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23年GDP为30355.73亿元
2023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7.78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775.71亿元,同比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262.24亿元,同比增长5.3%。
业界分析认为,这份成绩单不仅体现了广州的经济实力,更反映了广州凭借其经济韧性顶住了来自内外部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风险,未来将有更强劲的增长潜力和动力。
工业
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速双双转正
纵观2023年广州经济大盘,先看工业,在传统燃油车市场遇冷、消费电子周期性下行的压力下,2023年8月起,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连续5个月提升,1-11月实现增速转正,全年同比增长1.4%,透露出工业生产的韧劲。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需求回暖的支撑下,合计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四成的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速双双转正,全年分别实现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和0.4%。
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认为,广州工业的韧劲,得益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与引导,以及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广州着眼实体经济,坚持‘制造业立市’,围绕新型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了相关工作部署,在技术研发、产业集群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有较多的发展指引和奖励支持;另一方面,围绕民间投资、市场主体梯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为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升级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2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0914.28亿元,同比增长0.1%。各种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良好,增长7.1%,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69.1%,比2022年提高5.0个百分点。汽车(含底盘)出口形势较好,同比增长1.9倍。
此外,与民生保障息息相关的居民收入正稳步提升。2023年,广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01元,同比增长4.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09,比2022年缩小0.03。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民生,全市民生领域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近七成。
创新
全市R&D经费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经济基本盘稳、韧劲足的基础上,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以数字融合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逐渐集聚成势,从产业、投资到服务的不断迭代向“新”。
产业向新而行,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部分产品快速产出。2023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动机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倍、80.0%和38.2%;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显示器、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7.1%、43.8%、29.3%和21.6%。
“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快、规模大,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对广州来说,一方面,要以需求为导向,对现有产业持续加快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研发、招商引资、促进生产,不断布局、拓展崭新产业、未来产业。”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欧江波表示。
投资向新而行,特别是与技术改造、高技术制造业相关的投资增势良好。2023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21.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5.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2%,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两大重点行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5.5%和26.6%。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其中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政策创新。”欧江波表示,接下来,广州既要进一步做好研发机构、做好研发平台、做好创新成果转化;同时要做好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关系。
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广州正为孕育更多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数据显示,全市R&D经费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至2022年R&D经费规模达到近千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3.43%。其中,汽车制造业R&D经费突破120亿元,规模稳居各行业之首。
消费
新能源汽车类商品热销 零售额同比增长35.1%
过去一年,广州城市活力加快复苏,市场主体更加强韧、客流运转愈发快速、资金流量日益丰盈。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全年客运量突破3亿人次,同比增长76.3%;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和广州南站旅客发送量双双位列全国第一,其中白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6317.35万人次,连续四年位居全国机场第一;货运量稳步提升,港口运营稳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客流、货流畅旺,带动商流迅速恢复。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12.62亿元,同比增长6.7%。新能源汽车类商品持续热销,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35.1%。“人间烟火”持续升温,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23.3%。
“广州消费市场稳步恢复且增速较快,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可以说,消费是广州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接下来规模和增速仍有提升空间。”李志坚认为,目前广州正打造世界级商圈,也在着力引入一些国际性的商业地标。这一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新老结合”“软硬融合”。一方面,把这些新商业地标和广州传统特色文旅消费资源相结合;另一方面,把产业、消费和服务相融合,创新消费和体验场景,打造具有标杆性、现象级的品牌项目和爆款产品,推动消费升级。
“新的一年,在刺激消费方面可能需要‘返璞归真’。”欧江波认为,短期来看,去年消费券的发放有效刺激了居民消费,是2023年消费恢复的必要举措。但从长期来看,如何推动新消费,才应该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欧江波认为,消费对广州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特别是未来新消费的潜力巨大。与传统消费主要体现为“供大于求”的状况不同,新消费往往体现为“供不应求”,往往是供应创造需求。2024年应着重培育信息、健康、文体、中高端医疗等相关消费,培养打造新消费场景,才能创造新的增量。
未来
抢抓产业发展机遇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广州市统计局认为,总的来看,过去一年,广州经济持续恢复,稳的基础正在夯实,进的力量不断积聚。但也仍然面临有效需求偏弱、创新突破亟待加快等困难挑战。2024年,要努力把城市规划引领、枢纽能级支撑、市场空间赋能的有利条件转化为增长动能,聚焦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形成政策措施合力、发挥科技创新引力、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挖掘扩大内需动力,在攻坚克难中不断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巩固和提升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2024年不低于5%的增长目标,这是广州经济发展的底气和信心。”李志坚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三个重点:一是要狠抓科技创新,以新质生产力带动新型工业化,特别是要抢抓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形成差异化的产业竞争优势,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二是要深化对消费市场的挖掘,培育更多消费热点,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潜力。三是要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提升广州市场主体的整体竞争力和活力。
欧江波认为,广州市是综合性城市,因此在拼经济的过程中,既要各个方面都抓紧发力,又要对制造业、创新力、投资、重大平台建设等寄予更高期望。“当前投资更有潜力,也更为迫切。相比于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建设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体现效果,投资在确保短期、中期经济增长方面效果更为快捷、显著。广州在机场、港口、地铁、轻轨、快速道路以及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远未饱和,存在较大潜力,且政府主导性更强,实施的可行性也更大。”欧江波表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