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与中国市场携手共进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回首过往,中国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百废待兴的中国尝试了改革开放这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外资企业激发着中国市场的内生活力。
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也出现了显著提高。商务部数据显示,在近些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低迷、国际引资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国2018年实际使用外资88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折1349.7亿美元,同比增长3%),创历史新高。
从第一家合资企业到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从神州大地上经济特区的破土动工到中国版图上自贸试验区形成“1+3+7+1+6”发展格局,外资企业见证了中国市场的茁壮成长,中国也与全球分享着自身的改革红利。
改革开放拉开中国引资大幕
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企业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这一问题直击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带着未知和不确定,合资企业成为当时外商直接投资的唯一途径。
1980年,香港女企业家伍淑清和她的父亲克服诸多困难,带着从法国、德国订购的面包烤炉、洗碗机等厨房设备,和中国民用航空北京管理局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外资001号”结束了中国民航没有配餐公司的历史,也由此拉开了中国引进外资的大幕。
随着种种顾虑的打消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投资方式从中外合资向外商独资、外商投资股份制等方式拓展。
正大康地集团,一家由泰国正大集团(卜蜂集团)和美国大陆谷物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性畜牧企业,成为了改革开放后在深圳注册成立的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从专门进口一台彩色电视留住外籍人才到如今为中国饲料工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正大见证着中国市场的成长,中国也给予了正大日益优化的发展环境。截至目前,正大集团已经在中国设立了400多家企业,总投资额超1200亿元。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激起千层浪,这一年我国出现了一批投资额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外商投资项目,外商直接投资成倍增长。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这一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8764个,协议外资金额达575.1亿美元。1993年,我国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和协议外资金额更是基本达到了改革开放前14年的总和。
随着我国取消对外商独资企业在各个方面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的外方股东通过增资、转股等方式取得企业控制权或将企业变成外商独资企业。时至今日,外商独资企业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
入世开启中国引资新机
2001年,历经15年的谈判,中国推开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新成员。之后,坚定履行入世承诺,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完善一系列政策法规,中国积极为外资企业培育更加宽松和便利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工作再上新台阶。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仅2002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合同外资金额就达到4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5%。
1984年开始诞生的开发区,由于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相关的优惠政策成为了外资企业争相前往投资的地方,不少大型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或独资项目都设在了开发区。
2006年2月成功投产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位于广东省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首期投资了43.5亿美元。如今,大亚湾石化区成为国内最大炼化一体化基地。去年4月,中海壳牌二期项目投产,乙烯总产能增加至220万吨/年,成为中国在运行的最大单体乙烯生产工厂。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一直履行着当初承诺的重大举措。2007年发生了中国稳步推进和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里程碑事件,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4家外资银行成为第一批在内地成立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4家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境内率先正式开展全面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快速向“法人主导”转变。目前,我国的外资法人银行数量已达41家。
2008年,中国吸收外资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1083.12亿美元,同比增长29.68%,在吸引外资的前进道路上,中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新时代书写中国引资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开启新的篇章,吸引外资也进入全面深化发展阶段。
从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到今年8月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六省区的6个新设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覆盖东西南北中部的“1+3+7+1+6”发展格局正式形成。
“多点开花”的自贸试验区点燃着外国投资者到中国投资的热情。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自贸试验区累计吸引外商投资企业近4万家。2019年前8个月,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866亿元,同比增长23.3%,占比达14.3%。
曾经,汽车产业是中国入世后最担心会受到冲击的产业之一;而如今,汽车产业成为了共享中国扩大开放红利的产业之一。
2018年4月,汽车行业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计划到2022年彻底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同年7月,特斯拉中国工厂在上海临港地区落户,这是中国在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后,第一家独资建立车厂的外企,也是目前上海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今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十八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多位外资汽车产业高管都纷纷表示,中国汽车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整车厂商和零部件厂商带着自己的汽车研发中心落户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对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所提出的时间表和措施也引起了诸多外资金融机构的重视。英国韦莱集团控股的韦莱保险经纪公司成为全国首家获准扩大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法国欧诺银行和光明食品集团拟共同成立的上海光明欧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若获批,将是欧美发达国家在中国设立的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是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后获批的第一家合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总部在上海独资设立的安联(中国)保险集团公司则是中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去年向证监会递交申请,今年7月陆续获得核准相关资格的日本野村控股株式会社和摩根大通也将于今年正式开业其设立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
从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提出“我们将在近期采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若干重大举措,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各种重要场合释放出的开放信号犹在耳畔,这是开放的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承诺,更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展现的大国担当。中国市场因外企的到来而丰富,外企因中国的开放更多彩。
(来源:2019年9月27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