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创新 援外工作高效服务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商务部推进援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精心打造落实重大对外援助举措,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援助,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及装备制造合作,支持和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巩固和深化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
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深化援外管理体制改革。
商务部作为对外援助主管部门,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将管理重点转移到宏观政策规划、法规制度建设、项目立项和评估等工作上来。加快制定援外中长期发展政策指南,开展受援国国别援助指导意见的编制工作,加强立项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2014年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援外管理方面的综合性部门规章《对外援助管理办法(试行)》,确立了援外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夯实了援外管理的法治基础。2015年以部令形式颁布施行《对外援助项目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办法》等一系列改革配套文件,标志着援外规章制度框架体系基本成形,援外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商务部健全了援外“决策、执行、监督”三项职能界限清晰的援外管理机制,依据政府采购法统一制定了各类援外项目采购制度,落实质量责任和投资控制责任,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提高援外管理质量和效率。
二是坚定践行正确义利观,主动参与全球治理。
“此项调整主要是为了解决跨境电商进口税负一直低于一般贸易进口税负而造成的不公平竞争的矛盾,跨境电商税收政策红利从‘绝对优惠’阶段进入‘相对优惠’阶段,跨境电商进口的竞争将从简单的价格竞争转向品类丰富度、品质保证和用户体验竞争。”在新政出台时,亿邦动力研究院分析师李慧龙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2013年以来,商务部配合apec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亚信峰会、东亚领导人峰会等重要外交活动,科学拟定援助举措。全面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非合作论坛、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重大多双边援外举措,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2015年,商务部配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土耳其g20峰会等系列活动制定重大援助举措,提出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成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6个“100”项目支持、新建工业园区、派遣政府高级专家顾问、参与筹建非洲疾控中心,打出“幸福生活工程”、“农业富民工程”、“妇幼保健工程”和“快乐校园工程”等一批“叫得响”、“接地气”、“惠民生”的援助措施,受到各方高度评价。商务部还与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签署了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受援国提出、受援国同意、受援国主导的前提下探讨开展三方合作。
三是全面发挥援外先导作用带动互联互通,助力国际产能合作。
商务部加强统筹协调和部门协作,丰富援外项目储备库,重点推进“一带一路”、重要“廊”、“港”互联互通和沿线国家经贸平台建设,安排实施孟加拉国卡兹尔特克公路桥、坦桑尼亚光缆骨干网、赞比亚国家通信技术发展、老挝昆曼公路跨湄公河大桥、中巴跨境光缆、马尔代夫跨海大桥、白俄罗斯及柬埔寨经贸合作区配套工程等重大项目,举办专题培训班300余期;实施国际产能合作领域项目上百个,培训专业人才逾4000名,有力推动互联互通项目合作实现早期收获。
四是展现道义担当,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亮点频出。
商务部推动建立完善对外人道主义紧急援助部际工作机制,注重加强对外宣传,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帮助西非13国应对埃博拉疫情,并向尼泊尔、马里、柬埔寨、莫桑比克、莱索托、叙利亚、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马尔代夫、汤加、巴基斯坦、马拉维、瓦努阿图、智利等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特别是在抗击埃博拉疫情期间,中国在第一时间迅速发运救灾物资并派出应急医疗队,高效落实对非洲四轮价值7.5亿元的紧急援助,派遣卫生专家,援建诊疗中心,提供大批防疫物资,关键时刻“雪中送炭”,充分体现了“患难见真情”的中非传统友谊。中国积极参与解决地区难民问题,在g20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宣布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1亿美元的难民援助。
五是创新优化援外培训方式。
商务部援外培训工作实现“四项创新”,即首次提出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首次实施“援外高级学历学位教育专项计划”,首次启动向受援国派遣政府高级顾问,首次开展“走出去”境外培训,丰富了援外培训方式,推动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互学习借鉴,分享发展成果。
(来源:2016年5月12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