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逆势增长
商务部数据显示,1-5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的357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2962.7亿元(合422亿美元),同比下降1.6%。
“受疫情影响,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国1-5月对外投资合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对于前5个月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数据,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庞超然给予积极评价。
谈及对外投资下滑的原因,庞超然表示:“一方面,疫情对我国投资者信心和预期影响的滞后效应还在逐步显现,之前受疫情影响,国内企业的海外在谈和新签项目暂缓推动,这部分减量将逐步在后续月份中显现;另一方面,当前国际疫情蔓延的形势复杂多变,部分国家加速向保护主义政策靠拢,对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产生了不良效果。”
据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5月,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呈现出4个特点:一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保持增长;二是主要领域投资有升有降;三是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增多;四是传统市场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5.3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5.5%,比去年提升2.9个百分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469.8亿美元,同比增长0.1%,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4.8%。
事实上,这一趋势在各地的对外投资数据中也可见一斑。以深圳为例,1-5月,深圳市企业对新加坡、越南、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1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投资38家企业和机构,同比增长26.67%;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新签承包工程项目合同中,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有38个。
“共建‘一带一路’将是我国未来对外投资合作发展的重点方向。”庞超然表示,应从两方面入手,继续深耕“一带一路”市场。“一是继续坚持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结合双方优势和特点,充分挖掘合作机遇和潜力,推动高质量、惠民生和可持续的项目发展;二是促进双方规划政策和技术标准沟通衔接,为企业在相关国家(地区)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推动与重点国家达成高水平投资协定,促进在当地投资合作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从投资领域看,1-5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分别占比38.3%、16.5%和15.3%。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同比分别增长35.6%、61.5%,同期流向农林牧渔业的投资增长54.1%,制造业同比下降22.5%。
今年以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新签合同方面,1-5月,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1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2个;合计金额705.7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2.3%。其中,上亿美元项目18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4个。完成营业额方面,1-5月,中国在亚洲、非洲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分别为278亿美元和128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9.7%和17.7%;欧洲41.9亿美元,同比增长33.8%;拉丁美洲29.5亿美元,同比下降19.4%;大洋洲16.3亿美元,同比下降16%。
庞超然表示,从全球疫情发展蔓延形势来看,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疫情的影响还将持续,部分国家疫情防控还面临较大压力,人员、物资、设备流动和跨境商务活动还不能完全恢复,对外投资活动仍将面临一定程度的制约。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在逐步恢复,企业仍在努力消化前期疫情导致的经济损失,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也正处于艰难复苏的进程中。他预计,在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2~ 4个月左右,中国对外投资将逐步实现恢复性发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