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开放进入新阶段
伴随中国金融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参与到中国金融市场的活动中来,提供专业的金融或投融资服务。在银行、证券、保险等众多金融领域都可以看到外资金融机构的身影。“从被动适应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则,到开始积极主动参与国际金融体系建设和国际金融市场规则的确立和建设,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已经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日前在北京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都取得了全面进步。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重要国际金融机构的成员,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属性愈发凸显和重要,成为五种主要定价货币之一。
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企业也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的有机组成部分。赵锡军认为,进入开放新时代,中国金融业要服务于经济的变化和经济的开放,服务于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产业链、服务链和供应链上游,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研发和创新提供服务和支持。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银行监事长王希全提出,作为天然的大数据中心,银行应该提升数据应用水平,将数据由被动存储转向主动获取,从处理好自身数据到全面应用社会数据,从自身使用数据到提供给全社会使用数据。对此,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将重点聚焦构建可持续运作的创新体制机制,引入数字化发展新路径,并在海内外重点地区建立58家总行级产品创新基地。
需要注意到,金融业的不断开放也必然带来中国金融风险来源和风险影响因素的不断扩大,风险的复杂性将进一步提升,应在开放的同时,更加重视金融在风险配置能力方面的建设。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提醒,当前中国的金融体制依然不够完善,如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等仍需持续推进。未来,要关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应对金融风险,关注新的全球化开启带来的挑战。
(来源:2019年1月4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