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资讯 > 外商投资

政策“加减法”引导外商投资新方向

发布日期:2025-02-17 20:02:41 来源:国际商报 字号: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这一重要部署再次彰显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会议提出,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等系列举措,中国正持续用政策“加减法”创造出更优的环境,扩大对外资吸引力,让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市场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正是这样一个负面清单“减法”与鼓励目录“加法”的算式,使得中国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完成了“乘法”。

  抢抓投资新机遇

  2024年11月1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正式实施。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取消了“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和“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两个条目,全面取消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国范围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

  近年来,从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国在制造业、采矿业、农业、金融业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其中,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限制措施已于2021年率先实现“清零”。

  不仅如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商务部曾于2018、2020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等组织相关部门分别清理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准入限制性措施,全面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行政法规。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创新,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通过明确列出禁止或限制外资进入的领域,实现“非禁即入”的管理模式,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释放了更多投资空间,增强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

  随着负面清单的缩减,外资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飞速建设、投产的过程,正是外资企业紧抓中国开放发展机遇的体现。

  在金融领域,外资企业在华布局也更加迅速。外资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扩大在华展业范围,多家合资银行及保险公司中外资股东持续增持股份,外资券商、资产管理机构积极申请在华展业,机构数量再创新高。截至目前,已有近半数的全球前四十大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外资机构通过股权收购、战略投资等方式加大投资力度,持续加码中国保险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2.82万亿元,比2023年年末增长达17.5%。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资产规模、业务收入等均整体取得增长。

  拓展投资新空间

  从2019年版目录总条目1108条到2020年版增至1235条,再到2022年版进一步扩大至1474条……在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的同时,《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也实现了逐步增加,“双清单”的并行使用给外国投资者及时、精准地勾画出了中国市场广阔的机遇。

  2024年12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公开征求意见。记者也了解到,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将修订出台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商投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稳定外资规模;推动以试点方式继续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为外资拓展空间。

  目前,鼓励目录内的行业领域还可以享受3项优惠政策:一是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可免征关税;二是对于集约用地的鼓励类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并且可以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土地出让底价;三是在西部地区和海南省投资,还可进一步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法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业内专家还进一步预测,鼓励目录将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金融、电信、医疗、教育、文化创意等服务业领域,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节能环保、资源回收等绿色服务领域。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