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发展产业
为落实发展部署,进一步推动战略性主导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广州市制定了《加快推进十大重点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将十大重点产业分为“343”阵形,即三大先进制造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现代服务业(见表4-1)。力争到2016年,十大重点产业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实现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并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龙头领军企业和中小微优势企业。
表4-1 广州市十大重点发展产业
产业类型 | 产业名称 |
先进制造业 | 汽车制造 |
精细化工 | |
重大装备 |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生物与健康 | |
新材料 | |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 |
现代服务业 | 商贸会展 |
金融保险 | |
现代物流 |
汽车制造
汽车产业是广州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拥有了东部、北部和南部三大产业集群,集聚了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广汽日野、广汽乘用车、北汽(广州)乘用车等一大批国内外整车生产龙头企业,并形成了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汽车研发、汽车零部件、汽车服务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2013年,广州市规模以上汽车企业工业总产值3347亿元,同比增长24.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9.34%,比2012年提升0.45个百分点。广州整车产量180.53万辆,同比增长30.4%。汽车及相关产业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个,合同外资4.56亿美元,同比增长52.16%;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同比下降28.42%。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出口22.97亿美元,同比增长1.4%;进口21.81亿美元,同比下降8.39%。
(二)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新阶段
2013年,经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展改革委审核评估,广州市被确定为新一轮新能源汽车首批试点城市。目前,已基本形成“北部、东部、南部”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廊;形成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电控系统、电动空调等在内的较完整产业链和2个自主品牌新能源轿车车型平台。车型涵盖轿车、客车、专用车等,其中新能源轿车年产能约3万辆,新能源客车年产能为3000辆。大批配套企业和检测平台已落户运营。
(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得到提升
广州已建成覆盖技术支持、检测认证、国际交流、信息服务及人才培训、市场拓展等多个领域的各类汽车及零部件公共服务平台13个,其中不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研发和检测机构。广州威凯技术检测有限公司从2013年起可承担《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检测工作,成为华南地区唯一获得我国汽车产品《公告》检测机构资质的实验室。
二、发展目标
围绕落实国务院《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州将以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国际化发展,全面提升汽车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重点优化汽车产业结构和增强产业集群辐射效应,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生产、研发和出口基地、国际汽车制造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到2016年,广州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达300万辆,产值达5000亿元;自主品牌整车年产能超50万辆,新能源汽车综合产能达15万辆。完善产业链,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繁荣汽车研发、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业。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载体
依托整车制造企业打造东部、北部和南部汽车产业集聚区。东部汽车产业集聚区,以广汽本田和北汽(广州)乘用车为龙头,在增城谋划建设广州本田汽车产业集聚区、北汽汽车产业集聚区;依托广州开发区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黄埔区规划建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北部汽车产业集聚区,以东风日产、广汽日野和广汽客车为龙头,打造花都乘用车、商用车产业和高端汽车服务业集聚区,从化商用车产业集聚区和白云客车产业集聚区。南部汽车产业集聚区,以广汽丰田、广汽乘用车为龙头,打造南沙乘用车产业集聚区和番禺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基地。
(二)招商方向
重点推进自主品牌轿车的研发、生产和品牌建设,加大汽车零部件研发和本地化生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动力传动、电子电气、电控集成系统等汽车高端零部件产品。大力推进汽车机械装备制造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及配套充电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要求的配套实施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体系。
争取引进一批世界知名整车及零部件厂商进驻广州。重点加强与日产、本田、丰田、北汽、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争取引进一批知名汽车租赁服务公司、汽车文化及展示、贸易、金融服务、汽车仓储、分拨等物流企业,以及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机构。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是广州市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以精细化工为主体的石化产业是广州第二大支柱产业,拥有了宝洁、高露洁、安利、杜邦、英国bp等一大批知名跨国公司龙头企业,形成了炼油、乙烯、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构成的完整产业链,是珠三角和全国的重要石化产业基地。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基础雄厚
目前,广州石化产业的炼油能力达1320万吨,在宝洁、安利、中石化广州分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13年1-11月规模以上石油化工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96.79 亿元,同比增长7.0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59%;固定资产投资56.03亿元,同比增长32.50%,占全市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1.71%。
(二)产业开放程度高
近年来,广州石化产业与跨国公司开展战略性合作进展顺利,外资主要投向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和医药制造领域以及加油站等石化产业服务业。2013年,广州石油化工产业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个,合同外资2.3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53亿美元。2013年广州市化工产品进口83.98亿美元,出口42.42亿美元,进出口126.4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30%、4.61%、2.39%,主要贸易伙伴有日本、美国、韩国、香港、台湾、泰国。
宝洁、安利、高露洁、壳牌、喜威、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杜邦、英国bp、巴斯夫、亨斯迈、丸红、拜耳、道达尔、龙沙、新日石油、lg化学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已落户广州,其中宝洁、安利、高露洁、喜威、龙沙等企业将中国区总部设在广州。安利、龙沙等企业还在广州设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中心。另外,广州也培育了华南橡胶轮胎、金发科技、立白集团、蓝月亮等本土龙头化工企业。
(三)产业布局更为集聚
广州石化产业主要集中在黄埔石油化工及深加工基地、广州开发区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南沙临港石化产业基地这三个区域。其中黄埔石油化工及深加工基地拥有广州石化等国内行业龙头;广州开发区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汇集了丸红株式会社、道达尔菲纳埃尔夫、拜耳等一批大型跨国化工巨擘;南沙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则吸引了新日本石油、瑞士龙沙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四)产业影响力与日俱增
广州石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产品定价优势,广州化工交易中心、华南石化交易中心、广州塑料交易所等交易市场在全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但能为石化企业提供现货交易、远期交易等多种灵活的交易模式,提供仓储、物流、交易和资讯等一系列化工产业链服务,提供简便、高效的原材料及产品购销渠道,而且还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广州价格”。
二、发展目标
按照大型化、精细化、集约化的思路,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到2016年,完成一批石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新增工业投资达200亿元,精细化工及前后端产业链实现总产值3500亿元,打造完整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载体
以高端化、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为原则,以广石化为龙头打造黄埔石化产业基地。以宝洁、安利为龙头打造广州开发区日用化工基地,推动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发展。
(二)招商方向
重点发展高标准油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多碳精细化工、大型乙烯、大型芳烃,新型精细化无机化工产品,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电子气等新型精细化学品的开发与生产,高档个人护理产品的配料和添加剂,润滑油添加剂,新型功能表面活性剂。
深化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工项目,争取引入1至2家国内外知名精细化工企业,推动精细化工企业不断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并鼓励精细化工行业企业在穗设立地区总部以及研发、营销、投资等职能型总部机构。
重大装备
重大装备是广州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之一。广州正在着力改造提升并壮大传统装备产业规模,将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业打造成为新型支柱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州大力发展船舶、核电、数控机床、重大燃气轮机、轨道交通车辆修造项目等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工业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其中输变电设备、楼宇装备、包装装备等领域的生产能力位列全国前三位。建设形成了广州船舶出口基地、数控系统研发基地和数控机床生产基地、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岗)、南沙重型机械装备基地和广州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
(一)广州中船龙穴造船基地
位于南沙区龙穴岛。作为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一期工程总投资45亿人民币,新建50万吨级大型船坞2座,年造船能力212万吨。建成后广州将跻身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从而成为世界一流、华南最大、最现代化的造船基地。
(二)广州番禺大岗大型装备产业基地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总占地45平方公里,致力于国家重点支持的船舶、核发电装备、大功率风力发电装备、数控系统等重型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海洋工程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级大型成套装备先进制造业基地。
(三)广州飞机维修基地
位于白云机场东北部,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2亿美元,预计在十年内建成总共四个双位宽体飞机的机库,全部投产后的年营业额可达15亿元人民币,并带动一大批航空部件维修和航空部件制造企业项目进驻。
(四)大功率机车维修基地
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是我国最大的大功率电力机车运用维修基地。项目投资总额32亿元,设计新造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600台,年检修机车1200台。重点引进与机车产业相关的机车配件生产制造、机车电子、信息科技等产业,发展与电力机车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同时积极引进电子、医疗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
二、发展目标
到2016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工业机器人、航空器维修改装、农业机械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知名品牌。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装备制造集聚区,建成国家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三、发展重点
围绕提升并壮大发展传统产业规模,积极打造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形成新型支柱产业。
(一)发展领域
重点发展高附加值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装备、发电和输配电设备、大型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装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智能制造装备以及航空航天装备。重点建设广州南沙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广州电气输配电设备产业基地、广州数控产业化基地、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车辆维修组装基地、广州飞机维修基地等重大项目。
(二)招商方向
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和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制造等研发生产环节落户。深化与中船集团的战略合作,推动中船龙穴海洋工程项目建设。引入国内外著名飞机制造企业,开展航空机载、地面设备制造与小型商务飞机总装的合作。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等六大类,做强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抢占经济制高点的重大举措。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数额得到了快速增长,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相关制造行业实际利用外资4.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9.5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相关技术、服务行业实际利用外资1.80亿美元,同比增长29.32%。
目前,广州市在新型平板显示、下一代通信设备、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有14家企业进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3家企业名列全国软件百强。海格通信、广电运通、晶科电子、杰赛科技、唯品会、梦芭莎等一批本土龙头企业迅速成长为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广州市是中国电信网三大通信枢纽、internet三大核心节点、国家isp交换中心之一,信息化总体水平居全国十大城市前列,全市城市光纤网络入楼率和3g网络覆盖率均超过95%,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td-lte试验网。
二、发展目标
到2016年,实现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640亿元,培育3至5家销售收入达20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15至20家超50亿元的本土品牌企业,产业竞争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将广州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载体
打造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稳步推进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花都高新科技光电子产业基地、广州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广州集成电路设计基地、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广州云埔电子商务园区、花地河电子商务集聚区等产业园区建设。
(二)招商方向
鼓励国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投资以下领域:
1、下一代通信网络。重点发展第四代、第五代移动通信(4g、5g wi-fi)等新型公共电信网络;鼓励通信制造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开展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加快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
2、新型平板显示。以液晶面板大项目为龙头,重点引进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集群;引进掌握关键技术的平板显示上游材料生产企业。
3、云计算。以建成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为依托,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超算软件企业,打造超算软件产业链;推动企业投资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等重点项目以及云安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物联网。拓展典型应用,除目前比较成熟的智能交通,智能监控,手机支付和导航外,加快发展智慧医疗、智能电网等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应用,建设全面感知、泛在融合、安全互联的智慧城市。
生物与健康
广州是我国较早发展生物与健康产业的城市之一,产业基础扎实,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城市。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全市生物与健康产业增加值367.5亿元,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值241.49亿元,同比增长20.2%;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68.31亿元,同比增长24.6%。医药产品和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3.79亿美元,医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574万美元。
目前,广州拥有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生物健康科研机构,培育了以广药集团为龙头的医药企业集群,聚集了超过400家生物健康科技和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较为完整的生物与健康产业链。产业特色日益凸显,生化制药、分子诊断、化学制药、中药现代化、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健康产业、现代生物农业、海洋生物、生物技术服务业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
到2016年,建立起生物与健康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和产业配套体系,创造一批能打开国际市场的自主品牌产品,依托龙头产品建立高端服务平台,产生1家销售收入超千亿的龙头企业,1至2家销售收入超150亿元的企业集团,10至15家超10亿元的企业。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载体
1、广州国际生物岛:打造世界级生物产业技术创新与服务基地。
2、广药集团生物医药城白云基地:建设集中成药、化学药、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医药健康人才培训为一体的广州医药健康产业战略基地。
3、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建设华南地区新药研制、试验中心,谋划建设中新知识城生物产业基地。
4、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群:建设广州健康医疗中心产业基地。
5、南沙王老吉大健康总部:建设集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6、广州白云山大健康产业谷:建设集康复理疗、健康管理、养生养老、美容抗衰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业集群。
(二)招商方向
广州生物与健康产业依托国家级基地,重点打造广州科学城和广州国际生物岛两个核心区,加快引进生物医药企业地区总部及其研发中心、国内外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生物服务企业及机构。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药物等四大生物医药领域。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技术与信息平台、产业化支撑平台、创业服务平台、国际生物科技商务平台。吸引金融投融资企业入驻,探索设立和鼓励引进国内外各类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提供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
新材料
新材料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低碳经济领域新兴产业之一,按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四大类,是广州市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之一。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产品实现增加值约266亿元。目前全市聚集了300多家新材料企业,形成了具有广州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金发科技是国内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珠江冶炼、联众(广州)不锈钢、白云化工等成为广州精细化工、稀土、不锈钢高端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广州聚赛龙在改性塑料领域逐渐发展壮大,lg化学(广州)工程塑料、陶氏化学(广州)、高氏(广州)涂料、沙伯基础创新塑料(中国)等国际新材料龙头企业也在广州投资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6年,实现全市新材料增加值400亿元,培育1至2家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广州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载体
打造华南新材料创新园和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集聚区,建设从化明珠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白云民营科技园建设节能环保新材料基地。
(二)招商方向
欢迎国内外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关键技术的新材料研发和生产企业以及产业链配套企业,在广州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支持投入以下领域:
1、高端金属材料。重点发展特种钢铁材料、高强度机械用钢、高性能精密合金板、耐高温合金材料等精品钢材;高性能镁、铝、钛、铜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等关键结构和功能材料开发;高性能、高效稳定发光稀土材料,稀土功能助剂、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料。
2、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塑料合金及复合材料、高性能合成树脂、合成纤维、改性塑料、高性能橡胶制品与塑料制品;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材料;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及其改性塑料,先进聚合物复合材料;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介入治疗器具材料、骨科内置物及口腔材料、组织工程用材料及产品、专用手术器械及制品;生态和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循环再利用技术及产品、环保涂料、粘合剂、高纯溶剂与气体。
3、精细化工材料。重点发展环保型高性能涂料和黏合剂、环保型吸水剂、水处理剂,分子筛固汞,无汞等新型高效、环保催化剂和助剂;改性型、水基型胶粘剂和新型热熔胶、新型表面活性剂;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电子气、高性能液晶材料等新型精细化学品的开发与生产;安全型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船舶等涂料、高性能粉末涂料。
4、特种无机材料。重点发展半导体与光电子材料;符合小型化、集成化、宽带高频化要求的各种陶瓷功能材料;风电材料、太阳能电池用非晶硅材料;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等材料的开发与生产,利用工业副产石膏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及技术装备开发与制造;节能玻璃、环保涂层材料等开发和规模化生产,高强轻质建筑材料和隔热保温建筑材料、隔热保温材料、mdi聚氨醋、可资源化材料和再生资源材料;高性能无石棉密封材料、碳石墨密封材料、无压烧结碳化硅材料。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广州市正致力于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节能环保产业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示范性基地,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打造低碳城市提供产业基础。
一、产业发展现状
广州市新能源应用和产业发展较快,现有东方重机、广日集团、智光电气等重点企业,在核电、生物质能发电装备(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变频装备等制造领域有比较优势。在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发、设备成套、废水处理的成套技术等方面,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处国内先进水平。餐厨垃圾处理产业方面,开展了嘉博文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大田山厌氧发酵、废弃食用油脂资源化处理等餐厨废弃物资资源化处理试点示范项目,废弃食用油脂资源化利用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年处理能力达7000吨。节能咨询、评估、监测、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研发能力较强,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天然气等可再生和清洁能源以及智能电网等领域集聚了一批研究机构和人才,为下一步大力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16年实现增加值400亿元。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源热泵、天然气分布式发电、节能环保等装备制造领域分别培育1至2家大型骨干企业,在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技术集成等高端服务领域培育3至4家新能源综合供应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载体
1、新能源产业:以从化明珠工业园新能源产业基地、增城开发区光伏产业园、华南太阳能技术转让中心和产业基地为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国际风能发电和清洁能源研发应用基地、南沙核电装备产业园为重点,集聚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项目;以大岗装备制造基地为依托,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以广州科学城、广州开发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以再生能源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为重点,打造大型再生能源示范产业园区。
2、节能环保产业:产品研发孵化及产业化项目重点向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民营科技园、南沙资讯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集中;节能环保设备生产企业重点向广州开发区、增城经济开发区、广东光电科技产业基地、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集聚;节能装备制造主要以大型成套设备企业为依托,打造产业集聚区;节能环保服务产业主要以广州番禺节能科技园、广州南沙低碳城为示范带动,向周边区域拓展。
(二)招商方向
鼓励国内外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投资以下领域:
1、新能源方面。投资风电和核电装备制造,形成以电气装备为主的风电、核电站辅助设备产业群;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装备、生物质能及装备、地热能及装备,促进新能源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带动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发展,形成配套产业链;建设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智能电网及其运行体系。
2、节能环保方面。鼓励参与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绿色电器、照明器具等新产品;发展建筑节能产业;发展节能技术装备制造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先进环保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综合利用;着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示范试点,欢迎节能咨询、评估、认证、监测、总承包等节能环保企业投资。
商贸会展
广州市素有“千年商都”美誉,商贸会展业实力雄厚,2013年度再次获评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每年在广州举办两次,至今已经举办了114届,是中国第一大展览会。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广州市20个重点场馆举办展览480场次,同比增加27.3%;举办会议7919场次,同比增加18.5%;接待会展活动人员1405.93万人次,同比增长7.7%。
(一)综合实力领先
广州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三大会展城市之一,近三年连续荣膺“中国最具活力会展城市”称号。据统计,全市拥有会展场馆近1200个,主要专业展馆可展览面积达50万平方米,在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中位列第二。其中琶洲国际商务会展核心功能区展览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是华南地区会展商务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二)品牌展会云集
全市专业性展会数目超过九成,有约30个连续举办10年以上的展会。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品牌展览达14个,位居全国前列。广交会单展面积已突破100万平方米,位居世界首位。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面积达20万平方米,跃升为全球最大照明展,广东国际美博会展览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中国(广州)世界品牌进口博览会(进博会)2013年落户广州,是华南地区首个以纯进口为主题的综合性展会。
(三)国际化水平不断拓展
广州有约30家外资会展企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与广州光亚展览贸易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广州首家合资展览企业,意大利全国制革工业联合会在广州注资成立了会展机构,汉诺威展览会(中国)有限公司承办了广州国际旅游展销会,世展中国展览公司与意大利米兰展览公司合资设立的世展米兰中国公司将总部设在了广州,香港南丰集团等已进驻琶洲商务会展区。
(四)接待会展活动人次持续增长
2013年重点场馆接待各类会展活动总人次同比增长7.7%。其中,接待境内1298.50万人次,接待境外107.43万人次,同比增长7.8%和5.7%。展览接待1290.95万人次,平均2.69万人次/场;会议接待114.99万人次,平均145.20人次/场。
二、发展目标
到2016年,全市专业会展公司数量达到150家,会展从业人员总数达到9000人,会展活动经营收入达到140亿元。国际展数量占全年展览总数的比重达到30%以上,有4-5家会展公司进入国际展览管理协会;获得icca认证的国际会议数量达到20场,大型节事活动举办数量达到200场;参观人数达到2400万人次。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载体
重点建设琶洲地区以广交会和国际专业展为核心的会展总部功能区,分步建设空港会展功能区、番禺会展功能区、增城会展功能区等展贸结合型会展副中心。同时,积极引导流花时尚消费展集聚区、白云新城国际会议集聚区、南沙临港会展集聚区、珠江新城-天河北商务会议集聚区等特色会展集聚区加快发展。
(二)招商方向
1. 会展机构
鼓励国际高端会展公司参与我市展馆经营,引入更多的国际知名展览品牌和配套服务企业落户。着力引进国际著名会展机构,重点吸引世界前20名的国际会展龙头企业以及香港知名会展企业落户广州。加强与海外展览业组织、会展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重点吸引在广州设立地区总部和办事机构。加强与港澳台会展业联系,通过举办合作论坛、来穗合作办展、联合开展国际推广等方式,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相互补充的会展产业合作体系。支持会展领军企业与国际知名展览机构、公司合作,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
2.国际会议、节事
加强与海内外行业组织、国际会议组织的联系,引进高层次海内外论坛、会议落户,加快培育会议市场,把广州逐步建成为承接国际高端会议的知名城市。大力推进展览和会议的联动发展,延长会展产业链。
3.以电子会展为主的新业态
支持会展企业与国际知名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商合作,搭建网络会展平台,发展电子会展新业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建设国际会展电子商务平台,推动电子商务与会展融合发展。
4.国际专业会展项目
按照广州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导向,积极培育环保产业展、文化展、新兴产业展、电子商务展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展会,积极引入相应产业的国际知名展会落户。大力发展进口展,促进内外贸平衡发展,积极培育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的消费品展会。
金融保险
广州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是华南地区融资能力最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外资银行第二批放开准入的城市,各项金融业发展指标稳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广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46亿元,占gdp比重达7.43%。金融业实际利用外资5.9亿美元,同比增长2.6倍。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33838.2亿元,贷款余额22016.2亿元,居全国大城市第四位;保费收入474.89亿元,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225家,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82家,证券期货基金类机构61家,保险类机构82家;内资金融机构148家,外资金融机构77家;法人金融机构32家,各类金融机构网点近3000家,居全国前列。
广州国际金融城、广州民间金融街、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等发展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中国(广州)金融?交易博览会荣膺“2013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展会”。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加快发展,挂牌企业达556家,会员单位188家。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设立全省首个金融改革创新研究实践基地。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加快发展,广东省碳排放交易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正式启动。
广州出台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决定》,制定了《企业上市服务指引》。2013年,广州8家公司成功在境外上市,ipo融资52.18亿元,定向增发36.8亿元,债券市场融资190.02亿元。目前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8家。成功争取国家支持将广州纳入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
二、发展目标
到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打造1至2个跨区域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发展10家以上综合实力位居同行业前列的金融机构,培育150-200家上市公司。推进广州民间金融街建设,打造成为集资金借贷、财富管理、支付结算、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民间金融集聚区。将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打造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将广州碳排放交易所建设成为服务全省和全国的交易平台。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载体
1、加快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广州民间金融街、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大力发展货币信贷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人民币和外汇衍生品市场;以及银行信贷、小额贷款、跨境人民币结算、个人本外币兑换等业务。
2、做优做强广州股权交易中心,设立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
3、推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创建国家级碳交易平台。
4、建设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大力建设广州航运交易所,争取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
(二)招商方向
重点引进国际产业金融服务和中高端金融后援服务等行业跨国金融企业,产权、期货、股权等金融市场交易平台,以及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进一步扩大跨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为国际商贸交易活动提供各种融资、贴现、结算、担保、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支撑。以南沙穗港澳金融合作示范区为载体,引进港澳金融机构,扩大穗港澳三方金融业界在机构、业务、市场、产品、服务、人才、监管等方面的合作。加强穗台两地在银行、资本市场、保险、金融人才培训等领域的合作,将广州打造成为台资金融机构在华南地区的集聚中心。加强与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交流合作,吸引国际性、区域性多边金融组织进驻广州。
现代物流
广州市是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目前现代物流业已形成了以航空、公路、铁路、水路网络为基础,以临港物流园区及大型货运站场为配套,以电子口岸提供大通关、大物流信息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格局。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全市货运总量8.93亿吨,较上年增长19.60%。其中公路货运量5.91亿吨,水路货运量2.29亿吨,铁路货运量0.63亿吨,航空货运量101.92万吨,管道货运量809.20万吨。截止2013年底,全市累计办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备案1579家,其中:法人企业1219家(国有企业27家,外资89家,私营企业 1099家,集体企业4家),占77.20 %;分支机构347家(国有企业11家,外资企业168家,私营企业 164家,集体企业4家),占21.98%。
(一)空港物流。白云国际机场拥有密集的国内航线网络和丰富的国际航线网络。 2013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5246.42万人次,同比增长8.59%;机场货邮吞吐量172.77 万吨,同比增长5.71%。
(二)海港物流。201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73亿吨,同比增长4.75%;全港集装箱吞吐量1550.45万标箱,同比增长5.16%。
(三)第三方物流。广州已形成了宝供物流、南方物流、商业储运、华新集团、新邦物流等一批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此外,联邦快递(fedex)、马士基航运、联合包裹快递(ups)、敦豪快递(dhl)、天地速递(tnt)、日通国际物流等大型外资物流企业在广州设立分部或亚太转运中心。
二、发展目标
到2016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到8.2%,实现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200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国家a级资质物流企业达到90家,完成广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搭建工作。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载体
推进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跑道、货运西区货站、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以及广州富力国际空港综合物流园等空港项目,以及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广州港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工程(沙仔岛码头二期工程)、广州港南沙沙仔多用途码头工程等海港项目建设。发挥现代物流对流通领域和电子商务的支撑功能,建设农副产品、汽车制造、生物制药、装备制造、商贸、快递等专业服务的八个物流基地,为集散运输和集中配送提供服务。
(二)招商方向
引进大型航空货运公司入驻空港经济区,建设亚太航空货物转运中心。引进具有先进国际物流管理和服务理念的第三方现代化国际物流企业,重点发展集包件、速递、货代业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依托白云空港、南沙海港,以及黄埔港区各港口,大力发展铁海联运、空铁联运、空地联运等多种物流运输方式。推广应用智能化管理、电子结算等物流系统技术,大力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