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对外投资将更趋理性
近两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并且发生了多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第一次实现资本账户直接投资项下资本净输出等。今年我国对外投资整体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4月10日,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及社科文献出版社等主办的《对外投资与风险蓝皮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家风险报告(2017)》在京发布。《报告》指出,从中长期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较好的增长前景。但考虑到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制的政策红利效应将减弱,以及政府逐渐加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审查力度,这些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部分“过热”投资。因此,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步伐或将放缓。
此外,《报告》还指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增长最为强劲,凸显了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驱动力向寻求战略性资产转变。我国海外并购不仅规模在持续增长,更为可贵的是,针对欧美国家技术与品牌的战略性投资不断增加,投资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这将对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增长的质量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报告》称,从行业分布角度看,投资驱动力转变推动制造业迅速增长,大宗商品市场低迷、国内需求下降导致对采矿业投资大幅减少。从投资区位角度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地区)、周边国家(地区)以及离岸金融中心。从投资方角度看,央企海外资产构成了“海外中国”存量的主体,但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2015年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但在我国对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仍然相对较低。
《报告》预计,伴随着我国与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双边、多边等多层次更多经济合作协议的签署和实施,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主要流向能够契合东道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产业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加速“走出去”的同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终止案例也在不断增多,其中,高端制造业成为终止案例的重灾区。绝大部分终止原因来自东道国监管部门,而威胁“国家安全”成为主要理由。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因素、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与失衡三大深层次问题相互交织,主导了全球国家风险的变化趋势与分布格局,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造成较大挑战。
《报告》建议,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除了关注投资机会和收益外,要更加注重国家风险的评估和防范。政府层面需要建立和完善海外投资保护政府全面行动框架和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企业层面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充分尝试多种所有制企业联合“走出去”等形式。
此外,2017年美联储加息预期也将进一步加剧一些国家面临的外汇储备流失和本币贬值压力。因而,《报告》建议,投资者在对经济结构单一、高度依赖特定大宗商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时,需警惕其政局震荡和本币贬值等风险可能给投资造成的损失。
(来源:2017年4月11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