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企业走出去 > 走出去动态

中国引导企业海外投资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16-12-14 16:00:00 来源:广州市商务委 字号:

当前,中企海外并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成功率较低,二是存在利用海外并购进行金融套利、避税、转移资产等投机甚至非法行为。未来,国家相关部门将加强对非理性对外投资的监管,推动中企海外投资逐步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今年以来,中企海外投资迅速升温,风险和隐患也随之加大。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表示,在支持国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活动的同时,将加强对非理性对外投资的监管,并且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业内人士认为,四部门的联合表态意味着中企海外投资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差异化管理,非理性海外投资将受到更多限制。未来,伴随着企业海外投资水平和政府部门监管水平的提升,中企海外投资将逐步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风险防控防微杜渐

四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监管部门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近几年,中企“走出去”成为经贸领域的热点话题,尤其是持续活跃的海外并购,颇为引人关注。商务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中国在全球非金融领域投资总额为1459.6亿美元,同比上涨53.3%。1~9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额达674.4亿美元,已超去年全年数字。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企业实力逐步增强,同时我国主管部门也在简政放权,这些是海外投资热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分析人士认为,在掀起“海外投资热”的同时,海外并购也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成功率较低。据国资委研究中心、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中国“走出去”的企业中,仅有13%盈利可观,24%处于持平和亏损状态。二是存在利用海外并购进行金融套利、避税、转移资产等投机甚至非法行为。如果不防微杜渐,及时进行防控,这些不良现象将带来巨大隐患,突出表现在外汇储备通过海外投资渠道迅速外流、海外资产溢价率迅速攀升两大方面。

理性投资仍受鼓励

在对非理性对外投资严加监管的同时,中国仍将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国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

“企业真正实现快速发展,是从几次大的海外并购开始的。”力高控股董事长陈晓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成立于1997年,主要做箱包代工,订单不愁,但痛点是利润薄、所处地位被动。但是,从2011年并购被比利时誉为“国家名片”的世界著名箱包品牌hedgren(海格林)之后,公司开始有了全球性的研发团队和品牌,逐步走上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道路,一跃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箱包制造商之一。

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公司总裁龚震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近日与中国贸促会、东盟国家工商会合作开通了“东盟易购”电商平台,将加快布局东盟市场。“每做一笔海外投资之前,我们都会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然后采取比较合适的方式与当地企业或熟悉当地的商协会合作,而未必都采取并购的方式。”

“我们支持国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活动,参与‘一带一路’共同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上述四部门负责人在谈话中强调了对外投资管理政策的“三大没有变”: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方针没有变,坚持对外投资“企业主体、市场原则、国际惯例、政府引导”的原则没有变,推进对外投资管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方向也没有变。

“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的意义值得充分肯定,因为这可以较快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加快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这一进程中,企业应当提高海外投资水平,政府部门应提高监管水平,双管齐下共同提高中企‘走出去’的质量。”张建平表示。

 

(来源:2016年12月15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