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船厂零订单,中国造船业两极分化将掀重组潮
量价齐跌败给韩国
2010年,中国造船业实现新接订单量的世界第一。短暂的喜悦过后,行业在2011年重陷低谷。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监测显示,今年1至6月份,全国约有50%的船厂没有接到新订单,截至9月底,全国仍有约30%的船厂没有接到新订单。9月当月,我国船舶行业仅承接新订单94万载重吨,是2009年6月以来月度成交的最低订单量。这将使部分企业明年上半年陷入开工不足的困境。
中国船厂的接单难与韩国的强势争夺不无关系。研究机构克拉克松的统计显示,今年1到9月韩国船厂新接订单量2418万载重吨,压过中国同期的2389万载重吨,重新夺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除了总量超过我国之外,在高附加产品订单方面,韩国更是大获全胜。今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场一半的订单被韩国收入囊中,价值约314亿美元。
“单艘价格在6亿美元以上的勘探船共计21艘订单,全部被韩国拿走。”民营造船龙头熔盛重工集团副总裁陈文军说。
业内人士反映,在部分产品领域,为重新夺回霸主地位,韩国船厂不惜以低价方式与中国船厂抢订单。
船价持续走跌也进一步加大了船厂的生存压力。中国新造船综合价格指数显示,今年的新船价格比金融危机前普降30%—40%。不少船厂表示,在综合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船价太低,即使有订单,企业也不敢盲目接单。
国际贸易前景不乐观 加剧供过于求
造船业的低迷与航运市场息息相关。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速放缓。象征国际干散货运价水平的bdi指数三季度均值仅1534点,同比下滑35%。
运价的糟糕表现让航运企业“哀鸿一片”。统计显示,前三季度a股航运板块整体收入同比下降10%,是唯一出现营业收入负增长的行业。利润总额更是大降125%,在a股中排名垫底。龙头企业中国远洋前三季度巨亏48亿元,与2009年的惨淡情形相当,有可能再次戴上a股“亏损王”的帽子。
英国百力马航运公司总裁邓尼斯告诉记者,受市场疲软的影响,油轮、干散货、集装箱等航运子行业出现全面下滑,不少企业不得不选择取消新建船以减少风险。
达飞航运中国区总裁王保裁说,船厂都希望船能够快点造好交付,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但航运企业却希望船慢点造好,因为运力已经供过于求。
统计显示,目前全球的集装箱船队运力规模已近1500万标箱,同比增长10%。而造船企业在手订单占现有运力的比重达30%,未来交付后将给航运市场增加更大压力。
国内航运专家吴明华介绍,仅2012年,全球就有60艘1万标箱级的集装箱船计划交付,供过于求的情况会十分严峻。预计从2011年四季度一直到2012年全年,都将处于“弱复苏”的阶段。
中国远洋董事长魏家福近期甚至公开呼吁,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企业要理性发展,不要选择造新船,尤其是大型船舶,否则就是在“自毁长城”。
两极分化将现重组浪潮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市场分析部副主任张永锋认为,由于发达经济体衰退风险上升,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全球贸易很难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受此影响,造船市场短期内也将呈现低谷徘徊的现象。
在一片愁云中,少数龙头船厂的表现比较“淡定”。比如,造船龙头中国重工前三季度实现净利43亿元,同比增长13%。而民营造船龙头熔盛重工今年上半年的新船订单就达到13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9%。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亏损船厂的增多,以及“两极分化”的进一步发展,将使行业的整合重组成为发展趋势。在未来的数年中,大船厂收购小船厂的案例将会不断浮现。
其实,造船行业的规模化产生效益在韩国得到了体现,这也是该行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发展轨迹。
目前,韩国五大造船集团占据了韩国造船行业80%的份额。相比之下,我国10家规模较大的造船企业仅占有全国约50%的份额。
因此,在整合重组的浪潮中,改变产品相似度高、低端竞争的现状,像韩国造船企业那样,着力提高生产效率、信息化水平和创新研发能力等,才能够牢固树立在国际市场上的有利地位。
(来源:2011年11月21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