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在华点“绿”成“金”
由数字“9”“8”构成的“金钥匙”标志,既表明了投洽会的开幕时间,也体现出它为海内外投资者开启财富之门的寓意。投洽会已成功举办了24届,通过转动这把合作共赢的“金钥匙”,外资企业与投洽会彼此成就的精彩故事接续“解锁”。
“我25年前第一次参加投洽会。这些年来,在投洽会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我分别以招商人和投资者身份,与投洽会双向奔赴、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德国欧绿保中国区副总经理韩慧青至今仍对首次参加投洽会的盛况记忆犹新,她对国际商报记者说,“当时,我作为中方招商引资团队的一员参会,此前国内还没有搭建过如此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平台,投洽会为这么多优质的国内外企业和政府部门架起合作对接的桥梁,可谓中国改革开放热潮的缩影。”
在三家德企担任过高管的20年职业生涯里,韩慧青对投洽会有着强烈的情感共鸣:“虽然中国现在涌现出了各式各样的展会,但投洽会依然是我每年最期待的盛会之一。”
欧绿保专注于固体废弃物处理,是资源再生及环境服务领域的全球十大企业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起,欧绿保就开始与中国合作,最初是通过贸易与中国进行再生资源的交易。借助投洽会平台,欧绿保将循环经济这一新业务带进中国市场,与更多的城市和合作伙伴结缘。
“在2010年前后,欧绿保注意到中国政府对绿色经济愈发重视,推动中国进入绿色转型阶段,公司开始密切关注在中国投资的机会。投洽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地方政府交流对接的重要平台,这对欧绿保在华发展非常重要。”韩慧青说。
在韩慧青看来,充分调动资源和发挥桥梁作用,助推投资供需对接,是投洽会的独特优势。环保产业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作为一家立足于本土化发展的外资企业,欧绿保亟须与政府部门建立联系和交流。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出差不便,必须在有限的机会里尽可能地接触到合适的合作方。“那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投洽会,因为我知道地方政府代表肯定会去,而且去的都是这个业务的对口负责人,我能够了解到相关的投资政策及机遇,投洽会为企业提供的供需专业性及对接精准性是无可替代的。”
以投洽会为契机,欧绿保加速融入中国市场,共享中国机遇。近年来,欧绿保先后在广东、江苏、河北、河南、湖南、江西、贵州、海南等地投资建厂,将先进的循环经济经验技术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提出适用于中国本土化的创新性技术和解决方案。
“在塑料废弃物收集、分类和再利用等方面,欧绿保拥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这有助于我们在中国开辟新的广阔市场。”韩慧青说。
今年,欧绿保龙一新材料(江西)有限公司的固相增粘生产线性能测试顺利完成验收,生产出第一批食品级PET聚酯切片,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纤维、纺织、服装、包装等工业以及其他食品接触材料领域。该项目是欧绿保在中国大陆的首个塑料回收项目,也是中德绿色低碳合作的示范项目。
透过投洽会,可以感受到中国市场对全球外商投资者的强烈吸引力。第二十四届投洽会首次设置“投资中国”对接专区,策划“精而专”的投资促进活动;关注新质生产力,聚焦人工智能、绿色经济、数字贸易等多个新兴产业细分领域;120个国家和地区、近8万名客商参展参会……包括欧绿保在内的众多外资企业纷纷表示,中国市场不容错过,将与中国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
“在华深耕多年,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政府对于绿色经济的巨大支持引导,对于外资企业本土化创新的极大激励,以及对于高水平开放的不断推进。这使得欧绿保能够持续稳步地在中国进行投资。”韩慧青认为,中德在绿色低碳这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众多优势互补之处。当前是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刻,将为外资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让韩慧青切身感受到了中国推动绿色低碳进程的力度和速度。“近年来中国的政策体系、环保标准快速提升,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一些环保标准甚至已经超越欧洲。”韩慧青告诉记者,一个重要的投资趋势是,起初欧绿保多聚焦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伴随着中国全面绿色转型覆盖各个区域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崛起,欧绿保对海南、湖南、江西等地的投资比重不断增加,未来会将西北、西南等地区纳入投资布局。
韩慧青期待未来中国有更多的政策创新,在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企业健康成长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在绿色燃气技术、食品级再生塑料等领域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