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广州市商务委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82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18-07-19 16:00:00 来源:本网 字号:

穗商务建函〔201850

张强委员:

您在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改造广州城区肉菜市场,改善市长“菜篮子工程”的若干建议》(第2082号)收悉。经会同市食药监局、城管委、国资委、农业局、工商局、国规委等单位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对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有积极意义。一直以来,我市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近年相继出台了《广州市“菜篮子”产品安全供给工作意见》(穗府办〔201321号)、《广州市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穗府办〔2017270号)等文件,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菜篮子”工作。

一、关于发展混合经济和肉菜市场行业发展

自上世纪末以来,随着广州城市建设的不断拓展、工商系统所办市场的不断脱钩、社会力量大量新建市场、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鼓励非公经济发展,我市的肉菜市场数量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241家,发展到2018年的624家。与此同时,民营肉菜市场的占比不断提升。目前我市624家市场中,民营占82%514家)、国有控股或参股占9.8%61家)、集体占7.8%49家)。从上述结构来看,我市肉菜市场行业中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主体。我市肉菜市场行业协会中相当部分会员企业是从原来的国有市场转制而来的。目前,国有市场主要集中在岭南集团、水产集团、燕塘以及部分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当中市场数量较多的企业,如岭南集团旗下市场仅9个。为此,有关由政府主导,推动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以混合所有制和股份制形式组建公司,把各区所有的市场纳入新组建的公司体系内的设想,既要考虑国有肉菜市场企业发展,也要听取行业中占主体地位民企的意愿。过往,我市曾以政府主导的方式推动民企和国企通过股份制方式发展生鲜超市,因为种种原因走过一些弯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对于适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为此,当前我市国资部门支持国有企业根据自身主业发展需要,开展各类投资行为。此外,近年来适应消费需求的新发展,我市积极鼓励超市生鲜化、生鲜专营化以及“新零售”的发展。目前除华润万家、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均有经营生鲜以外,我市华润、胜佳、兴安等传统社区超市不断拓展生鲜业务,旗下生鲜门店超过300家,占门店总数9成以上,钱大妈、乐家等生鲜专卖店发展超过600家,我市还引入了“超级物种”、“盒马鲜生”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综上,通过超市生鲜化、生鲜专营化,以及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等一系列的发展,不断促进我市生鲜商品供应的跨界竞争,不断改变肉菜市场原有“划地而治”的市场供应格局,倒逼传统肉菜市场行业加快转型。同时,市商务部门积极引导如保利商业等有实力、敢创新的社区商业中心企业,加入我市肉菜市场行业协会,输出新理念、新模式,促进行业转型。我市传统肉菜市场行业中也出现了如广佳新街市等超市化布局、品牌化经营、全空调覆盖的新型肉菜市场。此外,近期市区商务部门还积极协调岭南集团因应行业转型趋势,开拓生鲜街市项目寻求新发展。

二、关于推进肉菜市场改造和培育肉菜示范超市

2015年以来,我市天河、越秀、花都、黄埔等区纷纷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以区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区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合力推进肉菜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市商务部门制定了肉菜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指引,编印了肉菜市场升级改造宣传图册,修订了市商务发展资金办法,安排专项资金将市场改造作为重点支持内容,形成了市区政策支持的叠加效应。在市区的共同推动下,据不完全统计,2015-2017年我市升级改造了176家市场,场容场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工作得到市民的肯定。今年,市政府进一步将“加强肉菜市场环境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以及“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提高肉菜市场品质保障水平”列为民生实事,分别由市商务部门和市食药监部门牵头推进。在肉菜市场改造方面,市商务委对各区下达了任务指标,今年全市要完成45家市场的改造任务;召开了市区有关部门参加的动员会进行部署;建立督办工作机制,定期反馈工作进度。截止到6月底,列入任务的45家市场,已完成改造11家,已开工17家,其余17家已有明确的开工计划。在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方面,市食药监部门开展招投标,确定“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召开会议宣传和动员企业积极申报;指导各参与超市对照创建标准,推行“产销对接”、“基地直供”、“品牌专柜”等模式,每月开展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检,不断提升我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关于建立新型的肉菜供应模式

一是推进我市优质农产品直销试点。农业部门牵头会同有关单位,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模式,组织一批本地优质水产品、蔬菜等农业龙头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在社区、肉菜市场、超市等区域,通过直销专区、专柜、专店等形式发展直供直销,对获得直销试点资格的企业在经营场所统一设置“广州市农产品直销点”标识,在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新模式关系的同时,不断培育发展品牌基地和商户。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促进肉菜市场商户的提升,逐步提升肉菜市场的经营品位和档次。二是推进农产品电商和物流配送发展。今年3月,市商务部门推动成立了市农村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培育了云图、茶里、风行等农村电商企业,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推动20余家农产品生产单位、百余种优质农产品与销售企业对接。起草了广州市促进冷链物流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积极推动生鲜农产品进社区,生鲜电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解决生鲜电商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关于强化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

近年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过完善制度规范、强化质量检测、落实溯源管理等手段,着力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一是抓制度建设,着力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健全农贸肉菜市场管理制度。指导食用农产品市场建立健全日常检查、检验检测、信息公布、不合格产品退市等制度,督促市场开办方按要求建立入场销售“一户一档”的管理档案,并与入场销售者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确保经营者守法自律经营。规范进货台账建立。督促市场开办者严格落实市场准入,严查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购货凭证、合格证确保场内销售企业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证制作。研究制定本市食用农产品市规范,统一批发市场销售凭证,促进农贸市场及餐饮单位流向清晰可查。二是抓质量检测,着力把好质量准入关。全面推进市场自检工作,通过“财力支持+技术辅导+行政监督”的运作方式,专门聘请第三方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规范市场快检工作人员每天开展自检,并通过市场内的电子显示屏现场公示结果,公众可便捷获取当天快检信息。加强监督抽检,安排市食品检验所对江南果菜、黄沙水产市场实行驻场式抽检,每周定期定批次,对市场内的重点主体、非常时段及高风险品种进行靶向性抽检,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控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三是抓溯源管理,着力提升市场监管效能。目前广州市场上流通的食用农产品70%以上由外地供应,是典型的“输入型”消费城市。外来食用农产品种类多,来源途径广,集散速度快,存在较大风险隐患。2017年,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源头,大力开展溯源系统建设,以“互联网+”思维、借助信息化手段,建成黄沙水产品溯源暨销售凭证系统,并推广运行,有效化解了数据采集难、凭证统一难、产品溯源难等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日常监管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五、关于净化环境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市城管委紧紧围绕建设“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城市环境目标,连续多年开展“干净整洁”专项清理行动。坚持“属地管理、重点整治、总体控制”的原则,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内街内巷规范”的思路,持续加大对流动摊贩(俗称“走鬼”)乱摆卖、占道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各级城管执法队伍建立了市容环境常态化巡查、整治、守点制度,严查严控“六乱”违规行为,突出肉菜市场周边、校园周边、地铁出入口、城乡结合部等区域,通过“网格巡查、清理整治、守点监控”等多种方式,适时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勤执法开展专项集中整治,保持高压整治态势不松懈,市容环境秩序持续向好。

非常感谢您的提案。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意见和建议,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落实市政府民生实事等工作中,不断创新模式,加大政策支持,持续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食品安全工作上水平。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

专此函复。

 

 

广州市商务委

2018720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