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企业走出去 > 走出去动态

“走出去”挑战面面观

发布日期:2015-11-24 16:00:00 来源:广州市商务委 字号:

史宾沙董事张洋提出,企业全球化过程中的首要挑战是人才的挑战:一方面企业“走出去”时要考虑如何在企业内部选择和识别国际化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让聘用的本地化人才充分发挥所长,帮助企业本地化经营。

劳瑞德教育集团中国区总裁李思严认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需要国际化的人才教育体制,一方面要培养国际化的中国人才,另一方面要将境外人才引进本国教育体制,实现教育国际化,同时建立“走出去”人才体系。

中小企业的融资局限

“中小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可能会受到融资局限。”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坦言,国内大银行因为各种原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更为谨慎,更多的是中国的中小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目前我国大银行在境外的分支机构较多,很难看到中小银行收购境外银行,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服务。在左小蕾看来,现阶段证券公司能够帮助企业最多的是ipo,在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等境外市场帮助企业上市融资或股权融资,未来或可帮助企业到境外投资,完成风险对冲管理,或帮助企业在综合性的售后兼并过程中进行资金的集团融资等服务。相比融资,中小企业“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要选定正确的投资方向。因为中小企业多为民营实体企业,其“走出去”不仅要防范风险,还要熟悉当地的人文、法律、宗教、文化,因为劳动力成本、要素驱动等的变化,其应到劳动力成本更低、更有竞争力的国家或地区去发展。

境外并购审核的歧视

美国科文顿律师事务所(北京)管理合伙人夏尊恩指出,尽管美国政府希望吸引更多外商投资,美国目前也是中国最大的投资目的地,但在中国投资者看来,美方针对境外投资者收购美国公司的审核流程不够透明、不可靠、政治倾向严重,并对中国企业带有歧视。美国投资外商管理委员会根据法律有权利评审任何外国投资,决定是否批准投资。回顾历史,针对中国企业的“指控”并非没有依据,但该机构往往以国家安全为盾牌,将具有争议的收购拒之门外,中海油未能成功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便是最广为人知的例子。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健洲指出,美国从国家安全角度对外资进入进行严格控制,但并非所有行业都存在安全问题。想在美国本土做业务,必须要考虑到美国民众的诉求,提供好的技术和服务。

 

(来源:2015年11月25日 中国商务新闻网)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