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产业步入转型黄金期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宏观经济形势传导到汽车行业的表现就是,汽车行业的整体数据不像过去那样亮眼。但放在世界范围内看,中国汽车业的发展仍有巨大的机遇。中国汽配行业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带动下,表现出了大转型的征兆,汽车零部件产业步入转型黄金期。这是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上海汽配展(automechanikashanghai)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福生表达的观点。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劭兰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明年上海汽配展将移师到位于上海浦西虹桥地区的国家会展中心举办。
展会快速成长
本届上海汽配展于12月9日~1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是上海汽配展史上最大规模一届展会。周劭兰透露,今年的上海汽配展创下多项纪录,参展企业数量再次上升,共吸引来自39个国家及地区4906家企业参展,较去年上升6%;展览面积也突破了上一年的纪录,达到了22万平方米。周劭兰认为,上海汽配展现在已被公认为绝佳的行业交流平台,汇聚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相关企业,遍及整个汽车产业链,从原厂配套设施、售后市场,到汽车零部件、维修与保养、用品及改装三大产品板块,持续推动着全行业发展。
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副总裁michaeljohannes表示,中国市场成长很快,未来上海汽配展要展示更多产品,比如电子产品,要成为汽配行业创新展示平台。
精彩纷呈的同期活动是历年上海汽配展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石,本届展会也不例外。据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总经理纪学成介绍,今年上海汽配展现场举办的近40场同期活动将立足于汽车零部件、维修与保养、汽车用品及改装三大产品板块,并延展至整个行业,针对年度汽车产业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如o2o、车联网、电动汽车及反垄断等议题展开广泛且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对于展会明年为什么移师到国家会展中心的问题,纪学成表示,这是不得已的举措。上海汽配展成长太快,今年已用完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部标准展馆和搭满了临时展馆,但仍满足不了企业的参展需求。国家会展中心展馆面积达40万平方米,为上海汽配展做强做大提供了空间。移师到新展馆后,上海汽配展能满足更多企业的参展需求以及参展企业扩大展示面积的需求。
汽配行业出现转型征兆
今年1~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7.01万辆和1898.81万辆,同比增长7.93%和6.58%,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稳定。张福生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正如中国的gdp增长一样,将不再是简单、粗犷的数量增长,而正在经历质的提升。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国产汽车的质量正处在历史顶峰,这无疑带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升级。一个靠质量而非数量、靠服务而非营销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在形成。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表现出了大转型的征兆。
首先,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汽车领域最大的蛋糕,汽车零部件行业注定将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未来5年,将注定是汽配行业爆发期。201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中国只有1家企业位列其中的现状未来必将改变。
其次,技术驱动逐渐成为新常态。在整个国家从人口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当下,汽车零部件行业已经感受到了技术的巨大冲击。在整个行业寻找新的发展契机之时,新能源汽车等在汽车行业的异军突起,把对零部件行业技术的需求提到了新的高度,能否赢得这一波红利,关键在于对技术的掌握。目前,国际零部件巨头正加速向中国输出技术,正是因为他们敏锐地观察到了这股不可逆的大趋势。
另外,行业格局中的海内外企业的发展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更多靠的是“引进来”,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走出去”的浪潮。汽车零部件行业也不例外,今年有更多汽配企业“走出去”,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同时,进入中国的海外巨头,也开始适应中国的新常态。这将深刻改变行业的大格局。
一些企业的发展状况也印证了张福生的观点。骆氏集团成立于1988年,一直专注于汽车零部件领域,综合实力位列中国汽车减震产品细分行业前三甲,现在主要为国内八大汽车集团和各大合资主机厂配套。
集团董事长骆联盟谈道,自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制定了汽车产业振兴与规划的相关政策,国内汽车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这种背景下,骆氏集团取得非常好的市场业绩,获得了近300个同步开发的产品项目,这5年间,企业同步开发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集团在国际化方面进行了多个项目的洽谈,特别是在2014年与伊朗hp公司的合作更加密切,从原来的生产厂和分销商的合作模式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并计划以合资方式在伊朗共同建厂。目前已经拿到了伊朗国内的主机配套项目。骆氏集团的国际市场一直集中在欧洲和北美等高端分销市场,从2013年开始,集团的出口市场开始进一步升级,除了现有客户外,逐步向国际级大客户、大项目转移,如zf、skf和德尔福等汽车零部件巨头,并且开始涉足一些国际配套项目,甚至开始准备组建海外公司和工厂。
(来源:2014年12月23日 国际商报a8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