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资讯 > 商务要闻

千年商都 乘势而上RCEP机遇下的广州开放之路

发布日期:2020-12-29 09:35:35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万舶争先、云帆幢幢,两百多年前黄埔古港的兴盛与喧闹犹在耳畔,兴起于唐代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如今再起波澜。

  广州,因海而生,向海而盛。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广州始终站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开放包容的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脉。

  不久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下称“RCEP”)正式签署。中国、东盟十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国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出击”,带来的是覆盖世界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全球最大自贸区。

  好风凭借力,处于RCEP各成员国几何中心的广州,敞开怀抱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当前,广州正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大力提升作为国际国内双循环重要战略交汇点的地位作用。身为全球贸易市场上的“千年玩家”,广州站在新起点,乘势而上。

  12月29日,以“RCEP:开放、机遇、前景”为主题的RCEP与广州发展圆桌会议正式举行。RCEP各成员国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广州如何抢抓“一带一路”建设与RCEP新机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这也是RCEP签署后,国内首个开展城市与RCEP发展机遇讨论的圆桌会议。

  这一次,广州再立潮头。

  缘起千年

  老城区里的“白塔故事”

  走进越秀区的光塔街,一座矗立在旧民居中的白塔尤为瞩目。

  这座有着典型阿拉伯风格的建筑,曾是万国商船前来广州需要寻找的标志性建筑。由于塔身光洁、十分醒目,来往商人见此光塔便知已到广州。

  光塔原名“蕃塔”,一字便可知其与广州对外交流关系密切。正如《南海百咏续编》所书的“夜则燃火,以导归帆”,光塔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活标本”,为广州来往客商指明航向。

  千年前的光塔路,凭借南濒珠江、东依城廓的地理优势,到处一派“蕃药珍宝,积载如山”的繁荣景象。街巷除了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还穿梭着不少世界各地的商人,他们大多都来自如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那时候的广州城还设有专门的番舶码头区——光塔码头,供外国人登船上岸开展贸易活动。外国商人从光塔码头登岸,由此在广州开始经商、定居。这些人被称为“蕃客”,他们聚居的街区则被称为“蕃坊”。

  不出旧时广州城,买遍全球“来佬货”。距离光塔不到百米距离的朝天街,则是唐朝“蕃坊”朝觐路,有大量阿拉伯人聚居。史载,汉唐时期,广州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而怀圣寺和光塔周边居住和贸易的波斯商人多达10多万人。

  这些“海上来客”带来了异域的风俗习惯,也成就了广州“千年商都”的美誉。

  “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明代汤显祖的《广城二首》可以一窥当时广州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盛况。到了清朝,作为清政府专设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十三行”更是开启了中国以贸易连接世界的历史,让全球兴起一股“中国风”。

  千年时间流转,如今散落在广州街头巷尾的历史载体,成为传承和再现广州商贸文化的“博物馆”,见证着广州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成为千年商都、岭南文化中心、对外开放门户的魅力所在。

  从滨江走向滨海,广州在中国对外交流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今天,广州已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支撑城市,城市功能全面覆盖“五通”发展需求,对外开放的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流量“入口”

  门户枢纽的“虹吸效应”

  城市最南端,南沙港区货轮往来如织,全球货物在此流转。

  12月26日,“东雅轮(FAR EAST GRACE)”顺利靠泊广州港南沙三期码头,中联航运越南快线SV2成功首航。南沙至越南海防直航航线再+1,增至9条。

  港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作为千年不衰的商业城市,广州永葆活力的秘诀离不开开埠两千多年从未关闭的通商口岸。

  在疫情影响下,今年广州港外贸航线依旧保持上升势头。广州港今年净增9条外贸航线,截至目前共有120条外贸航线。主要航线国家(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越南等,已成为大湾区通往非洲、地中海和亚洲地区的重要枢纽港。

  今年1—11月,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81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41.4万标箱,两项指标分别暂列全球第四、第五。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广州国际排名由2015年的第28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13位。

  货物“乘船出海”,广州以铁路为主的多式联运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10月,首批21个来自中亚班列的集装箱从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码头启程,发往印度尼西亚。广东中亚班列首次以“铁路—驳船运输—海运”的铁水联运方式走出国门,实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无缝联运。

  广州已开通中欧、中亚班列线路6条,中欧班列已实现至少“一周一列”的常态化运行,自2016年8月开运至2020年7月底共开行232列,发运20694个标箱,货物总申报价值102亿元。

  白云国际机场航班起落,拎着行李箱步履匆匆的人流背后涌动的是广州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信息等高端要素。

  广州不仅是中国南部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更处于RCEP各成员国的几何中心,东盟十国、日、韩、澳、新均处于以广州为圆心的4小时航行圈内。

  9月,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启动,广州国际机场枢纽功能得到拓展。当前,白云机场航线网络已覆盖全球220余个航点、辐射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50个城市,旅客吞吐量上升至全球第11位。

  信息时代,得流量者可得天下。如今的广州,正成为城市流量“入口”的中心位。

  一组数据值得关注:1月至10月,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约3389万人次,在单个机场中位居全国机场第一名,全球机场第二名。

  轨道交通“进度条”也在不断刷新。11月26日,广州地铁八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至滘心)开始运营,线路开通后,广州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到531.1公里,车站增加至282座;11月30日,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开通运营,开通首日客运量就突破1万人次,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一体化运营格局正逐步变成现实。

  作为一个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2200万,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及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广州正聚焦建设贯通国内外市场的综合门户枢纽,大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高端产品供给中心建设,在新的发展潮流中塑造新的城市竞争力。

  合作往来

  从以物易物到搭建平台

  “砰!”

  12月27日早上8时,随着发令枪响,两万名参加2020广州黄埔马拉松赛的跑者迎着朝阳,跑向中新广州知识城。

  在全马赛道的终点,新落成的知识城北大门融合了新加坡著名景点“超级树”和广州“小蛮腰”的形态,象征着广州与新加坡两座城的“牵手”。

  十年,阡陌变新城。如今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已彰显出新加坡“花园城市”似的精巧,更成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共同打造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和国际化知识创新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加坡交通部部长王乙康曾表示,中新广州知识城是新加坡企业进入中国的首选地,是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也是新加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重要支点。

  这也是广州培育引领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与世界经济规则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典范。

  时钟拨回到两百年前,以物易物的单一贸易方式仍是广州与全球市场联通的主要方式。

  历经艰险来到广州的外国商船,运走了一匹匹丝绸、一箱箱茶叶,也将中国的富庶和文明带进了各国人口家中。《黄埔港史》记载,广州作为清朝“一口通商”外贸口岸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达5107艘。

  面向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国际市场,广州对外经贸合作迈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内涵。

  ——国际交往资源加速向广州集聚。外事、外宣、外经贸“三外联动”机制建立,国际友好伙伴关系拓展成效凸显,2016年以来新增驻穗总领馆、国际友城13家和26个,总数分别达到66家和87个,友好港口增至52个。

  ——贸易新兴业态开辟多元市场。跨境电商进口连续六年排名全国城市第一,创新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与中欧班列融合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形成12条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人文交流活动促进民心相通。广州牵头成立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会员城市数量达26个,“广州文化周”足迹踏遍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即将进入的“十四五”规划中,广州有了新的目标和使命: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广州明确,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促进国际合作。

  双轮驱动

  书写新时代的跨国“生意经”

  “广州将最先享受RCEP红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曾这样对媒体表示。

  为什么是广州?一方面,RCEP的多数成员国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国家,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广州作为国际商贸中心城市,与其他RCEP成员国的合作已有坚实基础。

  据广州海关统计,2020年1—11月,经广州海关关区与其他RCEP成员国进出口537.4亿美元,同比增长9.4%,占同期经广州海关关区对外贸易总额的31.5%。此外,今年1—10月,广州对东盟进出口1263.9亿元,增长 26.4%,东盟已稳居广州外贸进出口第一大市场的位置。

  与此同时,广州正通过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让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在广州实现“无碍流转”。

  以南沙为例。11月初,国家商务部官方网站公布新设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名单,广州南沙名列其中。这意味着南沙将在创新监管制度、服务功能和交易模式等方面,在全国扮演“示范者”的角色。

  通过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线上服务平台、融资租赁信息服务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汽车展览中心和检测基地、冷链商品特色平台(食品集散中心)等一批适应进口贸易发展需求的创新平台,南沙如今已形成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国际贸易进口通道,更将影响力辐射至涵盖RCEP各成员国内的全球市场。

  RCEP的签署,打开了亚太区域合作的新篇章,为促进地区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在亚洲地区,未来或将形成RCEP和“一带一路”倡议双轮驱动的经济合作发展新格局。

  如何与世界分享市场机遇,书写新时代的跨国“生意经”?从畅通贸易、促进投资、相互开放市场,再到推动双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广州聚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RCEP所释放的政策红利,拓展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