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开放举措接连出台
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荷兰、科创板在中国上海顺利开板、沪伦通正式启动……中美贸易摩擦在5月份再度升温,引发各界对中国金融开放的疑虑。然而,尽管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增大,最近中国金融市场仍然动作频频,不断传出开放强音。
进入老牌投资重地
时隔一年,中国再次扩大RQFII试点地区。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R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荷兰,投资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荷兰成为第二十个RQFII试点地区。
“这是中国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的重要举措,传递了中国推动资本市场开放的强烈信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研究员游春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RQFII是资本账户尚未开放的背景下境外机构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现在这一渠道正在拓宽,而且额度还在不断增加,“尤其在当下全球资本市场比较动荡的大背景下,这一举措推出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表明了中国推动金融开放的决心不会动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不会动摇,加速对外开放的决心也不会动摇”。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强调,荷兰是最早的金融中心,也是老牌的投资重地,至今仍在欧洲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中国宣布给荷兰500亿元RQFII额度,可以将一些欧洲资金引入A股,为A股带来一些长期资金,是中国推进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举措。
受益的将不仅是A股,游春分析称,通过RQFII渠道进入中国的资金可以投资的领域非常广,比如资金投资企业债券可以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对外贸企业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等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金融开放全面加速
“近期证监会将陆续推出一揽子对外开放的务实举措。”6月13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透露,这些举措包括推动修订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制度规则,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等九项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也强调,中国将继续加快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双向开放,具体而言将包含四大举措:一是支持科创板健康发展;二是推动QFII、RQFII改革,扩大投资范围,研究适度放宽甚至取消QFII额度管理,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在上海常态化;三是建设开放的、有竞争力的外汇市场,扩大市场主体,丰富交易产品,优化外汇风险对冲方式;四是协同本外币跨境资金管理政策,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体系,统一本外币跨境资金池管理政策。
6月13日,中国科创板在上海正式开板。从2018年11月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正式开板,其间只经历了200多天时间。
日前,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透露,银行业保险业在去年4月发布的15条对外开放措施基础上,近期拟推出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其中有6条关于银行,4条关于保险业,信托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各1条,继续聚焦包括股权、市场准入、业务经营、监管规则等方面的内外资一致性。
游春认为,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中国扩大金融开放的重要举措。这些举措将在传递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强信号的同时加速中国金融业自身做强,更好发挥金融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来源:2019年6月25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