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商务局关于市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20192261号建议答复的函
尹珩等代表:
你们在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广州市商圈规划建设的建议》(第20192261号)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你们关于抓好商圈规划和定位、提高商圈公共服务水平、探索打造智慧商圈、扶持本土龙头企业参与商圈建设以及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等建议,对于优化广州市商圈规划,提升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形象和辐射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我市一直重视商圈规划建设,推进了以下相关工作:
一、关于抓好商圈规划和定位
(一)规划先行,形成多层次的商业规划体系。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广州市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1-2020)》(下称《规划》)、《广州市餐饮业网点空间专项规划(2016-2035)》等成果。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部署,衔接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多点、两轴一带”的空间结构,规划北京路、天河路、环市东、十三行-上下九、白云新城等16个都会级商业功能区和16个区域级商业功能区,提出了商业功能区、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布局与指引、分期实施措施以及保障机制。近期,我市计划启动新一轮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推进商圈规划建设,推动形成合理布局、健康发展的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和商业功能区等级体系。目前各区政府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正组织推进辖区内商业规划的实施。
(二)重点推进,深入整体商业策划定位。近年来,市商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建设局等部门,联合推动天河路、北京路和番禺大道的万博-长隆-汉溪等3个重点商业功能区提升发展工作。天河区组织编制了天河路商圈整体商业策划、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步行廊道系统规划、交通组织规划等,从商业业态、交通组织、空间景观、商圈软实力、社会组织等方面,分近、中、远三期实施天河路商圈的提升改造计划;越秀区编制发布了《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总体规划》、《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详细性控制规划》、北京路步行街提升改造工作方案,目前正在实施中;番禺区组织编制了番禺大道五星休憩带规划策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等,从控规调整出发,做好商贸用地供应、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招商。
(三)商贸规划纳入“多规合一”框架。2018年,广州市印发实施《广州市“多规合一”管理办法》,建立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整合各部门空间性规划,依托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协调各类空间性规划,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安排,已将商贸规划等纳入“多规合一”管理框架,今后城市规划将采纳商贸空间规划的成果、协调与其他规划关系,有利于商贸规划落地实施。
二、关于提高商圈公共服务水平
(一)加大公共服务投入。
广州市重视提高商圈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天河区开展天河路绿化、外立面整饰、路面铺装、城市家具、灯光等一系列品质化提升工程,投入超过千万元,已完成天河路沿线公共绿化改造,天环广场连接时尚天河的地下通道、石牌桥地铁站厅联接 BRT 站台地下通道等工程,逐步完善步行系统;许鸿飞等五位国内知名艺术家的5件主题雕塑,以及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题写、广东美术馆王绍强馆长牵头设计的天河路标志性景观物均已正式落地天河路商圈;天河路商圈城市灯光照明概念性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目前正积极开展灯光项目建设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越秀区投资约700万元,对环市东商圈白云宾馆、广州友谊商店的广场区域进行了景观提升、优化绿化、增设照明设施和交通标识等,提升了环市东商圈的形象;推进北京路商圈的游客中心、视频监控系统、无线应急广播系统、反恐防撞桩等配套设施建设,2017年投入资金约6000万元,从路面铺装、绿化景观、建筑立面、广告招牌、城市家具等方面着手,提升北京路商圈主要道路以及关键节点的景观效果,进一步美化北京路环境。
(二)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市城管执法局委托广州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广州市重点景观提升区域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广州市环市东商圈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广州市珠江沿线码头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及《广州市人行过街隧道专项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等4个设置规划,其中《广州市重点景观提升区域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已于2018年10月29 经市政府审批通过正式实施,其余3个设置规划按照市政府回复意见已完成修改并再次报审,进一步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规范户外广告设置秩序。
(三)完善停车配套。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根据2018年7月17日印发的《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指标规定》,实行分区域差别化管理,对不同类型商业类建筑物实行不同的配建指标要求,同时对具有两种以上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建筑物,在符合规定的配建停车泊位总数的前提下,可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置。天河路商圈、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琶洲地区等均建设了停车诱导系统。
(四)提高信息化水平。广州作为广东省城市公共区域无线接入服务项目(即i-Guangdong项目)的试点城市,通过市场化运作,为市民提供免费WI-FI服务,市工信局积极推动在广州各商圈的公共场所开展免费WI-FI建设,包括出台项目建设申报指南,协调业主单位、项目实施企业以及电信运营企业(电信、移动)的三方对接,鼓励各类建设主体通过租赁或购买等方式将自建WI-FI接入i-Guangdong平台,天河路、琶洲等区域以及中心城区大部分商业载体已实现WIFI全覆盖。
(五)全民参与城市公共设计。2018 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身边项目 全民设计”的公众参与活动中,邀请冼剑雄、许迪、庞伟等建筑和景观设计大师参与环市东商圈淘金社区垃圾收集点、光明路公厕、公厕场地景观等项目设计,助推环市东商圈环境品质提升。荔湾区推进星级公厕升级改造,引进智能设备,提升商圈的环境卫生。
三、关于探索打造智慧商圈
(一)全国第一条口碑街落户广州。2017年3月,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委会和支付宝口碑联合打造的全国第一条O2O商业街—“口碑街”正式落户北京路,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集合北京路、西湖路、惠福东路、禺山路及周边商场近千家商户体系,集线上安全支付、线下节庆运营活动、口碑榜、线下导购导游等功能于一体,打造北京路 VR 全景地图和北京路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按季度发布“消费数据报告”,提升商家和北京路的整体运营、服务能力,为市民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二)推进智慧旅游。根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做好城市智慧化建设对接工作的通知》精神,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数字化服务水平,鼓励旅游景区使用平台工具,及时将景区信息准确、完整展现在平台上,让游客更加科学、理智的选择旅游目的地和出行线路,既为游客提供智慧出游服务,又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停车难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三)开展智慧灯杆试点。我市推进以“一杆多用、共建共享”为理念、集成5G等新技术的智慧灯杆试点建设,路灯灯杆上集合原视频监控、基站、道路指示、触屏查询、连接WIFI等功能,并为未来5G网络布局提供最佳渠道,部分灯杆还配备了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根据街区、园区、小区等不同的应用场景,选取了花城广场、琶洲、广钢新城、天河南二路等8个试点区域,目前,天河南二路智慧灯杆试点已率先完成建设,其余各试点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试点中,智慧灯杆的设置既注重杆型外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又在功能上考虑了所在区域(商圈)的特色和需求,实现为区域(商圈)内市民提供便利的目标。2018年12月6日至10日,通过部门微信公众号上发起投票征求社会各界对智慧灯杆试点区域内杆型外观意见,共有6万余市民参与了投票,提高了智慧灯杆的知名度和公众参与度。
四、关于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参与商圈建设
(一)建立推广共治共管共享的商圈管理模式。一是引导商圈龙头企业组建商圈行业组织。以天河路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和联动机制,政府引导商圈龙头企业作为发起人,成立广东省首个地区自组织的商协会,搭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桥梁,统筹品牌引进、业态调整、促销活动、服务管理标准,推进行业自治自律;充分调动本地企业在设施改造、业态升级中的积极性。此后,越秀区的北京街道商会、白云区的白云商圈商会等行业组织先后成立。二是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协调、商会主导、企业参与的促进商圈发展常态化机制,支持商圈提升发展,同时“政府+商会+企业共治共管”商圈管理模式,被商务部等九部委列为向全国推广的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经验之一,并于2017年在全市召开试点经验推广会,引导各区学习、借鉴。
(二)支持提升改造项目和活动。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全市重点商业功能区的提升建设,对天河路、北京路、白云新城、环市东、琶洲等商业功能区内的商业载体、商旅文融合项目、商旅文活动,以及包括广百集团、友谊集团在内的本地龙头企业,多年给予扶持和提供服务。市区政府、商会、企业联手打造每年一届的广州国际购物节、广州国际美食节的城市品牌活动,与不同主宾国合作,集中推介商旅文资源、项目,不断叠加国际元素,促进商圈与国际接轨。支持白云汽车文化节、流花服装节、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等促进商业功能区发展的活动。
五、关于进一步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
(一)加强商旅文融合的顶层设计。在市委宣传部的牵头组织下,市商务局会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起草《广州市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已于2017年底经市政府同意并印发实施。紧扣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依托广州“千年商都”的商贸优势、岭南文化发源地和广府文化核心地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资源,以商贸文化旅游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合点,引导推动商、旅、文三大部门产业资源的跨界共享和渗透增值,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商品服务供给。
(二)推进商旅文融合重点功能区和亮点项目建设。我市通过部门协同,市区联动、以区为主,重点打造“广州塔•珠江黄金水段”商旅文示范区、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天河路商圈、汉溪-长隆-万博商旅圈、西关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黄埔海丝之路文化旅游商贸合作区等商旅文融合功能区;近年,修改完善市级财政事项细则,增加商旅文融合的内容,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商旅文融合项目,目前如正佳广场“二馆一街”(极地海洋世界、自然科学博物馆和广正街)、时尚天河广场“夜上海”“寻马街”、万胜广场(地铁博物馆)、永庆坊(一期)、广州K11购物艺术中心等商旅文融合项目陆续开业。正佳广场成为全国首个购物主题国家AAAA级景区,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成为全省首家全免费、全开放的国家AAAA级景区。
(三)支持文化业态旅游化发展。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整合我市文艺院团资源,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演出市场,创作各种文艺形式的舞台精品剧目,注重人文资源保育和活化,打造专题博物馆、艺术馆、名人故居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旅游产品线路,鼓励景区引入影院、剧场、书店等文化业态,打造文旅创客基地。支持旅游文化商品开发,实施旅游文化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六、关于环市东商圈提升建设情况。越秀区重视推进环市东商圈品质提升有关工作,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起草了环市东商圈相关改造提升方案和《越秀区环市东商圈片区策划方案》,计划将环市东商圈打造成为越秀区最具特色和文化特征的金融、商务、旅游、休闲娱乐和商业文化中心,形成“一环两核两新”的商旅文融合发展格局;将着力打造以友谊百货、中环广场为两核,辐射周边商业地块的“区域商贸核心区”;依托花园酒店、白云宾馆等老牌酒店打造“商务文化休闲区”;以优良的传统商贸业为基础,引进培育新零售企业,打造“新零售业态示范区”;以环市东金融产业为基础,打造“新金融试点商务区”。2018年5月,原市城市更新局将越秀区环市东商圈片区策划纳入广州市城市更新年度计划。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属地推进商圈的规划实施和提升建设。针对代表提出的进一步科学规划的建议,继续指导各区结合自身的特色、优势,优化商圈的布局和功能定位,开展专业商业策划,合理布局大型零售商业网点。越秀区将以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为契机,抓紧北京路商圈提升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海珠广场片区,疏解非中心城区功能,积极探索和推进环市东商圈商旅文融合发展,重点实施立体步行廊道提升,包括重新规划道路围栏,在世贸中心与正佳东方国际广场、广东国际大厦与中环广场等位置建设空中连廊,连通商业空间,形成立体步行系统。荔湾区将实施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修缮活化利用、沙面岛整治提升、珠江文化带西堤街区人居环境改善、上九路及第十甫路品质化提升等工程项目。天河区将继续推动天河路商圈转型升级,加强环境品质建设。
(二)交通组织优化。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结合市区发展战略及规划要求,充分考虑地区交通需求,合理规划路网结构,不断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市交通运输局将按照有关调整优化后的规划,组织做好纳入规划市政道路的建设实施,组织各区开展停车资源摸查,摸清资源底数,建设停车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商圈区域的停车资源,提高既有停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此外,将进一步加强与交警等部门协调,共同提升路网的运作效率,改善商圈周边交通出行环境。
(三)推进智慧商圈建设。组织天河、荔湾等区商务部门,北京路、上下九等重点商业街区调研学习全国首个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建的智慧商圈建设,推进试点步行街在智慧停车、移动支付、商圈导览等方面的改造提升。积极推进智慧灯杆试点建设,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
(四)推进商旅文融合。继续推进北京路、天河区、白云新城等商旅文融合重点功能区和项目建设,促进商圈转型提升。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结合《广州市户外广告专项规划》和各设置规划的出台,指导属地依法开展行政审批,为优化全市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服务企业发挥积极作用。
(五)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参与商圈建设。培育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继续利用好各项支持政策,支持广州友谊集团、广百集团、正佳集团等本地龙头参与重点商圈规划建设和提升发展,不断创新业态和模式,优化硬件、完善配套、提升服务。
非常感谢尹珩等代表对广州商圈规划建设工作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提升广州商圈建设水平上继续努力,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工作,共同促进我市商圈加强创新、加快产业融合、完善配套、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国际影响力,向国际一流商圈迈进。
广州市商务局
2019年5月17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