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投资步入“黄金期”
“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5年达1456.7亿美元,是2005年的13倍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黄金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11月23日发布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蓝皮书如是指出。
据蓝皮书主编、ccg主任王辉耀介绍,报告分析了中国企业2014年~2015年对外投资现状与特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进入“黄金期”,“走出去”的时机与环境均为利好。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流量首次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2015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56亿美元,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超过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7亿美元,对外投资首超吸引外资,中国开始步入资本净输出阶段,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在投资的地域分布上,中国企业投资亚、欧及北美地区较多,对美国投资热情不减;在投资方式上,跨国并购不断攀升,绿地投资显著增长;同时,投资领域呈多元化趋势,制造业投资独占鳌头;企业海外并购不断优化,全产业链国际化布局加速;“一带一路”沿线国大手笔投资成为热点。然而,与此同时,标准国际化进程缓慢、金融体系与实体企业在海外市场不匹配、海外市场信息服务缺位、企业人才国际化水平低等问题制约中国企业继续“走出去”。“中国企业正处于全球化发展初期,虽有种种不足,但大势不可阻挡。”ccg主席龙永图在蓝皮书序言中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还将快速增长,预计“十三五”期末,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番;企业全球化发展将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将愈发多元化,稳步地向“全球企业”迈进;中国企业将通过全球化发展向产业链上游迈进,整合技术与品牌优势,获取更高的附加值;企业“走出去”的本土化经营水平将持续提高,社会责任承担将做得越来越好。
ccg高级研究员何伟文亦表示,中国海外投资的空间仍然巨大,对此应有充分的信心。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道路非常长,目前虽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仍处在开始阶段。在当前诸多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形势下,要坚信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因为全球化是不会被上层建筑左右的一种经济规律,但须充分、及时地跟踪形势变化,对各种保护主义和去全球化的挑战,要因地制宜、及时防范、积极应对。
蓝皮书还对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全景展示:一是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强劲复苏,达到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2015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达1.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跨国并购金额从2014年的4320亿美元增至7210亿美元,增长率为67%,成为复苏反弹的主要牵动力。二是亚、欧和北美是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2015年亚洲地区吸引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最大,占总投资额的32%,多国企业对基础设施的跨境投资成为加强区域连通的主要力量;其次是欧洲(占比30%)、北美(占比25%)、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占比10%)以及非洲(占比3%)。三是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服务业。2015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64%流向了服务业,27%流向了制造业,7%流入第一产业。四是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上,跨国并购大幅增长,绿地投资小幅上升。2015年全球跨国并购创下7210亿美元的交易记录,比2014年增长了67%;绿地投资总额为7660亿美元,仅增长8%,其中发达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绿地投资额略有增长,发展中经济体的绿地投资额则出现下滑。此外,国际投资政策继续趋于自由化与便利化,2015年共有46个国家出台了96项涉及外商投资政策方面的法律法规,85%的政策措施旨在扩大开放,促进投资,比例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其中,亚洲新兴经济体在推动自由化与便利化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蓝皮书自2014年起已连续3年发布。今年的报告总结了2015年全球对外投资的现状与特点,同时,对近3000个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现状与特点。蓝皮书从多方面对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过程进行研究,包括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中国企业对特定区域投资的分析、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以及对“走出去”典型企业案例的分析等,并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困难与瓶颈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来源:2016年11月25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