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认可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2016-06-16 16:00:00 来源:广州市商务委 字号:

汽车是全球重要的贸易产品,约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量的7.5%(据2014年wto数据)。世界各国普遍建立了比较完善汽车认证认可制度和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对汽车及其产品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和后续监管。我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对汽车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技术的需求日趋旺盛。在第九个世界认可日,国际认可论坛(iaf)-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设定今年世界认可日的主题是:认可支持公共政策的全球性布局。作为“2016年世界认可日”中国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中国汽车认证认可国际论坛”近日在天津召开。

认证认可将肩负更多责任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主任肖建华在论坛上介绍,iaf-ilac的成员机构包括各国的认可机构、合格评定机构及工业组织,分别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iaf-ilac的愿景是“一个世界,一次认可”。签署互认协议的国家和经济体87个,占全球经济总量的95%以上,这些成员认可机构,在全球范围达4000多家认证建构,8000多家检验机构,6.2万多家监测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互认网络。

他说,随着中国汽车业的持续发展,相应的检验、检测、认证也得到不断壮大。一方面推动了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为汽车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认可既为政府加强汽车领域的监管提供政策工具,又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供服务,还为整车制造商选择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信任保障。比如,工信部利用认可结果加强机动车产品的准入管理,交通部利用认可结果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的节能架构管理,环保部利用认可结构加强大气污染排放管理等等。截止到目前,我们认可了跟汽车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550多家,在汽车行业颁发了11万张认可资质。汽车工业目前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过程中,技术创新、生产全球化、市场多元化、汽车智能化等等,在这个变革中,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大有可为,同时也肩负起更多的责任。

绿色标志有被滥用的趋势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监管部主任薄昱民在发言中表示,目前的现状是涉及绿色认证体系繁多,也有很多标识,一个是企业负担重,二是消费者也无法识别哪些是绿色产品,政府层面的采信机制也不完善。目前,政府已经认识到通过建立统一的认证体系建立对绿色产品的信任,通过统一标识传递信心,起到引领生产和消费的作用,并通过建立一个采信的政策和认证体系来实施。

什么是绿色产品?怎么来理解绿色?薄昱民表示,按照生命周期的理念,在产品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环境影响小,报废阶段也是易回收易处理、能够回收利用的高品质产品,这些被称为绿色产品。这个体系将由四个方面组成:第一,绿色产品标识认证的实施体系;第二,建立几套量化指标的评价体系,节了多少水,减少了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有具体的指标;第三,有效的监管体系,包括社会监督体系等多元共治的体系;第四,绿色产品标识与认证体系有效实施的政策保障体系。

本土企业缺乏话语权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秘书长生飞表示,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排在世界第一位,现在汽车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从研发到生产、采购、销售。根据国际认可论坛iaf的统计,全球共颁发证书62943张,中国颁布了24498张,占到全球发证率40.5%,全球ts审核员2283人,中国575人,占25%,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与iaf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我们有定期的沟通交流,同时按照备忘录的规定,所有人员都要进行协会确认。这项工作从2013年开始,每年都对在中国从事ts人员进行认证工作。另外,我们每年也定期沟通交流认证获证企业的情况,以及审核员的情况。作为汽车生产大国,我国本土生产企业在相关技术规范制定方面,话语权还有所欠缺。

3c认证累计颁发证书近12万张

会议指出,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是保障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升级、便利国际贸易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对于推动标准和技术法规有效实施、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球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在汽车行业建立起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认证制度,其中对汽车整车及轮胎、玻璃、儿童安全座椅等重要部件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ccc认证),累计颁发证书近12万张、获证企业近1万家,强制性认证已成为我国汽车市场重要的准入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汽车产品安全质量和道路行车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汽车车身反光标识为例,实施ccc认证后,夜间事故下降38%;儿童安全座椅符合国家标准比例由实施ccc认证前不到20%提高到95%以上。此外,我国还根据产业政策推行了节能环保汽车认证、汽车内空气质量评价等自愿性认证,促进了绿色汽车产业发展。“2016中国汽车认证认可国际论坛”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办,天津华诚认证中心、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办。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全球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代表、汽车认证和检测机构代表、行业权威专家学者等500余位国内外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来源:2016年6月17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