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企业如何摆脱贸易摩擦常年困扰
在铁矿石谈判未果、国内产能居高不下、价格直线下跌等内部问题的困扰之下,中国钢铁业的外贸形势又出现恶化。钢铁出口正在遭遇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寒流。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钢铁行业不得不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寻求自救,而钢企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摆脱贸易摩擦的常年困扰。 钢铁向来是贸易摩擦重灾区 在全球经济行将回暖之际,中国钢铁行业遭受反倾销、反补贴关税调查的事件频频发生。上周,借助轮胎特保案的“示范效应”,美国钢铁公司就提请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进口的某些钢管征收最高达90%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而此前,在6月17日至6月26日的短短10日内,美国相关部门就已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产品发起3次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涉及产品包括钢绞线、钢格栅板及金属丝网托盘等。 事实上,自1996年起,中国就一直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数目最多的国家,而钢铁及其制品更是重点关注对象。这其中,管材又是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品种。数据显示,2005年-2008年,世界对中国钢铁业发起的“双反”调查、日落复审等贸易保护措施超过90项,其中2008年高达42项,创历史之最。 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艳平指出,中国钢铁业之所以频繁遭遇反倾销,首先是因为钢铁行业是支柱型产业,是各国贸易保护的重点行业。而中国钢铁业产量大、出口大、涉及金额大,因此一直就是贸易摩擦多发行业。其次,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出口企业多而散,同时产品结构性过剩较为明显,使得企业对国际市场依赖和争夺,导致倾销与反倾销行为增多。 同时她表示,钢铁行业早已成为不少西方国家的夕阳产业,但相关企业往往把行业所面临的困难归咎到进口产品,寻求政府庇护。而政府为了选票或基于其他政治因素,也很容易顺应钢铁行业之意。 政府应该施以援手 业内人士称,由于当前国外钢铁行业还不景气,因此美欧频频动用“双反”调查,这是贸易保护无疑。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李新创表示,在6、7、8月,中国粗钢产量都保持高位,这虽然主要归功于国内钢材市场支持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但如果美国对我国实施贸易壁垒,必然会对国内钢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他指出,在2007年-2008年,钢铁的直接出口占产量的约24%,可以说依赖程度较高,因此政府需要尽最大努力保护中国钢铁行业的海外市场。 因此,李新创认为,政府方面要有所作为,商务部要积极跟进,采取合理、应有的措施保护市场,抵制不公正的待遇。企业方面同样也要积极应诉,用事实反驳。 据了解,自进入wto之后,中国面临了若干次的反倾销,除了有个别案例应诉成功之外,大多数表现都是不够好的。 胡艳平表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和监管机制,并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李新创也指出,我国钢铁出口面临的是双重征税,因此政府在税收方面应该给企业以减负。 再提苦练内功加速重组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钢铁行业在未来遭遇贸易壁垒将成为常态。胡艳平表示,中国钢铁产量连续十多年世界第一,在这几年出口大幅增加,自然备受关注,将来贸易摩擦是难免的。 因此李新创认为,中国钢企需要开拓新市场,不仅要扩大出口目的地,也要扩大出口范围,不要使钢材出口仅仅局限于某些特定品种上。他表示,中国钢企还应该走出去,在海外市场建厂、建加工基地,这样最能规避风险。然而,这几年中国钢企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作为。 不过,胡艳平表示,出口分散是规避贸易反倾销的方法之一,但问题是国内生产和出口企业比较多,对整体钢铁或某个品种来说,可能还会出现集中出口现象。再有一点,非传统市场需求相对较少。其实,这几年钢铁企业向新兴市场出口的力度是加大的。 她同时指出,兼并重组也是提升竞争力的方式之一,但前提是有效兼并重组,简单的加法式重组是没有用的。 因此在胡艳平看来,在这种“内外交困”之间寻找出路,其实还是在于中国钢企自己要苦练内功,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虽然这是反复提及的论述,但的确要如此。 (来源:9月27日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