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贸发展
货物贸易
一、2010年发展回顾
2010年广州市进出口总值为1037.8亿美元,同比增长35.3%,超过全省增幅(同比增长28.4%)的6.9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3.2%。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首超千亿美元大关,成为全国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超千亿美元的六个外贸大市之一,标志着广州外贸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其中出口483.8亿美元,同比增长29.4%;进口554.0亿美元,同比增长41.0%。主要特点:
(一)加工贸易率先快速恢复性增长,一般贸易后来居上
加工贸易全年出口259.7亿美元,同比增长30.4%,占出口总值的53.7%。其中进料加工出口196.6亿美元,增长41.5%;来料加工出口63.0亿美元,增长4.8%。一般贸易出口202.6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占出口总值的41.9%。同期,加工贸易进口192.9亿美元,增长56. 8%;一般贸易进口309.7亿美元,增长29.4%。
加工贸易自年初即呈现快速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年月度进口、出口均在高位运行。一般贸易下半年发力,单月出口、进口亦屡创新高。12月单月,一般贸易进口、出口创月度新高;加工贸易进口创月度新高,预示未来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的延续。
(二)对主要市场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对东盟出口增长放缓
2010年,我市对前5个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但对美国和欧盟的进出口增幅分别较全市平均增幅低11.9个和9.1个百分点,对香港的进出口增幅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增幅分别为24.8%、24.2%和28.2%,低于全市出口增幅。对东盟的出口增幅为29.1%,略低于全市出口增幅。此外,对台澎金马关税区出口增幅为63.4%;对韩国出口增幅为62.6%,进口增幅则高达1.2倍。
(三)机电、高新产品进出口占比扩大,主要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恢复快速增长
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264.0亿美元,增长31.9%,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4.6 %,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9.0亿美元,增长 30.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0.5%。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30.6亿美元,增长21%;船舶24.5亿美元,增长61.3%;摩托车7.0亿美元,增长43.8%;汽车零件6.8亿美元,增长46.5%。
2010年,主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下半年后出口稳步回升,其中:纺织服装66.5亿美元,增长21.6 %;鞋类12.58亿美元,增长16.9%;家具及其零件14.2亿美元,增长23.3%;塑料制品5.1亿美元,增长26.9%;箱包10.4亿美元,增长29.2%;玩具4.5亿美元,增长28.9%。
2010年,机电产品进口242.5亿美元,增长48.6%,占全市进口总值的43.8%,较2009年提高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34.1亿美元,增长62.1%。
(四)民营企业作用日渐突出,出口增幅领跑全市
2010年,外资企业出口285.3亿美元,增长27.1%,低于全市增幅2.3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值59%,仍居全市主导地位,但占比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99.4亿美元,增幅37.5%,高于全市29.4%的增幅;国有企业出口97.2亿美元,增幅27.9%。
2010年,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5342家,其中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708家,较上年增长117家,合计出口额为408.2亿美元,占全市的84.4%,较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乐金显示、捷普电子和盛科电子为全市出口前三甲,出口额均10亿美元以上,其中乐金显示出口首超20亿美元,达20.5亿美元。我市品牌出口企业合计出口57.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12.0%。
各类型企业进口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国有企业进口109.3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外资企业进口308.4亿美元,增长46.9%;民营企业进口121.6亿美元,增长44.0%。
(五)开发区龙头带动作用彰显,南沙区进出口总值首破100亿美元
2010年,萝岗区进出口总额跨上300亿美元的新台阶,南沙区进出口总值首破100亿美元,成为全市第四个进出口超100亿美元的区。南沙区、萝岗区居全市外贸增幅前两位,进出口总值占全市42%,带动全市进出口增长19个百分点。除越秀区、荔湾区外,其余各区(县级市)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在船舶出口的带动下,黄埔区出口增幅继续位居全市之首。萝岗区、南沙区、荔湾区、黄埔区、花都区、增城市、从化市的出口增幅高于全市水平,白云区出口增幅与全市水平基本持平。
二、2011年发展重点
(一)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
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重点推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出口,大力促进绿色、环保、低碳型产品出口。加快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改善生产工艺、加强企业管理、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和紧缺物资进口力度,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二)深度拓展外贸市场
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更加注重开拓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组织企业开展网络推介和接单业务,帮助企业拓展内外销市场。加强与国际知名展览公司的合作,共同举办较有影响力的国际展览,扩大对广州优势产品的宣传。充分利用广州亚运会的影响力,加快境外贸易平台建设,筹划在科威特建立广州名优产品展示中心,提升“广货”在中东的影响力。加强区域合作,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cepa、ecfa以及中智、中新等自贸区和区域协定安排下的各种贸易便利化措施和原产地优惠贸易政策,充分借助粤港澳合作平台拓展国际市场。
(三)强化外贸品牌建设
鼓励外贸企业延长贸易增值链,向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品牌、营销环节延伸,提高企业议价、定价的能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扶持100个重点自主出口品牌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总结推广租用国外名牌、并购国外营销网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自主营销的出口途径。
(四)积极扩大进口
继续推动扩大进口贸易,促进贸易协调发展。重复发挥进口对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完善进口促进体系,重点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引导企业加快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紧缺的能源资源。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鼓励进口目录的产品和技术,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五)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按照“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先易后难、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各种类型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指导和扶持,争取广州成为全国示范区。帮助企业搭建内销渠道,为企业加工贸易转内销开辟方便的通道。今年要针对台商的需求,组织向台商宣讲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和成功经验。力争在政策支持体系建设上有所突破,用足用好各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通过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六)加强外贸信息服务
完善出口企业监测体系,完善重点出口企业跟踪服务制度及与区(县级市)对口联络机制,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通过举办各类政策宣讲会、讲座和业务培训,为企业提供高效、快捷、实用的政策信息服务。推进公平贸易,提高企业防范国际贸易风险能力。搭建珠三角公平贸易法律服务平台,建立广州市联合应对贸易摩擦专家库,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指导企业应对贸易摩擦。推动行业商协会开展公平贸易工作。
服务贸易
一、2010发展回顾
2010年,广州积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加快推动服务业结构调整,努力推动建设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成功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37.2︰61,服务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强,服务贸易总额扩大,服务经济主体地位明显增强。
(一)服务经济总量扩大,服务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
2010年服务业稳步增长,增加值达6464.8亿元,同比增长13.2%,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1.2%。服务贸易规模不断上升。2010年服务贸易国际收支总额约165亿美元,同比增长31.5%,贸易顺差为10.5亿美元。
(二)服务贸易结构优化。
行业类别中,其他商业服务(包括转口贸易及贸易佣金、经营性租赁服务、法律、会计、管理咨询和公共关系服务等)占服务贸易总额的35.3%,与运输有关的服务占22.1%,旅游占16.3%,建筑、安装及劳务承包服务占13.3%,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占8.5%,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占2.6%。服务贸易出口中,中国香港占49%,美国占13.3%,日本占4.6%,韩国占3.0%,英国占2.8%;服务贸易进口中,中国香港占27.4%,美国为19.4%,日本为12.7%,新加坡为11.4%,加拿大为4.1%。
(三)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提高。
外商投资广州服务业不断增加,服务业日益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2010年服务业合同外资33.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占全市合同外资比重的66.4%;实际使用外资21.3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比重的53.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合同外资及实际外资均实现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先进服务业增长较快,合同外资分别增长245.8%、52.9%和13.4%;实际外资同比分别增长66.1%、50.1%和32.0%。
(四)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
受亚运会影响,商贸、旅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呈快速增长态势。城市商贸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一批高端购物中心和现代展贸市场相继开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76.4亿元,增长24.2%,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突破1亿人次和1000亿元。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商务会展、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金融总部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服务外包合同额18.38亿美元,执行额11.94亿美元,位居全国示范城市前列。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会展业展馆面积居全国第一,品牌会展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服务业对外合作和交流日益增强。
2010年对外投资项目中,研发类项目9个、软件行业项目5个、服务类项目21家,对外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层次的对外投资项目增多。广州与港澳台在经济贸易、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更为紧密,南沙保税港区和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南沙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为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服务业功能区载体建设加快,服务业集群发展效应增强。珠江新城—员村地区、白鹅潭地区、白云新城、琶洲地区、新中轴线南段地区、黄埔临港商务区、越秀核心产业功能提升区等服务业功能区加快推进。
二、2011年发展重点
(一)全面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建设
推动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与国际全面接轨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城市商贸会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高端商务等功能,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利用现代服务业国内外市场和资源,全面提高广州经济国际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紧扣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并通过有效的政府宏观引导和政策激励,创造更适宜于服务贸易发展的环境。
(二)加强服务业对外开放
整合提升商贸、旅游、酒店等传统优势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信息服务和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引进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外资项目,大力吸引产业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外资服务外包大项目落户,推动服务业向知识密集和生产服务转型。优先发展信息服务及服务外包业,发展高端设计研发及外包服务。鼓励本土服务外包企业以获取国际客户资源、培养专业技能为目标,鼓励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联合协作,与领先的跨国公司建立合资或合作,占据国际服务业高端市场。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协调空港及水运港的物流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空港和水运港的物流业,构建广州市内陆运、水运和空运的一体化网络体系,加快物流运送速度和效率。规划建设金融创新服务区,有序开放金融市场,适度引进外资金融、保险、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积极发展金融服务贸易。整合提升商贸、旅游、酒店等传统优势服务业,注重引进新的服务手段和服务形态。积极举办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国际会展活动,以会展业促进旅游贸易的发展。
(四)营造良好环境和加快“总部”经济发展
利用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大型企业设立总部、地区总部或具有研发、运营和结算功能的职能型总部机构。积极改善条件,营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多元的城市文化氛围,建设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总部”经济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
一、2010发展回顾
据商务部反馈,2010年广州新批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980家,同比增长16.1%;合同外资49.7亿美元,同比增长31.4%;实际使用外资39.8亿美元, 同比增长5.4%。截至2010年全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11.7亿美元。2010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02.6亿美元, 同比增长3.7%,广州实际使用外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利用外资规模20亿美元以上的4个地市中,广州增速排第一位。
主要特点有:
(一)大项目是合同外资的主力军
批准投资总额超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63个(其中新批83个,增资8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8个,同比增长12.4%;合同外资41.3亿美元,同比增长9.9%,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83%。主要的新批大项目有:广州奥园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港南沙汽车码头有限公司、霸王(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亚洲脉络(广州)科技有限公司等;主要的增资大项目有: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百事饮料(广州)有限公司、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等。
(二)世界500强在穗投资稳步增加
2010年世界500强企业在穗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1家,增资企业22个,涉及的投资总额合计12.5亿美元,合同外资合计3.9亿美元。截至2010年,来穗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累计174家,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11家,投资总额达到178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为66亿美元。
(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踊跃
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项目428个,同比增长18.2%;增资项目的合同外资为23.6亿美元,同比增长36.66%,占全市合同外资金额的47.5%。增资项目平均增资合同外资的规模为551万美元。增幅与规模实现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在风神汽车及丰田汽车增资带动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增资额最多的行业,增资的合同金额为1.6亿美元,占制造业增资金额的15.0%;房地产则是服务业中增资额最多的行业,增资的合同金额为6.3亿美元,占服务业增资金额的52.0%。
(四)实际使用外资来源地相对集中
实际投资超1亿美元的地区和国家有我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等投资岛、日本和韩国。其中香港实际外资投入金额为24.0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60.2%;英属维尔京等投资岛(包括开曼群岛、巴巴多斯、百慕大、萨摩亚、毛里求斯、塞舌尔)实际外资投入金额为8.3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20.9%。日本实际投入金额为1.4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3.5%。韩国实际投资金额为1.1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2.7%。实际使用外资投入前十名的国家(地区)有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日本、韩国、新加坡、荷兰、毛里求斯、萨摩亚和美国。
(五)三大支柱行业带动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快速增长
三大支柱行业实际使用外资合计8.2亿美元,同比增长50.3%,占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比重为44.5%,比去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带动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6.8个百分点。其中,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为3.3亿美元,同比增长45.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为2.9亿美元,同比增长33.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为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2.8%。
(六)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服务业吸收外资增长的新动力
服务业日益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2010年服务业合同外资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7.2%,占全市合同外资比重的66.4%;实际使用外资21.3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比重的53.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合同外资及实际外资均实现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先进服务业增长较快,上述3个行业的合同外资分别增长245.8%、52.9%和13.4%;实际外资同比分别增长66.1%、50.1%和32.0%。
2010年新设4家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融资租赁公司增资,合同外资金额合计7643万美元,同比增长52.9%,数量与金额均为历年之最。融资性租赁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不断壮大,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方便的渠道,促进广州投资环境的优化。
二、2011年发展重点
2011年,广州将紧紧抓住后亚运的有利发展机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积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一)加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支持
落实国家、省关于做好外资工作意见,出台《广州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利用外资的实施意见》。制定《广州市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和产业目录》和《广州市外商投资企业研发机构的认定及奖励办法》等配套政策。同时,积极推进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外商以境外合法所得人民币出资工作。
(二)加大对跨国企业和外资总部的招商
结合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分析重点产业、目标国家和目标企业的投资动向,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和重点产业100强企业。通过小分队敲门式招商等形式,积极引导其来穗投资。进一步加强广州外资总部政策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穗设立总部企业,开展2011年度外资总部企业的发动及认定工作,力争外资总部企业的数量及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三)推动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
鼓励及支持国际投资咨询机构在穗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开展a类国际投资咨询机构的评定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招商奖励制度,对引进符合广州产业发展导向的项目及在项目引进中起关键作用的中介机构、企业、个人予以扶持,力争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取得突破。
(四)加强各类园区利用外资工作
加快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智慧岛的建设,加强物联网、知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深度拓展汽车产业链招商。积极申报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发展壮大广州市船舶产业。依托南沙保税港区、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加快推进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的招商工作,培育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
(五)创新外资审批管理模式,切实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在已实现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章程、合同格式化及网上预审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上服务功能,建立全市统一的外商投资审批网上申报平台,推进外资受理窗口前移,完善外资项目变更的合同、章程、协议格式化审批,并实现区(县及时)联动审批,企业可以24小时在线申报材料。同时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限。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对外经济合作
一、2010发展回顾
2010年,广州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年核准境外投资项目98个,中方投资额4.9亿美元,同比增长15%;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额8.2亿美元,同比增长100%以上;完成营业额4.7亿美元,同比增长21.0%。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在境外设立展销展示平台、仓储运输中心等成为企业新选择
广州金波斯投资有限公司在阿吉曼设立了中东中国商品采购中心,目前第一、二期展馆已经开业,吸引入驻的中国客商近1000家,涉及行业为纺织服装、箱包鞋帽、日用品、家具装饰品、电脑产品等。
广州森大贸易有限公司分别在肯尼亚、秘鲁等国设立公司,建立境外销售与仓储平台,延长销售渠道,有效控制销售成本,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公司出口业务仍实现两位数增长。
(二)拓展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和农业合作有新突破
民营企业积极到海外寻求矿产资源开发和农业合作,取得良好进展。广州伟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德融矿业有限公司分别在巴西、蒙古合作开展矿产资源和农业合作,已经拥有煤矿、有色金属等5个探矿权证,目前探明煤矿储量8000万吨。
(三)对外投资项目规模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年总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7个,超过500万美元的28个,约占总项目数的近三分之一。生产类项目7个、研发类项目9个、软件行业项目5个、服务类项目21家,非贸易项目接近总项目数的50%,对外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层次的对外投资项目增多。
(四)ecfa效应初现,市场多元化进一步发展
2010年办理核准的98个境外投资项目中,40个位于港澳以外的市场,接近总项目数的41%。大凌实业、国光电器在台湾开展投资ecfa效应初现,对台投资开始起步。除美国等传统市场外,荷兰、中国台湾、蒙古、坦桑尼亚、科特迪瓦、南非、巴西、乌克兰、肯尼亚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也取得新成效。如广东德晟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在乌克兰设立建筑材料工厂,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带动出口贸易增长。
(五)深化东盟经贸合作取得新进展
广州对东盟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数据,全年广州对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120亿美元,同比增长46.6%,其中出口4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1%;进口79.8亿美元,同比增长57.3%。有8家企业在东盟国家开展境外投资,涉及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工程运输等业务。如丽华香精公司、埃信科技公司等公司在东盟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利昌泰船舶运输有限公司,在印尼从事船舶运输业务。
二、2011年发展重点
展望2011年,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国家对外投资合作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对广州外经合作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2011年,我们将引导企业趋利避害,发挥有利因素,积极稳妥地“走出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提升境外投资水平
积极培育本土跨国企业,选取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给予重点服务,并积极研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的方式,培育广州“走出去”的领头羊。推进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引导软件、服务外包、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科研资源,提升研发技术水平。着力推进境外资源开发,帮助广州矿产、木材、渔业等资源类企业到东南亚、非洲、南美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寻求商机,推进境外资源开发合作。鼓励有客户资源的企业在境外设立中国商品采购中心,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二)深入开拓东盟市场
充分整合东盟国家驻华使馆和投资贸易机构资源,加大力度宣传东盟自贸区政策,帮助企业了解东盟市场和国家优惠政策。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合作,举办广州—东盟行业对接座谈会,推进广州优势产业与东盟对接,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发挥聚集效应,“抱团出海”,在东盟建立生产基地、展示平台,营销网络等,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认真做好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参展参会工作,借助博览会平台,帮助企业开拓东盟市场。
(三)继续推进市场多元化
通过举办“走出去”沙龙系列活动,加强与国(境)政府投资促进机构、商协会等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搭建平台,为帮助企业了解国外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拓展合作渠道,构建客户网络,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选取企业有意向的市场,组织企业到境外实地考察,增强开拓新市场的信心。
(四)强化政策协调服务
做好国家、省“走出去”资金的申报工作,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扶持政策。发挥市“走出去”资金的最大效用,激励企业提升“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协调省政府办公厅、省港澳办、市外事办等部门,简化“走出去”国有企业负责人出国境的审批手续,争取解决民营企业人员常驻港澳的问题。协调市财政局,探讨设立“走出去”基金,通过银行,放大使用效应,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五)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开展提升跨国经营能力的培训,拓展与科研、知名中介机构的合作,根据企业需求,举办境外投资实务研讨学习活动,提升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拓展信息服务,充实网站专栏、境外企业网络即时聊天工具(qq)群、网站链接等平台信息,为企业提供及时丰富的信息服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