环境等特定应用领域将有可能出现新的颠覆性锂离子电池产品。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前景广阔。动力电池集中度持续提升,供给侧改革利好龙头企业。随着电池白名单、四部委电池政策指引等供给侧改革政策推动,电池企业分化加剧,具有资金技术等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二、新能源产业的广州优势

珠三角作为闻名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和跨国采购中心,在发展新能源产业上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区域经济带及自贸区等战略发展空间广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制造强国等政策红利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广州市是全国三大乘用车生产基地之一。传统汽车产业全国排名靠前,使得广州市在与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合资合作、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快速发展等方面占据了先天优势。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有利于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做大做强,能够对广州市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181211155932300001

目前,广州市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从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到应用一应俱全的完整产业体系。与此同时,广州市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迅猛,为新能源动力电池提供了广阔的配套使用场景,奠定了广泛深厚的客户基础。

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目前总体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初步具备了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条件,为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壮大发展奠定了慕础。

三、广州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招商方向

(一)招商方向结合广州市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状况及招商资源基础,广州市未来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招商锁定以下五大重点方向

  1. 结合广州市现有汽车制造业良好基础及优势展开;

  2. 围绕推动广州市重点车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配套;

  3. 具备核心技术及竞争力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

  4. 现有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配套和延伸项目;

  5. 为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提供支撑的现代服务业。

(二)招商策略

把广汽等广州本地车企、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自贸区、增城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南沙电池检测中心等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坚持差异化、互补性发展模式,紧紧围绕各个园区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进行招商。

加大与重点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及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及经贸合作项目上取得较大突破。

围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电池产业集群,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川渝等经济发达、企业聚集、资本雄厚、人才济济又有产业转移需求的地区,不断扩大与这些地区的合作内容和合作领域,提高对内开放合作水平。

(三)招商政策

完善优化本地区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优强企业的扶持力度。

政策支持着重从提高整车能耗、整车续驶里程等技术门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其他关键技术指标角度考虑。

通过配套财税政策引导建立废旧电池回收机制,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提供政策补贴,鼓励企业进行废旧电池处置或循环再利用技术的研发,积极为大规模电池处置提供解决方案。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据采集机制,开展智能网络汽车试点示范,划拨建设无人驾驶试验示范区域等,同时完善充电设施信息平台,促进充电数据互联互通,为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扩大推广奠定基础。

出台鼓励新能源动力电池研发环节的财税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或提供融资支持。一是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如在企业所得税中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动力电池等生产企业研发加计扣除的比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二是建立对企业新能源动力电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财政补助机制,适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或提供融资支持,保证研发工作持续和高强度的开展。三是设立专项产业研发基金,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专门研发机构为主、企业广泛参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共同实施相关基础研究专项,合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编辑:投资广州

备注:此报告内容来源于2017年中工联创(北京)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与广州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合作完成的《广州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招商调研》项目报告。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