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在我国粮油市场跑马圈地 粮食安全敲响警钟

发布日期:2010-11-03 03:20:55 来源:广州市商务委 字号: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安全日,而早在今年8月,来自新加坡的益海嘉里集团已将收购目标锁定在中国的中晚稻上。在中国粮仓腹地江西抚州,一些地方的水稻尚未成熟,就被益海嘉里以高价定购手段抢购一空,致使当地中小粮食加工企业纷纷倒闭。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中国粮食安全再亮红灯。复制金龙鱼辉煌目前全球粮食运销掌控在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等4家跨国公司手中。在中国市场,adm公司与新加坡郭氏兄弟共同参股的丰益国际动作最为迅速。而丰益国际正是益海嘉里的母公司,在国内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经近40家,堪称全国粮油加工老大。益海嘉里曾经制造过金龙鱼的辉煌。作为益海嘉里旗下的主打品牌,金龙鱼占据中国食用油行业半壁江山。益海嘉里凭借资本和品牌等优势,从原料供应、期货贸易、生产加工到市场渠道等,对中国食用油基本实现全链条控制。眼下,益海嘉里一方面快马加鞭地在东北、江西、四川等大米主产区跑马圈地,划定“势力范围”,拼抢收购权,一方面又在终端销售等各个方面与中粮、中储粮等本土企业角力,抢分市场蛋糕。有道是“粮油不分家”。益海嘉里在占领中国食用油一半市场之后,又开始觊觎中国米面产业,实施大规模渗透。其手段就是高价收购,妄图将中国本土企业挤出粮食市场,再实行垄断经营。于是稻未黄,抢购忙。今年早稻收购季节,在江西金溪县国有粮食购销公司和中储粮金溪直属库都未开磅收购的情况下,益海嘉里8月1日率先挂牌收购常规早稻。每百斤98元的出价,既高于今年国家制定每百斤93元的早稻最低收购价,也高出去年同期江西市场早稻收购价6—8元,还高于目前江西市场早稻平均收购价。益海嘉里的绝招就是从农民田头直接收购水稻。农民收割的水稻不用整晒,过秤后直接由益海嘉里入库用烘干机烘干。这对农民来说,节省了整晒的成本,当然划算。于是益海嘉里捷足先登,当地中小粮食加工企业缺少烘干机,无力竞争,只得关门息业。抚州市临川区粮食购销总公司黄经理对采访的记者大倒苦水:“我们空出了大量的仓容,却收不到粮食,现在工资都发不出来。”益海嘉里收购的常规早稻水分为14.5%、杂质为3%,如果折算成13.5%水分、1.5%杂质的国家等级标准,其98元/百斤的收购价实际上达到105元/百斤。按照目前市场米价,加工100斤稻谷要亏损1-2元。但益海嘉里包藏祸心,就是要通过控制价格来清理门户,明知亏损,也要抢购,凭借其巨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来屯粮,从而垄断市场,左右市场价格。在前两年,益海嘉里抱定亏损的念头进行市场博弈,待到第三年,则狮子大张口,将大米利润尽揽囊中。不难看出,益海嘉里的野心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复制金龙鱼从油到米的财富神话。渗透路线图外资对中国粮食早有图谋,对中国粮食的渗透有一张精密的路线图。从竞争地域来说,由北向南。外资对中国粮食的渗透始于东北粮食主产区,此后逐渐向南方蚕食。比如法国路易达孚公司2005年在锦州投资1500万美元建设年加工60万吨大豆项目得手,项目日处理大豆最低能力为2000吨,建成后年产值可实现18亿元人民币。然后逐渐向南方产粮区扩展渗透。从经营品种来说,由次到主。外资先将大豆等不太引人关注的食用油控制在自己手中,通过收购或参股国内大型粮油企业,获得中国大豆80%的 进口权,导致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被外资控制。中国作为大豆生产大国,如今却只能成为他国的廉价原料基地。外资从大豆、小麦到大米次第推进,大豆得手后,又建立或收购面粉厂、大米加工厂,借助植物油的销售渠道进入粮食消费市场。从产业链条来说,由单趋全。外资刚开始进入中国粮食市场,多数是从单一的销售环节开始,如今已渗透到整个产业链条,从育种、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物流、股市乃至期货,无孔不入。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等四大外资粮食巨头都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中国粮食流通市场的广大领域。这些外资巨头都极有眼力,它们看中的机会,正来自粮食流通体制改制后,基层粮库面临的困境。敲响警钟早应对外资进入中国,粮食产业是一把双刃剑。外资进入中国粮食的购销环节,短期内能够看到的好处是粮价上涨让农民得利。这些企业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有利于促进行业竞争、提高加工水平和技术进步,可避免粮食收购企业一家甚至几家垄断市场,也能盘活基层粮站、粮库的资产,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职工下岗的问题。河北、山东等地粮食局官员均表示,在粮食局改制后的困难时期,地方国有粮库非常希望和益海嘉里这样资金雄厚的客户合作。因为这种合作方式没有风险,只是利用粮库的仓储和人员就能够获得收益。但长期来看,外资对中国粮食产业的大举渗透对中国粮食安全存在一定影响。外资企业进入粮食购销领域后,有可能使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及时掌握粮食库存和购销状况,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当前的通胀预期下,部分企业和商人会囤积粮食,然后放出各种信号,像炒作绿豆一样趁机炒高粮食价格。而粮食价格一旦发生非理性上涨,就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农业部长韩长赋曾提醒“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并非危言耸听。而作为世界粮食主产国和出口国的中国,今年先后遭受了旱灾和水灾的双重袭击。据中国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统计,受其影响,中国今年夏粮总产量为1.23亿吨,比去年减少39万吨,7年来首次出现夏粮减产。因此,要敲响警钟,警惕外资危及中国粮食安全,要采取果断措施,及早应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加大行业重组力度。要像钢铁行业那样,加强本土粮食行业重组力度,要有自己的特混舰队,与国际粮食巨头抗衡。目前中国粮食企业以中粮、中储粮两大集团为龙头,在国内市场占据有利形势,但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既然人家把“抢粮战火”烧到自家院内,中国本土粮食企业也应当打出去,到对手后院去搏一把。创立中国品牌。外资抢夺中国粮食资源,除了靠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外,还仰仗其创立的品牌渗透中国市场,比如在中国家庭的灶台前、餐桌上晃悠的“金龙鱼”、“胡姬花”、“元宝”、“鲤鱼”、“香满园”这些外国品牌,很受中国消费者欢迎。中国粮食企业也应当下大力气创立自己的品牌,与国际品牌竞争。招商引资要把关。新修改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资在农业领域的投资进行了调整:要求在作物品种、粮食生产、转基因、棉花、重大的高科技及生物安全方面一定要由中方控股;同时加强了对粮食相关领域的控制力,包括化肥、农药、粮食的零售、批发及物流领域等外资只能参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时候饥不择食,出于政绩冲动,将一些防线给主动撤掉,给外资低成本进入创造了极大的便利。因此,要强调招商引资必须兼顾国家粮食安全,严禁随意开绿灯放宽外资进入粮食市场的门槛。粮食要谨慎出口。中国有13亿人口,粮食是关乎国家安全的第一要素。眼下,俄罗斯等产粮国家都实行粮食禁止出口的政策,以保护本国的粮食安全。中国为了与有关国家搞好贸易往来,适量出口粮食是必要的。但国家一定要实行有控制的粮食出口政策,扎紧粮食出口关,不让外资在粮食出口上“兴风作浪”。(来源:2010年11月3日 新浪网)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