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资讯 > 招商引资

广州立法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48项改革制度 构建全国领先的“广州方案”

发布日期:2020-08-14 16:15:38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释放生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地方立法,是广州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推动广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8月13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165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张建山对《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下称《草案》)的起草过程和亮点内容进行解读。

  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草案》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聚焦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了48项改革制度。张建山介绍,特别是“开放创新”一章,在立法体例上为广州独创,与其他省市法规相比更具有地方特色,在立法先行先试、数字经济发展、产业供应链保障、信用产品推广等方面,提出全国首创的“广州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草案》还提出要完善人才积分落户政策,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户籍准入年限在广州可获累计认可。《草案》如获通过,广州将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跨地区落户积分互认的城市。

  会上,张建山透露,《草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按照立法计划安排,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将于近期审议《草案》。

  南方日报记者 黄舒旻 宾红霞

  健全人才发展机制

  通过地方立法推动“跨区纳才”

  城市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为吸引更多人才来穗发展创业,加快形成与广州千年商都和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人才聚集效应和智力支撑,广州市司法局立法二处处长程应游介绍道,《草案》在完善外地人才积分入户政策、培育“羊城工匠”、放宽港澳专业人士从业限制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

  《草案》提出,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的人才入户积分,在广州可获累计认可。“面向特定地区放宽户籍限制,缩减专业人才入户时间,这在国内地方立法尚属首次,也是广州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

  程应游提到,《草案》如获通过,广州将是国内第一个实现跨地区落户积分互认的城市。

  针对广州产业发展现状,为进一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草案》还提出要构建技能人才“终身培训体系”,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授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完善技能人才的引进培训、聘用考核、职称认定、职业保障等制度,提升广州人才竞争力指数。

  结合广州与港澳地区往来密切的基础,《草案》规定,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引进平台,支持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先行先试。

  同时,鼓励试点放宽具备港澳职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等专业人才从业限制,参与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工作机制。

  《草案》还要求,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境外人士出入境、就业投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

  建立中小微企业分类扶持制度

  “营商环境改革,主要看重市场主体的感受。”张建山在发布会上表示。

  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饱受冲击。针对企业的经营资金短缺、产业供应链断裂等困难,《草案》首次在国内优化营商环境地方立法中提出突发事件扶持、产业供应链保障和融资服务创新等制度,通过立法构建应急法治保障体系,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在突发事件尚未对市场主体产生影响的“事前”,《草案》要求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突发事件动态分析评估和反馈机制,发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对易遭遇风险的企业人员、财产、设施、场所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并及时调整”。

  在突发事件已经对市场主体产生影响的“事中”,《草案》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对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给予延期还贷、展期续贷、降低利率和减免利息支持,并“鼓励市场主体开展互助,采取调整薪酬、弹性工时、轮岗轮休等方式,稳定劳动关系”。

  在突发事件结束以后的“事后”,《草案》提出政府要“根据遭受突发事件影响的市场主体损失情况,制定救助、补偿、补贴、减免、返还、安置等措施并组织实施”,而且还要“对突发事件中临时征收征用的应急物资,应当及时返还;无法返还的,应当依法补偿”。

  围绕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聚焦企业诉求,《草案》在加强帮企扶企,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方面,将建立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鼓励市场主体建立合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收费和政府履约。

  此外,还将建立中小微企业分类扶持制度,加大对创业创新类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创业引导、持股孵化等服务,加强对知识产权和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完善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草案》还提出要建立市区两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完善普惠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并开发和推广惠及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开通中小微企业服务绿色通道,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科技赋能治理

  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面对疫情防控、外贸环境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广州如何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张建山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危中寻机,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为落实“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的要求,此次制定的《草案》首次在地方立法中提出建设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建立产业供应链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并加强与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

  围绕该平台,建立健全应急供应链智慧分级响应和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应急用工、物流与供应链协同调度平台,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国内国际市场动态和本行政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为市场主体提供人力资源、设施设备、供给需求、知识产权保护和政策信息等服务。

  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服务体系方面,《草案》还提出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体制机制互通,破除生产要素的流通壁垒,推动资本、人才和知识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并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联盟,完善产业协同创新,推动资本、人才和知识等生产要素集聚,形成完备的创新产业生态链。

  随着广州数字经济产业的不断成长,数字技术也将应用于政务服务的效率提升中,深度参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草案》明确,广州将建设全市统一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推广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行政检查、司法保护等领域的运用,提高服务管理效能。该平台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明确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与纸质材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