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外经贸“十五”计划
一、“九五”计划执行情况 “九五”期间,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与“八五”及以往时期相比,广州外经贸总体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并出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从进出口贸易看,市属企业外贸出口从1996年的65.4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91.7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7.99%;进口贸易由1996年的39.7亿美元,扩展到2000年的84.6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9.7%。实际利用外资从“八五”时期的高速增长进入结构调整阶段,1996至1999年分别增长10%、15.4%、5.27%和4.3%,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为29.89亿美元,增长0.1%;“九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年平均增长为7%。 “九五”期间虽然广州市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均未能实现原定增长15%和10%的目标,但在全国大城市中仍属领先,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格局。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外经贸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大外经贸”格局已经形成 “九五”期间,广州形成了外贸、外资、外经“三外”齐上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外经贸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向纵深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国有外贸企业、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出口继续增长,民营、私营企业和科研院所出口、海外承包工程、境外加工贸易逐渐成为全方位出口新的生力军。(二)出口结构有所优化“九五”期间广州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占95%以上。2000年传统出口产品中,轻纺出口由1996年占全市出口的61%下降为52%;机电产品出口所在比重由1996年占全市出口的26%上升为36.39%。技术出口发展较快,由1996年的3700万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5.88亿美元。从出口方式看,加工贸易已成为外贸出口的主体,2000年占全市出口的73.3%。(三)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 “九五”期间广州出口市场已由1996年的156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2000年的196个;传统的亚洲市场所占份额由1996年的77%下降为2000年的52%,远洋、欧美市场所占份额由1996年的33%上升为2000年的48%;开辟了南美、南非、北欧、大洋洲等新市场。(四)外商投资来源呈多元化趋势 “九五”期间外商直接投资虽仍以港澳为主,但以维尔京群岛、凯曼群岛为代表的国际游资逐年增多,在外资来源总量中排在香港之后,居第二位;以美、日和西欧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国际资本投资增加,跨国公司来穗投资加快,全球排名五百强中已有98家落户广州,带来43个投资项目,总投资近34亿美元,实际到位21.6亿美元,其中排名前100位的有41家进入广州并带来80个项目。(五)外商投资结构渐趋改善 “九五”期间,外商投资从中小型制造业转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城市建设领域,制造业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科技项目有新的发展。同时,金融服务业、保险、旅游、商业零售及连锁销售的开放也有新的突破。(六)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势头逐年加强1996年只有少量外商增资项目,到2000年发展到366个,且以生产性项目为主,相当于当年新批项目的25.38%;合同外资额7.35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额的44.95%,表明外商越来越看好广州市场,外商项目增资已成为“九五”期间广州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的发展 “九五”期间我市新办境外企业28家,涉及化工、橡胶、木材加工等行业,全市境外企业累计达203家,分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资产达34亿美元。海外劳务工程克服外部竞争激烈的困难,新辟了文莱、印度尼西亚、德国、新西兰、印度等20个国家的劳务合作,年均营业额4500多万美元,年均在外劳务人员超过2000人,“走出去”战略和开拓新市场已取得初步成效。(八)外经贸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加强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促进了经济外向度的逐步提高,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九五”期间,全市出口总产值年均约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6%;外商投资工业总产值年均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3%;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的65.44;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的涉外税收逐年增长,年均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0% 以上,有效地促进广州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九五”期间,广州外经贸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缓慢,出口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国内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占全市出口的份额偏小,后劲不足,国有外贸企业出口规模提高不快;外商投资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引进高新科技、支柱型大项目不多,跨国公司投资项目数量、质量和水平远远不及国内先进地区;利用外资项目及合同利用外资连年下降,总体上利用外资后劲不足。 二.“十五”发展形势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趋好,国际经贸将在波动中继续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国际资本流动更为活跃,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加工贸易的特点将更为突出,从而有效地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随着加入wto及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市外经贸工作将获得较为宽松的国内外环境和竞争机遇。当然,世界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因素,加上我市经济增长素质不是很高,还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市外经贸也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一) 指导思想围绕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总体目标,以我国加入wto为契机,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大力调整外经贸结构,增强我市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通过“科技兴贸”,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促进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继续贯彻“积极、合理、有效”的方针,做好利用外资工作,以扩大第三产业对外开放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本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竞争,努力提高国民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二) 主要目标1.外贸出口保持适度增长,继续扩展规模经营。“十五”期间广州外贸出口年均增长8%,2005年市属企业出口规模达到134.8亿美元。继续扶持大型出口企业、大宗传统产品的出口;推动工贸结合,扩大自营出口;促进加工贸易上档次,保证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稳步增长。2.推进“科技兴贸”,优化出口结构。加快对传统出口产品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产品产品含量,扩大机电产品特别是大型成套设备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扶持一批高新技术的重点企业和具有出口规模的名牌产品,以及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出口项目。3. 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在适度调整、巩固香港、东南亚市场基础上,稳定扩大对美国、欧盟及日本市场的出口,加大开拓西非、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力度,逐步扩大对东欧、俄罗斯、南美的出口,争取出口国家和地区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的发展。4.保持外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在保持“九五”期末30亿美元基础上,争取年均增长1.5%,继续促进港澳台资进入广州,加大对欧美日跨国公司、大财团的引资力度。5.拓展开放领域,提高开放水平。进一步加快广州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一批支柱型的高新技术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三) 发展重点加速广州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使广州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 逐步实现贸易、投资、金融和服务等领域融入世界经济的运行中。“十五”期间,重点实现六个方面的新突破:1. 把“科技兴贸”贯穿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全过程,实现出口商品结构转型和升级换代的新突破。加强科技园、软件园、生物岛的建设,大力促进高新技术机电产品、软件产品、生化产品、中医药产品的出口;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对传统出口产品的改造与技术升级力度;提高加工贸易发展水平,逐步朝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2. 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多元化贸易方式的新突破。利用加入wto的机遇,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并以开展境外带料加工、工程承包带动等多种形式扩大出口;建立广州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网上审批和发展网上贸易;充分利用跨国公司营销网络,通过名牌名店、中外合资贸易公司、境外商贸中心,全方位推进出口市场和营销网络多元化。3.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实现外贸集约经营的新突破。逐步打破现有外贸企业出口规模小而散的状况,建立以传统产品、市场和客户为依托的大型外贸出口集团;积极探索贸工结合的新形式,鼓励不同所有制、地区、部门开展集生产、贸易、科研、开发联合的新尝试,以增强广州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和开拓新市场的能力。4.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新突破。扩大在工业项目中引进外资,注重引进与支柱产业相关的投资项目,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引导外资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国有企业改造、改组,发展现代农业项目;鼓励外商重点投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产业、新材料和光电一体化等创新科技项目,主动适应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5. 加大引进欧美日资金的力度,实现改善外资来源结构的新突破。在巩固外资来源主渠道港澳台投资的同时,加大对欧美日大公司大财团资金的引进力度,通过增强广州综合环境优势吸引全球大公司,形成跨国公司投资广州的新热潮,使广州吸收外资来源多元化的局面有实质性的改变,提高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水平。6. 加快第三产业对外开放步伐,实现拓宽利用外资领域的新突破。为迎接中国加入wto,在对外开放中借助香港在国际品位的优势,推进穗港合作的新一轮优势互补,突出服务业的合作与发展;有步骤地争取在商业、贸易、金融、电信、旅游、医疗、教育以及会计、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领域的开放中先行一步。 四、主要对策措施(一) 突出改善投资环境努力营造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积极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改善交通、信息网络、环保等基础设施,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广州建成最适合于创业和居住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完善外经贸法制环境。适时清理、修订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落实对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和服务的法律法规,杜绝乱收费、变相摊派和多头检查,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依法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完善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窗口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确实让外商投资企业享受我市权限内的国民待遇。完善对外经贸管理体制。深化外经贸审批制度改革,增强外商投资项目审批透明度和后续管理约束力,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经贸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增强wto基本知识宣传和学习,建立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按市场规律进行有效的调控。(二) 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把握广州被列为全国15个“科技兴贸”城市之一的契机,制定推动、扶持“科技兴贸”的政策措施,在资源配置、财税支持、优惠贷款、配额分配、经营权审批及技术人员出国审批等方面突出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倾斜。加快广州科技园、软件园、生物岛的建设,积极培育一批高附加值、出口前景广阔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等出口产品,加大成套设备出口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积极贯彻实施“扶大、扶强 、扶新”出口战略,重点抓好一批可望成为出口增长点的产业和产品,加大从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力度,使之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生力军。坚持以质取胜方针,健全和加强外贸企业iso9000等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以名牌商标、名牌产品为纽带,建设一批外贸出口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出口商品档次,重点是纺织、机电产品,注意引进和消化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科技兴贸”工作,尽快建立广州国际贸易商务网,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推广、普及无纸贸易,进行网上招商和网上商品推介,使之成为永不落幕的国际性招商会和商品交易会。规范发展加工贸易。实施加工贸易升级战略,由以往劳动密集型为主导逐步向资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档次,培育技术先进、规模领先的大项目,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不断提高加工贸易与本地产业的关联程度,扩大加工贸易产品出口。(三) 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力度。一是制定对“走出去”的重点企业和产品的相关扶持政策,在人员出入境、外汇、财政支持和税赋减免优惠及促进企业海外上市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大力开拓境外带料加工贸易,推动广州向外输出成熟技术和闲置设备,带动生产设备、原材料和半成品等的出口,特别是利用广州轻工、家电和纺织品加工等方面的优势,在南非、东南亚及中东、欧洲地区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三是发挥广州境外企业和海外商贸中心的作用,利用其对国际市场比较熟悉、有一批专业人才的优势,与国内企业实行贸工结合,共同拓展市场。四是继续开拓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业务,大力支持企业承接国家经援项目和国际招标项目,以点带面,增加出口,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在巩固传统的亚洲及欧美市场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拓展非洲、中东、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建立和完善鼓励开拓新市场的政策措施,发挥市场开拓专项款的作用,并通过设立出口保险基金,建立出口信贷保险制度,及时提供市场需求、政策等方面信息,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博览会、展销会,扩大对新兴市场和远洋市场的出口。促进贸易方式、手段的多样化。在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扩大货物进出口的同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通过技术贸易、补偿贸易、转口贸易、多角贸易等方式开拓市场。结合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积极促进国际连锁贸易,鼓励企业与国外百货批发商和连锁店联合经营,借助外方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逐步探索无纸贸易的国际贸易新方式。(四) 积极推进外经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充分利用加入wto 的机遇和国家有关鼓励政策,发挥国有外贸企业、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作为三大出口主力军的作用,同时制定政策帮助、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乡镇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使其成为促进出口的新生力量。发挥科研部门众多的优势,加强技贸合作,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成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积极推动外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理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壮大力量,利用外贸企业现有的人才和客户网络等优势,继续扩展进出口业务。积极推进国有外经贸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打破行业、所有制的界限,尝试以资本、商标、品牌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集科、工、贸、商于一体的大型外贸企业,组建跨部门、跨行业大型外贸出口集团。继续探索改革境外企业管理体制,鼓励境外企业在产权制度、激励机制和经营方式等方面向国际惯例靠拢。(五) 合理调整外商投资结构加快调整利用外资结构。适应世界经济结构加速重组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的大趋势,尽快制定《广州市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投资投向广州急需发展的产业和领域。当前要在引导外资逐步进入金融、保险、医疗、教育、咨询、旅游等服务业方面取得突破。吸引外资继续支持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鼓励外商投资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逐步扩大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外商或外商投资企业收购、兼并、参股、承包、租赁国有中小企业。注重扩大农业利用外资,发展高科技的种养业、花卉栽培、农产品深加工等,促进农产品出口。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项目。在继续吸引境外中小企业前来投资的同时,精心挑选一批对外商有吸引力的科技招商项目,按照国际规范进行包装,在政策范围内配套项目投资所需要的各种基本条件,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设立外商投资风险扶持金,鼓励外资参股科技项目,创造条件让科技项目在海外上市融资;允许在外兼并或收购境外公司,以吸引国际大财团、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合作;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科技园、软件园和国际生物岛等重要开发区域,与跨国公司、大财团合作组建中外合作的高科技新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心;积极推动广州各类大企业集团与国际高科技项目对口合作,促进广州产业结构调整。(六) 加强和改善外商投资促进工作创新传统招商投资方式。一是充分发挥友好城市和经济合作城市的作用,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寻找合作的最佳结合点。二是选择若干国际知名度高的投资顾问公司、银行以及中介机构,全权委托其代理招商。三是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招商网络,加强对项目的跟踪、协调。四是全面推行网上招商。五是充分发挥广州留学生科技交流会的积极作用,吸引一批留学生来穗投资兴业。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引进外资的龙头作用。一是树立国家级开发区的招商品牌,实现“引进先进技术”与“发展高新技术”相结合,“经济增长点”与“产业制高点”相统一。二是优化、整合广州东南部对外开放区域,逐步建成以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广州保税区为主体的境内关外贸易物流区域,使开发区、保税区真正成为我市吸引外资的重要载体。三是加大对出口加工区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的宣传及引进外资力度,充分发挥广州出口加工区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的作用,积极引进外资,规范加工贸易的管理,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七) 进一步扩大穗港澳台经贸合作坚持“增进互利,共同发展”的指导方针,继续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对港澳商人来穗开展经贸合作与往来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以穗港澳科技合作为突破口,带动经济、贸易、技术一体化的全面合作。充分利用广州结合土地、科研、人才、交通、地缘等比较优势,结合港澳金融、信息资源、国际营销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把广州建成国际贸易大通道。重点加强服务业的互补合作,开发广州旅游资源,将更多的国际驻港金融机构引入广州,筹建穗港电子商务网络,加快发展各类穗港合作中介服务代理机构。积极贯彻《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大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力度。(八) 大力培养外经贸人才创造条件,促进我市涉外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与海内外的联系与交流,培养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服务素质的国际型人才;大力吸引国内专家、教授、科研骨干、大企业主管来穗工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