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重大对外援助工作重在落实
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所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并逐步进入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央。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秉持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美好愿景,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特别是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持续支持和帮助受援国减少贫困、改善民生,与受援国一道共同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差距,这为未来中国进一步做好援外工作指明了方向。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更是把落实好重大对外援助任务列为今年商务工作九项重点之一。
长期以来,对外援助是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1200多万人次,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6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外援助事业的发展,对外援助的有效实施,对构建“和谐世界”发挥了独特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向世界宣布了一系列务实援助倡议和举措,创新提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中非“十大合作计划”、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交流计划等。这些举措集中体现了中国为促进共同繁荣所采取的积极行动,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致力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大国责任与历史担当。
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对外援助综合效应提升。前11个月,仅商务部就配合国家领导人开展重大外交活动66次;承担各类援外项目267个,在华培训人才4万名,境外培训人才10万名,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79次,向15个国际组织实施定向捐款项目15个,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全面启动。
落实好重大对外援助任务的提出缘于中国经济总量的迅猛增长。按照联合国确定的发达国家官方发展援助额应占其国民总收入(gni)0.7%的标准,仅有少数几个欧洲国家达到了这一要求。近年,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援外财政支出随之适度增加成为必然。
在新时代,落实好重大对外援助任务,充分体现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和担当。因此,落实好重大对外援助任务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使命重大更需严谨科学、细致筹谋、精心设计。长期以来,中国重大对外援助举措的设计始终紧密配合国家整体战略需求,秉持正确义利观,既讲道理又讲情义。因此,在设计重大援外举措时,一方面尊重受援国的主权和选择,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不伤害受援国民族感情,秉持平等互利原则,急之所急、想之所想,切实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致力于帮助受援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按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帮助受援国家走上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实现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
落实好重大对外援助任务重在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对外战略。在具体落实重大援助任务时,必须充分论证,坚持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安排资金,精心选定项目;必须强化管理,加强主管部门与驻外使(领)馆、国内相关单位的有效配合。必须采取先进管理方式,及时监控援外项目实施管理过程每一环节,对重点问题实施动态、精细管理;必须认真做好项目事后评估,确保援外项目达到预期目的。
落实好重大对外援助任务要看重实效。中国对外援助始终坚持民生为主。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农业、教育、卫生、减贫等领域是援外的重点领域,落实好这些领域的项目体现的是“中国温暖”。
落实好重大对外援助任务要注重时效。天有不测风云,当突发自然灾害降临之时,及时提供紧急救援物资、派出救援力量,有效缓解自然危机和提供人道主义帮助,这样,既体现出中国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也让中国赢得了“在关键时刻靠得住、帮得上”的信誉。
落实好重大对外援助任务要放远眼光。积极帮助自主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一直是中国对外援助奉行的宗旨之一。中国重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自身发展经验,在对外援助中无私地将先进技术和管理秘诀介绍给其他国家,这也早已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鲜明特色。
落实好重大对外援助任务要严控合规性。援外任务的执行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人、财、物来源不同,需要有合理的流程以确保效率,更需要科学管理与严格监督。因此,建立健全援外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美好向往,中国也将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未来,中国必将继续扩大对外援助,优化援助结构,突出重点领域,创新援助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帮助受援国改善民生,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2018年1月9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