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资讯 > 招商引资

广州增城: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

发布日期:2021-03-30 10:11:12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热”!是投资者对增城第一印象。

  打开地图,坐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广州增城已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投资热土。

  2021年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启航‘十四五’奋进新增城”增城分论坛。位于广州东部的增城以国家级增城开发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两区”带动,引领各领域高质量发展,赶早、抓早、及早抓投资、促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投资年会期间,增城区共签约引进新加坡丰树国际食品智能生产及供应链基地、融创南山未来城、正大现代农业+产融发展综合体、中国航天·数字工业零碳创新产业园等47个项目,涵盖先进制造、总部经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其中投资10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达1845亿元,预计年产值/营收超2400亿元。

  阔步迈向新征程,增城区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的“十四五”总体定位,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深化湾区中部智造新城、广州东部枢纽中心、岭南生态宜居美地“三个定位”,重点发展广州科教城、荔湖新城、广州东部交通枢纽、北部生态旅游示范区“四大片区”。

  以多点联动构建“融入湾区、联结广深”区域协同发展体系、城乡融合发展新体系等十个高质量发展体系,打造广州东部创新经济增长极和宜业宜居宜养宜游优质生活圈,到2035年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美丽城区。

  由点聚面

  大产业与高精尖

  明媚阳光下,位于广州增城的维信诺厂区一片热火朝天的奋斗景象,银灰色厂房沿道路绵延数百米,忙碌的车辆和工作人员进出有序。

  作为广州首条全柔AMOLED模组生产线,去年顶住疫情压力,实现“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当年点亮”。“十四五”开局之年,维信诺趁风扬帆,目前已进入荣耀、小米、中兴、努比亚、中国移动等多家厂商的供应链,“增城智造”助力广州决胜创新未来。

  超视堺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内从康宁玻璃工厂到彩膜厂房、阵列厂房、再到成盒及偏贴厂房实现无缝对接。“前端与后端产业链的融合,实现了从一颗玻璃砂到一块超高清面板的质变。”超视堺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项目相关负责人透露,单台价格高达2.2亿元的14台曝光机已经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预计今年10月份将全面达产。因对市场需求非常乐观,公司正积极评估达产后产能继续提升计划。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南香山下,增城聚焦发展“芯”“屏”产业的决心一览无余:成立于1851年的康宁公司,在增城成立康宁显示科技;项目总投资约610亿元的超视堺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项目,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

  “快和新是项目的特色,我们有信心带动粤港澳大湾区OLED显示产业链快速发展,以点突破实现聚优势。”维信诺项目投资方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红信心满满。

  “大产业”力量扎根,“高精尖”资源汇聚。近年来,增城引进了超视堺、维信诺、日立汽车马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南总部、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等一批龙头项目,加快构建起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集聚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企业和产业的生产效率。”广州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作为一家扎根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集高精度不锈钢异型材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广州众山精密科技凭借在不锈钢异型材设计、生产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快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跃进。

  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手机品牌终端产品不锈钢结构件的主力供应商,并不断参与大品牌客户新品开发,近年发展尤为迅速。

  紧紧牵住优质品牌项目这个“牛鼻子”,增城狠抓招商引资。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区引进各类产业项目490个,计划投资额约3222亿元,预计达产年产值/营收约565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138个,计划投资额1012亿元,预计达产年产值1352亿元;服务业项目314个,计划投资额2011亿元,预计达产年营收4279亿元。

  “高端要素不断汇聚,企业提质增效,产业势能不断积蓄,创新动能进一步加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增城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517家,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发明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授权分别同比增长86.7%、103.8%、98.9%、48.7%,增速均居广州市第一。

  大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延续至今年。2021年1—2月,增城全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05.5亿元,同比增长46.7%;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6%,增速在广州市各区中排第一。

  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除了疫情过后大部分行业恢复性增长之外,更得益于近年招商引资项目的开花结果,包括超视堺、康宁玻璃、维信诺、维布络、华电、东鹏、新莱福等新投产项目都作出重要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工业增加值增速首次并且大幅高于工业产值的增速,扭转了多年来我们工业增加值与工业产值增速倒挂的局面,标志着增城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增城区科工商信局有关负责人说。

  由陈变新

  小变迁与新活力

  “环境变好了、生活更舒适,我们有信心在这里构建‘广深研发、增城转化’科技产业合作新模式。”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研究院长何新波率领团队走访多地,最终把北科大新材料研究院分院落户在增城中城智慧园。

  中城智慧园的前身是新塘环保工业园。近年来,在整体治理的思路下,传统制造业逐步退出,变身为聚焦研发到产业化的中试验证环节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原有厂房被统一规划、分步升级改造,打造成智慧、生态、活力、创新的高品质创新空间……

  从传统工业产业到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从“气味常刺鼻,天空雾蒙蒙”到“披上生态绿,迎来增城蓝”……增城以环境整治为牵引,推动一批老工业、旧厂房转型变迁,交出一份真抓实干的绿色发展答卷。

  高达240米的双子楼——碧桂园华南设计总部预计今年10月竣工,未来可吸引1200家高新科技企业、2万余高新人才入驻;总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广州市政集团智能建造研发总部已拔地而起,将带来一批智能创新项目;合景泰富生命健康中心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粤港澳大健康中心、大湾区生命健康孵化中心;1978国际人才港湾已经动工,兼具人才、贸易、服务、咨询多种功能……总部大楼纷纷入驻,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要素的产业在荔湖新城加快集聚,构筑起现代化生态城区雏形。

  产业需要科研支撑,湖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落户增城恰逢其时。研究院将建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服务平台、创新创业集群和人才高地。增城区科工商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增城区扎实的产业基础与湖南大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优势特色学科高度契合,具有产学研深度合作的良好条件。

  土地效能提升,产业承载力增强,生态功能更加显著,散落在增城全域的一个个产业载体,如一粒粒明珠,点亮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目前,增城区已累计引进创新创业企业289家,集聚了137名高层次人才和517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8家广州市级研发机构。

  “我们有信心在增城取得更大的发展,助更多企业走得更快更远。”宝盛国际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陈琛表示,累计引进企业超过70家,不仅吸引了欧化药业、星创视界、米泽生物等一批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创新创业企业进驻,还吸引了北控水务华南总部、中交一公局华南总部等央、国企及上市公司总部落地。

  陈琛兴奋地说,在2017—2020年建设期间,园区总营收超过8亿元,贡献税收超过7500万元,培育纳统企业三家,通过高企认定一家,拟科创板上市企业两家。项目一期工程顺利竣工,并拟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有望成为增城首家产值税收双亿元科技园区。

  由硬到软

  硬联通与软环境

  自2010年来到增城开发区,广州江铜铜材有限公司就一直扎根于此。

  “大型铜材有别于一般物流,需要调动资源和运力,从增城出发2小时内可达深圳、珠海、佛山等珠三角主要城市,保证了24小时内发货、售后服务2小时响应等,形成了紧密的供应链产业链优势。”总经理钟潮洪认为,这里是集团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环节,一大优势是贴近客户、贴近市场、贴近经济发达区,任何时候都和客户保持紧密的联系。

  增佛高速公路增城至天河段(增天高速)去年底奠基。项目建成后从增城城区出发将无须绕行其他高快速路就能直接到达天河,路程缩短近30公里,用时也在30分钟左右。

  不仅如此,地铁13、21号线拉近与广州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穗莞深城际、新白广、广汕铁路等重大轨道交通已经成型或加快规划建设,构成了未来30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城区、1小时左右可达珠三角大部分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

  依托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从增城出发,可以迅速通达广州科学城、广州中新知识城、松山湖科技园和深圳南山科技园等重大创新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陆地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企业和人才纷纷“用脚投票”,必然对营商环境和办事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碧道为画笔,以城市做画布,增城塑造出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的独特品格。增江边上,全区39个部门1682个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几乎100%进驻,建成广州市建筑面积最大、进驻服务事项最多的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打造全国首条“政务服务主题步行街”。

  “进一个门可办理所有业务,群众更便利,办事更舒心。”增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219个服务窗口全部设在一楼,群众进门就能办事。

  “现在开办企业便捷多了,而且全流程网上办理,不需要任何纸质材料。”企业代表刘澌琳从在网上提交材料,到领取执照、公章、发票等资料,仅仅用了不到2个小时,这一效率让她感叹。

  “十三五”时期,增城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系列工作硬举措和政策“干货”,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

  减流程、减成本、优服务,进一步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高效流转。近五年来,增城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0.45万户,尤其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下,2020年,新增市场主体4.08万户,同比增长36%,新增企业2.5万户,同比增长116%,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其中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1289户,同比增长14.07%。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面向“十四五”,增城区将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落实营商环境改革4.0改革举措,以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为主攻方向,减流程、减成本、减时间、优服务,在广州市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回顾

  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史

  雅瑶河岸、南香山下,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排列整齐,一处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个先进制造业基地已然崭露头角。

  这里是国家级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增城开发区”),自1988年创建以来,历经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从市级的增城市新塘工业加工区,到省级工业园区的广东增城工业园区,再到国家级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如今,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增城开发区是广州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之一,广州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先进制造业基地。2020年,落户增城开发区项目64个,预计完成工业产值1714亿元。

  乘风破浪,奋楫者进。2019年增城开发区跻身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百强,综合排名第96位。

  在新发展格局下,增城开发区正聚焦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增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打造广州东部新动力源和增长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的新高地。

  实现三次“腾飞”

  增城,地处广州东部,位于广深黄金走廊的核心地带,是广州通往深圳、香港的必经之路。

  改革开放后,在“三来一补”的浪潮之下,增城在新塘镇规划建设工业加工区,大力引进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外商企业,这便是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

  自彼时起,增城工业便迎来了第一次跨步发展。短短十余年间,新塘工业加工区先后汇聚了纺织制衣、五金塑料、化工机械、玩具、电子、食品、陶瓷、房地产、饮食娱乐等企业376家。

  “改革开放带来的服装纺织产业繁荣,让新塘牛仔成为了增城的名片。”一时间,“世界牛仔看中国,中国牛仔看新塘”成为行业美谈,至今仍让曾在新塘工业加工区工作19年的湛汝松历历在目。

  2002年,增城制定实施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科学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南部主体功能区将在新塘工业加工区的基础上,开发建设22平方公里的汽车产业基地,打造新型工业化区。至2006年,经国家有关部委审核、省政府批准,新塘工业加工区正式升级为广东增城工业园区。

  晋升省级工业园区后,增城工业园区迅速迎来了新一轮投资发展的热潮。广汽本田增城工厂、博创智能装备……五年时间里,园区共引进优质企业53个,逐步形成以汽车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009年,园区工业产值由2005年的2.8亿元跃升到290.25亿元,增长超100倍,成为增城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极。

  “博创伴随着增城开发区一路成长。”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杜呈表介绍,自2008年落地增城以来,公司见证了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小到大、由多到优的转变,也亲历了其从省级工业园区向国家级开发区的跨越。

  2010年3月21日,增城工业园区再度升级,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也是广州三家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至此,增城开发区完成了从市级工业加工区到省级工业园区再到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三次“腾飞”。

  继往开来,踔厉奋发。迈入国字号赛道的增城开发区展开了新的篇章:国家级侨商产业集聚区“侨梦苑”入驻、广州改革开放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超视堺第10.5代显示器生态产业园区项目签约落户、以广汽本田为龙头的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千亿级产业加快成型……近年,增城开发区加快保位进位,四年间在全国排名大幅度提升86位,综合效能和质量不断提高。

  集聚三大产业

  走进位于增城开发区的广汽本田增城工厂生产车间,一排排拥有“智慧大脑”的黄色机器人整齐划一挥舞着“长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工艺,将一个个零部件组装成一台台完整的汽车,每年数十万辆汽车在这里生产并销往世界各地。

  汽车产业是增城优势产业。自2005年5月广汽本田增城工厂动工建设以来,其释放的“磁场效应”吸引了广州电装、日立汽车马达系统、中汽研华南基地等汽车产业链项目落户增城开发区,打造以广汽本田整车项目为龙头,集聚150多家从事发动机系统、车身系统、底盘配套和电气配套等零部件生产企业,并带动形成汽车租赁、研发中心、物流配送、汽车展示平台、汽车销售等相关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的完整的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

  传统优势产业硕果累累,新培育的经济增长点蓄势待发。

  去年底,维信诺(广州)全柔AMOLED模组生产线在广州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点亮。一年时间里,完成了“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当年点亮”的目标。

  这是全省首条全柔AMOLED模组生产线,设计年产能约5000万片模组,达产后可充分应对未来柔性面板产能转化为高端智能终端产品的庞大需求,拉动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随着维信诺、超视堺、康宁等一批新型显示产业龙头项目纷纷落子布局,增城开发区构建了大小屏幕、超高清、柔性显示等新型显示产业链条,一个千亿规模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今年开春后,平安(增城)科技硅谷项目举行节后开工复产仪式,力争快速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该项目投资100亿元,立足“产城融合”理念,以金融为企业发展赋能,项目建成后可进驻2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全生态“金融科技产业园”,为增城金融科技产业领域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昔日文化名城,今朝产业地标。一个充满活力、奔腾向前的产业园区正在广州东部拔地而起。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金融科技三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声音

  企业家说

  增城营商环境

  在增城投资发展这十多年里,感受最深的就是“快”和“减”。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增城通过加快审批速度,减少审批流程,让利好尽快落实到企业身上,尽最大努力关心支持企业。尤其是宁西街成立以来,镇街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谋企业之所盼、解企业之所难,助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020年,疫情突发初期,增城区政府、镇街迅速指导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帮助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区和镇街领导亲自多次到访企业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及发展遇到困难,组织现场协调会,实地快速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助力企业发展,增城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减轻企业发展负担,尤其是“人才引进政策”,为我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挺

  增城的营商环境太棒了!纽恩泰历经多次迁址,最终在2018年定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建成后,增城开发区直属机关党委协助我们建起了党群服务站。在党建引领下,我们的组织凝聚力更强了,“战斗力”也上来了。

  作为一家专注于空气能热水器、采暖热泵、商用热泵等新能源产品技术研究、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对相关政策的把握至关重要。

  正是在增城区科工商信局协助下,纽恩泰先后获得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入围2019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名单、获得2019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荣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这些称号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也意味着更多资源的支持。

  ——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国

  博创创立于2002年12月,位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共有员工900人,产值10亿元。在国内60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或服务处,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代表处,海外出口占比40%。

  博创的发展,与增城良好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我始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到了增城就是到了自己的家”。有时候我们想不到的,增城区政府和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也在替我们着想。

  增城区政府的服务意识很强,积极协助博创符合资质的员工进行人才认定,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条件。建筑工程流程审批往往比较慢,但近年来,增城区政府推出“容缺审批”“并联审批”等方式,极大加速了审批速度。以往需要两个月的流程,现在三天就能搞定。政府的服务在加速,博创的发展速度也不断提升。

  ——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杜呈表

  宝盛国际ICC位于增城开发区核心区,规划总计容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

  在项目前期选址到落地建设落地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增城区锐意改革务实进取的“广度”、创新审批优化程序的“深度”、对标国际看齐国内的“高度”和提升服务质量效率的“速度”。

  这“四度理念”给予了项目团队和拟落户企业很大信心,也是支撑和驱动项目团队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的主要动力。增城区推出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和《不动产权证书》“三证合一”和承诺制等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是领先做法;侨梦苑一区多园政策落地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项目来穗发展。

  ——宝盛国际创新中心副总经理 陈琛

  2012年,公司决定投资扩产,当时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了增城开发区,实地考察后决定把扩产项目落户于此。在进一步与增城开发区接触后,被这里的区域优势、办事效率、政府态度所打动,最终决定公司整体搬迁。

  华研作为一家技术型企业,最为重视的就是人才资源。搬迁后,增城开发区了解到我们的需求,便立即着手解决员工家属的居住、读书等问题,让管理层人员基本没有流失,这也更坚定了企业扎根于此的决心。

  虽然刚开始条件相比于广州市区要艰苦,但随之而来的变化很快,如今这里的营商环境与广州市区已无差别甚至更好,是广州东部重要的制造基地,吸引了不少优质企业入驻,成为了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最有发展活力的区域。

  ——广州华研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敏怡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