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广州市商务局关于市人大第十六届三次会议第20233098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3-10-17 15:17:06 来源:广州市商务局 字号:

穗商务函〔2023〕162号


金茜代表:

  您在市人大第十六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广州市构建国际贸易新格局的建议》(第20233098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您提出的建议对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提升外贸效益竞争力、水平竞争力和发展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经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广州海关、市港务局、广州港集团等有关单位认真研究,并于9月26日与您通过微信沟通,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广州市外贸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全力克服国际贸易壁垒日渐抬高、中美贸易摩擦压力增大、市场主体信心下降等不利影响,结合我市外贸工作实际,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外贸企业精细化服务工作,推动实现全市外贸高质量发展。据海关统计,2022年,广州市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总值1.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今年1-8月,广州市外贸进出口7277.6亿元,增长8.3%,在全国十大外贸城市中增速位居首位,规模排第七。

  二、强化一体化建设

  一是保障内外贸同船运输发展。内外贸同船运输有效弥补供应链运输薄弱环节,提高船舶舱位的利用率,缓解运力紧张,降低客户综合物流成本,实现航线上的对接共赢。今年3月,“两湾快航”内外贸同船常态化运行正式启动。今年上半年,花都港实现与南沙港之间的内外贸同船运输。

  二是创新推出“湾区一港通”模式,促进港口群联动发展。该模式以南沙港为枢纽港,目前已在海珠滘心、顺德勒流、顺德北滘、顺德容奇、肇庆三榕、佛山三水、云浮新港、花都港、南海九江、中山港、小榄港、黄埔新港、黄埔老港、新沙港、东莞石龙、江门外海等16个支线港应用,覆盖广州、拱北、黄埔、江门4个直属海关关区,广州、佛山、肇庆、云浮、中山、东莞、江门7个省内地市,实现大湾区内经南沙港进出口货物的高效便捷流动,进一步增强大湾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完成5.6万票提单、22.3万标箱货物。

  三、助力国际贸易多样化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形成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都市消费工业等6个产值超千亿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加大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企业培育力度。2022年,我市共489家企业成为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已将高新技术企业纳入AEO重点培育库,并成功培育248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海关AEO企业,助力企业享受AEO通关便利,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

  建强进口基地平台。布局大宗商品重要配置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飞机融资租赁基地、华南地区汽车进口基地、农产品进口基地、中高端消费品进口基地等五大进口基地。加强南沙进口贸易示范区六大百亿级重点进口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进口能级;推动黄埔进口示范区尽快打造特色进口平台品牌,提升进口规模。

  重点培育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2年我市原9个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进出口总量达1475亿元,占全市进出口的13.5%,同比增长4.5%,好于同期全市进出口同比增速(1.1%)。其中有3个基地进出口特色产品进出口超百亿元,分别是广东省番禺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珠宝首饰)进出口553.6亿元,广东省广州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408 .9亿元,广东省广州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船舶海工)进出口121.0亿元。2022年11月,我市新增白云化妆品和开发区生物医药2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目前我市共有8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3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积极发展“互联网+服务业”,支持医疗、教育、文旅、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企业创新服务内容和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天河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电竞中心”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首批创新实践案例;广州开发区“独联体国家跨境技术转移平台”和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探索”等案例入选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成就展示范案例;广州开发区率先开展专利代理对外开放有关试点,落户全国首批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成功发行全国首支纯商标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签出国内首张千万保险额度的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保单。

  四、构建特色国际贸易体系

  对接智慧海关与广州智慧口岸,推动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南沙关港通物流平台、广州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初步建成、投入使用,促进口岸各主体信息互联互通;推进海关业务一口办理,在“单一窗口”建设部署“移动远程监管”“在线预约通关”等21个特色应用项目,企业可通过一个平台办理海关业务。

  加强“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全覆盖企业向口岸管理部门申报的功能,并逐步向口岸物流全链条拓展。一是大力推进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试点工作,为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一站式进出港服务,减少企业跑腿次数4次以上,提货速度缩短3小时。二是推动单证互联互通。开展中国-新加坡船舶电子证书交换,实现与新加坡国家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对接,350余艘次中新船舶在广州南沙自贸区完成了进出口岸查验。拓展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通关服务平台应用,助力企业快速完成粤港两地的舱单申报,有效解决粤港两地通关环节制度性成本高和通关流程繁琐等问题。

  持续落实《清理规范海运口岸收费行动方案》,引导港口企业优化收费服务。明确广州港引航站、各港口经营人、港口理货业务经营人、船舶港口服务经营人落实港口收费目录清单和公示制度。收费目录清单应载明本单位所有收费的名称、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清晰完整表述作业环节,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对属于进出口环节的口岸收费,统一在“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网站“口岸收费公示”栏目发布。

  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一是便利优质企业经常项目资金收付,助力优质企业国际贸易便利化。截至今年5月,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已有4项经常项目便利化措施以及8项资本项目改革措施,共计12项试点措施在南沙顺利落地实施,金融机构累计办理试点业务8412笔,累计交易金额200.15亿美元。二是积极推动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D)试点,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截至今年上半年,广州共有2家机构获得QDLP试点资格,有8家机构获批QFLP试点资格。QDLP试点项目审批额度20亿元,QFLP试点项目审批额度约160亿元。

  五、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型人才培育

  大力实施“广聚英才计划”。通过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产业领军人才项目等人才工程以及人才绿卡制度等人才政策,累计评定高层次人才1.9万人,发放人才绿卡超过1.3万张,有力支持各领域、各层次人才在穗创新创业,其中包括一批贸易领域的专业型人才,有效支撑我市国际贸易业发展。

  推进国际贸易行业博士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从事国际贸易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设立博士博士后培养平台,对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证、分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博士工作站的单位分别给予100万元、7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资助。支持国际贸易行业引进博士博士后人才,我市博士后工作站招收的在站博士后可按相关规定申请每人20万元科研项目资助、18万元/人/年生活补贴(资助2年)。

  精准调控人才入户政策。出台《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和《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精准放宽学历人才的入户年龄门槛和社保年限要求,有所侧重地调整入户条件。探索建立差别化入户政策体系,将国际贸易行业在内的青年人才纳入政策实施范围,合理有序引导优秀青年人才向我市郊区新区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022年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共办理引进在职人才7.57万,引进人才入户人数创历史新高。

  六、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打造国际贸易综合平台、国际贸易金融信用平台,推进“智慧海关”、“智慧口岸”、“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强协同合作,持续优化通关流程,助推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二是促进数字技术贸易。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础软件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应用,探索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出口新模式。加速软件与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推进国际级软件名城建设,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完善海外运营机构和研发中心,构建海外软件市场专业服务体系。

  三是引领跨境电商发展。扩大广州跨境电商海外合作圈,加快海外合作园区、合作站点、海外仓全球布局,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拓展海外业务。以“品牌升级+设计创新+科技输出”模式,强化供应链上下游整合,形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进一步开拓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等RCEP国家市场。

  四是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将国际贸易领域专业型人才纳入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项目的支持对象范围,每年度根据岗位需求征集情况确定特聘岗位指标,并给予资助资金等一系列支持。实施好人才绿卡制度,为非广州户籍的国际贸易领域专业型人才提供买房买车、子女入选等一系列市民待遇。努力打造“租购补”于一体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为本科以上或中级以上职称的来穗人才提供人才安居房支持。

  非常感谢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广州市商务局

  2023年10月7日


  (联系人:朱科冲,联系电话:81098662)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