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注“一带一路”机遇
“一带一路”无疑是今年中国两会的热词之一,同时也是最受国际关注的两会议题之一。“‘版权’虽属中国,但收益为各国共享。”就在两会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谈到“一带一路”倡议时这样表示。
展现大国担当
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就“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诸多议题受到了国际间的广泛关注。
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对“一带一路”有着高度评价。他说,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瑞士就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非常有益,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能促进沿线地区的贸易往来。
新加坡大华银行高级经济分析师全德健(suanteckki)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实际上彰显的是中国的态度,尤其是在美国等不少国家“向内看”的当下,中国还能保持一个开放、共赢的政策和态度,这展现出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
“‘一带一路’对其沿线国家的利好不言而喻,特别是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能促进地区间的人才、贸易、旅游等各层面的交流与联通。”全德健说。
瑞典英孚教育企业事务高级副总裁柳尽染(jeanliu)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中国,有实力也有能力在更多方面帮助他国,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除了品类丰富的产品,中国已经开始为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比如高铁。
在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一些国家提出了贸易保护政策。柳尽染认为,全球增长的贸易、投资格局正在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一带一路”倡议正契合了沿线国家的这一共同需求。
柳尽染说,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沿线国家的广泛回应与支持。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与国际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
全德健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正处于“成长期”,在一些国家广受欢迎的同时,在另一些地区仍需要获得当地居民的认同。此外,项目建设时间、融资方式等方面都需要磨合和探索。不过全德健对此十分有信心,他说,“一带一路”是非常长远的规划,可以预想未来会更加趋向成熟,而各方受益也将是长远的。
期待进一步落实
全德健认为,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在国际金融、贸易融资、海事金融、保险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希望能够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联结和中转枢纽的作用。
事实上,此次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和委员就加强金融支持提出了意见。全国政协委员赖小民就提出,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投资项目、海外投资、海外并购以及股权基金和并购基金,加快ppp等投融资模式的配套制度建设等。
柳尽染则从文化和教育角度给出了她的看法。她说,应该看到,“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在历史传统、语言文字、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如何消除沿线各国文化隔阂,在增信释疑基础上增强合作意愿、完善合作方式,是相关国家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柳尽染认为,掌握良好的通用语言是深入了解各国的政策法规、民族文化和发展特点,做到用“心”沟通的基础。从企业发布的《英孚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中也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英语的熟练度指标从高到低参差不齐。各国应当加快教育合作和共同语言的培训。
此外,柳尽染还强调,加大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十分必要,特别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而教育行业在其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来源:2017年3月10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