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扩容”近200倍 “广州软件”活力何来

发布日期:2022-07-19 09:12:50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2026年将‘广州软件’服务辐射国内国际”“广州软件园品牌要美誉全球”,广州市近日发布《广州市推进软件园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年)》,给软件产业发展定调。

  这可不是一个小目标。软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广州制造业立市的支撑。“广州软件”辐射国内国际,意味着广州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为什么广州有底气?主要来自广州软件产业过去22年的爆发式发展,产业营业收入从2000年的30亿元一路攀升,到过去5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连续突破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正向6000亿元迈进,已“扩容”近200倍。

  一个产业的营业收入22年“扩容”近200倍是少见的。“广州软件”为何如此有活力?

  3组数据展现

  广州软件产业实力

  我国软件产业主要有两波发展浪潮,第一波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新世纪头20年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广州软件产业抓住了这个历史发展机遇,第一波发展浪潮中诞生了网易、21CN等公司,在门户时代和北京遥相呼应。

  太平洋电脑城于1994年在岗顶开业后,天河电脑城、百脑汇也相继开业,岗顶成为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IT产品集散地,一度形成过“北有中关村、南有石牌村”的格局。如今,广州软件产业增加值达198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7%,已成为广州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之一,产业整体产业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广州有着深厚的数字经济+市场应用基础。”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蔡志森以家居为例看广州软件产业发展规律。他说,家居是低频消费品,设计方案与需求不匹配,门店转化率低、客单价低、报价难、获客成本高。在生产环节还存在耗材浪费大、流程粗犷、出错率高的问题。三维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家具智能布置、智能匹配样板间、一键出720°全景图、智能排版等多项功能,让企业客户“生产数字化”,板材利用率最高达95%以上,减少50%拆单人员,交货周期从30天缩至4—7天。三维家曾协助欧派家居集团完成终端设计营销、订单管理、下单生产等流程数字化改造,将设计下单时间从150分钟缩短至27分钟,实现效率营收双增长。

  家居软件技术+应用是广州软件产业20多年发展的缩影,如今广州软件已形成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的细分产业集群,其中互联网相关产业集群作为广州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占全市软件产业规模的46.1%,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同时,通信信息化、智慧城市、金融信息化、云计算、教育信息化等优势产业集群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有3组数据可以描画广州软件的“模样”:第一个是企业数量,广州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超过17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5.7%。令人意外的是,仅2021年就新增6.47万户,同比增长58.8%,产业的创新创业极为活跃。

  第二个是企业规模,广州营收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的软件企业超过2200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营收过亿元的企业超过700家,网易、津虹、唯品会、三七、虎牙、多益、趣丸、荔支、世纪龙等9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数量居全国第三,另外还有40多家企业在主板或海外上市。

  第三是企业能力,广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2021年研发经费达到816亿元,同比增长17.9%,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比例达到11.5%,是传统制造业企业的5—8倍,软件研发人员达到27万人,占行业人员总额的50%以上。2021年全市新增软件著作权7.44万件,同比增长13.6%;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413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30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1%。工业软件领域的中望龙腾去年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A股首家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上市企业。

  消费互联网红利见顶

  或利好广州

  过去20年来,软件产业的发展无疑得益于消费互联网的崛起,广州软件也不例外。不过,在第一波发展浪潮中,广州软件产业并没有涌现出阿里、腾讯等行业巨头企业,本土企业产品品牌打造上尚未达到小米、科大讯飞等水平。

  可见,广州软件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而第二波发展浪潮正在形成。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消费互联网的“红利”正在见顶,消费互联网将加速向产业互联网方向转型,广州软件产业在第二波发展浪潮至少迎来三个增长点:一是面向行业的产业互联网会加速发展,广州技术积累和行业积累有望提供双重加持;二是面向消费者的新平台,这需要广州企业取得技术和应用场景的突破;三是广州已经具有一定实力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有可能推动自主创新软件的崛起和IT产业格局的重构。

  “挖掘经济企稳回升新动能,最有力的是打通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链接,这方面广州有潜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云中从稳经济的宏观视野看待上述转型对广州意义。他认为,传统消费互联网近年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果,但是真正对经济有提振作用的是产业互联网,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广州传统汽车产业、建材产业等各大产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将带来超过消费互联网规模的增长力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特点,其发展不会像过去消费互联网一样出现爆发式增长或者巨头式增长,而是一个比较平稳的、长期的增长过程,更需要培育未来的产业特色。

  事实上,这和广州今年明确“制造业立市”的发展大方向非常契合。广州致力于把软件嵌入到核心生产力要素、企业治理、新经济运行等环节,真正让软件技术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广州近年已经涌现出致景信息、树根互联、三维家等一批深耕细分行业数字化的优秀企业。致景信息旗下的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纺织行业生产各个环节;树根互联的“根云”平台能够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设备管理、市场服务、工业制造管理等全方位服务。近年来在广州落户的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都着眼于利用软件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争取2025年产业规模

  突破万亿元

  在这种局面下,广州三年来一年一个脚印,正在第二波发展浪潮中加快布局。

  第一个是2020年印发的《广州市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厚植培育、扶持软件企业的政策沃土。

  第二个是2021年出台的《广州市软件和信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打下新基建基础。

  广州在信创领域主动谋划,创建了通用软硬件适配测试中心、生态创新中心、设计仿真工业软件适配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搭建了统信、麒麟两大主流操作系统和鲲鹏、飞腾、龙芯三大主流芯片的基础体系,这为广州软件在数字经济大潮中握紧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先机,打下了基础底座。

  第三个是前文提到的《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年)》,完善发展平台。广州将构建阶梯培育发展体系,计划到2026年培育建设3家以上广州软件名园,争取创建1—2家中国软件名园。

  突破口有可能出现在3个传统软件强区。天河区的天河软件园、广州软件谷、广州国际金融城聚焦行业应用、数字创意;黄埔区鱼珠片区和科学城正在发展信创、工业软件;海珠区琶洲片区则在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力。

  总体来看,广州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软件产业发展正从“单兵作战”向“集团攻坚”演进,陆续涌现出网易、酷狗、多益、趣丸、虎牙、荔支、YY等一批优质企业,广州软件产业争取2025年实现产业规模上万亿元的目标值得期待。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