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连降的背后:四大车企研发投入不及大众两成
自主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刚刚发布的一组数据令业界哗然,今年7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轿车市场份额同比双双“十一连降”,分别降至34.6%和17.7%。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首度跌破20%,创下2009年以来的月度最低。7月轿车前十企业销量榜上,唯一上榜排在第九的自主品牌长安汽车销量22.66万辆,排名前三的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销量分别为94万辆、89.55万辆和80.69万辆。在上半年轿车销量前20名中,没有一个自主品牌。
“去年中国四大汽车集团研发总投入不及大众两成,20亿美元平均到每家为5亿美元,而大众是114亿美元。”在首届中国汽车品牌营销峰会上,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朱华荣语出惊人。
跌跌不休
“中国汽车到了危机的时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焦虑地说。
近年来,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呈现逐年下滑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013年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分别为33.8%、31.3%、30.8%、29.9%。而与此同时,外国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
前7月中国品牌轿车销售151.96万辆,同比下降16.1%,与之对应,德、日、美、韩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201.49万辆、117.1万辆、114.5万辆、76.68万辆和35.3万辆。
就如多米诺骨牌,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过去五年中,自主品牌汽车市占率呈现下降趋势,今年以来市场份额下降幅度更大,降幅动辄5到7个百分点。
从最新出炉的7月份数据,仍然难以看出自主品牌的回暖迹象。以近年来增势稳定的长城为例,其7月份销量为4.8万辆,同比下降19.70%;前7个月累计销量为39.57万辆,未及今年全年销量目标的一半。
自主品牌近20家车企的百余款车型,上半年共销售轿车136.82万辆,而众多外国品牌中,仅德国大众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就超过180万辆,百余款车型销量抵不上一个大众。
腹背受敌
自主品牌曾紧跟中国车市“黄金十年”的步伐,销量节节攀升。彼时跨国车企并未染指低端车市场,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但最近两年合资车企在低端车和廉价车领域布局,包括大众、丰田等企业,产品已经进入4万元至6万元的细分市场,“这刚好和自主品牌短兵相接,中国品牌车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董扬称。
前不久,东风日产借助合资自主品牌启辰推出的新车型,最低售价直接降到了3.99万元,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跨国车企全细分市场渗透的最新案例。
董杨举例,去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720万辆,中国品牌轿车销量为330万辆。庞大的数字背后,却被众多企业分食,超过20个车企,100多个车型平均下来,每个车型只有2万辆的业绩,销量无法达标,成本也难以下探,很多市场流通的小众车型都在赔钱赚吆喝。
目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反垄断案”,也可能会连锁反应在自主品牌身上,外资品牌价格不断下探,会进一步挤压下级市场,最终落在自主品牌区间。
实际上,自主品牌集体疲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多数车企处于转型期,此前奇瑞一直在梳理产品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瑞虎系列和艾瑞泽等车型上,市场需要一个认知过程;长城在推迟h8上市后,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长城为自己公关层面的“失位”付出了代价;下滑明显的吉利也面临转型的关键节点,回归“一个吉利”的目标下,渠道整合等问题被摆在台面。
如何破局
撇开上述原因,自主品牌的“11”连降的根源依旧来自于产品力,从营销能力看,自主品牌并不明显弱于合资品牌,甚至在二三线城市的拓展上,形式更为本地化和接地气。但在产品体验层面,自主品牌仍与国外品牌存在差距。
实际上,我国研发汽车的时间不仅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也相去甚远。朱华荣举例称,2013年大众、丰田、通用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4亿美元、98亿美元、74亿美元,而中国四大汽车集团加在一起的研发费用为20亿美元,不足大众的两成。
类似情况不仅仅发生整车厂层面,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发展呈现两极分化状态。“e-cu、后处理陶瓷完全进口,汽车二极管也做不了,2000多家灯厂都搞不了led大灯,现在欧盟碳排放要求25g/km了,而中国碳排放高达218g/km。当国外已经把汽车轻量化列为重中之重时,天窗玻璃已经改为塑料了,前风挡玻璃不用雨刷器,搞纳米技术进步很快。博世投资500亿欧元搞研发,鲁冠球才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这些问题谁来解决?一定要有顶层设计”。
对于更多的中国消费者而言,他们或许可以实惠的售价忽略自主品牌在服务上的些许怠慢,但最终培养“死忠粉”的因素绝非简单的价格优势,而是产品力和一致性。汽车属于高度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资金储备相对有限的局面下,联盟合作是目前自主品牌破题的最佳途径,这样可以进一步分摊成本达到技术共享的目标。但如果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除了“窝里斗”,我们仍然一无所有。
(来源:2014年8月20日 中国企业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