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总结计划

广州市外贸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专项规划之二)

发布日期:2006-12-18 09:18:02 来源:广州市商务委 字号:
  “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广州市外贸行业将围绕我市建设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总体发展目标,继续发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获取发展战略资源的主要作用,增强经济自主发展能力,有效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本规划根据《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全市外贸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政府制定行业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全市外贸的发展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尤其是“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市外贸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为“十一五”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进出口贸易共同发展,外贸总额快速递增。2005年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534.9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对外贸易总额的12.5%,全国的3.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8.4%,比“九五”期间平均增速高1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达266.7亿美元,在全国城市中列第七位,在全省列第三位;进口为268.2亿美元。  2.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九五”期末,全市外贸出口国家与地区有205个,到“十五”期末已经达到211个。香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是我市主要出口国家与地区,“十五”期间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出口贸易占全市出口总量的80%以上。其中香港市场仍然占据首位,美国市场保持稳定,日本市场稍有回落,欧盟、东盟市场比重增加。在保持主要市场增长的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如对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出口增长较快。  3.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机电和高科技产品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全市机电产品继续保持“九五”期间高速增长的势头,由2000年的42.4亿美元激增到2005年的134.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6%跃升至50.3%,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9%,高出同期我市出口增长速度8.2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6.8%增加为2005年的21%。以电子信息产品、珠宝、汽车及零配件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已形成,本田汽车和丰田发动机等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实现新的突破。  4.加工贸易增长较快,一般贸易持续走高。2005年我市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比重为59.8%,一般贸易占38.6%。加工贸易出口由2000年的73.9亿美元增长为2005年的159.4亿美元,年均增速16.6%,一般贸易从42.6亿美元增加到103亿美元,年均增长19.3%。在加工贸易中,来料加工比重不断下降,由2000年的40.5%降为2005年的31.6%,同时进料加工比重由59.5%升为68.4%。这反映了国内配套能力明显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链不断延长,贸易结构得到优化。  5.民企出口异军突起,外企出口占主导。2005年,我市外资企业出口所占比重为62.9%,占出口总增量的比重为63.6%,其次是国有企业出口比重为24.5%,占出口总增量的比重为8.9%,民营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占全市的12.6%,占出口总增量的比重为27.7%。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迅速,2005年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75.3%、外资企业24.5%,国有企业7.6%,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的生力军。  6.进出口均衡发展,中心城市地位显著。“十五”期间,全市进口由2000年的115.6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68.2亿美元,年均增长18.3%,略高于同期出口增长速度,进出口基本保持平衡。进出口的快速均衡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的经济社会建设,使我市的中心城市地位日益突出。  7.出口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拉动经济作用明显。从2001年到2005年,我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5%(按当年价),同期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7.7%,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2个多百分点。根据1987-2005年我市外贸出口额与全市生产总值数据分析,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98,对外出口贸易与本地经济增长高度正相关,外贸出口每增加7个百分点,至少带动我市生产总值1个百分点的增长。外贸出口对于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地方财税收入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十五”期间,我市外贸工作在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增速与周边先进地区比较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由于经营成本上升,全市外资企业出口增长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自有品牌商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还较低;在原材料能源成本上升、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并出现新的表现形式、在销售价格不断下降的压力下,主要依靠增量投入实现外贸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特别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市的外贸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自主创新的能力迫切需要增强。这些问题在“十一五”期间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全市外贸的发展环境  1.外贸发展的机遇  “十一五”期间,经济全球化将呈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深化的发展态势,世界经济贸易稳中有升,发达国家与地区的进口将保持稳定增长;全球fdi流量在经历了本世纪初以来的连续下跌后开始反弹,预计在“十一五”时期会继续回升,其中流向欠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比重继续提高;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跨国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跨国贸易会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cepa的全面实施,使我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贸易往来进一步增加,这一切都为我市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与外部环境。  从国内看,随着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国民经济发展将从高速发展转向稳定或较快增长期,各地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国对外贸易也将转向稳定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将结束,国家和地区间的市场准入会进一步开放,将有力推动我市进出口的增加,我国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短缺,势必带来新一轮进口的高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切实推进,为我市外贸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全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样将会进一步扩大外贸需求,提升我市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2.外贸面临的挑战  我市未来外贸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美国贸易赤字屡创新高,助长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加剧了与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国际市场由于竞争激烈,目前正处在利益矛盾冲突的高发期,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升温,一些突发事件,如局部性战争的爆发、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以及石油涨价与能源危机,都可能直接影响我市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世界战略资源供给垄断难以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品牌、营销垄断继续强化,贸易保护主义和制度性歧视难以消除。  我国煤炭、电力和运输供求仍然偏紧,国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及升值预期,使国内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国内其他城市和我市的区域竞争日益激烈,我市外贸发展在人才、市场、资本、技术、资源和重大项目引进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十一五”期间,我市整体经济战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对外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土地紧张、能源供应不足、资源缺乏等制约因素的日益显现,我市外贸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外贸总量适度增长、外贸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为目标,通过优化加工贸易、强化一般贸易、发展服务贸易,使我市进出口商品结构更加合理,出口加工业档次不断提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逐步增强,外贸经营环境明显改善,从根本上提高我市外贸行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服务的能力。  (二)发展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将保持适度增长,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出口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外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860亿美元,其中出口430亿美元,进口430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出口年均增长均达到10%以上,加工贸易增值率进一步提高。机电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在2010年达到30%以上。2020年进出口预测目标为1500亿美元,2010-2020年均增长约6%。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加工贸易  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中心,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优化加工贸易首先需要从源头上引导外商投资,逐步提升外资加工企业的层次,加大扶持内资加工企业的力度,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配套能力。优化加工贸易还需要把握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新动态,结合我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建立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扶持以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制造业主导产业群,用先进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群。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前向一体化,延伸我市加工贸易企业的产业价值链,提高加工贸易的经济效益。  (二)强化一般贸易  以增强本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以提高本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重点,以提高本地企业开拓市场能力为先导,加快全市一般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发挥内资企业在全市一般贸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外资企业发展一般贸易的积极性,大力提高品牌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一般贸易出口中的比重,引导一般贸易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十一五”期间,全市要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的地区总部、采购中心以及出口导向型的企业落户广州,鼓励本地企业借助跨国公司进入国际营销渠道,促进我市一般贸易的增长。  (三)发展服务贸易  逐步从传统货物贸易为主转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并重,货物、技术、劳务、信息、金融、资本等多元化国际经营全面发展。积极发展出口导向型服务业,培育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主体,承接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做大做强金融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现代会展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巩固提高传统服务业,特别要重点培育“广交会”为龙头的服务品牌,重点建设以广州保税区为依托的区港联动体系,重点开发以南沙开发区和白云新国际机场为依托的公共服务型保税物流中心。  (四)扶持重点产业  积极配合我市汽车产业的大发展,鼓励汽车整体及零部件出口,将我市建设成为全国十大汽车出口基地。抓住全球it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重点引进集成电路、通信、计算机和汽车电子生产企业,鼓励与支持其出口。加快与国内外一流造船企业合作,完成我市船舶工业的现代化改造,支持具有较高自主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船舶制造出口。  整合各种资源,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发挥珠宝产业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创造环境,提高我市珠宝产业的集聚程度。维持我市家电产品的良好增长势头,及时预防和应对家电产品出口所遇到的技术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帮助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应对贸易壁垒,提升服装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品牌出口能力。推动箱包皮具出口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严格限制资源型产品和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逐步停止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开展加工贸易。  四、基本举措  要完成上述任务,全市必须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为前提,按照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共同提高、区域经济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的原则,采取切实手段落实以下八项基本举措。  (一)推动出口加工业的升级  1. 通过引导外商投资提升全市外资企业质量。在“十一五”期间,全市要吸引更多更好的外商企业落户广州,实行按鼓励、限制和禁止分类管理,提高加工贸易准入标准,特别是要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型跨国企业进驻广州,对新投产出口规模达1000万美元以上的生产型企业,要加快给予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便利待遇,要鼓励符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加工贸易企业增资扩产,并为其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增资扩产企业技术升级换代,扶持内资加工贸易企业提升产业配套能力。鼓励外商投资土地节约、就业吸纳容量大的出口型产业。  2. 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要鼓励我市汽车制造业适度集聚,促进形成以本田飞度轿车5万辆出口、广汽丰田20万辆汽车发动机为代表的现代高端制造业产品规模出口的实现。要充分发挥番禺珠宝业的集聚和示范效应,着力打造我市珠宝产业新优势,主动为珠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和扶持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对自主研发、自主品牌服装出口企业给予支持,维持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主导产业地位。要努力提高全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把汽车、船舶、摩托车、电子、精细化工等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要进一步做好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对年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实行直接联系工作制度,建立企业专档,跟踪进出口动态,协调海关、外管、国税、商检等部门,及时解决企业在货物通关、出口退税、增资扩股、错峰用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 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积极扶持和引导传统塑料玩具向人工智能型玩具、日用化工向精细化工和高分子化工、传统空调和冰箱等家电向环保节能型家电、普通船舶向高速车客滚装船和专用船、传统加工型服装向设计型品牌型服装的转变,使传统出口产品焕发新的活力。要通过培养、吸收、使用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吸纳专业人才,要鼓励外贸企业与本市科研院校进行合作创新,逐步建立起有广州特色的区域创新研发体系,培育我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带。  4. 延长加工贸易企业国内产业链,提高加工的深度和高度。鼓励和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转移、委托开发、联合开发、产业联盟、衍生公司等多种形式开展自主创新。依靠现有生产环节实现加工贸易向研发与投资、销售与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的延伸与转移,巩固提升加工贸易,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在制造业领域,加工贸易向高技术、精工艺、深加工方向延伸。完善和切实落实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税收政策,妥善解决流转税的抵扣、返还等问题,积极帮助配套企业解决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以及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具体困难。  (二)提高品牌产品出口比重  1. 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积极实施品牌出口战略。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在世界各地分布的销售渠道与网络,鼓励其通过后向并购生产企业,或与生产企业合作创建出口名牌,要在扶持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建立自主品牌上下功夫,要鼓励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打造国际品牌。  2. 对企业品牌产品出口给予必要支持与激励。对获得国家、省、市名牌出口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国际市场拓展、税收、进出口配额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要通过技改贴息、研发资金资助,认证支持等办法,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促进名牌企业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名牌、专业展览,加强对外宣传特别是整体宣传力度,培育和提高名牌企业的出口意识。要加大对出口名牌商品采用国际标准的推进力度,选择具备一定条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协助企业制订名牌创建方案,达到条件的,及时推荐参与国家和省名牌评选。要提高企业的法律维权意识,鼓励名牌出口企业迅速在主要出口市场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3. 努力为品牌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环境。把鼓励和发展名牌产品作为我市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形成多个部门共识,科技、经委、外经贸、质监等多个部门共同扶持和发展的格局,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集中宣传、推介我市名牌,营造一个推动名牌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加大对假冒名牌商品的查处,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坚决查处各种名牌侵权行为,及时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等。  (三)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  1. 根据企业不同特点扶持企业进行创新。适度控制低技术水平外资企业的引进,进一步引导外资投向通信、生物医药、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外资研发机构的研发成果在我市产业化,鼓励外资研发机构与我市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外资研发机构向我市企业转让技术。加强粤港两地合作来推动企业走技术升级之路,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引导外资向高新技术产业链两端投入,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  支持民营企业模仿创新,对有一定实力的重点民营企业鼓励其集成创新,完善促进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配套政策,积极保护、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对那些有产业和市场发展空间、成长性良好的中小科技型企业进行政策倾斜,鼓励国有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支持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积极吸收外方技术,鼓励国有企业与民企合作开展研发工作。  2. 坚持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的方针,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与重点产品的自主创新,要依托全市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组织对重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通过我市每年举办的留交会和人才交流会,组织科技人才“请进来、走出去”,推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对使用引进技术开发产品和提高产品档次的企业,提供贷款贴息,鼓励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技术配套。  3. 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强科技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服务和培训机制,建立和发展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坚决查处各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及时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参加广交会、高交会和留交会。  4. 重点支持电子信息、软件、医药、汽车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动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产业的引资速度和引资质量,推动信贷、信用保险、国际结算等配套政策的出台,为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大对软件出口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软件企业cmm认证、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并给予支持,鼓励发展软件外包业务,培养软件出口骨干企业,引导软件出口企业利用穗港it平台的资源,扩大软件出口,同时推广穗港软件资源网在泛珠三角区域的应用,加大海外市场软件需求的信息提供,进一步推进香港与内地软件业方面的合作与发展,做好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在我市挂牌选点和认定入围支持企业的工作,重点支持中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出口,推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出口,支持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利用科技兴贸资金组织我市软件企业和医药出口企业参加境外专业展览,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挥引导作用,确定50家重点科技兴贸联系企业,从中选择10家在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积极推进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政府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出口大型骨干企业。  (四)推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1. 确立发展重点。将国际旅游、国际运输、国际会展、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中医、中餐、软件设计、现代物流等服务行业作为近期我市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的重点。要发展以“广交会”为龙头的国际性会展业,建立以出口为核心的服务体系(物流、国际货运、金融、保险、商业楼宇、酒店等),吸引国际服务业向我市的转移,如国际物流、国际货运、国际金融等。  2. 大力发展会展业。提高珠宝首饰、家用电器、机械装备、皮具、服装等专业展会的规模和水平,鼓励同类型的展会结盟,打造具有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专业会展品牌,以电子信息技术装备我市会展业,推广“网上会展”等新型业态,提高会展业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加强与国际著名展览公司的合资合作,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 积极发展物流业。发挥我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以“一区多园、海空结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为总目标,以广州保税区为依托建立区港联动,以南沙开发区和白云新国际机场为依托设立公共服务型保税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将我市发展为国际化区域性物流中心。抓住cepa实施和泛珠三角经济圈全面启动的契机,建立覆盖面广、功能全、各具特色、面向国内外两大市场的广州区港联动保税物流体系。重点研究、规划和建设新白云国际机场适应航空运输的物流园区,大力发展适合航空货物运输的出口监管仓、保税物流中心、快件中心,借助cepa的实施,做大做强珠宝加工业,高起点地建设海港保税物流园区,借助区港联动保税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五)开拓外贸出口市场空间  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进一步拓展美国、日本、欧盟中的发达国家和香港市场,加大与我国关系友好、经济增速较快、市场需求大、系统性风险较小的东南亚联盟国家、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俄罗斯、中亚地区、南美国家和非洲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作为新兴出口市场加以开拓;通过与友好城市交往、组织资助有关企业参加境外招商活动和国际展览会、建立更大规模的市场开拓基金等方式帮助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与“走出去”相结合,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外设立销售中心,支持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建立自主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获取更大的营销利益。  (六)加大培育出口企业力度  继续提高全市外资企业的出口水平,引导外资企业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国有外贸企业,使其真正成为产权明晰、法人治理健全、具有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市场主体。鼓励扶持工贸、技贸结合,鼓励外贸专业公司前向收购兼并生产企业,或生产企业后向收购兼并外贸专业公司,着力培育更多出口额超亿美元的外贸大户。坚定不移地扶持民营企业,多渠道扶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以会展业为龙头,以会展促外贸,促进外向型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展国际化经营;促进民营企业通过联合国采购、跨国集团采购、与跨国公司的配套协作等方式进入全球采购系统;拓宽民营企业的出口市场和渠道,促进外贸出口,积极尝试通过向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等wto规则允许的扶持方式提高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调研与协调,了解掌握外向型民营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协助解决相关问题,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七)提升进口带动经济作用  实施进出口基本平衡的对外贸易方针,改变“重出口轻进口”的观念,注重发挥进口在解决国内资源和环境、维护宏观经济平衡、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方面的独特作用。要继续保证战略性资源、能源、关键技术和设备的进口,推动重要战略性资源商品进口方式和来源多元化。政府在“企业背后”发挥影响力,促成企业“协调价格,联合对外”,通过政策引导、行业协调等方式,支持主要进口企业在进口采购过程中加强合作、联合谈判、集中订货、寻求共赢。积极引进有利于振兴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国外先进设备,扩大先进技术进口,从以引进国外生产线和机器设备等硬技术为主转向注重引进专利和技术许可等软技术为主,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八)积极建设外贸出口基地  到2010年,全市要力争在现有的基础上,努力打造若干个产值超百亿元的外贸出口基地,确保我市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要促进生产型外贸与流通型外贸共同发展,在鼓励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同时,加大对流通型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我市外贸口岸的优势,鼓励国内大企业以广州为基地开展外贸业务。  五、政府工作  政府要以弱化行政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为原则,借助市场化力量大力培育与促进中介机构发展为方向,创建我市良好的外贸发展环境。  (一)推动区域合作  借助cepa实施、“10+1”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契机,大力推动地区之间的企业交流,积极为企业解决跨地区经营中遇到的政策性障碍,通过政府间的交往与合作,如友好城市活动等,为我市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二)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外贸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层次,建立包括海关、外汇、税务、检验检疫等部门参加的协商机制,形成全市大经贸的管理格局;加强大通关建设,及时解决通关过程中的新问题,从规划和政策层面为广州区港联动保税物流体系建设提供保障;大力培育行业自治组织,规范中介机构运作行为,倡导行业自律;维护进出口公平贸易和外贸经营秩序,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防止和制止低价倾销等内耗式的恶性竞争,坚决打击侵权、欺骗、造假等不法经营行为。  (三)强化公共服务  依托广州城市形象,运用政府资源打造“广州-广货”公共品牌,提高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起点;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各种专业展览会以及开拓性的国际展览会,通过团组参展、集中布展等方式树立广州企业的整体形象,提高参展效果;引导企业取得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性标准认证,促成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跨国公司在穗采购活动,促进我市企业成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使更多的广州企业进入全球采购系统;以政府部门主办、中介机构承办、多方联合举办等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外经贸业务知识培训,推广成功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和做法,协助企业引进专业人才;完善广州市外经贸局政府网站建设,使网站功能涵盖发布政策信息、沟通企业政府、办理日常业务、反映行业动态等方面,成为真正的“网上外经贸局”。  (四)完善促进政策  按我市外贸行业的发展要求制定执行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外贸发展促进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支持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促进我市外贸质量的提高。要编制发布行业发展导向目录,对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开拓新兴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工配套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要让民营企业充分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要同步建立和不断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估体系。  (五)提供贸易救助  及时掌握企业在国际贸易和投资过程中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促请上级主管部门循相关途径出面交涉,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广泛听取企业、产业遭受国外倾销的投诉,组织产业损害调查,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诉讼,合理保护本市产业的健康发展。组织、协助和支持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特别保障措施诉讼的企业积极应诉;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咨询服务体系和预警与快速反应体系,及时收集、通报国外技术法规及产品标准的变化信息,完善和发挥广州市的wto/tbt网和sps咨询体系的作用;对影响产品出口的国外技术法规,及时组织专家研究、论证,为企业提供应对指引,帮助企业克服国外技术壁垒。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