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

发布日期:2012-05-09 16:00:00 来源:广州市商务委 字号:

广州营商环境

 

2011年,广州立足改革开放前沿优势,以国际视野、战略思维谋划城市发展,严格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环境,重点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蝉联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加速融入世界先进城市体系,营商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一、宜居城乡首善之区

 

2011年,广州以优异成绩成功迈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称号。广州素有“花城”美誉,近年来实现了“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目标,空气质量连续5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2011年优良天数达到360天。河涌综合整治成绩斐然,建成白云湖、海珠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8%,珠江广州段水质从劣五类提高到四类标准。建成西江引水工程,中心城区自来水出厂水质提前两年达到国家新标准。实施交通改善措施30条,新开通公交线路263条,市民出行条件逐步改善。对1500个社区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10万村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实施《花园城市行动纲领》,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和城市绿化升级改造,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246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41.6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1平方米,建成1862公里绿道网。广州先后获得世界水资源论坛水环境治理奖第一名,“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等。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空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共有国际航线105条,国内航线507条,连通全球五大洲183个城市,其中国外通航国家和地区31个,国外通航城市59个,是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201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504.45万人次,同比增长9.9%;机场附近设有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

 

海港:广州港国际海运通达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并与国内100多个港口通航。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50个;万吨级以上装卸作业浮筒14个;万吨级装卸锚地23个。2011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44763.31万吨,同比增长5.3%,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440.07万箱,同比增长13.4%,分别居世界第6和第7位。

 

陆路交通:近五年共新开通120公里地铁、216公里高速公路、22.9公里快速公交(brt)线路和1860公里市政道路,城际铁路、快速道路和快速公交线路快速发展,广州南站的交通枢纽功能日渐彰显,现代化海陆空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信息港:广州是中国三大通信枢纽、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三大国际出入口之一。

 

以建设“智慧广州”为目标,广州全面实施宽带信息、无线城市、网络新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供水、智慧供气等工程,建设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和国际枢纽型信息港,构建覆盖全市、高速互联、安全可靠和业务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三、口岸通关快速便捷

 

广州建立了“大通关”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整合管理职能,按照“大口岸、大枢纽、大通关、大物流”的要求,扩大口岸开放功能,完善各口岸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努力创建“安全、高效、廉洁、和谐”的通关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广州、黄埔海关推广运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稳妥推进固体废物园区监管模式和特殊区域、保税场所监管系统建设,实现海关对特殊区域、场所的一体化、智能化联网管理。检验检疫部门推行“7×24小时预约服务”方式,率先推出进口工业品检验监管分类管理模式和“金质工程”。边检部门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全面打造智慧边检。海事部门认真落实交通运输部八项便民措施和船舶通关六项措施,广州口岸通关效率提高,货物在港口滞留时间明显缩短。

 

四、人才高地引智聚才

 

广州地区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达248万人,两院院士达7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823人(市属382人);市属博士后工作站(分站)、流动站55个,在站博士后104人;确定了68名第二批“121人才梯队工程”后备人才。国外引智渠道得到拓展,创建国家级“引智项目示范单位”1个,执行引智项目25个,引进高端外国专家153人次。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技工教育“广州模式”受到国家人社部充分肯定并在业内推广。发放职业技能培训券7.1万张,为5.5万名持券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总量达30.8万人次,技能人才总量达175.6万人。

 

五、做事规则国际接轨

 

广州对接国际,积极打造“阳光政府”。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五年共清理行政审批项目近3000项,市级审批项目精简率达66.1%。实施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推动64项事权下放。出台了全国首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地方政府规章,制定出台了《重大民生决策公众征询工作规定》、《广州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地方法规,是“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

 

广州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和做事规则国际化的意见》,提出在成立企业、取得许可证、人才引进、征用土地、融资、跨境交易、保护投资者、履约、结算等方面与港澳的做法紧密对接,达到或接近香港的便利程度,使广州营商环境全国排名居于最先进城市行列,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商务中心之一。

 

推进中介服务国际化。加强与港澳及国外经贸中介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允许三地有实力的企业、协会、商会以国际通行的行业规范、办事准则推进各类专业性行业组织及机构建设,不断提高广州中介服务的专业水平及国际化程度。

 

严格监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遵照国际做法,按照分类监管原则开展生产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构建和完善生产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加大产品合格评定互认和认证工作力度。积极推动与港澳在安全检测标准互认、人才联合培养、程序对接等方面的合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借鉴香港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综合协调监督,共同保障食品安全。

 

六、政务服务高效优质

 

政务服务中心

 

2011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结事项超过109.1万件,满意率99.99%,开发了全市行政审批业务接入与集成平台,建设了全市办事过程和结果数据库。目前,全市涉及企业投资、经营、管理主要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及其配套服务事项统一集中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对外服务,实现一个窗口对外,海关、检验检疫等中央驻穗机构均已进驻,实现了“注册登记服务一条龙”、“固定资产投资一条龙”和“贸易管理一条龙”。

 

电子政务

 

广州市电子政务中心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已建成了融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民网页、政府服务网上办理、市民卡、数字证书、网上政民互动、服务热线、电子政务服务大厅等于一体的电子政务便民服务体系,实现全链条、全流程的政府网上服务,以个性化、全天候的智慧服务破解群众难题,全市实现100项以上政府服务向公众提供全流程网上办理,公众足不出户就可在家、在单位和主要活动场所上网到政府网站办事。目前,全市40个政府部门和12个区(县级市)政府均设立了部门政府网站,超过90%的政务信息通过政府网站对外发布,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和公共服务网上办理率超过80%80%面向市民的服务事项实现社区一站就近受理。市政府门户网站构建了一站式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对分散在各个部门网站的办事服务项目进行梳理、重组,使社会公众能够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方便地享受各种公共服务。

 

法规政策说明会

 

1999年以来,广州市法规政策说明会已成功举办50次,参加企业逾万家,参加人数累计超过2万人次,宣讲法规政策230多项,互动解答问题1400多个,收集意见建议1500多条。在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打造服务型政府,优化广州营商环境,推进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七、知识产权全面保护

 

2011年设立“广州市保护知识产权市长奖”,涵盖“创造保护”、“维权保护”、“执法保护”三大类共10项。全市商标注册量增至21.5万件,同比增长16%,居全国各城市第三,全市驰名商标总数增至66件,居全省第二;2011年专利申请量达到28087件,同比增长35.0%。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落户广州,提供发明专利审查、pct国际专利检索、技术法律咨询等服务。广州专门成立了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研究确定全市知识产权管理的重大政策与对策;统筹协调全市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和管理工作;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联络制度,建立信息沟通、情况通报和发布制度;建立涉外及重大知识产权案件联合执法制度。在历时9个月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中,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36240人次,检查市场17474个次,检查生产厂家及商铺515504间,立案查处6368件,其中重大案件171件,涉案金额8.947亿元。市“双打办”被评为全省“双打”先进单位。广州市还荣获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全国版权示范城市。

 

八、公平贸易维护有序

 

广州市积极构建符合wto规则的贸易救济工作体系,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维护贸易公平环境。

 

贸易摩擦联动应对机制

 

2011年,广州市出口产品涉及国际贸易摩擦案件18起,直接涉案金额约4200万美元,主要涉及轻工、电子、机电等行业,调查发起国主要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秘鲁等多个国家。广州建立了由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共同参加的联动机制,协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案件。政府部门通过专案法律培训和专业法律咨询为企业应诉提供帮助,从法律程序、预防策略、应对实操以及热点问题解答等方面为企业应诉提供指引。全市各行业商协会、律师协会等通过组织应诉、选聘律师、开展行业抗辩等方法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帮助。企业作为应对主体,积极主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案件,维护自身公平贸易的权利。

 

进出口预警监测机制

 

建立了以政府部门为主体,市家具协会、电子协会等行业组织为示范点,全市12个区(县级市)重点外向型企业为预警对象的广州市进出口预警监测机制。2011年编写进出口公平贸易简报6期,发布预警信息26条,监控产品600多项次。

 

珠三角公平贸易联合应对机制

 

由广州市牵头,在经济水平较发达、产业结构相似的9个珠三角城市间构建一体化合作机制,在信息收集与共享、联合应诉、公平贸易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深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案件。

 

技术贸易壁垒联合应对体系

 

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多个政府部门参与,以中国wto/tbt广州通报咨询中心作为技术支撑的技术贸易壁垒(tbt)联合应对体系,以广州市支柱产业为重点,积极开展tbt预报预警、通报评议、对外合作、宣传培训、个性服务、信息库建设以及专项研究等工作。广州tbt中心与狮岭镇政府合作建立了全国首个产业tbt研究基地——皮革皮具产业tbt研究基地,通过与产业的紧密结合,确保tbt应对有效性。多年来,广州市tbt研究和应对工作稳步推进,为广州外贸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