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企业走出去 > 走出去动态

中企对外直接投资十面观

发布日期:2017-11-14 16:00:00 来源:广州市商务委 字号: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持续增长,投资区域和主体均呈多元化发展,投资方式以并购为主,制造业领域海外投资势头强劲,中国企业“走出去”重视全产业链布局和本土化战略,抱团出海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全球化智库(ccg)近日发布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7)》总结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十大特点。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持续增长,上半年企业“走出去”表现活跃,下半年海外投资趋于放缓。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6年达到了1701.1亿美元,是2006年的8倍。据ccg统计,2016年1~6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共456宗,而7~12月并购笔数降为316宗。整体呈现上半年海外投资活跃,下半年开始逐步放缓的态势。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由井喷式增长逐步出现放缓的迹象,主要是2016年下半年我国政策转向变化加快,审批、资金监管趋严和部分发达国家收紧外资准入所致。但整体来看,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依旧创下历史新高。

对外投资区域分布多元化,对美投资规模增长近一倍。

从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集中于欧洲、北美与亚太区域,比重分别为35%、29%和25%。其中,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221起,投资金额1114亿美元;在北美投资175起,投资金额为908亿美元;在亚洲投资148起,投资金额602亿美元。据ccg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对美投资156起,投资总金额达850.16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同比分别增长了21%和76%。而受美国大选特朗普上台后的贸易保护主义影响,2017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美投资有趋缓之势,与2016年上半年相比,投资笔数与金额分别下降了60%和75%。中国已超过其他国家成为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以并购为主要进入方式,通过投资美国企业以提升中国企业知名度、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整合为主要投资动力。

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在投资占比中不断攀升。

2016年“走出去”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上表现积极,成为海外投资的生力军。根据ccg的统计,2016年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金额虽呈现小幅下滑,但投资数量达到395笔,依然超过2015年总投资数量。从总体趋势来看,2017年,随着国家对海外投资的国有企业审核进一步加强,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投资额将有望超过国企,成为“走出去”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海外发展在审批程序、外汇出境限制、境外并购贷款、对外投资法律障碍等方面,依然面临比国企更多的问题和困难。

投资方式以并购为主,并购规模再创新高。

2012~2016年跨国并购案例宗数持续增加。2016年再创新高,总量达到772起。中国企业以获得优质资源、知名品牌、先进技术或是全球化销售渠道为主要目的,加快全球产业链布局。在全球绿地投资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绿地投资规模也有所下降,绿地投资多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区域,寻求技术与世界接轨。智能制造发达的德国市场备受中国企业的青睐,2016年中国成为德国主要绿地投资来源国。中国对德国的绿地投资排名第一,项目达到26个,创造就业岗位331个。中国企业在德国的绿地投资首选机械制造业与汽车业,其次为可再生能源与环保技术。

制造业领域海外投资增长势头强劲,中国造标准输出成亮点。

从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来看,制造业海外投资势头依然强劲,占总投资比重的1/3以上。特别是重视对欧洲等发达区域先进制造业的投资。信息技术、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的投资占比为11%,比2015年上升3%。另外,2016年中国企业对海外房地产的投资热情有所回落,由2015年的12%降到5%。随着中国经济从投资、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海外投资也从能源类投资向高端制造、品牌和技术类投资转换。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开始注重推进中国标准“走出去”。再有,华为、中兴等企业也开始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投资以能源和基建为主,中国科技逐步走向“一带一路”。

2002年~2017年6月底,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规模上,中国企业的投资集中在1亿~10亿美元,投资案例数高达808起;其次是1000万1亿美元,投资案例数达411起。在2015年以前,“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采矿业、交通运输和制造业,2015年以后,虽然对传统产业的投资仍然占主导优势,但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行业的投资明显上升。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1~9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约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全面展开实施,不论是投资环境还是投资领域,都将不断优化、持续升级。

中国企业“走出去”重视全产业链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

ccg称,现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为获得海外先进的研发技术、知名品牌、高端人才、海外资源、市场渠道、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中企全球化发展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出,更是全产业链上的全面发展布局,以提升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国际化水平为抓手,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随着更多的中国企业扬帆出海,在全球范围内战略布局、调动资源配置等企业活动将逐步增多。加速全产业链上的全球化发展,是中企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战略之一。

中企海外经营重视本土化战略,企业经济收益与当地社会发展形成共赢。

2016年,ccg对企业海外投资本土化发展问题做了相关调查。在“企业在东道国经营时对当地企业的依赖程度”调查项中,68%的受调查企业认为,与东道国企业存在“一般依赖”或是“非常依赖”关系;在“企业在东道国是否有当地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调查项中,67%的企业回答“有”,20%的企业正在当地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而在“企业在东道国的主要合作伙伴”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与当地民营企业”合作是首选,其次是与当地合资企业、当地的中国民营企业、当地的国有企业、外国独资企业或是中国国有企业合作。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多数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开始重视本土化战略发展,重视与当地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中国企业抱团“走出去”,提升海外经营的风险防范力。

ccg于2016年对“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的风险调查显示,海外政治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劳动纠纷风险、安全审查或政府阻挠风险等是中国海外投资者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在海外单打独斗很难获得成功。近年来,更多的中国企业选择“抱团出海”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企业间优势互补、分散海外投资风险的新模式。同时,政府也在积极引导企业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鼓励“抱团出海”,实现海外协同发展,有效进行海外风险防控。

中国企业海外品牌与影响力上升,“软实力”竞争意识增强。

ccg针对2016年200家“走出去”企业的调查显示,提升品牌成为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驱动力,占中国企业“走出去”要素的43%,企业海外投资软实力竞争意识大幅提升。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向国际市场,品牌战略意识随之加强。目前,国家电网、工商银行、腾讯、海尔、中国移动、华为、联想等在世界范围内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提升了自身知名度与国际竞争力。而后,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打造全球知名品牌,收购海外知名品牌,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在提升产品“硬实力”的同时打造品牌“软实力”,这是提高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来源:2017年11月15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