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发布日期:2009-04-14 08:04:02 来源:广州市商务委 字号:

综合篇• 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广州市市长 张广宁
(2009年2月23日)


    2008年,广州市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和强台风强降雨等严重自然灾害,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严峻形势,广州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克服困难,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2008年工作回顾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
    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我们科学决策,及时采取了18项扩大内需和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16亿元,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81233元,增长10%。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总收入达2477亿元,增长17.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2亿元,增长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5亿元,增长1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40亿元,增长21%。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广州地区完成进出口总值820亿美元,增长11.5%。其中出口430亿美元,增长13.4%。全市实际使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10.3%。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大项目带动特点显著,累计批准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达197个。在广州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69家。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29亿元,增长12.5%,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4.4%。尤其是民营工业逆势而上,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产值1543亿元,增长17.3%,高于全市工业增速4.2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持续畅旺,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9%。
    (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确立了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商务会展中心、亚洲物流中心、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及《关于加快推进广州市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完成了琶洲员村地区、城市新中轴线区域、白鹅潭经济圈和白云新城及周边地区等四个重点功能区规划,加快了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和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步伐,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49亿元,增长13.6%,占gdp比重达59.0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6%。我市被国务院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南沙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化解,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384亿元,增长6.2%。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建成投入运营,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341万人次,增长7.9%。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3.47亿吨,增长1%,居全国港口第4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1100万标箱,增长18.9%,跻身全球集装箱港口10强。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和三期投入使用,会展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达13428亿元,增长22.1%,广州“千年商都”优势进一步凸显。旅游业总收入突破800亿元,来广州旅游观光客人持续增长。汽车、石化、造船、钢铁以及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工业加快向高科技、高集聚、高附加值升级转型。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2639亿元,增长13.1%。其中,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4509亿元。轿车产量达87.94万辆,增长12.3%,跃居全国轿车产区第一;自主品牌汽车研制取得新进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速达17.7%。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及配套措施,大力支持软件动漫、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生物医药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981亿元,增长18.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6个百分点。年末,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04:38.94:59.02。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增强了我市经济抗风险能力,在保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有新进步
    深化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以交通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推进,白云机场二期、南沙港区三期和出海航道疏浚三期、广州新客站站场及武广客运专线等项目进展顺利。34项道路、隧道、桥梁等工程以及7条地铁线路加快建设,快速公交系统试验段动工建设。完成了我市历史上最大一轮公交线网调整优化工作,方便了市民出行。从去年开始政府分三年每年出资4.63亿元补贴公交企业;出资18亿元,分三年补贴公交地铁票价。出台8项措施,规范了出租车行业管理。新增停车泊位超过6万个。建成了一批电力、供水、供气、环卫和人防工程设施。“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二期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林木绿化率达44.4%,森林覆盖率达38.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01平方米,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为改善人民群众关心的水和空气环境质量,制定了《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大规模的治理水环境行动,污水处理系统和西江引水、北部水系补水等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制定了《2008-2010年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实施七个方面50项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强化工业企业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促进空气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4.3%,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气象部门监测的灰霾天气天数由2007年的131天减少到110天,下降16%。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突出抓好百家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关停13家燃油小火电、66家小水泥企业和140家挂牌督办违法排污企业。预计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5%,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分别减排0.5万吨的任务,排放总量分别下降4.8%和3.7%以上。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开发补充耕地66.2平方公里,耕地实现占补平衡,整顿违法用地取得明显效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传销、商业欺诈、无证照经营等违法行为,尤其是加大对乳制品市场的监管力度,高效稳妥处置“问题奶粉”事件,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和本地食品、药品安全,而且保证了我市供应北京奥运会的食品安全。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启动星级卫生街道创建活动,市容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继续推进社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了“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完成13.9万平方米危破房改造,1800多户居民受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共安装25.6万个监控摄像头,治安视频监控实现全市城区全覆盖,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去年刑事案件下降13.9%,其中“两抢”、“两盗”案件分别下降25.5%和17.3%,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持续上升。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消防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总值力争有所增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和3.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立足扩大内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保增长是今年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按照《纲要》要求,抓紧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部署,抓住筹办亚运会的重大机遇,打好“亚运牌”,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同时努力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规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抓紧建设一批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项目。今明两年安排重大建设项目投资约350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5000亿元。其中,今年安排82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806.5亿元,重点投向四个方面:一是推进亚运场馆、亚运城和相关配套设施等亚运工程建设;二是机场、港口、地铁、高快速道路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相关的物流、商贸、会展、汽车、电子、石化、重型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四是民生工程建设,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商业网点、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森林公园保护性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住房保障等。要调动多种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达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正确引导市民消费预期,完善和落实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品市场活力。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落实国家住房消费优惠政策,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培育汽车、假日、服务等消费热点,扩展电子商务、网络教育、文化娱乐及体育健身等新兴消费领域,推动消费模式的升级换代。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创新旅游产品,策划推出广州岭南古城历史文化之旅,打造广府文化生态旅游黄金线路,加快建设旅游强市。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完善“万村千乡”市场网络,推进“家电下乡”工作,提高农民消费能力。
    力争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有所增长。创新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引导企业调整出口目标、开拓新兴市场。优化调整出口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广州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促进贸易转型升级。发挥外向型企业资助资金作用,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充分发挥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的政策功能优势,推动设立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为外贸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关系,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境外加工贸易和合作开发资源。深化穗港澳台合作,落实cepa系列协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引进重大生产力项目,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项目,吸引外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优化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的变化,及时掌握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增强经济运行调节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落实和细化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经济增长、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企业共渡难关。千方百计做好各项生产保障工作,促进重要生产要素供需平衡。加快清除企业发展的障碍,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均向各类经济主体开放。依法清理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堤围防护费征收,阶段性大幅度降低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的缴费比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抓住国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的机遇,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按照《纲要》要求,推进重大产业基地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抵御经济风险奠定坚实基础。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协调发展。重点推进琶洲员村地区、城市新中轴线区域、白鹅潭经济圈和白云新城及周边地区等四个服务业发展重点功能区建设,推进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规划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完善金融产业政策,加大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力度,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会展品牌。积极推进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规划利用流花交易会旧馆,优化流花商圈,促进现代展贸业发展。建设十三行商圈,提高传统商贸业水平。着眼建设世界一流物流中心,加快白云机场和南沙港等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抓紧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和南沙保税港区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大宗原材料交易中心功能,加快形成大宗商品的“广州价格”。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发展创意产业。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全力建设汽车、石化、造船、电子信息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广州大型装备产业园区,推进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提高参与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能力。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黄埔石化厂改扩建的选址工作,推进中科合资广东南沙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优化我市石化产业布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力发展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设备、核电设备制造业及其他重大成套数控装备,加快推进龙穴造船和大岗低速船用柴油机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基地。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强化自主创新,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建设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示范工程,推动产学研联合。加快国家级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抓好电子信息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生物产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六大科技专项,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实施“自主创新一区一成果行动计划”,从今年起,市科技经费每年安排6000万元,对12个区(县级市)各支持1个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广州科学城北区、国际生物岛和国家级电子信息、软件动漫、数控装备及生物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建设一批公共创新平台,继续办好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国际化科技创新人才。
    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要在政策支持、产业引导和社会服务上加大力度,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广州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加强广州民营科技园建设,鼓励引导民营企业优化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针对当前的经济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完善担保体系,创新融资产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建设,强化中小企业综合性、社会化服务。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各级政府要带头树立节约资源意识,严格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按照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推行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环保产业,开发新能源,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加快节能节水降耗技术改造。要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科学编制土地出让和储备计划,盘活存量土地。积极推动地下空间开发,提高土地科学利用率。完善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标准,严把节约集约用地关口,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积极推进“双转移”和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加强产业转移规划引导,实行产业转移和企业升级并举。推动一批发展前景良好的“退二”企业入驻承接产业基地,引导一批不适宜在我市发展的企业向市域外转移,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对腾出的工业厂房,在规划允许的情况下,调整功能,进行内部改造,合理利用,鼓励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产品展示及商贸、餐饮、会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完善“双转移”和产业“退二进三”优惠政策,加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调动企业转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全面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树立城市以环境论输赢的观念,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努力提升城市发展的承载力,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以崭新的城市形象迎接2010年亚运会。
    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三个规划有机衔接。抓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力争实现全市总体规划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以《纲要》提出的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为目标,加快推进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武广铁路及新客运站相关工程、南沙港区三期及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等一批重大枢纽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在建7条地铁线路建设,确保五号线建成通车,力争启动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九号线建设。进一步完善高快速道路网络,重点推进广深沿江、广河、广明、东新、增从、大广等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力争年底投入运营;继续加快公交枢纽站和公交地铁综合换乘站的建设,新增停车泊位5万个。完成黄埔大道支线、广州大道改造等一批市政道路和桥梁工程,改善交通节点,优化人行过街设施,方便群众出行。
    综合整治水环境和空气环境。把改善水和空气环境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作为建设“首善之区”的重大任务,举全市之力,多管齐下,综合整治,到亚运会召开前实现全市水环境和空气环境明显好转。系统推进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河涌综合整治、调水补水、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水浸街改造和依法从严控制污水排放六大任务。继续抓好工业企业、机动车、饮食服务业、工地扬尘等七个方面50项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在加快脱硫工程建设的同时,推进火力发电企业脱硝工程建设。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进一步研究灰霾天气形成和消散机理,在省的支持协调下,与周边城市一齐行动,努力减少灰霾天气。
    加快实施花园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巩固扩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成果,推进森林围城和生态保护计划。重点建设火炉山、帽峰山、王子山、天鹿湖等8个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加大万亩果园、南沙湿地等6个湿地公园保护建设力度,推进采石、采泥场复绿和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绿化布局,推进亚运城、亚运场馆周边地区和主要道路、城市主要出入口和重要地标周边的绿化景观升级改造;完善城乡公共绿地系统,加强城市社区、河涌沿岸、工业园区和新农村绿化建设,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重塑广州“花城”形象。

    (四) 推进重点领域的各项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发展的关键。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用好《纲要》给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抓住时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做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管理服务效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理顺政府、社会、市场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启动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度精简审批项目。在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规范收费项目。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管理权限进一步向区(县级市)下放。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鼓励整体改制、整体上市。完善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促进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集中。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和“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理顺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体制,健全企业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市对区的财政体制。继续推进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壮大投融资主体,充分发挥投融资集团的作用。深化广州市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积极推进期货市场发展,加快国家级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步伐。推进营商标准与做事规则国际化的制度创新,促进广州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
    积极探索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逐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规范运行的体制,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抓紧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发展。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区自治体制,增强基层自治能力。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政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视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通过的议案有关处理意见,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机制,坚持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政府参事的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听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意见,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强化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各级政府要强化法制观念,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做好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建立完善区(县级市)政务服务中心和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积极实施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营造公开、公正、规范、便捷的行政环境。加快推行电子政务,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综合篇• 在全市外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在全市外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


广州市副市长 陈明德
(2009年1月20日) 


    一、冷静思考,精心研判,全面认识外经贸发展环境
    2008年,广州市外经贸工作经受住了外经贸政策调整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双重考验,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端产品出口提升在全国产业格局中地位。2008年,我市汽车、船舶、摩托车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作用大的产品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出口规模均列全国主要城市前三位,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居全国汽车出口基地城市第二,船舶出口和摩托车出口规模列全国各城市第三。
    二是培育出口龙头企业有新进展。全市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达73家,比2007年增加了12家。捷普电子累计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使我市出口超10亿美元的企业增加到两家。
    三是支柱产业要素集聚能力进一步强化。进驻我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增加到169家,被认定为中国总部或地区总部的企业增加到9家。支柱产业对国际资本吸引力强劲,汽车、电子、石化等行业企业增资势头不减。
    四是“走出去”亮点纷呈。2008年是我市企业赴境外投资项目数最多的一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加快了在全球范围的布局,境外投资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三分之一的境外投资项目规模超过100万美元。
    五是开放型经济对我市经济社会贡献度增大。全市7400多家外资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解决了近125万人的就业;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完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全市国税、地税征收的涉外税收占全市总税收的近三成。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年外经贸发展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主要体现在:
    第一,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衰退导致外部需求萎缩。联合国《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前景》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不会超过1%,明显低于近几年的增速。报告还预测,发达国家经济今年将出现0.5%的负增长,这将是战后发达经济体首次出现全年负增长,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的经济将分别下降1%、0.7%和0.3%。世界主要经济体衰退必然导致国际贸易萎缩。imf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增长将降到2%,而世界银行的预测则是负2%。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外贸出口增速逐月放缓,11月、12月更是出现了连续下降。这表明,今年我市出口形势相当严峻,出口增速可能大幅回落,部分行业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第二,经济不景气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景气指数与贸易摩擦成反比。经济景气时,贸易摩擦少;经济不景气时,贸易摩擦增多。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下,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已有抬头的趋势,许多国家可能从本国的短期经济利益出发,对进口产品设置各种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很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和升级。去年,我市遭遇了由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摩擦案件共24起,比2007年同期的11起增加了1.18倍。这种趋势在今年不会改变甚至可能进一步扩大。
    第三,国际流动性不足导致fdi增长乏力。此次金融危机发源于世界经济版图中的核心地带,对全世界投资者造成的心理恐慌前所未有,催生了大量规避风险的行为,导致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并提高了信贷成本,进而造成了跨国企业的融资紧张,抑制了跨国企业的直接投资尤其是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此外,金融危机还严重削弱了跨国企业的投资信心。联合国贸发会议去年对大型跨国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跨国公司认为金融危机短期内已经对fdi产生了负面影响,多数跨国公司对直接投资抱有的乐观态度较以往有明显的下降,今后一段时期各跨国公司的投资计划将会更加审慎。从去年我市利用外资情况看,全市合同外资、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数、增资项目数及平均增资规模都出现了两位数以上的下降,这些数字预示着今年我市吸收外资增势有可能继续回落。
    除外部环境恶化外,人民币汇率变动、土地资源紧张、劳资关系调整等一系列内部制约因素也有可能对今年的外经贸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可以说,2009年对外经贸来说是极为困难的一年。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看到各种困难与不利因素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发展机遇与有利条件。从目前的情况看,金融危机虽然给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没有改变,保持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
    一是国家对外贸易宏观政策环境放宽。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提高出口退税、完善加工贸易政策、调整进出口关税等政策措施,为外经贸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二是我国仍然受国际资本青睐。2008年,全国吸收外资923.95亿美元,增长23.58%,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目前国际舆论普遍把我国当成是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一些跨国公司和企业家也把中国作为躲避这次金融危机的避风港和最佳投资地;三是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没有逆转,有些领域转移的速度可能还会加快。金融危机造成不少跨国公司资产严重缩水,出于约束生产成本和贴近市场的需要,他们会加快将其业务转移或外包给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或市场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的步伐;四是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有所缓解。金融危机拉低了大宗商品和资源性商品的价格,有利于降低成本;五是我市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州的经济基础、体制机制、人才资源、发展经验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已大大增强。
    二、科学决策,沉着应对,找准转“危”为“机”的突破口 
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放型经济发展也不例外。我们不能改变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推出发展新举措,找准外经贸转“危”为“机”的突破口。
    第一,要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将扩大内需衍生的投资机会转化为引进外资的“增长点”。在国家和省政府出台扩大内需措施后,我市迅速研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18条措施,以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18条措施涉及到亚运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等各方面,将拉动许多产业的增长,也产生了许多投资机会。在全球一片萧条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所产生的投资机会非常突出,会对国际资本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对我市扩大内需措施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充分调动起外商的积极性,吸引外资进入相关领域,在推动扩大内需措施落到实处的同时,力争我市利用外资保持规模。
    第二,要密切关注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动向,将国际产业转移转化为我市实现产业高端化的“加速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作为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推动者的跨国公司,有可能将他们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具有明显优势的领域,从而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相对低端部分及部分产品研发、设计等产业链高端部分以直接投资或离岸外包的形式转移到拥有成本及市场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我们要密切关注这一动向,充分发挥我市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资源丰富且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以及近年来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产业基础,加快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对接,尤其是与有利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端产业的对接,主动出击,为我所用。
    第三,要适时把握外经贸政策调整时机,将政策措施转化为我市保持出口规模的“稳定器”。去年下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和出台了扶持企业出口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等。我市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扶持外向型企业的若干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降低出口成本、增加订单、缓解企业经营困境意义重大。今年要切实抓好落实,继续引导企业用足用好这些政策。此外,我市传统大宗出口产品中有许多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小,受收入下降影响不大,我们要善于利用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确保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第四,要主动顺应市场机制调节,将机制调节转化为我市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催化剂”。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有些企业倒闭了,有些企业受了一些影响但生存了下来,有些企业反而更加壮大。壮大的企业普遍给我们的启示是他们进行了自主创新,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了自己的品牌,开拓了新的市场,总之是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企业的经验提醒我们,金融危机从另一方面看是市场自身对非均衡状态的一次调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们要主动顺应市场机制的调节,尽快改变生产方式以贴牌生产为主、产品结构以科技含量低和附加值低产品为主、市场结构以欧美国家为主的局面,推动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坚持“品牌战略”,加大自有品牌的研发力度,坚持“科技兴贸”战略,提升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产品结构中的比重,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和引导企业继续开拓新兴市场。
    第五,要积极因应国家对广州新的战略定位,将国家战略转化为我市实现“弯道超越”的“发动机”。最近国务院颁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赋予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广州在国家区域战略发展格局的地位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这将极大地提振海内外对广州发展的信心。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利好”,争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加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越”。
    三、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推动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要完成今年的外经贸工作目标很不轻松。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各种业务,理顺各种关系,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形成外经贸发展合力。一是要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今年外经贸的首要任务是保增长,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保持增长的同时,不能忽视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增长着眼于当前,提升质量关系到长远,要确保我们的增长始终保持以质的增长为主;二是要处理好外资、外经、外贸的关系。在我市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外资和外经功不可没。目前我市出口的约60%来自外资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投资也带动了大量出口特别是机电产品的出口。在目前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尤其要充分发挥外资、外经工作对出口的拉动作用;三是要处理好出口与进口的关系。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是我们今年的一项中心工作,但我们不能因此只重视出口而忽视进口。在努力稳定出口增长的同时,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进口,特别是利用大宗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机会,扩大短缺能源资源的进口。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培育先进生产力和新的出口能力。
    按照这些要求,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外拓市场与内强素质相结合,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一要抓落实。要充分用好省、市在新一年里对促进外贸出口增长的一系列措施,特别是我市支持外贸发展的13条措施,将其尽快地落实到各企业,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化。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切实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每个时期遇到的困难,确保市委、市政府对外经贸工作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和部署得以落实和体现在增长上。
    二要促升级。制定广州市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创品牌,接受技术和名牌商标的转让,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购进机器设备税赋减轻的机遇,加快技术装备的升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构建内销的政策环境和服务平台,积极扩大加工贸易内销。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纳入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利用我市科技扶持的各种政策资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我市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申请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国家服务贸易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情况,探讨制定广州市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完善服务贸易数据分析体系,及时反映我市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三要拓市场。在巩固四大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强与市场目标国家和地区进口业协会或相关机构的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当地进口商品展览会,提升“广州制造”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继续用好各商贸服务平台,加强与各商贸平台的业务联络,使平台定期反馈所在国的经贸投资信息,牵线搭桥,为我市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服务和帮助,降低企业拓展新兴市场的风险和难度。做好重点展会的组团参展工作。大力发展会展业,举办形式多样的会展活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广阔的交易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各种知名品牌展会。
    四要扩进口。抓住金融危机下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下跌的机会,加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当前,国家已经出台各项扶持措施,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的进口。而发达国家主要机械设备制造商在面对经济寒流时更为重视中国市场,从而提供更合适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为我市企业扩大进口提供了良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扩大进口。
    五要减摩擦。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各国出于保护自身短期利益的考虑,贸易壁垒增多。对此,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了解企业在公平贸易中的实际困难,主动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各时期的争端。加大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企业应对能力和水平。有关部门要加强与重点行业商协会合作,建立广州市公平贸易预警机制。
    (二)坚持保量与提质并重,推动利用外资稳中求优
    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并进一步深化的情况下,在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日益明显的条件下,要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抓住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历史性机遇,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继续坚持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实现利用外资稳定健康发展,为“三促进一保持”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
    利用外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华南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端制造环节。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软件、新材料、环保和新能源、数字家庭等产业的引进外资的力度,继续引进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器材等重大项目。引导外资研发中心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展原始创新;外企与广州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进行集成创新;国企、民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实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提高知识产权本地化比例。鼓励跨国公司与我市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战略联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加快形成优势明显、布局合理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标准推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信息、软件、网游动漫、生物及新材料等国家级产业基地。鼓励外商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引进外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围绕 “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新定位,将通过利用外资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精心强化“广州服务”品牌,推动广州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积极引导外资投向现代物流、金融、总部、商务会展、创意产业等关系到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的重要领域中来。大力推进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集聚效应,打造全国最集中的服务外包政策支撑体系。继续鼓励外商投资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支持服务外包的人才培训和国际认证,加强公共技术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借助国际资本延伸支柱产业链条。以建设“世界级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引导外资做强先进制造业高端环节,延伸产业链条。继续做强做大汽车产业、造船和海洋工程产业,鼓励原有企业增资扩股;提升石化产业规模效益,继续推进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数控装备和成套装备制造业的引资力度。拓宽开放领域,引导外资投入制造业领域,推动我市打造集聚集约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
    加大对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力度。以被确立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为契机,加强对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市外经贸局与各区、县级市外经贸机构要加强协同,以市外经贸局为核心,各区、县级市为支持单位,成立我市加快对世界500强企业招商的专责机构,以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及招商引资布局为依据,以各区产业发展特点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对世界500强企业开展专业化的招商引资。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培育外资新增长点。对各区、县级市的招商机构以及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扶持,提升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着力拓宽外资来源,寻找利用外资新增长点。
    (三)坚持政府扶持与企业自强相协调,加快对外投资合作步伐
    要抓住当前各国投资机会扩大的机遇,加快推动企业走出去。实施好《广州市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加大协调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建立多部门协调的立体型服务体系,共同推动各类行业企业“走出去”,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解决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大力度推动软件等服务外包企业设立境外机构,承接第一手外包业务;推动高科技企业充分利用国外科技资源,开展境外研发。积极引导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入驻我国在境外建立的经济贸易合作园区,建立境外生产基地。
 

 


综合篇• 广州外经贸发展形势与展望

 


广州外经贸发展形势与展望



    2008年,广州外经贸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内政策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外经贸发展情况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819.52亿美元,增长11.51%,实现连续六年每年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出口总值429.64亿美元,增长13.36%;进口总值389.88亿美元,增长9.54%。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91家,增长3.34%,合同外资59.19亿美元,同比下降15.87%;实际使用外资36.23亿美元,增长10.26%。截至去年,全市累计合同外资720.4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34.16亿美元。全年新签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合同金额3.04亿美元,增长31.02%;完成营业额3.2亿美元,增长49.95%。主要特点有:
    (一)对外贸易结构在调整中优化 
    一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良好。全市机电产品出口225.25亿美元,增长17.21%,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2.4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4.76亿美元,增长7.21%,占出口总值的17.4%;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出口13.32亿美元,增长24.39%;船舶出口16.02亿美元,增长1.11倍;机械设备出口64.34亿美元,增长12.70%。二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分别占全市同类产品出口的85.57%和61.59%。三是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在稳定美国、欧盟、香港、日本四大主要传统市场出口的同时,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24.59%,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3.2%,拉动全市出口增长5.19个百分点。新兴市场的有效拓展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对欧美日等发达市场出口的下滑。四是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国际收支平衡表项下的服务贸易收支总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全年有75家企业在服务外包业务管理系统登记注册,累计离岸业务接包合同额4.43亿美元,执行金额4亿美元。全年纯软件出口合同登记额1.46亿美元,位居国内大城市前列。
    (二)利用外资质量在转型中提高
    一是服务业利用外资高端化。服务业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市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总额的59.69%和56.49%,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利用外资增长较快,成为吸收外资的一个亮点。引进了投资总额9980万美元的广东金虹动漫数码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投资总额8719万美元的广东广航海运有限公司、投资总额2300多万美元的广州市安华物流有限公司等从事创意和物流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软通动力华南总部、万国数据、博隆数据等服务外包企业。二是外商投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市批准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97个,合同外资50.08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金额的84.61%。其中包括投资总额9900万美元的广州创维平面显示有限公司,投资总额6000万美元的广州日立工机有限公司等一批先进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三是增资扩股态势增强。全市新批增资项目588个,其合同外资总额占全市的49.76%,其中广汽丰田二期增资5.26亿美元、从兴电子增资4989.99万美元、美国3m增资2250万美元。四是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总部经济有新发展。去年引进12家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在广州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169家,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85个,投资总额159.72亿美元,合同外资59.06亿美元。认定外商投资企业总部累计9家。
    (三)外经合作层次在拓展中提升。 
    一是对外投资取得新进展。核准境外投资项目33个,总投资额1.19亿美元,涵盖软件、医药、木材、工程、农业、电子、纺织等行业。二是对外经济合作实现“三个突破”:首家中药国际研究中心在英国设立;首家林业资源开发项目在非洲设立;首家名优建材产品展示中心在乌兹别克设立,已有120多家企业入驻。三是软件机构走出去持续发展。去年在境外新设两家软件机构,目前累计已达8家,软件企业在境外承接第一手外包业务不断扩大。
    (四) 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这是目前我国保税物流体系中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广州保税物流园区通过了国家八部委联合验收,并正式封关试运行。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意设立广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南沙和白云空港两个出口监管仓被列入我国第二批享受“入仓退税”政策扩大试点范围。
   

    二、外经贸工作回顾


    2008年,外经贸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沉着应对危机,确保平稳增长 
    面对国家宏观调控、煤电油运紧张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沉着应对,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和企业受到的影响,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重点摸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碰到的融资、劳动合同法实施、进出口通关、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外汇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形成了30多份专题报告,向国家领导人、国家有关部门及省领导、省外经贸厅、市委和市政府反映企业情况,引起高度重视,并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及时研究并制定《广州市扶持外向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扶持企业扩大出口、开拓新兴市场、鼓励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等具体措施。有效利用“法规政策说明会”平台,与有关部门合作召开外经贸、外汇管理、口岸通关、融资、服务外包等20多场政策宣讲会、说明会,引导企业争取金融服务支持、规避汇率风险、减少加工贸易保证金实转负担,保持进出口贸易平稳发展。

    (二)以质取胜,提升外贸竞争力
    为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国家汽车出口基地”和“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优势,结合广州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的有效实施,出台了《关于加快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市服务外包发展的意见》,并认定了5个“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广州分基地”和4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广州示范区”。此外,构建穗港服务外包联盟,大力推动在欧、美、日、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广州服务外包接包点,拓宽广州服务外包业务的市场渠道。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运用加工贸易商品分类管理的政策杠杆促进结构优化,去年加工贸易增值率62.78%,比上年度提高了3.34个百分点。加大人力资源培训,依托中山大学等院校设立了7个人才培训中心,与院校、中介培训机构和企业联合建立8个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初步建立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为服务贸易管理和促进工作奠定统计基础。
    (三)突出重点,加强招商引资
    借广州与法兰克福缔结友城关系20周年,张广宁市长率团赴德国开展友城交流之机,在法兰克福举办“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交流会”,市外经贸局与法兰克福经济促进局等机构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重点引进会展、物流、金融等产业项目,全面推进广州与德国在经济、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为推进cepa框架下穗港经贸合作,加强与香港现代服务业的对接,陈明德副市长率团在香港举办穗港经贸合作交流会暨《2008年广州外经贸白皮书》发布会,重点推介了广州金融、物流、会展、服务外包等四个产业的商机,市外经贸局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签署《穗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备忘录》,促使合作落到实处。研究起草《落实cepa补充协议五合力推进穗港澳经贸合作分工方案》并报市政府通过,联合各职能部门共同深化穗港澳合作。市外经贸局与多个区(县级市)联合开展招商,举办“广州荔湾新春招商会暨现代服务业推介会”、“广州越秀区(香港)投资推介会”、“提升临港服务业水平,打造黄埔国际物流园区”专题研讨会,与从化联手在日本开展日野板块汽车零部件招商等,都取得了较好成效。
    (四) 聚焦跨国公司,引导集群发展
    出台关于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广州专项资金资助办法,鼓励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广州。分别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举办“聚焦广州”跨国公司驻华总部企业午餐恳谈会,为众多有意进驻广州的跨国公司提供了进一步合作的机会。借省委汪洋书记率广东经贸团赴东盟四国开展经贸交流,以及黄华华省长带队参加“2008粤港——欧洲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西班牙)之机,组织广州团开展现代产业招商和贸易活动,促进了6家企业签订了3.8亿美元的合同外资,并达成了4.26亿美元的贸易成交额。广州经贸代表团还先后赴美国、加拿大、中东等地针对软件、半导体、生物制药、金融、物流、石化等产业开展系列招商活动,赴欧洲推介广州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it产业投资环境,赴日本、韩国、新加坡开展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汽车电子)、环保、钢铁制造、造船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招商活动,引进了一批符合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进制造业大项目,推动了产业集群发展。
    (五)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经济国际化
    出台关于广州市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加大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推动力度。为帮助企业了解国外投资政策和市场环境,减少投资风险,市外经贸局举办了针对英国、日本、中亚等地区“走出去”的10多场系列沙龙活动。为帮助企业解决在“走出去”过程中的融资困难,还及时举办了“对外经济合作银企对接会”,促进企业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六)加强部门协作,提升服务效能
    加强部门之间合作,着力解决外经贸企业融资、结汇、退税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白云空港货物通关工作效率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广州保税物流园区以及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和验收工作。加快“大通关”建设,加强与海关协调,以“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一关通”等为通关监管模式实施通关监管作业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牵头组建珠三角公平贸易联合应对机制,与市有关部门以及各区(县级市)建立了地方进出口预警系统经常联系工作制度,并就金融危机影响对全市主要产品进行了400多项次预警监测。通过狠抓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三、2009年工作重点


    (一)落实贸易促进措施,力争外贸有所增长 
    稳定外贸发展是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稳定和发展的高度保重点、拓市场、保规模、提质量。一是继续稳定大型企业出口。广州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值的80%以上,稳定这些企业出口对于保持全市外贸增长至关重要。要完善重点企业联系跟踪制度,领导包干挂点,深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重点帮扶一批创新能力强、自主品牌好、市场潜力大的大型出口企业。二是下大力气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广交会摊位分配、外展组织安排和业务培训等多管齐下,推动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促进企业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质量效益型、品牌型和自主知识产权型产品出口,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要抢抓出口订单。按照抢抓订单工作计划,加强政策宣讲,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外经贸扶持政策以及国家和省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相关政策,并积极策划组织企业走出去找订单、抓订单、抢订单。四是推进市场多元化。在巩固欧美日港传统市场的同时,下大力气拓展南亚、中亚、中东、南美、东欧等事关外贸保增长的新兴市场。引导企业用好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亚太贸易协定等政策,扩大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往来。五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境外参展办展,进行商标注册、质量认证,通过收购海外品牌,抢占产品高端市场。六是落实扶持政策。积极落实好国家和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各项政策和《广州市扶持外向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着重对外贸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出口信用保险等进行资助,协同全市有关部门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加快出口退税速度、减轻税费负担、提高收结汇速度和通关效率。
    (二)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贸易质量效益
    在注重保持外贸出口规模的同时,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力促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制订《广州市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工艺改造投入,加快实现由oem(贴牌生产)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和obm(自有品牌制造)转变,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引导企业抓住机遇购买国际著名品牌和专利,加快品牌建设和自主研发进程。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二是优化外贸产品结构。以广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契机,以落实《广州市发展自主出口品牌若干意见》为抓手,重点推进50家自主出口品牌重点企业和50家自主出口品牌重点培育企业完善品牌发展体系,促进企业开展品牌国际注册和国际推广。高标准推进“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医药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建设,打造引领广州对外贸易高端化四大旗舰。三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既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增长点,也是优化外贸结构的重要内容。要以服务外包、软件出口、技术引进、文化出口、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旅游相关服务、运输服务等为重点,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积极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创立服务贸易品牌。充分发挥广州作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政策优势,有效运用专项资金,加快广州开发区等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支持服务外包产业的人才培养、国际资质认证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外汇、财政等部门联合,进一步做好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争取尽早发布广州服务贸易统计报告。四是积极扩大进口。利用大宗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机会,扩大广州短缺能源资源的进口。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实施进口便利化措施,简化手续。
    (三)坚持“三促进”导向,推动利用外资稳中求优 
    发挥利用外资对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积极作用,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中生产要素流动频繁的机遇,加大利用外资力度。一是注重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加大现代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外资参与国企重组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鼓励外资设立研发机构,在利用外资中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数控装备、汽车等产业的核心技术方面有新突破。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引进广州急需的各类国际型人才。二是利用外资提升“广州服务”。以广州空港、南沙、黄埔三个国际物流园区和白云、花都、荔湾、番禺、增城五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园区为载体,着力引进具有先进国际物流管理和服务理念的第三方现代化国际物流企业。推动外资金融机构向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和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等金融核心功能区集聚,提升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金融服务功能。引导外资商务会展企业进入中央商务区、临港商务区、会展商务集聚区,打造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加强与日韩港台等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大力发展网游动漫、影视传媒等创意产业。推动亚运相关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开放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更多投资领域。拓宽投资渠道,吸引受金融危机影响而积极寻求投资渠道的石油资金、私募产业等各类产业基金。三是加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推进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的对外合作,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软件、新材料、环保和新能源、数字家庭等领域加快引进龙头项目,继续跟进中科炼化一体化、广汽丰田整车扩建、lg液晶模组及骨干配套厂等大项目。以南沙龙穴造船基地和番禺中船广州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为平台,着力抓好机械重工和海洋工程项目的引进。
    (四)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投资促进绩效
    要注重招商引资整体绩效,瞄准高端项目,突出招商引智、挑商选资,力求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强。一是要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推动一批技术含量高、溢出效果好、成长性和产业带动力强的高质量大项目进驻广州。要重点办好在香港举办的2009广州新春投资推介会暨外经贸白皮书发布会,北美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和生物医药项目招商会,中东石化及其产业链招商会,台湾电子信息产业推介会等一批项目招商活动,要注重实战效果,确保工作有实效,项目有落实。二是要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积极开展“服务招商”。切实帮助外商投资企业解决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政策扶持和良好服务纾解企业困难,稳定企业经营。全力推动企业增资扩产,以欧美日和港台投资企业为重点,鼓励其增资扩股或将设计、研发等产业高端向广州转移。三是重点加强对大型跨国公司的招商,列出广州招商目录,选取符合广州产业发展方向、投资意愿强的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进行“一对一”的推介。继续实施和完善2009年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广州专项资金的资助申报办法,促进重大项目落户广州。四是认真落实《广州市鼓励外商投资设立总部和地区总部的规定》,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总部,发展壮大总部经济,着力打造亚太地区重要总部经济区。五是进一步完善吸收外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广州投资促进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激励机制。各区、县级市要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资源共享,横向联合,错位招商,群策群力引导外资在广州布局的合理化和集约化。
    (五)深化区域合作,提升穗港澳台合作水平
    结合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着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落实cepa系列协议,深化穗港澳合作,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推进对港澳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加快落实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促进穗港澳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环保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加强对台招商,争取引进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大项目。联合构建穗港澳台贸易投资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和“大通关”信息平台,推进技术创新平台、研发设施和科技资源共享,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六)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空间 
    落实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对外经济合作快速发展。一是加快对外投资步伐。利用当前不少国家放松对外来投资限制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广州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重点扩大对境外资源和能源开发。支持企业并购拥有核心技术、知名品牌、营销渠道的境外企业。引导广州机电、电子通信、轻工、医药等企业入驻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园区,建立生产基地。推动高科技企业充分利用国外技术和人才资源,设立境外研发中心。二是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以出口买方信贷和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等手段,积极推动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向投资、勘测、设计、施工和营运一体化发展。促进广州具有国际工程承包经营权的32家企业与央企紧密合作,借力做大做强。推动技术型、智能型、贸易型、管理型劳务输出,促进劳务合作健康发展。三是推动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完善财政、金融、外汇、保险、中介等服务促进体系,建立和完善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信息系统、合作指南、产业导向目录和项目推介库,加强与有关商会、华侨协会、使领馆商务处等的联系,为企业及时提供信息服务。特别是要建立海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及突发事件快速应对机制,保护广州企业在外投资的安全。
    (七)围绕全市“机关服务年”活动,提升贸易投资环境软实力
    要把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点来抓,在主动服务、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健全制度等方面取得成效。发挥广州扶持外向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外经贸局领导与企业动态联系工作制度的作用,加强与企业的对话沟通,及时倾听企业诉求,为企业排忧解难。继续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推动项目审批标准化,实施网上办结公示、一次性告知承诺制、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便利措施。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设和增资项目优先办理,进一步缩短办复流转时间。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广州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南沙保税港区和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拓展广州出口加工区、南沙出口加工区的保税物流功能,推进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工作。进一步抓好“大通关”建设,加强广州作为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带动和辐射功能。以法规政策说明会开展十周年为契机,不断创新方式,擦亮“法规政策说明会”品牌。继续发挥好由市外经贸局牵头的珠三角地区公平贸易联合应对机制的作用,做好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应诉和救济工作。

 



综合篇• 广州外经贸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

 


广州外经贸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 



    从“以外经外贸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走向“走经济国际化道路”的开放型经济,30年来,广州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以扩大开放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无限活力,探索引领全国改革开放前行的宝贵经验。 

    一、光辉成就

    30年来,在党中央改革开放大政方针指引下,广州外经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外经贸总体规模跨越增长 。广州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不足2亿美元跃升到2008年的819.5亿美元。2002年我国加入wto以来,广州进出口总值连续六年每年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现在平均每天的对外贸易额就超过了30年前一年的对外贸易总额。外商直接投资从无到有,截至2008年底,全市累计吸收合同外资720.4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34.16亿美元。2008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到36.23亿美元。广州企业已在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境外投资机构,累计投资超过11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8.73亿美元,初步构建了国际营销网络和生产体系。
    利用外资质量水平大幅提升。 制造业利用外资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发展到汽车、电子、石化以及高新技术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广州先后获得“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等称号;服务业利用外资从最初的房地产、路桥等基础设施投资逐步扩大到金融、物流、会展、中介等现代服务业,获得“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称号。龙头项目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2008年全市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97个,合同外资50.08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金额的84.61%。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169家在穗投资,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设立的具有总部经济特征的企业超过60家,9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国总部或地区总部。
    贸易增长方式转型升级加速。 外贸市场从以港澳地区为主,拓展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三大国际高端市场的出口比重合计达42.79%。外贸经营主体实现多元化,从1978年的仅有9家国有企业有进出口经营权扩大到2008年的7818家企业有出口实绩,其中,民营企业已占86.03%,成为推动外贸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工贸易全面转型升级,企业机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优势商品和名牌商品出口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占全市出口的1/2和1/5强。服务贸易快速发展,2008年在广州服务外包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离岸服务外包的累计合同金额超过4亿美元,登记软件出口合同金额约1.5亿美元。进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先进设备、能源和技术进口快速增长。
    国际经济合作内涵日益丰富。 境外投资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到2008年底,项目平均投资额达到362万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2个,越秀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入选中国跨国经营企业三十强。“走出去”业务范围拓展到生产加工、境外研发、服务、资源开发等高层次领域,到2008年底,综合生产类和服务类项目分别占总项目数的35.05%和14.8%,非贸易项目占总项目数的一半以上。对外工程承包从初期的土建分包逐步向总承包、项目管理承包、交钥匙工程、bot等多种方式发展,其中广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承建的孟加拉达卡变电站工程项目额超过7000万美元。“走出去”的主体由初期的单一国有工贸公司,转变为现在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优秀民营企业并存的多元化格局。
    开放型经济激活城市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不断强化与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合作,开展合资、合作与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对全市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在开放中培育起来的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三大支柱产业正引领广州发展,国际服务业巨擘如联邦快递、马士基、tesco等先后完成布局,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巩固。目前,广州外贸总值占全国的1/28,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1/25。外商企业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六成,涉外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3。

    广州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不仅引入了大量外国资本,更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人才、观念和管理经验,带动了广州产业发展和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广州人的思想观念和办事规则也正逐步与世界接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全面进步。可以说,没有开放型经济的推动作用,就没有今天广州市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

    二、宝贵经验

    30年来,广州外经贸工作坚持以解放思想开路,以先行先试、务实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外经贸发展道路。 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推动创新突破。 广州外经贸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广州人正是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30年来,广州人在外经贸方面创造过诸多“第一”:第一个中外合资高级宾馆白天鹅、第一个联合对外办事机构“外经一条街”、第一个建立企业联合年检制度、第一个建立政策法规说明会制度、第一个与香港政府在境外举行联合招商、第一个开通cepa招商网站、第一个到香港发布内地城市外经贸白皮书。每一次创新突破,都推动广州外经贸工作向前迈进,也推动了广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树立世界眼光,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广州外经贸发展史,也是一部经济国际化史。广州市始终把开放型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体系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广州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从初期“以外经外贸为导向”到“推进广州经济国际化”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广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重组,是通过构建以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为内涵的开放经济体系来实现的。30年来,广州市通过不断建设完善开发区和经济园区等重要载体,不断深化外经贸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公平和谐的发展环境,加强与跨国企业合作,把目光投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世界500强等龙头企业的“雁群效应”,实现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同时,密切关注国际产业调整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战略。
    高度重视要素禀赋变化带来的机遇,及时调整开放发展战略。 30年来,广州市不断适应要素禀赋变化,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调整开放发展战略。开放初期,广州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通过实施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率先发展了“三来一补”业务。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结合要素禀赋变化情况,创造性地制定一系列有自身特色的政策措施,加强引导和扶持,不断完善投资贸易促进体系,建设外经贸合作交流平台,引导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管理能力,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办事规则的转变,逐步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针对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和本市产业发展实际,提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广州服务”成为国际跨国企业追逐财富的新“洼地”。
    借力穗港澳合作优势,提升广州国际竞争力。 广州的外向带动发展模式,首先是通过港澳这个开放大通道、大枢纽实现的。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从承接港澳“三来一补”业务起步,港澳回归后,尤其是cepa系列的相继出台,广州不断推进与香港、澳门的产业融合。截止2007年底,香港在穗投资项目12,664个,占全市历年累计外资项目的69.49%;实际使用外资222.65亿美元,占全市历年累计实际外资的55.95%。穗港澳三地通过多年的产业深度合作、资源优势互补,已经形成了互惠互利、互依互存的紧密合作关系,合作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断丰富。在与港澳的紧密合作中,广州不仅在国际产业调整和转移中把握了机遇,更重要的是,广州借鉴了港澳的国际化经验,学习了国际经贸规则,提升了产业结构,转变了贸易增长方式,增强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

    三、面向未来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蔓延加剧,国际经济一体化竞争和新技术浪潮的挑战,广州要突破旧的产业框架和资源制约,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在全球分工和资源配置中的地位,需要在新的更高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外经贸工作。 树立全球化视野,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力求抓住外部机遇为我所用,提高国际竞争力。始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抓住并全力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提高引进来质量,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国际化。
    要继续优化外资结构,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金融、现代物流、会展和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和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加大吸收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投资,推动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层次高、资金密集度高和带动力强的大项目落户广州。提高开发区和经济园区的引资水平,提高产业集聚作用。加大力度推进保税物流业发展,探索港区一体化发展保税物流的路子。进一步完善吸收外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投资促进服务平台建设和机制建设,创新招商引资和激励机制。
    注重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外贸质量效益。 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努力扩大自主品牌,推动外贸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大力拓展非洲、南美、东盟等新兴出口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同时规避发达国家市场风险。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积极推动开展国际化经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轮驱动”。积极扩大进口,推动重要能源、技术、关键设备等的引进。积极推动加工贸易升级,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企业进行国际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不断完善政策鼓励机制,加快培育我市的跨国公司。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增强对全球中高端产业链的控制能力。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国外并购。鼓励企业承揽附加值高、影响力大的项目,提高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水平。
    深化穗港澳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级的大珠三角城市群。 落实国家允许cepa服务业在广东先试的政策措施,重点在现代服务业合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共同搭建服务外包合作平台,推动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建立穗港澳金融合作区、会展合作试验区及物流、服务外包合作园区等。联合构建穗港澳台贸易投资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和“大通关”信息平台,推进技术创新平台、研发设施和科技资源共享。密切政府间在发展规划、重大政策制定、信息披露、规则对接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健全协调机制。
    优化完善发展环境,为外经贸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不断完善外经贸管理体制,营造高效透明的投资贸易环境。积极主动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政策调整情况,促进外经贸政策稳定。加强公平贸易环境建设,健全公平贸易工作机制。继续开展政策宣讲会,指导企业正确理解政策,调整经营战略,增强发展信心。加强与银行、海关、外汇、税收等部门合作,提高政府服务质量,为企业经营减负增效。推进珠三角城市应对贸易摩擦联动机制,共同应对贸易纠纷。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