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外经贸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广州建设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本规划根据《广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与《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外经贸工作的基本要求编制,是指导我市外资、外贸与外经等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制定相关政策的主要依据。一、“十一五”的发展基础“十五”(2001-2005年)期间,我市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外经贸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重大突破。到2005年底,广州共吸收外商投资项目4431个,实际使用外资129.15亿美元,均比“九五”期间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十五”后期,我市制造业使用外资长期相对不足的状况有了根本改变,全市使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34.9亿美元,其中出口266.7亿美元,“十五”期间全市对外贸易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进出口总额翻了一番多,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8.4%。在全市对外贸易中,贸易方式与商品结构有明显改善,市场多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市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较快,“十五”期间累计达到1.05亿美元,与“九五”期间同比增长6.3倍。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同样取得新成就,业务年均增长17.38%。外经贸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全市使用外资的质量与水平还不高,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的约束日益显著,外贸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具有自主品牌、自主技术、自主市场销售渠道的出口商品比重仍然偏低,自主企业走出去的能力有限,等等。经过“十五”时期的大发展,广州已经初步形成以外源型经济为主导的大外经贸格局,其中外源型经济是主导,内源型经济是支撑。没有外源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对外贸易在现有基础上的持续快速增长就难以维系,发展外源型经济带动了全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从贴牌生产向品牌生产的转变中,广州内源型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增长。实践表明,如果在发展外源型经济的同时不积极发展内源型经济,外源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受阻,广州的对外贸易发展就会后劲不足,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投资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是广州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与贸易继续保持适度增长,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增长前景看好,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继续回升,制造环节的产业转移速度放缓,以研发、营销、服务环节为代表的国际资本流动逐步加快,都为外向程度较高的全市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世界经济在整体上继续稳定发展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磨擦纠纷增多、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给全市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我市一些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将进一步受到冲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少数发达国家抑制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能力的企图难以改变,未来我市外经贸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复杂。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为全市外经贸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广州“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定位,为全市外经贸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产业结构需要更加优化、居民消费结构需要升级,广州承办2010年亚运会,为全市外经贸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但是,全国对外开放大格局的形成,“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对广州继续当好全省“领头羊”提出了新的挑战,土地资源供应的短缺、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两税合一”对引进外资的影响,使得全市外经贸持续增长面临严峻考验。三、发展指导思想与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外经贸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总目标,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着力于利用外资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着力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着力于外经合作发展的新突破,推动内、外源经济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吸引外资方面,要继续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进一步拓宽外资进入领域,调整外商投资结构,继续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引进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企业,着力推进全市重点支柱产业与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切实增强我市自主创新的能力。对外贸易方面,要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通过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实现外贸增长的多元化,降低外源型经济的比例,优化贸易结构,巩固与提升加工贸易,大力发展一般贸易,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外贸出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外汇贸易”向“效益贸易”转变,在巩固传统市场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外经合作方面,要主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外源型经济带动内源型经济,促进民营企业从贴牌生产向品牌生产转变,大力培育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能力,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与境外投资。“十一五”期间,全市实际直接使用外资累计超过150亿美元,力争达到200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市吸引外资的适度增长速度,质量与水平有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860亿美元,年均增长10%,其中出口430亿美元,进口430亿美元,使全市进出口基本平衡。境外投资业务年均增长12%,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年均增长10%,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与知名品牌。四、“十一五”主要发展战略在“十一五”期间,广州外经贸工作要围绕设定的目标,按照指导思想基本要求,通过“一个中心、三大战略、五项工程”,开创全市外经贸工作的新局面。广州外经贸工作要以提高使用外资质量与水平、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着力改善外资结构,正确处理好外资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树立“效益优先、兼顾规模”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战略发展机遇期,在更高水平上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市外经贸工作要围绕中心任务展开,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关系,大力促进全市自主创新、增强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既要开拓我市的国际发展空间,又要注重在开放中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与经济安全,健全开放型经济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全市经济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外资优化”、“外贸增效”、“跨国经营”三大战略,是广州外经贸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保证。“外资优化”战略的实施要求全市继续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引进外资的方针,发挥外资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水平提高,着力提高全市对外资技术与管理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把吸收外资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组再造相结合,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外资对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十一五”期间,广州的外源型经济优势丢不得,内源型经济的优势少不得,全市使用外资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前提下力求提高使用外资的质量,要突破以“绿地投资”为主的招商引资模式,促进跨国并购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促进我市引进更完整更先进的技术。要将外资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促进外商转让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与地区总部,着力吸引跨国企业将更高技术水平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广州,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要继续改善与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协调与管理,引入新增就业、土地集约、技术外溢、产业配套、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考核指标,改变以政府为主体的招商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招商的主体作用。“外贸增效”战略要求全市在保持外贸适度增长的基础上,促进我市进出口平衡发展的格局,努力提高全市的国际竞争力与外贸综合效益,促进外贸大市向外贸强市转变。在增长模式上,要舍得牺牲一点速度,加快实现从扩大规模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在竞争方式上,要从依靠低成本竞争逐步向成本技术、营销等多层次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在促进方式上,要改变“重出口轻进口、重设备轻技术”的观念,加快从扩大出口的鼓励型政策向有促有限的调控引导型政策的转变。要围绕全市外贸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增强对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自主能力。要进一步扩大我市对外服务贸易的规模,提高服务业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与竞争的能力。“跨国经营”是“走出去”战略对全市外经工作的新要求。要围绕外贸和吸引外资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为目标,推动全市国有与民营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深度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实现优势产业的原产地多元化,通过新建、收购、兼并、置换、重组、联合与境外上市等多种手段,建立境外生产基地与营销网络,分享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与营销网络,培育与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要将资源开发作为全市投资的战略重点,建立起稳定、多元、安全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要进一步优化经营主体结构,逐步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承包工程企业,拓展对外承包的合作方式与领域,鼓励企业以带资承包方式承揽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国际工程承包和项目设计咨询业务。积极鼓励劳务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境外就业。五、“十一五”主要战略举措五大工程建设是我市外经贸工作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举措。其中,“总部经济”、“品牌带动”、“基地建设”工程是实施三大战略的集中体现,“环境优化”、“民企培育”工程则是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的切实保障。在增长方式转变中,“外资优化”战略是基础,“总部经济”工程则是全面提升我市外资使用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总部经济要求我市通过加强产业集聚配套能力,吸引跨国公司建立高技术的生产制造基地,通过提升知识与人才聚集水平,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各种类型与水平的研发中心,通过推进综合服务与商务聚集,吸引跨国公司建立地区或国内总部。通过总部经济工程建设,要大力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强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要逐步淘汰一些耗能大、污染重、技术含量低的产业;要高度重视服务业吸收外资,推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进程,大力吸引境外服务外包提供商进驻广州,逐步提高服务业使用外资的比重和质量,着重引进知识密集和生产服务型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要围绕“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布局战略,以“产业集聚、工业集中、土地集约”为目标,十分珍惜全市有限的土地资源,杜绝外资利用中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根据中心区、开发区和外围市区的比较优势,明确各自引用外资的重点,通过产业集聚逐步形成各具优势、各显特色的经济园区与产业发展带。要继续保持对港澳台地区招商引资应有的力度,使港澳台地区继续成为我市外商投资主要来源地。要进一步加大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扩大市场腹地,积极地吸引这些跨国公司前来建厂、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力争使广州成为我国跨国公司的重要集聚地。在增长方式转变中,外贸增效战略是核心,品牌带动工程则是我市实现外贸增效的具体举措。品牌带动要求我市在自主创新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强化一般贸易、发展服务贸易。优化加工贸易首先需要从源头上引导外资的投向,逐步提升外资加工企业的层次,加大扶持内资加工企业的力度,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配套能力。优化加工贸易还需要把握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新动态,结合我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建立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产品、生物制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扶持以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制造业主导产业群,用先进技术改造升级珠宝首饰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群。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前向一体化,延伸我市加工贸易企业的产业价值链,提高加工贸易的经济效益。要进一步发挥本地企业在全市一般贸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外资企业发展一般贸易的积极性,大力提高品牌产品在一般贸易出口的比重,引导一般贸易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要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的地区总部、采购中心以及出口导向型的企业落户广州,鼓励本地企业借助跨国公司进入国际营销渠道,实现我市一般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发展服务贸易要求全市出口逐步从传统货物贸易为主转向货物贸易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并重,货物、技术、劳务、信息、金融、资本等多元化国际经营全面发展,提高服务贸易质量,要求我市企业积极承接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做大做强金融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现代会展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巩固提高传统服务业,特别要重点培育“广交会”为龙头的服务品牌,重点建设以广州保税区为依托的区港联动体系,重点开发以南沙开发区和白云新国际机场为依托的公共服务型保税物流中心。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跨国经营战略是重点,基地建设工程则是我市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具体体现。基地建设要求我市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突出境外生产基地与资源供应基地的要求,巩固香港作为迈向国际市场桥头堡的基础作用,加大对欧美、东南亚等重点区域的投资,培育南美、印度、非洲、中东等新兴投资市场,努力构筑全球市场网络,建立有中心、有重点,多元化、多层次的全市对外经济合作体系,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供给型、技术获得型、市场开拓型、综合发展型等对外直接投资,建立以境外投资合作为主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为两翼、对外设计咨询业务较快发展的全市外经发展新格局,实现我市外经工作在“十一五”期间的跨越式发展。环境优化工程是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在全市经济转型时期,外源型经济的优势丢不得。要进一步优化全市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载体的建设,特别是广州开发区和南沙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我市的产业配套能力,完善南沙港和白云机场及主要高速干线等交通设施,充分发挥我市作为华南地区物流中心、航运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中心聚集效应,加快我市的要素市场建设,最大限度降低我市营商成本的提高。要建立和完善全市财政对外经贸促进的保障机制,构建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依法管理的外经贸事业发展资金保障体系,要以“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不断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由专向型服务向普惠型服务转变,建设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创造“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行政环境、市场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提高吸引外资的竞争力。要加快“大通关”建设,提高口岸整体通关效能。大力推进外经贸、港口、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外汇管理、税务等部门的联网,逐步实现口岸信息资源共享。要努力缓解当前资源要素紧缺矛盾。要充分挖掘资源供给潜力,尽最大努力满足外资企业和项目的用地、用电、能源的要素需求。要营造适宜外国投资者生活居住的人文环境。民企培育工程是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在全市经济转型时期,内源型经济的优势少不得。民营企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却是全市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要求,大力扶持我市的民营企业发展;要针对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融资困难等发展瓶颈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让民营企业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鼓励民营企业走工贸、技贸结合的发展道路,多渠道扶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加各种会展活动,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展国际化经营,促进民营企业通过联合国采购、跨国集团采购、与跨国公司的配套协作等方式进入全球采购系统,拓宽民营企业的出口市场和渠道,促进外贸出口;着力培育出口额超亿元的民营企业外贸大户。我市民营企业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较小、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不强,容易遭遇境外各种反倾销的影响,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通过wto规则允许的方式,全力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提高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政府引导与企业协调,协助解决民营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十一五”时期是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转型时期,作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外经贸工作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力争取得比“十五”更加辉煌的成就。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