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
广州营商环境
2010年,广州一手抓举办亚运,一手抓城市环境改造提升,宜商、宜居的营商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新广州焕发出无穷商机。
一、基础实施实现巨变
近年来,广州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信息广州”建设成效明显。
空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总机位数达到173个,远机位增加到60个,累计国际(地区)航线90多条,国内航线120多条,是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2010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跻身世界前15名;机场附近设有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白云机场空港综合保税区,2010年机场货邮吞吐量145.0万吨。白云机场已成为辐射国内、东南亚和中东,连接欧、美、澳及太平洋地区的综合性中枢机场。
海港:广州港国际海运通达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2010年,广州港不断增强港口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港口结构和功能调整基本完成,与周边港口共同形成分工合理、层次分别的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持续高速增长。当前,广州港货物吞吐总量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00万标箱,均居世界第六位。
轨道交通:时速达
高速路网:广州市域范围内已建成对外进出口干道公路有g105、106、107、321、324、325等6条国道,京港澳高速等17条高速公路以及广州市区域的环城高速与珠三角环城高速公路网络。广州高速公路总里程达
信息港:广州是中国三大通信枢纽、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三大国际出入口之一。2010年广州被列入国家信息化示范试点城市。以建设“信息广州”为目标,广州积极打造国际枢纽型信息港,大力推进网络新都工程和无线城市工程,构建覆盖全市、高速互联、安全可靠和业务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为把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成数字化、网络化程度最高的体育盛会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二、通关效率全面提速
广州建立了“大通关”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整合管理职能,按照“大口岸、大枢纽、大通关、大物流”的要求,实行“守法便利、诚信管理”的措施,扩大口岸开放功能,完善各口岸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努力创建“安全、高效、廉洁、和谐”的通关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广州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全面启动分类通关改革工作,加快监管改革步伐,以舱单互认、数据共享、诚信企业互认,“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等“一关通”通关模式推动跨关区合作,通关效率提高,货物在港口滞留时间明显缩短。南沙港区全面推广“舱单互认”、“一关通”模式,全面启用海运现场的运抵报告功能模块等措施,零担货物拼柜出口通关监管服务也成功开展。白云空港旅客和货物中转流程改造正抓紧推进。
经统计,广州海关出口分类通关报关单总量中65.2%的出口货物适用低风险快速放行;黄埔海关低风险快速放行率占出口总货量72.1%。黄埔海关简化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和搬迁手续,推行内销“集中申报”模式,实现内销监管全程电子化作业,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检验检疫部门积极推进检验检疫通关模式改革,使广州成为全国最便捷检验检疫通关地区之一。
三、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广州素有“花城”的美誉,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绿色亚运”为广州城市环境带来巨变,实现了“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城市新中轴线、珠江两岸景观带和广州塔、海心沙、博物馆、歌剧院、花城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群彰显出广州的大都市文化魅力。目前,广州拥有211个城市公园和52个森林公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
四、人才高地引智聚才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化高端人才和创新人才集聚辐射中心、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目前在广州工作的两院院士6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79人。
2010年广州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实施“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扎实推进国家级和广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努力打造“留交会”等国际人才交流平台,目前在穗留学回国人员近3万人。“十一五”时期每年来穗工作的海外专家达10万人(次),占全国的15%。广州开发区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将以中新广州知识城为重要载体,率先开展“国际人才特区”试点工作,将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成为汇聚全球精英的人才高地。
五、做事规则国际接轨
广州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和做事规则国际化的意见》,提出将在成立企业、取得许可证、人才引进、征用土地、融资、跨境交易、保护投资者、履约、结算等方面与港澳的做法紧密对接,达到或接近香港的便利程度,使广州营商环境全国排名居于最先进城市行列,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商务中心之一。
广州积极打造“阳光政府”。出台了全国首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地方政府规章。制定出台了《重大民生决策公众征询工作规定》、《广州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地方法规。是“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项目近3000项,市一级仅保留270多项审批项目。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基本信息库,对外免费公开企业基本信息。加强企业基础信息、行政奖惩信息等信用资料的依法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在公共管理和服务中倡导、引导使用信用产品。
积极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和行业协会,提升社会专业化服务水平。落实cepa系列协议,建立穗港服务业合作试验区,引进港澳及国外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加强与港澳及国外经贸中介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允许三地有实力的企业、协会、商会以国际通行的行业规范、办事准则推进各类专业性行业组织及机构建设,不断提高广州中介服务的专业水平及国际化程度。
严格监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遵照国际做法,按照分类监管原则开展生产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构建和完善生产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加大产品合格评定互认和认证工作力度。积极推动与港澳在安全检测标准互认、人才联合培养、程序对接等方面的合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借鉴香港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综合协调监督,共同保障食品安全。
六、政务服务高效优质
广州市政府注重服务企业和公众,提供便捷周到的政务服务。
政务服务中心
全市涉及企业投资、经营、管理的主要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及其配套服务事项统一集中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对外服务,实现一个窗口对外;海关、检验检疫等中央驻穗机构均已进驻,实现了“注册登记服务一条龙”、“固定资产投资一条龙”和“贸易管理一条龙”。政务服务中心从
电子政务
2010年,按照“减少出门、方便市民”的原则,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整合资源,建设了“百项政府服务网上办理工程”,重点围绕市民入户、结婚、生育、入学、医疗、就业、住房、交通和企业注册、年审、投资、基建、认证、环保等需求,全市实现100项以上政府服务向公众提供全流程网上办理,公众足不出户就可在家、在单位和主要活动场所上网到政府网站办事。目前,全市40个政府部门和12个区(县级市)政府均设立了部门政府网站,超过90%的政务信息通过政府网站对外发布,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和公共服务网上办理率达到80%,80%面向市民的服务事项实现社区一站就近受理。市政府门户网站构建了一站式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对分散在各个部门网站的办事服务项目进行梳理、重组,使社会公众能够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方便地享受各种公共服务。
法规政策说明会
2010年广州举办了四次法规政策说明会,分别介绍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政策、wto货物贸易有关法律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政策、进出口汇率金融政策等。自1999年开办以来,法规政策说明会已成功举办46次,参加企业逾万家,参加人数累计超过2万人次,宣讲法规政策220多项,互动解答问题1300多个,收集意见建议1400多条。在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打造服务型政府,优化广州营商环境,推进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七、知识产权保护有力
广州市重视对企业、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动商标、专利、版权和商业秘密的维权和执法工作。
广州专门成立了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研究确定全市知识产权管理的重大政策与对策;统筹协调全市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和管理工作;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联络制度,建立信息沟通、情况通报和发布制度;建立涉外及重大知识产权案件联合执法制度。2010年,广州开展多项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数万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数万家,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参加人员数十万人。广州推进行业协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部,并对“正版正货”试点企业进行培训,建立知识产权自律保护的长效机制。知识产权执法部门进驻广交会以及广博会、国际汽车展、国际家具展等30多个大型展会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工作,协助大会处理各类专利侵权纠纷近千件,维护展会正常交易秩序;广州积极筹建涉外知识产权预警平台,拟为广州市提供外向型国外知识产权的查询服务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预警发布平台。2010年获评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八、公平贸易维护有序
广州市积极构建符合wto规则的贸易救济工作体系,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维护贸易公平环境。
贸易摩擦案件联动应对机制
2010年,广州市出口产品涉及国际贸易救济案件23起,涉及电子、轻工、机电、化工等行业,涉案生产和出口企业近500家,直接涉案金额合计达2.4亿美元。广州建立了由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共同参加的联动机制,协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案件。政府部门通过专案法律培训和专业法律咨询为企业应诉提供帮助,从法律程序、预防策略、应对实操以及热点问题解答等方面为企业应诉提供指引。全市各行业商协会、律师协会等通过组织应诉、选聘律师、开展行业抗辩等方法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帮助。企业作为应对主体,积极主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案件,维护自身公平贸易的权利。
进出口预警监测机制
建立了以政府部门为主体,市家具协会、电子协会等行业组织为示范点,全市12个区(县级市)重点外向型企业为预警对象的广州市进出口预警监测机制。2010年编写进出口公平贸易简报6期,对近600项次的出口商品进行进出口数据监控与分析。探索建设我市出口专利预警机制,通过长效有力的机制帮助我市出口企业解决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规避专利壁垒。
珠三角公平贸易联合应对机制
由广州市牵头,在经济水平较发达、产业结构相似的9个珠三角城市间构建一体化合作合作机制,在信息收集与共享、联合应诉、公平贸易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案件。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