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商务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041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你们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关于将广州打造为国际一流会展城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一体化发展的建议》(第1041号)收悉。经会同市委编办、外办,市协作办、贸促会、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认真研究,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积极推进我市会展业稳定发展
(一)推进展览业平稳增长
展览业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是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的重要载体之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引领、集聚、辐射的作用。近年来,我市以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之都为目标,注重完善扶持政策和服务机制,努力推动展览业向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广州市展览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6-2018年,广州市重点场馆合计举办展览面积分别为896.5、989.6、1020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4.04%、10.38%、3.4%,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二位。
(二)推进会议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提出打造高端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重要举措,主动承接和吸引各类高端国际会议,不断巩固广州作为华南国际会议中心的地位。2017《财富》全球论坛、2018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全球市长论坛、2019世界港口大会相继在广州成功举办。2018年,全市合计接待各类会议8416场次,同比增长8.3%。2016-2018年,我市举办国际性会议分别为31次、47次和61次,每年以约30%的速度增长。
(三)培育引进品牌展会
积极培育引进品牌展会。推进德国柏林展览有限公司在穗举办中国广州电子消费品及家电品牌展(CECHINA)。支持举办博古斯世界烹饪大赛中国区和亚太区选拔赛、世界职业教育大会暨展览会、第80届全国药品交易会、“远华杯”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大赛等品牌会展活动。2018年,首次在广州举办的展览项目24个,展览面积369475平方米。其中,首届举办展览项目15个,新引进展览项目9个。
品牌展会成为广州会展业重要支撑。从展览面积看,2018年,广州市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特大型展览42场,比上年增加7场,增长20%,展览面积合计7340.4万平方米,占全年展览面积的72%。我市4个展览入围《进出口经理人》杂志2018年第7期推出的《2018年世界商展100大排行榜》。其中,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展览面积39.36万平方米,居100大榜单中国展览的首位。
(四)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激励作用。设立规模为3000万元的会展业专项资金,制订《广州市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会展事项实施细则》,每年对新办、新增面积展览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国际会议、全国性行业会议给予资金支持,对会展国际化项目给予补贴。
优化办展环境。优化广交会展馆及周边设施配套和道路管网建设。联合市工商、公安等部门,加大对广交会“黑中介”的查处力度。约谈相关会展企业,协调解决展会恶性竞争问题。
强化会展业整体宣传。制作会展宣传小册子、宣传短片,利用广州市会展公共服务平台,中国会展业年会、中国会展教育与科技发展论坛等活动平台,以及广州日报、公共交通等市内公益广告平台,播放广州会展宣传片和重要会展项目举办信息,加强会展业整体宣传推介。
二、清醒面对我市会展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市虽然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会展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居全国前列。但随着国内会展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广州会展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具体表现在:
(一)会展场馆建设相对落后,会展业发展空间不足
我市专业展览馆集中在琶洲地区,可供招展的室内展览总面积合计近50万平方米,低于上海(约97万平方米)。其中,广交会展馆面积33.8万平方米,低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40万平方米)和即将建成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50万平方米,一期40万);其他专业展馆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单个展会扩大规模的需求。同时,我市展馆在结构、功能等方面也落后于国内各城市近几年新建的展馆,会议、酒店、餐饮、物流、交通等配套建设还不够完善。
(二)对会展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内各主要城市对会展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北京、南京、杭州、厦门、成都等城市均制定了大力度的会展业扶持政策。以深圳为例,深圳现行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展览给予连续5年、每年不超过200万元的资助,对场馆也给予每天每平方米2元的资助;对国际会议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资助。而我市目前对新办展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场馆方没有资助,对国际会议的奖励金额不超过80万元,在政策扶持面和扶持力度上都跟深圳等城市有一定差距。此外,我市在行业规范、会展宣传、通关协调、口岸签证等方面的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三)展会质量有待提升,会议影响力仍然不足
我市多个品牌展会尽管在规模上居于全球或亚洲同行业展会首位或前列,但与国际顶尖展会相比,在行业影响力、品牌辐射力、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有明显差距。国际顶尖展会是全球范围内行业的标杆性品牌,在众多全球行业领先企业、业内专家、技术泰斗、商界领袖参与下,为行业发展发挥规划路径、指引方向的作用。相比之下,我市品牌展会的努力方向主要还是促成业务、产品成交,在引导和影响行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有限。我市近年来会议业发展迅速,但以行业峰会、商界会议为主,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会议仍然偏少。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发布的《2018年度国际协会会议市场年度报告》中,我市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为20场,远低于北京(93场)、上海(82场),排在杭州(28场)、西安(27场)之后。
(四)会展业管理体制及促进体系有待完善。我市目前缺乏统一的会展管理机构,各部门、各单位“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管理。会展宣传、政策扶持、通关协调、口岸签证等相关服务还有提升空间。
三、着力推进我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进我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之都,努力增强会展业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下一步,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工作机制,健全会展业促进体系。推动成立市会展业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会展业管理协调机制。出台《广州市党政机关境内举办展会活动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党政机关境内办展行为。调整完善会展业促进政策,引导会展业加快与与国家、省、市产业发展规划融合,与新兴技术融合,促进会展业题材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健全会展业统计制度,探索建立会展业标准体系和行业诚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支持行业协会、高校、企业探索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完善会展业人才支撑体系。支持会展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其在行业发展和行业自律中的作用,进一步优化展会市场秩序。
(二)统筹规划,优化全市会展业发展设施。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片区功能定位以及广州会展产业发展规划,委托专业机构,统筹开展会展场馆布点规划,研究推进会展场馆建设,优化完善会展业发展设施。编制《琶洲地区发展规划》,促进琶洲地区产业发展、综合交通和新型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地区环境提升,进一步提升会展业集聚功能。
(三)支持广交会优化提升,增强广交会龙头带动作用。扩大广交会品牌宣传,协同外贸中心策划组织有影响力的高端论坛会议和行业交流活动,支持广交会创新组展模式和服务模式,完善广交会展馆及周边配套建设,提升广交会资源聚集力和品牌影响力。
(四)加大引进培育国内外品牌展会力度,提高我市会展业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支持已引进的中国(广州)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中国广州电子消费品及家电品牌展、亚洲再制造展等中外合作项目做大做强,提升跨国展览公司在广州办展信心。与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等会展业发达国家知名展览公司建立密切联系,吸引更多国际知名品牌展会落户我市。鼓励、支持国家商协会、中央企业在广州举办国际性、全国性专业展览和行业会议,推动更多国内大型巡回展固定在广州举办。鼓励会展企业到境外举办展览活动或参加国际展览,通过嫁接、改造等形式与国外有关部门或知名企业合办展、联合办展。支持企业参与国际会展组织,开展国际认证和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有效合作的模式机制,整合湾区会展资源,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合作。
(五)提高会展服务水平,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扩大会展业整体宣传,优化展会通关通行服务,完善会展业政务服务,制订会展场馆服务标准,提升会展业公共服务,加强会展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会展业发展秩序。
非常感谢你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广州市商务局
2019年7月11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