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产业

发布日期:2013-08-14 16:00:00 来源:广州市商务委 字号:

第四部分:重点产业

汽车制造

汽车产业是广州的龙头支柱产业,2012年1-11月广州市规模以上汽车企业工业总产值2578.43亿元,同比下降2.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89%。

一、产业发展和开放现状

(一)汽车产业稳步发展

2012年,广州整车产量138万辆。汽车及相关产业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个,合同外资3.0亿美元,同比增长5.75%;实际利用外资3.14亿美元,同比增长107.12%。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出口24.91亿美元,同比增长28.66%;进口26.33亿美元,同比下降9.37%。

花都区、南沙开发区、广州开发区、番禺区、增城市和从化市6个“广州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分基地”形成了东部、北部和南部三大产业集群。围绕汽车机械、电子、玻璃和轮胎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产业的辐射和配套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

通过推进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广东省于2012年授予广州市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称号,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包括“北部、东部、南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廊雏形基本形成,包括了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电控系统、电动空调等在内的较完整产业链,车型涵盖轿车、客车、专用车等各个种类,新能源客车年产能达到3000辆,新能源轿车年产能约3万辆,拥有2个自主品牌新能源轿车车型平台。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广州市能源检测研究院建设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检测平台已投入运营,每年为300多家汽车和零部件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可执行近600项汽车及零部件国内外标准和知名企业标准。

(三)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广州已形成覆盖技术支持、检测认证、国际交流、信息服务及人才培训、市场拓展等层面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其中汽车零部件技术支撑公共服务平台和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平台   等主要平台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使企业可就近享受国内外业界认可的各类专业服务。根据公共服务平台与广州市签订的优惠合作协议,可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为企业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类汽车及零部件公共服务平台,正在不断扩充服务项目和更新设备设施,在协助车企进行诊断研究、拓展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参数检测、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及电子商务平台升级等方面进行拓展。其中广州威凯技术检测有限公司从2013年起可按核定能力承担汽车电器、汽车灯具、后视镜、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汽车内饰材料等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检测工作。成为华南地区唯一获得我国汽车产品《公告》检测机构资质的实验室。

二、发展重点

围绕落实国务院《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州将以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国际化发展,全面提升汽车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一)发展目标

重点优化汽车产业结构和增强产业集群辐射效应,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生产、研发和出口基地、国际汽车制造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到2015年,广州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达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达15万辆。

(二)重点发展领域

1.汽车制造

中高档乘用车,中高级客车及高吨位载货车等商用车,高技术、高附加值专用车;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客车和新能源客车开发制造;cng\lng\二甲醚等新型代用燃料汽车;高效柴油发动机、高效汽油发动机;控制系统、乘用车变速器、轻量化材料应用、怠速起停系统等。

2.新能源汽车

液化天然气、燃料电池、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大功率永磁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永磁电机耐高温材料、电力电子模块、高可靠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能量优化管理系统,车用功率型电子元器件、车载充电设备、非车载充电设备、智能快速充电技术设备等。

3.重点配套

乘用车研发平台建设,乘用车及发动机扩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检测和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充电(充气)和维护等基础设施,动力电池生产、销售、置换、检测与维护新型商业模式。

4.重点招商引智方向

继续吸引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进入广州发展。着力发展汽车服务业,不断提高汽车制造业的服务水平。鼓励建立研发中心、汽车贸易、售后服务、汽车文化等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汽车金融、汽车保险及汽车租赁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汽车服务业,延长汽车产业链条。实施引进人才战略,重点引进高级管理、设计开发和专业营销人才,形成有利于复合型人才成长的用人机制。
 
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产业是广州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1-11月规模以上石油化工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83.49元,同比增长10.90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0%。

一、产业发展和开放现状

(一)与跨国公司战略性合作顺利开展

广州石油化工产业开放度较高,外资主要投向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和医药制造领域以及加油站等石化产业服务业。2012年,广州石油化工产业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个,合同外资2.5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9亿美元;化工产品进口82.91亿美元,出口40.56亿美元,该行业进出口贸易伙伴主要有香港、日本、美国、韩国、台湾、泰国。

宝洁、安利、高露洁、壳牌、喜威、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杜邦、英国bp、巴斯夫、拜耳、道达尔、龙沙、新日石油、lg化学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已落户广州,其中宝洁、安利、高露洁、喜威、龙沙等企业将中国区总部设在广州。安利、龙沙等企业还在广州设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中心。另外,广州也培育了华南橡胶轮胎、金发科技、立白集团等本土龙头化工企业。

(二)上下游产业链条完备

广州石油化工产业以炼油、乙烯、合成材料、涂料、精细化工和橡胶加工为主导产业,已形成品种多样、门类齐全、产业规模较大、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链。位于广州黄埔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简称“广州石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之一,由炼油、化工主业组成,现有年综合加工原油1320万吨、生产乙烯22万吨的能力,石油化工主要生产装置50套。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脑油、重油、溶剂油、液化气、道路沥青、石油焦、硫磺、纯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丁二烯、丙丁烷、己烷油、工业气体等60多种;固体塑料产品主要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三大类160多个牌号。产品销售网络覆盖整个华南地区,部分产品出口港澳和东南亚。

(三)产业集聚化程度较高

广州石化产业主要集中在黄埔石油化工及深加工基地、广州开发区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南沙临港石化产业基地这三个区域。其中黄埔石油化工及深加工基地拥有广州石化等国内行业龙头;广州开发区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汇集了丸红株式会社、道达尔菲纳埃尔夫、拜耳等一批大型跨国化工巨擘;南沙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则吸引了新日本石油、瑞士龙沙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与此同时,广州石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产品定价优势,广州化工交易中心、华南石化交易中心、广州塑料交易所等交易市场在全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但能为石化企业提供现货交易、远期交易等多种灵活的交易模式,提供仓储、物流、交易和资讯等一系列化工产业链服务,提供简便、高效的原材料及产品购销渠道,而且还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广州价格”。

二、发展重点

优化发展以炼油乙烯为代表的石化龙头产业,强化石化产品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有机化工原料及其衍生物、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和日用化工产品,延伸现代石油化工产业链。到2015年,石油化工总产值达到3600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万元产值能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一)改造提升广州石化基地

继续加大环保设施投入,支持广石化加快开展油品质量升级改造扩建工程,推动乙烯装置改造,完善1300万吨总流程配套。积极争取国家石化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项目,重点开发和应用新催化技术、核心反应/分离过程耦合技术、过程系统集成与优化技术,推动调整和优化产品方案,重点支持高品质成品油和各类高端化工原料产品发展。

(二)建设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

以高端化、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为原则,依托黄埔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南沙临港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广州开发区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基地,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日用化工、新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加快发展c4产业链、丙烯产业链及精细化工、日用化工等高端化学品,通过搬迁整改打造国家级橡胶轮胎生产基地,提升高附加值、高技术、低污染的精细化工产品比重。

(三)形成现代石化产业体系

鼓励引进一批石化研发、营销、投资、结算等职能型总部机构,加大石化技术改造力度,将南沙小虎岛化工园区和黄埔炼化一体化基地打造为省级规范化管理石化园区。进一步强化石化产品深加工,形成与区域汽车、装备、电子、家电、轻纺等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现代石化产业体系。

电子产品

2012年,广州电子产品制造业在广州传统三大支柱产业中增长最快,1-11月规模以上电子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44.23亿元,同比增长16.20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78%。

一、产业发展和开放现状

根据广州“9+6”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框架,电子产品制造业是广州已形成规模并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重要优势产业。2012年,电子产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3个,合同外资12.92亿美元,增长199.08%,实际使用外资2.13亿美元,同比下降24.87%。2012年全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重点项目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韩国乐金8.5代面板重点项目于2012年10月获得了商务部批准。该项目投资总额为40亿美元,合同外资为9.34亿美元,是改革开放以来落户广州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在该龙头项目的带动下,广州平板显示产业的集聚优势更加明显。同时,去年广州还引进了一批电子产品制造业的重大项目落户广州,在集成电路、移动通信、数字音视频等领域强化了龙头带动、配套完善、产业集聚的良好发展格局。

(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近年来,广州加大了对电子产品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承接了一批国家“核心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等科技重大专项,集聚了dra、avs等一批国家级标准,获批移动通信、数字家庭等国家级工程中心。同时涌现出了广州无线电集团、京信通信、杰赛科技、威创视讯、国光电器、鸿利光电等一批自主创新型骨干企业,电子信息产品领域的上市公司超过12家。

(三)产业发展环境优化

近年来,广州不断加大对重大项目的统筹和推进力度,以及资金投入力度,出台了一批产业政策,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广州已获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区、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以及广东省平板显示、新一代通信设备和终端、物联网、数字家庭、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并形成了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黄花岗信息园等一批国内知名的产业集聚区和发展载体。

二、发展重点

(一)加快和优化产业集聚园区建设

结合广州“123”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建立“1+6”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即以广州开发区科学城为核心集聚区,同时在番禺、花都、天河、南沙、增城、荔湾构建一批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广州科学城大力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物联网,软件和现代信息服务业,优化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升级等,依托省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战略新型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基地。同时,大力打造番禺数字家庭产业基地、花都声光电产业基地、天河软件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南沙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增城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荔湾光电科技产业基地。

(二)突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构建优势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实施一批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重大专项,加快优势产业群建设;承担协调部省资源,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技组专项,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推进产业学研相结合;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示范应用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推进芯片与整机产品联动;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三)构建一批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

加大与省部高校院所、央企、大型协会和产业联盟的合作,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和产业支撑平台;大力推进一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完善推进专业园区、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撑平台建设,建设和完善现代 产业服务体系;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建设一批面向珠三角和国际的产业发展和交流合作平台。

(四)培育一批骨干创新型企业

把握新一代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发展融合发展带来的商业模式转型规律,推进产业向软件化和服务化发展。积极扶持规模大、实力强的骨干企业及“成长性高、创新力强、特色突出”的一批中小企业,在移动通信、数字家庭、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培育一批国家及国际龙头企业。

船舶制造

造船、海洋工程装备及其配套产业是广州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中之重,也是广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2012年广州船舶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3.49亿元,同比下降12.9%。

一、产业发展和开放现状

(一)产业发展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

2012年船舶产业营业收入227.14亿元,同比下降22.8%。全市造船完工量320.44万吨,同比下降61%。船舶出口完工量228.43亿美元,同比下降2.83%;船舶出口额20.76亿美元,同比下降6.65%。重点出口企业中,中船龙穴造船出口完工量119.8万载重吨,增长26.14%;广船国际出口额6.2亿美元,增长1.2%。

(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

广州拥有中国华南地区实力最强的船舶科研院,重点造船企业分别设立了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广船国际通过修改线型进行船型优化,通过主机降功率使用以达到绿色、节能、环保、经济性能优良,以满足欧洲新规则规范要求,与国际知名油轮航运公司瑞典stena bulk签订6+6艘50000吨化学品/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三)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除了三大传统船型外,广州已经形成了以超大型原油船、大型矿砂船、大型工程船、豪华游艇以及各类船舶零部件配套发展的产业格局,船舶制造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广船国际生产的成品油轮2012年出口4.91亿美元,同比增长25.9%;粤新海工生产的海洋工程船2012年出口额0.97亿美元,同比增长113%;文冲船厂制造的挖泥船2012年出口额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9.4%

(四)国际发展能力增强

广州船舶出口已达到21个国际和地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由市政府主办的第五届广州国际海事展吸引了来自新加坡、挪威、韩国、荷兰、德国、芬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家企业联合参展。在国际航运市场不景的情况下,广州企业积极抢抓市场订单,如龙穴造船新增订单78.8亿元,同比增长585%;广船国际105.6亿元,同比增长121%;文冲船厂27.3亿元,同比增长21.8%。

二、发展重点

(一)发展目标

广州船舶产业力争到2015年,形成年产1000万吨的造船能力和1000万匹马力船用低速柴油机的造机能力,打造集造、修、配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出口规模列全国前5强,努力成为世界级大型船舶制造基地。

(二)重点发展项目

1.鼓励船舶制造发展的项目

广州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大岗)、中船集团广州龙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广州中船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华南船用低速柴油机项目、广重集团临港重机基地一期工程、广州柴油机厂异地扩建项目、广州中船船舶钢构有限公司柴油机核心部件及舾装件配套基地项目、中船黄埔龙穴厂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船舶产业重点招商方向

重点加强对北欧、西欧、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推介,重点围绕广州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广州中船大岗船舶配套产业基地发展,开展国际合作。主要招商项目有导航系统、低速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曲轴、动力系统、轴舵系、船用管系、船用中间产品(舱口盖、机舱单元等)、船用电子、仪器仪表、发动机零部件、船舶甲板机械与海洋平台吊机、船用辅机(起重机、舵机、锚铰机等)、船用舱室机械、船用涂装以及通用零部件等。

商务会展

广州是“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与北京、上海并称中国内地三大会展中心城市。2012年,广州市20个重点场馆举办展览377场次,同比增长0.5%,其中招商式展览238次,占总展览场次的63.1%,同比增长6.3%。举办会议6682场次,同比下降11%,接待会展活动人员1305.93万人次,同比增长3.6%。

一、产业发展和开放现状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全市重点场馆展览面积829万平方米,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品牌展览超过50个。琶洲国际商务会展核心功能区展览面积逾600万平方米,成为华南地区会展商务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二)市场主体结构逐渐多元化。

全市会展业企业(单位)中,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占比近90%。全市各大主要专业展馆分别由国家部委、政府部门、大型央企、民营企业所有及运营,广州会展市场呈现高度多元化特征。

(三)专业展会品牌日益增多。

全市专业性展会数目已超过九成,拥有约30个连续举办10年以上的展会。广交会单展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展览规模世界第一,汽车、照明、塑料橡胶、设计、机械装备、美容美发化妆用品、家具、建筑装饰、酒店用品、鞋类皮革等题材的品牌专业商务展会在海内外已经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吸引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中小企业参展,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被誉为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交流“第一品牌”。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面积达20万平方米,跃升为全球最大照明展,广东国际美博会展览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广州国际设计周获得国际三大设计组织的联合认证。

(四)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

国际展约占全市办展面积的七成。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与广州光亚展览贸易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广州第一家中德合资展览企业,汉诺威展览(中国)有限公司承办了广州国际旅游展销会,意大利制革工业联合会将琳琅沛丽皮革展览会移植广州并成功举办多届,香港南丰集团、澳门越秀展览公司都已进驻琶洲商务会展区。

二、发展重点

(一)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体系

充分发挥广交会综合性品牌会展对专业性会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依托本地和周边产业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有基础的汽车、美容美发、服装、装备制造业、照明、酒店用品等专业化会展,培养能源、环保、软件、动漫以及物流、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展览,推动一批专业化展会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产业最新技术的交流贸易地。同时,充分发挥会展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自动调节会展业发展,加快展馆经营市场化、展会运行市场化,努力在整合资源、培育主体、提升品牌、改善环境、规范市场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加强会展业对外交流及合作

积极引入国外会展龙头企业落户,重点吸引国际会展龙头企业在广州设立地区总部和办事机构,引进专业会议服务公司、目的地管理公司、国际会展组织和机构以及展台设计和搭建公司等,促使更多的国际会展机构集聚广州。加强会展业穗港澳台合作,主动对接参与港澳台举办的国际性会展,吸引港澳台会展企业来穗办展或合作办展。引进和承办大型国际会议,积极引进国外会议组织和机构来广州举办各类高层次的论坛、会议,积极争取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会议落户,把广州逐步建设成为承接国际高端会议的知名城市。不断加强与国际展览联盟(ufi)等国际会展组织的联系,促进与相关国家和城市在国际会展业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专业性国际品牌会展及其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三)培育规模品牌会展及龙头企业

实行“一展一策”,积极吸引国内外品牌会展落户广州,鼓励推进现有本地的会展与国际品牌会展嫁接合作,提高品牌质量,力争在5年内培育2~3个具有国际水平、4~5个位于亚洲前列、15个左右位于全国前列的专业品牌展览。采取横向联合、纵向联合、跨行业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支持会展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参股、控股等形式,扶持和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

(四)推动多样题材会展项目举办

加强与国家级行业协会的合作,争取各大商会、行业协会的行业展览移植广州。做强做大广州博览会、广州国际汽车展、广州国际设计周、中国(广州)国际机械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特色品牌展览。争取引进国际知名电子信息展、海洋工程和石油化工等制造业展览会。培育物流、金融、信息、创意与设计、旅游、广告等现代服务业展览会。填补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专业展的空白。结合广州巨大的消费市场和珠三角巨大的货源生成量,做大纺织服装、美容美发、家居用品、酒店用品、家具建材、皮具和礼品等消费类展览,培育壮大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各种题材会展。

(五)加强会展公共平台服务建设

扶持发展会展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会展产业研究机构建设,为国内外组展企业、参展商提供公共资讯等配套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制定会展行业标准和经营准则,开展信息发布、行业培训、沟通协调、咨询服务、创立刊物等工作,配合政府协调同期举办的同题材会展项目,组织专家智囊团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咨询和出谋划策,推动和引导会展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加强会展专业人才培训及引进。

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会展职业教育、全方位立体式的资质培训和在职会展人员再教育培训等。鼓励会展行业与国际会展组织或机构合作,积极吸引会展策划师、会展设计师、会展高级项目经理等会展高端人才落户广州。完善会展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健全完善相应的职称考评体系、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以及考核鉴定办法。

金融保险

2012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955. 3亿元,同比增长8.3%,占gdp比重达7.04 %;金融保险业税收收入为205.58亿元,同比增长5.8%。

一、产业发展和开放现状

(一)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2年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0186.57亿元,同比增长14.1%;贷款余额19936.52亿元,同比增长12.4%,资金实力居全国同地大城市第三位;保费收入420.83亿元,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广州地区证券交易额3.15万亿元,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1家,居全国前列。全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及代表处215家,其中内资金融机构138家,外资金融机构77家,法人金融机构31家。各类金融机构网点近3000家。2012年金融业新批外商投资项目8个,合同外资6.85亿美元,增长74.74%,实际使用外资1.63亿美元,增长89.54%。

(二)金融功能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建成广州民间金融街,首期37家金融及相关机构进驻,率先在全国打造以民间金融为主的有形功能区,率先在全国发布民间融资的利率和费率。全力推进广州国际金融城规划建设,完成金融城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招商引资,目前超过35家金融及相关机构有意进驻起步区。加快建设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打造“广州股权投资基地”和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区。

(三)重大交易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创新设立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打造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截至2012年末共有挂牌企业135家,会员单位142家。设立全国第一家以“碳排放权”命名的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完成了我国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一级市场第一例配额交易。指导广州商品交易所打造以“交易平台+渠道商+供应链金融+交易商”为模式的大宗商品现货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支持广州航运交易所加快发展,打造船舶交易、临港大宗货物交易的市场和信息服务平台。

(四)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取得新成绩

继续推进市属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广州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稳妥推进。广州农商行在全国发起筹建近30家村镇银行。广州证券投行保荐收入跻身行业前八。珠江人寿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开业。城市信用社退市工作全面完成。二是推动设立各类新型金融机构(组织)。新增小额贷款公司14家,目前总数达27家,累计发放贷款3993笔,金额82.91亿元。村镇银行达5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共93家。个人本外币兑换机构6家。第三方支付机构6家。

(五)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取得新进展

新增上市公司8家,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91家。目前全市共有约150家股权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规模约500亿元。13家企业发行中期票据,共计融资131亿元,2家公司发行公司债券,融资25.5亿元。

(六)区域金融交流与合作开创新局面。

穗港澳三地跨境互设金融机构总数达24家,19家广州地区企业在港上市。成立了cepa协议下全国第一家合资证券咨询公司——广州广证恒生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与纽约、伦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建立起沟通合作机制。

二、发展重点

(一)打造金融高端展会平台

进一步总结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办会经验,完善办会机制,扩大宣传,突出国际金融特色、交易特色、优势项目特色、民生特色和创新特色,将“金交会”打造成为广州新的产业发展平台和城市名片。

(二)发展壮大三大市场交易平台

创新建设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完善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定期发布交易信息,打造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在培育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体、开发碳金融产品、构建碳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继续争取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强与香港合作探索发展期货交易市场。

(三)统筹规划建设四大金融功能区

加快推进广州民间金融街二期建设,计划引进100家机构,定期发布广州民间金融街利率、费率信息。全面启动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出台吸引金融机构进驻金融城的扶持政策,开展金融招商活动。支持建设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完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争取设立科技发展银行。全力推动南沙新区金融创新发展,编制《南沙新区金融创新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南沙新区金融创新发展配套政策并争取国家尽快批准实施。规划建设增城农村金融综合服务集聚区,强化金融聚集效应与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四)发展壮大资本市场

实施企业上市“双百工程”,形成由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府、中介机构合力推动企业上市的工作机制,推动更多企业上市发展。加快推进设立广州市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和支持社会资本设立风险与股权投资基金,打造股权投资中心。继续认真做好“新三板”扩大试点相关准备工作。

(五)发展金融制造业
以建设526工程项目为契机,延伸、拓展货币产业链条,规划建设货币产业园区。支持广电运通、御银科技等加快金融服务自助设备制造业发展。

(六)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继续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打造地方金融品牌。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平稳健康发展,推动设立广州民间再贷款公司。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           

现代物流

广州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目前,广州现代物流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航空、公路、铁路、水路网络为基础,以临港物流园区及大型货运站场为配套,以大通关、大物流信息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格局,具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和条件。

一、产业发展和开放现状

(一)行业情况

目前,广州有物流企业24000余家,其中,国内货运代理企业11849 家,国际货运代理企业1493家,物流运输企业9183 家,从事高附加值的供应链管理的企业24 家。a 级以上规模物流企业61 家。其中,sa 级物流企业5 家,4a 级物流企业30 家,3a 级物流企业21 家。

(二)货运量情况

2012年1-11月,全市货运总量6.85亿吨,较上年增长16.55%。其中公路货运量4.77亿吨,水路货运量1.45亿吨,铁路货运量0.55亿吨,航空货运量90.10万吨,管道货运量750.32万吨。

表4-1:广州市2012年1-11月货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121-11

同比增长(%

货运总量

万吨

68537.78

16.55

其中:铁路货运

万吨

5489.20

-6.51

水路货运

万吨

14496.31

32.31

公路货运

万吨

47711.85

15.91

航空货运

万吨

90.10

9.24

管道货运

万吨

750.32

2.44

机场货邮吞吐量

万吨

148.90

7.18

港口货物吞吐总量

万吨

41168.82

0.63

其中:港口货物进口

万吨

25026.49

1.92

港口货物出口

万吨

16142.33

-1.29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teu

1340.82

7.14

1.空港物流

白云国际机场拥有密集的国内航线网络和丰富的国际航线网络,累计开通定期国内航线507条、国际航线105条、全货运航线10条,航班起降量位居中国第三。2012年1-11月,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422.07万人次,同比增长7.14%;机场货邮吞吐量148.9万吨,同比增长7.18%。

2.海港物流

2012年1-11月,港口货物吞吐量4.12亿吨,同比增长0.63%;全港集装箱吞吐量1340.82万teu,同比增长2.64%。

3.保税物流

2012年全市保税监管区域共实现进出口87.03亿美元,同比增长17.78%,

4.第三方物流

广州已形成了宝供物流、南方物流、商业储运、华新集团、新邦物流等一批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此外,fedex (联邦快递)、马士基航运、ups (联合包裹快递)、dhl (敦豪快递)、tnt (天地速递)、日通国际物流等大型外资物流企业在广州设立分部或亚太转运中心。

表4-2:广州市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情况

累计企业情况

2012年新增企业情况

总计

法人企业

分支机构

总计

法人企业

分支机构

国有

外资

私营

集体

国有

外资

私营

集体

私营

外资

私营

外资

1493

27

82

1034

4

11

164

154

4

138

110

6

17

5


二、发展重点

总体目标:力争到2015年,在不断完善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基础上,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全市物流业的社会化程度、专业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大幅提高,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业增加值年增幅达到15%以上。重点推进以下七大工程建设:

(一)空港工程

推进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跑道、货运西区货站、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以及广州富力国际空港综合物流园建设。大力引进大型航空货运公司入驻,建设亚太航空货物转运中心。

(二)海港工程

推进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广州港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工程(沙仔岛码头二期工程)、广州港南沙沙仔多用途码头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三)多式联运工程

依托白云空港、南沙海港,以及黄埔港区各港口,加强转运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铁海联运、空铁联运、空地联运等多种物流运输方式,提升广州在全国的现代物流发展地位。

(四)物流园区工程

建设以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四个国际物流园区和四个区域物流园区,重点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

(五)产业联动工程

发挥现代物流对流通领域和电子商务的支撑功能,建设为农副产品、汽车制造、生物制药、装备制造、商贸、快递等专业服务的八个物流基地,为集散运输和集中配送提供服务,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制造企业将物流业务剥离或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六)转型升级工程。

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拓展物流增值服务,延伸服务领域,提升综合物流服务水平,努力发展成为全球性或区域性的跨国物流公司。鼓励中小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广州开展业务和合作,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总部、营运中心、结算中心落户广州。

(七)智慧物流工程。

加快推进物流行业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建设和应用,逐步实现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物流电子政务信息和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功能,提高政府监管服务。继续整合口岸大通关信息资源,完善口岸大通关与国内、国际物流的高效衔接,为广州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口岸环境。

生物健康

广州是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城市,生物健康产业是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2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值183.11亿元,同比增长24.6%。

一、产业发展和开放现状

(一)产业特色日益凸显

近年来,全市生物健康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三大优势,两大特色”发展格局,即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以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技术服务等两个特色产业领域。2012年,医药产品和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3.83亿美元,同比增长4.17%,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1.96亿美元,同比增长达20.47%。医药制造业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个,合同外资1.03亿美元,增长170.47%,实际使用外资9401万美元,同比增长76.74%。

(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相继建设了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广州开发区—中山大学生物工业研究院,规划启动了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中山大学国际健康医疗研究中心、广州国际生物科技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共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0多个,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物健康技术工程研究体系。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取得了一批在世界领域有极大影响的科研成果,承建的中国南方干细胞库已成为我国三大干细胞库之一;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为近年来广东省投资规模最大的科技创新平台,开展了37个新药研究,共建了11个关键(公共)技术平台,已经成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成果转化与扩散的重要力量。

(三)龙头企业培育顺利

通过现代产业500强项目、重大生物产业专项、创新型企业、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创业领军人才、产学研计划、企业研发费抵扣、科技金融等多种途径,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投融资等方面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目前拥有龙头企业广药集团,冠昊生物、香雪制药等6家生物健康类企业,以及华南地区唯一获得国家glp和国际aaalac “双认证”的广州医药研究总院等。2012年,广药集团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77位,并在国家工信部公布的“2011年度全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中荣登第1名。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开展医学检验项目最多、拥有通过国际医学实验室最高标准(美国病理学家协会认可,cap认可)检测项目最多的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5月,国内首个多跨度的中成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名优中成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广州成立。

(四)政策资源集中

广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产业发展战略、人才、资金、税收等多个方面促进生物健康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了重大新药品种的研制和产业化、大型实验动物国际认证与生物医药外包服务、干细胞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生物诊断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血液净化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等重大专题。

二、发展重点

总体目标:至2015年,广州生物产业将实现工业产值1500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达150亿元的标杆企业;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广州的第四大支柱产业,使广州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物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最主要的产业化基地。

(一)重点发展领域

1.加快引进生物医药企业地区总部及其研发中心、国内外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生物服务企业及机构。

2.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药物等四大生物医药领域。

3.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技术与信息平台、产业化支撑平台、创业服务平台、国际生物科技商务平台。

4.吸引金融投融资企业入驻,探索设立和鼓励引进国内外各类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提供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

(二)重点发展区域

1.广州科学城:未来30年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域,规划建设了生物技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等几大组团。

2.广州国际生物岛:打造未来生物科技cbd,主要产业发展方向为生物新药创制、生物能源、生物信息、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和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研发。

3.广州白云国际健康产业城:定位为中国主要的中成药创制基地、华南最重要的药品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中国主要的现代健康管理中心、中医药健康科普教育基地和国际高端医疗服务中心。

4.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番禺园区:以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广药集团等项目为依托,全力打造园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建设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

5.从化生物医药基地:依托风景秀丽的温泉镇“医药谷”,引进化妆品、制药业、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发展成为广州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医药化妆品产业的创新基地。

服务外包

广州是“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是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集成高地,2012年,广州服务外包合同额49.62亿美元,同比增长43.24%,执行金额28.41亿美元,同比增长40.57%。

一、产业发展和开放现状

(一)总体水平位居国内前列

2012年广州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29.85亿美元,同比增长52.07%,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0.45亿美元,同比增长41.11%。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居华南地区首位。广州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22万人。

(二)外包业务发展特色鲜明

广州服务外包产业在it服务、数据处理、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生物研发、工业设计、动漫创作和制作等领域业务蓬勃发展,逐步形成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链,并呈现出高端集聚态势。

表4-3  2012年广州市服务外包分业务类别统计表   单位:亿美元

合同类别

全口径服务外包合同

离岸合同

离岸执行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合计

49.62

43.24

29.85

52.07

20.60

42.14

信息技术外包(ito

19.87

35.6

7.17

18.42

5.10

16.05

业务流程外包(bpo

10.31

26.3

8.42

45.15

5.03

9.62

知识流程外包(kpo

19.43

64

14.26

83

10.47

90

(三)服务外包载体逐步成熟

天河软件园、黄花岗科技园、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番禺区集聚了广州市主要的服务外包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服务外包示范区,白云区、海珠区、增城市的服务外包方兴未艾,也形成了服务外包产业的局部聚集。同时广州还逐步形成一批软件、设计、创意、金融、物流、动漫等服务外包企业集聚发展的特色园区。

(四)吸引服务外包高端企业集聚

汇丰、三星、爱立信、商船三井、日邮、美国银行、友邦保险、玛氏等500强企业在广州设立服务外包企业21家,安盛保险、东亚银行、中金公司、安利、玛氏、美赞臣、电信盈科、国泰航空、香港航空货站等世界知名企业也已在广州成立服务外包企业。中华网it服务、中金数据系统公司华南数据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软通动力、文思、海辉、中软国际、博彦科技等国内服务外包知名企业在广州投资。

二、发展重点

(一)重点发展领域

重点引进软件开发外包、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物流服务外包、动漫游戏服务外包等广州优势服务外包行业企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工业设计研发外包、旅游会展服务外包和商务服务外包等广州具有发展潜力的服务外包业务;同时着眼未来,重点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外包和云服务外包等新兴外包领域服务外包行业的战略招商。

(二)重点发展区域

依托广州城市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构建“一核三区多园”的服务外包发展空间布局框架。

一核:加快推进天河智慧城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服务外包核心基地。

三区:将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和广州大学城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服务外包高端集聚区即服务外包高端区、服务外包先行区和服务外包集聚区。以穗港澳合作为纽带,先行先试cepa和ecfa政策,将南沙新区打造成面向全球的服务外包先行区。立足中心城区综合配套优势,以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为重点,将广州国际金融城、黄花岗科技园和天河软件园建设成为服务外包集聚区。
多园:着力打造环市东总部经济区、番禺数字家庭产业园和从化动漫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以信息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为重点,加快发展广东软件园、国际生物岛和增城开发区等服务外包特色产业园区。以业务流程外包为重点,大力推动白鹅潭总部经济区、琶洲会展中心功能区、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广州保税区物流园区和黄埔临港商务区等服务外包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