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最有力支撑
逐梦前行!广州这个“活力城市”永不停止奔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广东广州发展,特别是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发展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为广东发展指引了方向,寄予了厚望。广州牢记总书记重托,日夜兼程,勇当排头兵,奋力出新出彩。
新时代,新作为。广州牢记总书记的谆谆重托和殷切期望,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新水平,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中当好排头兵。
琶洲,珠江之畔,早春勃勃生机孕育之时,一大批重大项目也正加紧推进。在琶洲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实验区,工地塔吊林立,施工热火朝天,腾讯、阿里巴巴、小米、唯品会等近20家互联网巨头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
“以往,建筑工程开工前还需办理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批手续,要耗时一年。现在,完成了基坑工程施工报批手续,就允许开工,仅这一项就节省了9个月时间。”唯品会总部大楼项目主体结构已完工,唯品会相关负责人对海珠区推出的改革措施竖起了大拇指。
建设中的琶洲西区
广州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1天拿到工商营业执照、3天内办好增值税开票业务、施工许可流程“大瘦身”……海珠区开展“效率年”活动以来,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首创CSO首席服务官制度,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创造了“海珠速度”。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海珠速度”只是广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局部缩影。过去一年,广州重点加强在科技创新、营商环境、要素配置、人才体制、国有企业等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广州改革六十条”,推出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通过高质量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城市赢得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提供坚强保障。
创新的引擎
让广州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
新年伊始,备受关注的广州超视堺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投资项目传来新进展。2月14日,超视堺8K项目第一台核心生产设备——8K高精度曝光机缓缓从温控柜搬出,并由吊装机吊装进入无尘工厂,标志着超视堺8K项目由厂房建设阶段进入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
如今,以富士康显示器项目、乐金8.5代OLED项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广州崛起,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力量正在这里不断激荡。
去年,广州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其中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增长10.4%,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9.1%。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9.7%和12.8%。广州正着力打造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四梁八柱”,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和先进制造业强市。
资源的集聚
让广州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
广州国际金融城,作为珠江新城的延伸,功能定位包括金融总部、金融贸易、金融商业和金融创新等,被称为广州的“华尔街”。不久之后,数栋高达三四百米的地标建筑将在这里拔地而起,大量国内外金融业务将在这里开展。
近年来,广州高度重视发展金融、法律、会计、咨询、商贸、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去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7%,占服务业比重的66.5%,其中信息服务业增长25%以上,旅游业收入增长11%,新增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1家。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广州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和动能。
广州南站商务区、国际金融城、第二中央商务区、广州设计之都等一个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广州正打造以质量、标准、品牌、信用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奋力实现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
高水平开放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最强大基因
因海而生、向洋而兴,千年商都底蕴孕育了广州的开放基因。这座城市敢为天下先,在40多年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中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不断为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开放探索更多可能。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性门户枢纽,在新的城市定位中,“国际大都市”已跃然于纸上。突出的城市定位,优势的地理区位,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肩负着对标世界先进城市、为全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探路的重任。
最近一年,广州在营商环境改革上大步阔进,向着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冲刺。《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实施,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4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项目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当行政审批按下“快进键”,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市场活力更澎湃。
3月打桩、5月动工、10月主厂房封顶……这是广州粤芯12英寸芯片制造项目建设的“快速度”。“这让半导体行业的国际同行叹为观止”,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卫说,在项目建设期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设立专项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总部企业、跨国企业和外来投资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地方竞争优势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开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企业是否愿意落户,不仅取决于城市区位和市场前景,而且与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以及公共服务水平这些营商环境软指标息息相关。
航线大会嘉宾参观中山纪念堂
这方面,全球光学巨头卡尔蔡司与广州的合作堪称典范。1995年,卡尔蔡司在广州第一家工厂挥铲破土,24年一晃而过,去年年底又在广州开设了第六家法人实体。卡尔蔡司光学集团中国区总裁彭伟说,集团对于是否继续投资广州一度有争议,连CEO都亲自飞来广州考察,实实在在感受到这里有“can-do-attitude(干事的态度)”。
“广州对于企业的需求,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服务意识解决问题。”彭伟说,卡尔蔡司与广州共成长,如今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个地区像这里一样拥有世界级的健康视光产业生态圈,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广州持续通过各种措施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由此进一步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过去一年,广州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376家、增长1.2倍,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301家,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增长6.5%,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26倍。
向开放要发展活力,高质量发展再创新局,广州朝着建设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的目标更进一步。2018年,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在国际竞争舞台的聚光灯下,一批批重大项目相继启建、竣工、投产,一个个重点发展平台发展、融合、扩围,广州展示了吸引企业“落户筑巢”的聚合力。
大湾区建设是奋进新时代的最重头文章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奔跑的广州又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公布。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从全局高度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擘画蓝图。“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建设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澎湃而起。
如何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广州将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举全市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
全面实施,分布推进
广州一直快马加鞭
领导小组、大湾区办和八个专项小组纷纷成立,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要点、重点项目库、创新政策库不断推出,广州行动的成果不断显现出来。南沙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等被纳入中央领导小组会议储备议题,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成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城知识创造示范区、科学城制度创新先行区、生物岛生命科学合作区和黄埔港现代服务创新区,建设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广州城市枢纽能级不断提升。广州一路奔跑,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全国城市中首个获批先行先试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获国家发改委通过。
互联互通,交通先行
广州已然全力加速
2017年5月,国际港口协会决定,将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放在广州举办,这成为广州港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2018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大关,达到6.13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92万标箱,均列国内沿海港口第四位,国际港口第五位。广州港与佛山、中山等珠江西岸港口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白云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商务航空服务基地等项目投入使用,广州作为华南空港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去年白云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6794.32万人次、188.72万吨,均列全国第三位。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让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更加便捷。广深港高铁投入运营,1小时生活圈形成,广州南站片区成为香港商人首先的投资地之一。广州白云站、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等项目动工建设。去年,广州6条地铁新线开工建设,新增4条地铁开通运营,已经实现了区区通地铁,运营里程达478公里。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城市枢纽能级不断提升,全速奔跑的广州,必将迎来更加强劲的发展加速度,奔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编辑:投资广州
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