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发布日期:2009-04-15 03:27:09 来源:广州市商务委 字号:

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广州市市长 张广宁
(2008年2月17日)


   2007年,广州市政府围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积极实施“富民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环境优先,关切民生、解决民忧”的工作思路,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就。
    2007年工作回顾
    (一)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0.78亿元,同比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9302美元,同比增长11.3%。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2116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523.79亿元,同比增长22.6%。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都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870.57亿元,新增产值1758.17亿元,增长20%。汽车、石化、电子产品制造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4.1%,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37.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0.93,同比提高27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3.08亿元,同比增长36%。金融、物流、会展、商贸、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72.8亿元,同比增长14.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7.76%。金融业增加值280.47亿元,增长16.1%,企业境内外上市11家,数量为历史最多。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095.51万人次,跃居内地机场第二位,跨入世界大型航空枢纽机场行列;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3.41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920.36万标箱,同比增长38.3%。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达10996.5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9%。旅游业总收入798.15亿元,同比增长13.9%,来广州旅游观光的客人突破1亿人次大关。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广州地区进出口总值734.94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出口总值37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7%。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在广州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60个。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4%,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4.24%,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启动创建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活动,制订节能定额和节能标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责任制,严格新建项目能耗环保审批,重点抓好110多家用能大户的节能工作。实施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引导企业在搬迁改造中实现技术升级。关闭水泥厂19家,淘汰落后产能533万吨。大力推进工业企业脱硫工程建设,全市累计形成9.8万吨/年的脱硫能力。各项节能减排指标控制良好,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2%和8.8%,节约标煤约20万吨,节水300万吨。
    (三)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制定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若干规定及配套政策。自主创新条件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一批骨干企业相继建立研发机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逐步形成,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设立了“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扎实推进软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网游动漫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数字通信、平板显示器和生物医药等一批高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投产,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963.09亿元,同比增长28.7%,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02%。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市专利授权量增长33.2%。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基本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规范的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制度,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营运监管,建立了国有资产损失问责制和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加快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和重组步伐,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四)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加强
   白云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按计划推进,南沙港区二期4个10万吨泊位建成使用,广州铁路新客站建设进展顺利。7条在建地铁线路及街北高速等一批高、快速道路建设全面推进。收购东南西环高速路并停止收费,优化了道路交通网络功能,节约了土地并缓解了交通压力。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城市供水、供电和公交等市政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饮用净水服务人口达216.54万人,天然气置换已完成22.3万户。新建和改造港湾式公交站154座。为内环路沿线民居、医院、学校等建筑共安装67478平方米隔声窗,建成总长18公里的隔声屏障,环境噪声平均值下降0.2分贝。广州亚运城及各项亚运场馆工程和配套建设全面展开。人民防空体系进一步完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二期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林区林带及城市绿地系统加快建设,全市新增绿地28.46平方公里,239万亩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城市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沙河涌等7条河涌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新铺设截污管线136公里,新建的4个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完成,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91.8万吨,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2.34%。大型环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82.8%。新建和改建公厕130座,全市环卫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特别是开工建设白云湖和推进实施西江¬引水工程,对改善我市水环境和市民饮水质量,保证我市水资源战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综合整治大气环境污染,严格实施机动车排放国ⅲ标准;逐步推进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中心城区全面禁行摩托车;全市85%的公交车和100%的出租车已使用清洁能源。继续开展餐饮业油烟污染整治工作,强化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管。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动员全市力量,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顺利通过国家爱卫会的暗检和技术评估。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全面开展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部署,强化对食品、药品和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的监管,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较好地完成了专项整治任务,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2008年工作安排
   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3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0.9%和10.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5‰以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推动区域发展。根据人口分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基础、发展潜力,进一步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优化功能区和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加快推动东部、南部和北部三条产业带发展,增强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效应;充分发挥广州开发区和南沙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加快发展;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突出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强化中心城区的核心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推动番禺、花都发展保持良好势头,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加大对从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大其经济总量;推动增城加快发展,开辟广州新的重要发展区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区域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从改善城市环境的战略全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眼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继续壮大汽车、石化和电子产品制造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积极吸引符合环保要求、发展前景好、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广州,促进工业向高科技、高集聚、高附加值发展。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抓紧推进一批重大生产力项目建设。广泛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实施以质取胜和名牌带动战略,进一步提高广州产品质量水平。制定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工作,逐步搬迁改造对环境影响大、资源耗用多的工业项目,腾出空间和环境容量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工业质的飞跃,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环境优化。
   从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的高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把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大力发展金融业。加快市属金融机构改革重组步伐,完善金融产业政策体系,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后台服务中心落户广州。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更多的企业上市。建设国家级区域性产权交易平台,探索发展债券市场。二是加快发展物流业。发挥空港、海港和区域铁路枢纽优势,推进国际物流园区建设。整合城区物流市场,扩大发展规模,提升发展水平。三是加快发展会展业。进一步优化会展业布局,做强现有会展项目,加快引入国际知名会展品牌,促进会展业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四是加快发展商贸业。发挥广州“千年商都”的优势,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按照现代展贸市场的模式,推进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商贸经济的繁荣兴旺。五是优化发展饮食服务业。加快餐饮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美食街,进一步提高“食在广州”的知名度和“美食之都”的品牌效应。六是加快发展旅游、文化和体育产业。打好“亚运”牌,发展“亚运”经¬济,举办更多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开发更多旅游品牌和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中外客人到广州旅游和消费,不断提高广州国际知名度。
   从增强城市发展协调性的要求统筹发展内外源经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引导企业扩大技术含量高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拓展国际服务外包。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优势企业在广州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运营和采购中心。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在生产、销售和研发等方面实施国际化经营。落实和完善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业等行业。培育一批前景好和竞争力强的民营工业企业,推动民营工业优化结构,加快发展。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抓好全国首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的立项审批,淘汰落后产能。突出抓好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工业企业节能和减排达标监管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效率。推进环境资源价格改革,建立健全环保价格体系,利用价格杠杆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抓紧制定和启动新能源计划,大力发展和鼓励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替代能源。逐步关闭常规小火电发电机组,大力推进脱硫工程,坚决实现今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控制目标。
    (二)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型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和配套措施,紧紧围绕重点领域和产业战略发展方向,加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和投入力度。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生物产业、信息服务业和数控装备制造业,着力发展新材料、环保新能源、软件和创意产业,大力推进数字家庭建设。按照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高标准规划建设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国际生物岛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推进国家级电子信息、软件、网游动漫及生物四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领先优势、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尽快做大做强,使高新技术产业在广州现代产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整体提升经济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加快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工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支持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积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系。规划和建设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和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大力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吸引国内外研发机构落户广州,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研发基地。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活动,依法保护智力成果,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法制和市场环境。
   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发现、培养、引进、使用、集聚优秀科技人才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为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为依托,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科技骨干。加快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各类人才。继续办好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实施“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完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来广州创业发展。
    (三)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
   调整完善城市规划布局。贯彻《城乡规划法》,按照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从增强城市发展承载力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出发,认真做好功能区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节约集约使用土地。在继续抓好广州铁路新客站、萝岗新城、南沙、空港新区、从化新温泉等区域规划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中心城区四个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一是完善以会展经济为核心的琶洲地区及作为珠江新城延伸区的员村地区的规划和建设;二是加快城市新中轴线区域和珠江¬新城的建设,同时做好电视塔以南新中轴线地区的规划工作;三是研究完善白鹅潭经¬济圈和芳村大道等地区的规划功能和布局,逐步搬迁工业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四是加快完善白云新城及周边地区的详细规划,打造新的商贸文化居住区。
   继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白云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南沙港三期和出海航道三期疏浚工程,协¬调广州铁路新客站建设,提升海陆空交通枢纽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地铁和城市高快速道路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加快新电视塔、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建设。继续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体系建设。继续推进“青山绿地、蓝天碧水”二期工程。实施é¬林围城计划,加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和城区绿化、林区林带建设。保护好万亩果林,逐步改造、建设成为果树生态公园。绿化美化城市主要出入口、主干道沿线、亚运场馆周边等重点地段,推进主要道路中间绿化隔离带建设,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城市é¬林绿地系统,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继续抓好公交车、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工作,对在用机动车全面实行环保达标管理,制定限制高排放车辆行驶的措施。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和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积极开展防治灰霾天气研究。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加大水系治理力度,强化饮用水源保护。继续推进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全面展开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力争到2010年把市内八区主要河涌整治好。加快推进白云湖和西江¬引水工程建设,确保市民饮用水质量和我市水资源战略安全。
   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认真总结三年城市管理年活动经验,加快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有效整合管理资源,促进城市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巩固扩大“创卫”成果,建立环境保洁长效机制,毫不松懈地抓好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努力实现“创卫”目标。健全食品药品监管,筹建市食品安全动态实时监控中心,规划建设广州食品物流配送基地,建立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继续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外籍人员服务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
    (四)深化经济领域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提供动力和体制保障
   大力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以深化公司治理机制改革为重点,着力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优化和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集中,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竞争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将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统一监管,理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探索建立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城市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能放则放的原则,精简放权,扩大区一级管理权限。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经¬营性公益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实现政府对水务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建设市政务服务中心,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继续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设置,健全岗位管理。探索建立公务员考核体系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五)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抓紧制定和完善政府规章,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提高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决策项目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以及新闻发布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进一步强化监督行政执法行为,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促进合法合理行政。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人民政权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参政议政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大力加强政风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建立健全行政部门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各类行政行为。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和监督,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进一步精简会议、文电,改进会风、文风,加强调查研究,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发展、抓落实和为基层、为群众服务上。

 


在广州外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陈明德副市长
(2008年1月17日)


    (一)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增强科学发展中更好发挥排头兵作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7年,广州市外经¬贸工作紧紧抓住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全面开放的契机,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作为工作重心,不断应对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保持了外经贸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推动广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取得了新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关键项目强化产业集群。去年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合同外资增长了一倍,日产、3m、道达尔、jfe等一批高素质项目的引进,更是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广州本田研发中心成立,进一步提升广州的汽车研发能力。来自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我市投资累计已达160家,比上年增加了9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设立的具有总部经济特征的企业累计已超过60家,安利、龙沙等5家企业已经¬被认定为中国总部。
   二是外商投资提升“广州服务”。全市服务业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增长了96.81%和85.34%,均占到全市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总额的六成左右,比上年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高新技术类外资增长迅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14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合同外资也增长60%以上。
   三是结构调整提高贸易质量。全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均保持平稳增长,汽车出口增长加快,整车和零部件出口突破10亿美元,增长36.61%。软件(不含嵌入式软件)出口合同金额1.54亿美元,同比增长5.8倍。
   四是双向互动增创发展优势。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取得了新进展,生产型境外投资、境外加工装配持续增长,尤其是软件企业“走出去”成效显著。2007年共有4家软件企业分别在香港、日本等设立了境外软件机构。
   五是载体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近两年来,广州不断获得国家各类产业基地的称号,在前两年获得“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的基础上,去年又迎¬来双丰收,分别获得了“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称号,这对于推进广州产业集聚和专业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招商引资的优良载体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世界眼光,以全新的战略思维谋划新一轮发展
   当前外经贸工作关键是要通过推动思想大解放,赢得开放大发展,在战略思维上要正本清源,在谋划未来上有远大抱负,在优势重组上注重理念创新,在竞争合作上抢占先机。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高度重视开放型经¬济在广州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着力增创开放发展新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支柱产业的重组,大多都是通过利用外资实现的。数一数汽车产业,数一数电子信息业,数一数石化产业,数一数造船业,数一数钢铁行业,再数一数正在兴起的现代服务业,又有哪一个不是在开放中发展起来的?当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利用外资,而应是如何高质量地利用外资。外贸发展是国内市场和国内资源的延伸,要自我收缩发展空间还是要主动争取空间,答案不言而喻,关键就是提高发展质量。坚持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是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把工作落到实处,重点是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支柱产业对外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扩大经¬济的全面对外合作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型。
   二是高度重视要素禀赋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机遇,及时调整开放发展战略。开放初期广州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通过实施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历经30年的发展,广州的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比较优势也渐渐出现了变化,但要看到,在经济的成长过程中,广州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高级要素,如先进技术、科研人才、管理经验等,这些都将形成潜在的增长极。这既解释了过往外商投资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形成,也明晰了未来外商投资的发展方向。我们要花大力气进一步在电子信息产业上做强,在软件和生物制药上做大,除了对外在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上有创新、有突破外,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对外的资源整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三是高度重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抢先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加速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服务业全球化蓬勃兴起,呈现以下趋势:服务业外商投资占总量比重提高,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服务离岸外包加速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服务业fdi占总存量已达2/3,占年度流量已达70%。预计2008年全球服务外包规模将达一万亿美元。承接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广州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机遇。目前印度、爱尔兰已走在前面,巴西、俄罗斯、越南、菲律宾等新兴经济体也正在加快发展。广州要以荣获“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称号为契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推动服务贸易发展;要以承接软件服务外包为突破口,强化溢出效应,带动服务业开放与升级;要提升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推动广州服务业重组与改革、创新;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进口,促进服务供应质量的提高。
   四是高度重视开放发展的国际经¬验,瞄准先进,善于学习,敢于超越。要学习和研究印度班加罗、爱尔兰都柏林发展服务外包的经验,学习和研究新加坡吸收外资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学习和研究香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学习和研究日本东京湾和韩国釜山发展临港工业的经验,学习和研究台湾新竹科技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经验。
   五是高度重视国际投资的新动向,积极探索利用外资方式的创新。从国际看,间接投资已经¬超过直接投资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导形式,特别是并购已成为当前跨国投资的新形式。进入新的世纪,全球并购发展迅速,跨国公司80%的对外投资是通过并购方式实现的,2005年全球跨国并购超过7100亿美元。当前利用外资的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现有的引资方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要着眼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引导跨国并购向优化产业结构方向发展。完善并购环境,继续优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外资研发机构与广州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更好地发挥技术共享、合作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溢出效应,鼓励跨国公司在广州设立外包企业承接本公司集团和其他企业的外包业务,提高广州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水平。
    (三)锐意进取,突出重点,力争开放型经济在更高的水平实现更大发展
   当前是我国开放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广州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从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致力于提高开放质量,增创开放发展新优势,力争为全市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立足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引进高质量外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外资上新台阶
   要大力发挥外商投资在提升广州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城市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集中力量加大对软件、生物技术、新材料、环保新能源和数字内容等重点领域的招商。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促进形成有相对领先优势的高技术企业集群,鼓励跨国公司以并购形式参与本土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紧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统筹和规划好天河软件园、黄花岗信息园、广东软件科学园、南沙资讯产业园等重点软件园区的招商,重点引进下一代互联网和第三、四代移动通信相关技术、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项目,抢占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加大在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引资力度。加快环保产业和培育新能源方面的招商引资力度,注意规模扩张和结构提升,重点发展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利用废渣生产新型建材等项目。争取在节能减排项目上引进外资取得突破。
    2.立足于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注重“增资”和“引资”并重,推动支柱产业使用外资有新突破
汽车、石化、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的招商要突出“个性化”。近两年来,汽车、石化这两大产业的招商都实现了很大突破,已经¬进入投资稳定期,尤其是汽车产业。目前我市东部、南沙、花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已经形成,本田、丰田、日产三大日系汽车企业已经¬进驻,日野系列汽车企业正在建设之中,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实现了集群式发展;中科合资南沙炼化一体项目目前正紧锣密鼓的推进,项目启动后其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必将显现。实事求是地说,要想在这两个产业方面再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的空间不是很大。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挖掘这两个产业已有投资项目的发展潜力,做好跟踪服务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增资扩产。要鼓励和引导汽车企业加大对研发领域的投入,积极探索发展自主品牌汽车。要继续做好中科合资南沙炼化一体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从化市的日野汽车企业的建设速度,迎接与其相配套产业企业的进驻。对于电子信息制造和生物医药,我们则要继续整合招商资源,借助和搭建各种招商平台,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实现更大进展。要抓住全球ic(集成电路)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抓住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契机,重点加强对集成电路、通信、计算机和汽车电子产业的招商。要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的优势,加大对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制药、现代中药和化学药品等产业的招商力度。
    3.立足于强化与现代化大都市相适应的综合服务功能,注重发挥中心城市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有新进展
   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就必须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综合服务功能,就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配套的物流、会展、金融、中介和设计等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结合今年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时机,继续围绕新机场发展加大对空港经济的招商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国际知名物流企业投资广州,推动花都、白云、从化地区的空港经¬济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国际第三方物流集团,鼓励外资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打造广州第三方物流企业“航母”。规范会展业的市场环境,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来推动广州会展业的发展。加强与国际著名展览公司合作,引入国际知名会展品牌,大力拓展广州的会展经¬济,把广州建成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将会展业发展成为我市一个新兴支柱产业。要继续吸引境外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区域性总部、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中心,加快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和白鹅潭地区中央商务区(cbd)建设。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外资进入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时尚设计等创意产业。
    4.立足于做大国际服务贸易,注重出口导向,推动服务外包发展实现新跨越
   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高度来重视发展服务贸易,抓住广州被授予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全球知识型服务外包兴起的契机,突出发展服务外包,以服务外包带动服务贸易发展。充分发挥广州现有的人才、技术和已有一定基础的优势,创造有利条件吸引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广州,不仅要承接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务转移,还要有超前意识,主动承接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研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外包业务。要不遗余力地发展出口导向服务业,扶持出口导向型服务业企业发展,谋求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扩大出口,进而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平衡发展。抓紧推动《广州市促进服务外包发展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若干意见》的出台,落实政策,做好相关配套,在园区建设、资金支持、人才培育、行业规范、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有效的促进体系,力争通过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建设带动服务贸易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5.立足于打造“广州制造”品牌,注重适应政策调整,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目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跨国公司开始将内部服务业和研发中心向外转移,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向广州转移,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是要主动顺应加工贸易产业规划引导,根据国家加工贸易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规划,制定加工贸易产业指导意见,指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二是要加快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行业或企业的转型升级和转移。加快推进限制类工艺技术、装备,生产限制类产品的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技术改造,有针对性地从来料加工转型为进料加工,实现内涵¬的转变。对部分不能适应转型要求的企业,根据国家政策调整的导向和市场的需求,鼓励向市外其他地区转移。三是要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由产业的中游向上下游延伸扩展,向上游的研发、设计领域延伸。加工层次要向高端环节推进,向深加工、精加工渗透。四是要发挥各类开发园区对转型升级的载体功能和带动作用,使其成为我市加工贸易规模的主体和产业进步的龙头。五是要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广州大空港、大海港、快速路网以及区域枢纽的优势,形成区域物流中心和国际保税物流中心。要充分发挥进口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作用,为重点企业提供个性化便利。要加快大通关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实物流、单证流和信息流的同步运转。六是要创建加工贸易自主品牌。
    6.立足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注重调整提高,推动外贸出口企业体制和产业结构有新优化
   近两年来,国家为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和促进国民经¬济由偏快向更稳健发展转变,不断调整外贸出口政策。从去年7月1日开始,国家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具体来说就是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此次调整对我市外贸出口企业和产业有一定影响。要适应这种调整,继续保持广州外贸出口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就只有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一是要调整产品出口结构,加快培育新的出口大宗商品;二是要加大企业的研究开发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要鼓励企业加强合作,成立企业协会,从而增强广州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拓宽利润空间。
    7.立足于培育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注重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有新提高
   继续鼓励企业走出去,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目前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健康持续发展,正是企业“走出去”的最佳时机。要继续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市场去发展,规避贸易保护壁垒,力争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中扩大自己的市场空间。各级外经贸部门、贸促会和商会要继续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更好了解“走出去”目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加快出台关于促进广州企业“走出去”的有关意见,提供宏观政策指导和政府服务等支撑体系,推进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广州外经贸发展形势与展望


   广州外经贸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做优外资,不断提升外资质量,提高投资效益;通过做强外贸,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打造外贸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做大外经¬,加快“走出去”步伐,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投资格局;通过做好服务,全面实施“创新服务年”活动,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2007年实现了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2007年外经贸工作回顾
   全市合同外资70.35亿美元,增长60.21%;实际使用外资3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0%。广州地区进出口总值达734.94亿美元,增长15.25%,其中出口379.02亿美元,增长17.06%;进口355.92亿美元,增长13.39%,进出口总值实现连续五年每年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全年新签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合同金额2.32亿美元,增长17.69%;完成营业额2.14亿美元,增长18.08%;核准境外投资项目24个,总投资额5.11亿美元。申报“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相继获得成功。主要特点有七点:
    (一)关键项目落户提升产业竞争力,总部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全市批准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46个,增长16.04%;合同外资61.32亿美元,增长87.07%,占全市合同外资近九成。总投资超30亿元人民币的日本日野汽车、总投资超60亿元人民币的jfe钢铁冷轧项目和3m华南生产基地等一批关键项目的落户,进一步提升了广州的产业竞争力。迄今为止,来穗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累计已达160家,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48个,投资总额135.48亿美元,合同外资51.6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4.3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设立的具有总部经¬济特征的企业超过60家,其中广州安利等5家企业已被认定为中国总部。
    (二)服务业吸收外资成倍增长,有效优化广州开放型经¬济产业结构
   全市服务业新批合同外资39.50亿美元,增长96.81%,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56.15%;实际使用外资20.74亿美元,增长85.34%,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63.12%。跨国公司加大对广州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微软(中国)产业基地、ibm软件创新中心、英特尔广州国际安全数据解决方案中心、英国乐购(tesco)华南区总部等一批国际先进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相继落户广州。
    (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趋势明显,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全市批准增资项目675个,增资合同外资为4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60倍,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62.47%;项目平均增资规模由去年的267.82万美元大幅增至651.11万美元,显示了外商对投资广州的信心不断增强。其中,广州本田增资4.30亿美元,lg液晶显示项目增资4.95亿美元。已落户企业积极设立新企业,扩大投资范围。世界500强企业拜耳公司在广州投资6200万美元新设立广州拜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名幸电子投资9800万新设立名幸电路板公司等,进一步延长了在广州的投资产业链。
    (四)日韩投资增长迅猛,广州持续成为亚太地区投资热点
全市吸引亚洲地区合同外资45.80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倍。其中,来自香港合同外资37.8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倍;日本合同外资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倍;韩国合同外资2.03亿美元,同比增长3.36倍。实际外资前五名的国家(地区)依次是英属维尔京群岛、香港、日本、英国和开曼群岛,这五个国家(地区)实际外资合计29.04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近九成。
    (五)出口产品结构稳步改善,服务贸易成为外贸新亮点
   全市机电产品出口192.16亿美元,增长18.46%,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0.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6.48亿美元,增长8.15%,占出口总值的17.54%。全市整车出口4.3万辆,同比增长69.15%;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突破10亿美元(10.71亿美元),同比增长98.25%。“广州软件”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年登记软件(不含嵌入式软件)出口合同195项,合同金额1.5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3倍和5.8倍。全市服务贸易结汇达到6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26.93%。全球it软件外包服务100强的sierraatlantic与艾瑞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广州最大的承接软件外包企业。广州在香港设立广州软件(香港)合作中心,与香港软件外包联盟签订了穗港软件合作协¬议,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六)一般贸易发展加快,加入联合国采购取得新突破
   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341.46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46.46%。截至2007年底,全市民营进出口企业达5796家,超过备案登记总数的八成半,成为推动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的主力军。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1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31.69%,比全市进出口增幅高出16.4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高达44.47%。全市联合国注册采购供应商数量增长一倍,进入全球采购系统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市已有275家企业获得联合国采购注册供应商资格,其中民营企业206家。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广州首家成功实现联合国采购现实出口的企业,广州丰彩彩印有限公司两次获得联合国采购订单,成为广州第一家直接获取联合国服务贸易采购项目的企业。
    (七)“走出去”范围更加广泛,高科技企业开始在全球布局
   广州企业的投资市场覆盖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部分项目分布在港澳以外的市场。广州世贸科工贸在非洲加蓬设立了农场,广州陇源金属有限公司在刚果设立矿业公司,吉声琴业有限公司在巴西设立销售公司,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集团与南非企业签订非洲市场凉茶开发推广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国企业在国外设立中医药生产基地的先河。高科技企业开始步出国门,在全球实现资源配置。去年广州有4家软件企业分别在香港、日本和英国设立了境外软件机构。广州飒特电力红外技术有限公司在爱尔兰开设分公司。
    2007年外经贸工作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
    (一)围绕广州国际大都市建设需要,创新招商方式,开展全方位的高端城市营销
   配合省委书记张德江赴中东、非洲,组织广州经贸代表团随省团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取得明显成效;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张广宁市长率团访港,举办“携手共进,再创辉煌——穗港经贸合作交流会”系列活动,共促成了16亿美元的项目签约,推进了两地在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以及数码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合作;抓住东盟与中日韩合作10周年、经¬贸合作进入新阶段的契机,陈明德副市长率团赴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在产业招商和资源进口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举办“亚太总裁与省市长国际合作大会”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了广州的城市知名度和推介了合作商机。
   年初在香港发布《2007广州外经贸白皮书》,推动重点产业对外合作。这是内地省市首次以政府主管部门名义在境外发布外经¬贸总体情况的白皮书,创新了招商引资模式。英文版的白皮书受到世界500强、各国驻华使领馆和有关中介机构的欢迎¬,成为“投资广州百科全书”。编写了《走进广州》宣传册和宣传片,通过机场贵宾室、法航、全日空等国际航班以及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场所开展对广州投资环境的宣传。
    (二)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加大对高质量项目的吸纳力度,引导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积极引导汽车、石化、电子、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和软件、新材料、环保新能源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落户。引进日野整车项目,优化了广州汽车产业结构和布局;引进jfe180万吨冷轧项目,改写了广东没有大型现代化冷轧生产线的历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法国石化巨头道达尔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沙多玛化学有限公司在南沙建立亚洲生产基地。
   围绕外资重大项目开展招商,推动工业向技术创新和集群发展转型。推动广州本田项目首期投资20亿成立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开发自有品牌,将汽车产业链延伸到概念设计、造型设计、整车试作、实车测试、零部件开发等高价值环节。先后在日本举办的针对丰田汽车二、三级零部件配套和日野系列零部件配套的两场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推介会,引入了日产汽车变速箱等关键零配件项目;围绕lg液晶显示项目,在韩国举办产业招商会,引入了六个所需的关键配套项目,投资总额达2.79亿美元,随着这批项目的建成投产和下一步配套项目的进入,广州将成为重要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
    (三)围绕提升中心城市服务功能,以总部经济为重点,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合作
    抓住cepa补充协议四签署的机遇,大力加强与香港现代服务业的对接。在香港先后举办的“携手共进,再创辉煌——穗港经¬贸合作交流会”上,推介东塔、白云新城建设项目与亚运商机;在“广州荔湾新春招商会”上,推出商贸类、物流园区类、总部经济类、旧城改造类等42个现代服务业招商项目;在“生态从化,无限商机”推介会上,推介从化的旅游、酒店项目;在“穗港中介服务业洽谈交流会”上,加强穗港中介业的交流与合作。在新加坡举办了“广州—新加坡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推介会”,在韩国举办“广州动漫产业投资推介会”,专题推介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商机。
   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这一重要新型经济形态,广州先后举办了总部经¬济发展研讨会、亚太总裁会议等系列活动,宣传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商机,推介广州发展总部经¬济的重点区域。根据《广州市鼓励外商投资设立总部和地区总部的规定》,市外经¬贸局联合市财政局对申请认证的总部企业进行考察,截至目前,已受理了9家总部企业的申请,并对安利、龙沙、福达、京信通信以及箭牌糖果五家总部授予了“总部企业”证书。
    (四)围绕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带动战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继续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带动战略,推动广州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举办“自主出口品牌建设与企业国际竞争力”论坛,组织17个品牌申报“中国出口名牌”,组织企业先后参加中国品牌出口商品欧洲展、美国展等多个境外展会;开展自主品牌专题调研,牵头起草《关于广州市发展自主品牌出口的若干意见》。支持美晨集团、康达木业、鹏辉电池等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生产企业参加广交会。积极发挥市科技兴贸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引导作用,在继续支持软件、医药出口和自主出口品牌培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服务外包、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以及出口质量体系和产品认证的支持。
   积极应对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因势利导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围绕政策调整在境内外先后举办了5场政策说明会和6场专题座谈会,让企业全面、准确地理解政策调整的精神实质,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加强与商务部沟通,有效反映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中的问题并获采纳;指导各区、县级市、开发区外经¬贸部门用足、用活、用好内销政策,引导企业从单一的国外市场转化为同时开拓国外、国内两个市场,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围绕增强对外贸易发展后劲,鼓励进口贸易与服务外包,打造拉¬动外贸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针对扩大进口,保持贸易平衡的政策调整,在全国率先推出鼓励进口的七条措施,包括提供金融支持、搭建进口信息平台、编印《设备进口一本通》、举办进口专题政策说明会和进口业务培训班、协助企业参与境内外各类商品展等,积极探索在互利共赢开放框架下通过鼓励进口,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新途径。
   全力推动服务外包拓展市场。成立了以陈明德副市长任组长的广州市服务外包领导小组,起草广州市促进服务外包发展若干意见和发展规划,全力推动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的申报并取得成功,推动服务外包园区的建设。成功举办以“服务外包引领全球产业转移新趋势”为主题的全球产业转移论坛,推动了国际服务发包方与广州企业的直接对接。以软件外包为切入点,先后举办“广州印度爱尔兰软件外包企业对接会”、“广州软件产业投资合作洽谈会”、“2007中国内地—香港—海外软件外包合作论坛”,推介软件产业投资环境,促成企业实现商业配对。
    (六)围绕产业国际化发展规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开拓新市场
   促进企业对坦桑尼亚、摩洛哥、南非等新兴市场的了解和接触,促成对外投资合作。举办了走进荷兰、波兰、香港、巴西等多场“走出去”沙龙活动,帮助企业了解国外的投资政策和市场环境。支持19家企业的31个对外投资项目,促成4家软件企业在境外设立机构开展软件服务。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对外援助物资项目资格,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广州公司、广州轻出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获得对外援助物资项目a级、b级实施企业资格,实现广州在该资格方面零的突破。
    (七)围绕广州“两个适宜”环境建设需要,全面推行创新服务年活动,推动广州投资贸易便利化
   做好贴近服务。针对国企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需求,组织国企召开多次专题座谈会,帮助企业推出招商项目;举办讲座和培训班帮助企业了解联合国采购项目,帮助企业实现现实出口;加强对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园区的业务指导,协¬助解决园区企业在招商引资、外贸出口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对高新技术、自主品牌、软件出口位居前列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提供点对点的个性化贴近服务;在花都区、南沙区试点进行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电子签章,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年检工作效率。
   做好延伸服务。正式启用市外经¬贸局对外服务大厅,有效整合对外公布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对所有业务实施“一个窗口”对外,做到统一申报、统一受理、统一收费、统一发证。大力推进“大通关”建设,做好重点口岸的通关协调,营造投资营商的“绿色通道”。推动南沙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广州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申报工作。最近,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已成功获批。
   做好对话服务。针对外商和企业关心的“两税合一”、进出口商品税率调整、加工贸易商品目录调整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新情况,加强对企业的指导,采取定期举办政策说明会、情况通报会、外商对话会、领导接访日、网上问题解答、专题咨询日、上门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外商诉求。
    二、2008年工作重点
   (一)突出调整、优化、提高主线,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要顺应当前宏观调控和资源约束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不断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充分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五个加强”,推动利用外资整体水平的提升。
   (1)切实加强对高质量外资项目招商,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在保持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石油化工业及精细化工业等领域利用外资良好势头的同时,重点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项目。电子信息产业,着重引进光电子器件芯片、光学晶体基片、光电子信息处理设备、tft—lcd、oled平面显示器、超高亮度led、汽车电子,以及通信、计算机和数字家电等消费类电子项目。举办穗台电子信息产业推介会,组织小分队赴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开展专业招商。生物医药方面,要加大生物新药特别是基因治疗药研究开发项目的招商,较为集中地引进一批生物技术研发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集聚。重点加强与北美、欧洲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和投资中介组织的联系,组织专业小组赴美国、欧洲、日本进行生物医药产业招商。环保产业方面,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除尘、二氧化硫处理设备、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有害工业废气净化设备、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和高新生物技术处理设备等水污染及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制造企业,以及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制造企业。要通过推动专业合作加强对美国、日本、欧洲的环保设备和技术企业、环保能源产业进行招商。
   (2)切实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合作,推进“退二进三”战略的实施。抓住当前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特点,积极吸收外商投资服务外包、金融服务、物流、会展、创意、信息、技术等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和辐射力,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鼓励跨国公司将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广州。积极推动外资投向知识密集的出口导向型服务业,大力吸引产业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外资服务外包大项目落户,力求引进一批新的服务外包项目。推动产品开发设计、仓储、物流等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吸收外资和创新发展能力。加强对空港、海港的招商力度,着力引进具有先进国际物流管理和服务理念的第三方现代化国际物流企业,以此带动整个物流产业链的大发展。加强与香港会展业协会的联系,推动其与广州合作开展会展策划、招展及相关经¬贸、法律知识培训和人才培训,进行会展咨询服务合作;加强与在港澳地区举办各种品牌专业展览会议的各国相关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组织的联系,推动其在广州举办各种专业展览和会议。
   (3)切实加强关键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推动产业链拓展。集中力量抓一批技术含量高、溢出效果好、成长性和产业带动力强的高质量大项目,既要在“引得进来”下工夫,又要在“带得起来”出实效。要重点跟进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超前谋划,推动石化产业链延伸和周边产业发展;重点跟进日野汽车项目的建设,深化汽车产业集群和零部件业配套招商;重点跟进lg液晶显示项目,推动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重点跟进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项目,加速空港经济圈的形成和相关项目的发展;重点跟进广本汽车研发中心项目,力争汽车产业在引进外资促进自主创新上闯出新路。
   (4)切实加强招商方式创新,提高投资促进实效。要关注并购在外资流入比重提升的趋势,加强对并购理论、政策与实务的研究,积极探索利用外资新方式。加强总部经¬济招商,注重总部的资源调控和示范效应,不断深化与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要在推动国企战略性重组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着力通过引进外资推动国企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加强对利用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研究,在全流程上把握产业的发展特点,善于通过政策整合增创竞争新优势,有效提升项目跟踪服务水平。要创新服务促增资,加强与企业沟通,摸准企业动态,突出专业服务,让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带动“簇团化”发展的驱动器。
   (5)切实加大对区域招商的引导,实现“错位发展”。要加强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统筹,立足全市,科学布局,集中资源做好重点产业招商工作。充分发挥广州开发区和南沙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继续做好先进制造业的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实力雄厚的制造业总部,积极引进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国内外行业龙头等优质项目,带动产业链条的延伸,壮大支柱产业集群,同时要在服务业招商上有所突破。加强对各区、县级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和统筹,鼓励各区、县级市做大做强本区域优势产业,引导专业化发展和差异化竞争。
    (二)突出规模、质量、效益协调,进一步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坚持“科技兴贸”,立足“以质取胜”,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具体通过加快实施“五个提升”,在战略层面上推动对外贸易质量效益的提高。
   (1)提升“外延扩大”为“内涵提高”,推动货物贸易逐步从价值低端向价值高端发展。建立和完善出口品牌培育体系,指导和支持企业做到“两个延伸”:在向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等上游环节延伸的同时,向建立灵活多样的海外营销渠道等下游环节延伸。尽快出台广州市促进自主出口品牌建设指导意见,引导企业创立和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制定自主出口品牌培育计划,拟确立100家自主出口品牌重点培育企业予以扶持,品牌的重点培育方向是高新技术、机电产品、生物医药、贸易和服务外包等。通过各级品牌专项资金、广交会摊位分配、外展组织安排和业务培训等多管齐下,促进企业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引导企业树立争创“世界名牌”的观念,促进质量效益型、品牌型和自主知识产权型产品出口。全面推进“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及“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建设工作。办好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和中国(广州)汽车发展论坛。
   (2)提升“广州制造”为“广州服务”,推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制定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建立广州市服务贸易统计管理、发布和运行分析体系;成立服务贸易主管工作机构,强化对全市国际服务贸易的组织领导;确定服务外包、国际运输、跨境旅游、文化出口等重点行业,采取措施加快发展;组织重点区域申报国家服务贸易示范区。要紧紧围绕“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抓紧出台广州市促进服务外包发展若干意见;设立广州市服务外包专项资金,引导和推动广州服务外包加快发展。大力培育服务外包主体,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协助服务类企业“走出去”,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立子公司或借助港澳中介平台直接承接国际外包业务,实现“离岸外包”的全球服务外包模式。加快服务外包园区建设,推动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天河软件园和黄花岗科技园创建服务外包示范区,加快服务外包集聚发展。积极推进珠江¬新城金融服务区、荔湾广州设计港、越秀广州创意产业园、从化网游动漫产业园建设,及早达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园区要求。加快广州软件(英国、美国)合作中心筹建工作,并尽快开展产业推介和外包接单工作。加快引进和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积极吸引港澳中高级服务外包专业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来广州创业。拓宽穗港服务外包合作,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多层次合作交流机制,在积极承接香港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联合组团赴欧洲开展承接服务外包市场拓展活动。
   (3)提升“出口创汇”为“贸易平衡”,推动出口导向向动态平衡转型。积极扩大进口贸易,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资源推动广州产业升级。充分发挥广州口岸城市和广交会东道主的地域优势,组织国家急需的能源、新材料、关键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大力培育进口主体,促进一批专业化进口队伍的形成。坚持并完善广州鼓励进口的七项举措,扩大对技术设备的进口,引导企业把设备进口的重点放在引进再创新环节上。加强国际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做好技术引进的统筹和引导,着力构建完整高效的国际技术转移促进体系,建立广州国际技术转移平台,打造广州地区国际技术交流服务载体,牵头制定广州关于鼓励技术引进和创新,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充分利用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优惠关税安排的零关税政策,进口原¬产港澳地区的技术设备、原材料和消费品,扩大与港澳地区的贸易往来。
   (4)提升“简单装配”为“核心加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主动顺应加工贸易产业规划引导,提高加工贸易产业档次。加强对加工贸易进出口运行的动态监测,密切关注第二批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出台以及国货复进口、深加工结转等政策的调整,继续做好影响评估、调查研究和情况反映的工作,并提出切合广州实际、可行性强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提高外资营运质量的途径、方法和措施。发挥政策调整的杠杆作用,促使企业转型升级。深入贯彻商务部关于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的有关规定,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扶持先进产业,淘汰¬落后产业。积极稳妥扩大加工贸易内销,缓解进料加工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压力。
   (5)提升“被动应对”为“主动预警”,提高防范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和应对贸易摩擦的水平。在把握发展机遇的同时,积极做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营造和谐的贸易环境。完善预警机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进出口贸易预警监测的对象,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商品的监测调研。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各地资源,共同开展公平贸易区域联动工作,协¬同合作应对贸易纠纷,提高应对效果。要探索建立贸易摩擦信息通报机制,共同扩大进出口预警工作的影响和实际作用。
    (三)突出创新、拓展、引导重点,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
   抓紧出台关于促进广州企业“走出去”的有关意见,提供宏观政策指导和政府服务等支撑体系。重点围绕“四个突出”,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
   (1)突出方式创新。积极推动在资源丰富地区进行能源资源开发、农业项目综合开发和远洋渔业资源开发。重视发展境外并购等各种境外投资方式,实现对外投资的有效扩张,提高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分工的竞争能力。
   (2)突出重点领域。引导和鼓励广州具备比较优势的机械制造、纺织、轻工、建材等制造业企业到东盟、南美市场办厂,利用现有设备和成熟技术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开展境外加工贸易,规避贸易壁垒,实现产品原¬产地多元化。推进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推动电子、软件、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科研院所到境外科技资源密集的地区设立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软件企业,在爱尔兰、英国、美国等更多国家和地区设立软件机构,推动软件外包。大力推动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组织企业参加国际设计展,召开港澳与内地工程企业合作发展研讨会,推动企业参与国家援外工程投标,提高国际工程承接能力。
   (3)突出重点企业。重点推动营业额超亿元和出口额超1500万美元的大型企业和名牌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树立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培育外经¬领域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的跨国经营企业。
   (4)突出重点市场。结合广州产业比较优势,引导和促进企业开拓非洲、拉美、东南亚、东欧、日韩等重点市场。推动广州企业承建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引导企业集群式进驻合作园区,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四)突出便捷、规范、法治要素,营造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规范服务、创新服务、优化服务,提高投资贸易环境竞争力。
   (1)继续推进“大通关”和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白云空港和南沙港区的“大通关”建设,提高白云空港地面处理能力和南沙港区货物通关效率。做好口岸流通工作,以建设“大口岸、大枢纽、大通关、大物流”为目标,力求口岸通关的高效、安全、畅通。加快“大通关”工程建设和电子口岸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强化我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建设。配合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扎实做好外经¬贸局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梳理工作流程,将30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为投资者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市外经贸局服务大厅将改变功能,突出专业咨询和专业服务,营造更专业的服务环境。
   (3)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和谐。加强广州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广州进出口产品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出口企业的环境监管工作,发挥各类出口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带动作用,有效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管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促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保障。加强打击走私工作,规范企业进出口行为,推行“电子网络监控模式”,强化对加工贸易行为的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经¬济发展环境。
   (4)营造浓厚的亲商氛围。通过联谊增进感情,通过合作凝聚感情,通过服务升华感情。完善服务承诺,提高服务素质,对专案提供个性化服务。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