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资讯 > 商务要闻

有为广州:向改革要动力 以开放创未来

发布日期:2018-12-17 02:12:39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每天一早,遍布广州的7895家茶楼开门迎客。除了饮茶,老广还喜“头啖汤”。这种追求里,潜藏着老广的“大抱负”。

1984年广州设立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世界各地的商品在广州港货如轮转,“千年商都”美誉延续至今。

2018年,广州要将地铁向佛山、中山、珠海等城市延伸,担负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主阵地职责。

得风气之先的广州人在“小日子”与“大抱负”间塑造着城市独特的气质。

40年来,广州发扬深入骨髓的开放基因,从轻纺重镇,到孕育六大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再到创新引领极,从争取广州开发区成立到布局三大国际枢纽,广州GDP翻了近500倍,一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与创新中崛起。

40年来,一个个“搏到尽”的广州人,用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用双手改变城市。从60多万人成为个体户,到如今16.9万家科技创新企业在这里上演励志故事,汇聚成广州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

40年,广州在不同的时代给出不同的机遇,让一代代人用敢闯敢试、拼搏实干的精神去解答、去探索。

拼搏实干

一系列改革率先破冰

今天的人们或许很难想象,在四季如春、喜爱海鲜美食的广州,竟有多年面临“吃鱼难”。市民想吃鱼,引发了一系列物价改革。1978年底,全国第一个可以自由贸易、自由议价的国营河鲜货栈在广州芳村开业;1979年3月,广州又进一步允许计划外的塘鱼和冰鲜上市。

“广州鱼”就此吹响了全国城市价格改革的号角,随后,非公经济发展也率先在广州得到鼓励。一些人敏锐地嗅到商品经济的机会,期待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番天地。

高德良便是其中之一。1980年4月19日,他辞去了国营企业公职,当起了“周生记太爷鸡”的老板。在广州,这样敢为人先、敢饮“头啖汤”的人很多。

借锅开小食店起家的容志仁、第一个领牌执业的陈兴昌、开办“何植记鞋厂”的何炳父子……从“街边仔”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万元户”,一系列改革动作也随之破冰:

第一个设立“外经一条街”,把10多项涉外经济事务集中在“一个屋檐下”办完;

第一个拟定全国开发区条例——《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为如今开发区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之首打下制度基础……

以“大路不通走小路,小路不通走山路,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不通也要杀出一条血路”的魄力,让广州脱颖而出,一组变化有力地诠释这座城市的发展:

老广的购物车里,满载着改革开放而改变的多彩生活。国货五羊牌自行车、万宝冰箱、洋货宝洁海飞丝洗发水是无数广州人的童年回忆;如今,广汽汽车成为众多家庭代步的选择,年轻人对刚上市的小鹏智能汽车跃跃欲试……几乎在每个时代,广州都有引领市场的“爆款产品”,区域产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迭代。

老广的生意经里,纵横着改革开放的广阔发展空间。首届广交会卖出了相思鸟10万只,金钱龟1万只;2017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93.2亿元,占广州出口总值的17.1%。从卖手工艺品到卖创新技术,广州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广州的天际线上,标注着改革开放创造的发展新高度。2010年,广州亚运会炫目的焰火与璀璨的灯光,勾勒出一条亮丽的新中轴线城市图景。如今532米的广州第一高楼东塔,与432米西塔组成了“双子星”,再加上珠江对岸的“小蛮腰”,三座摩天大楼展现城市向上的力量。

破茧蝶变

制度变革激活生产力

从第一批个体户高德良、容志仁、陈兴昌,到网易丁磊、欢聚时代李学凌、微信张小龙、长隆苏志刚……一个个、一群群创新英雄、创富人物在这座城市接力奋斗。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人均GDP从907元到突破15万元。《2017胡润财富报告》显示,广州有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数量63500户。这背后,改革是托举每个人不断向上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制度变革,都激活了这座城市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去年12月,粤芯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片区奠基。今年3月开始打桩、10月最后一泵混凝土被注入主厂房楼顶,明年3月生产部门即可入驻。“这就是‘世界速度’!”粤芯芯片副总裁李海明激动不已。

“快”的背后,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2015年7月,广州开发区成立广东省首个行政审批局,将38个行政审批事项集中一个局办理。今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获批全省唯一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如今正铆足劲向“国字头”试验区冲刺。

广州期待更快。开办企业线下窗口办理“只跑一次”、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广州改革60条”新举措让人期待。

深入开展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三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不断深入,10月22日,广州系统性提出8个方面43项改革措施,通过打造营商环境改革的“广州样本”,成为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一脉相承的改革精神,让广州在改革中破茧,在开放中蝶变。

继续奋斗

让珠江两岸资源流动起来

12月11日,广州和中山签署一系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包括居民最为关心的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的项目。这条地铁为什么要穿城而过,向着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辐射呢?

当下的广州,正迎来又一次铸就新格局,承担新使命的征程: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广州将举全市之力在更高水平上深化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生态文明、民生福祉等领域互利合作,发挥支撑引领带动作用,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

举全市之力的背后,是广州一路相随的改革开放精神。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广州地铁18号线连接中山……基础设施“硬联通”背后,是广州敢于跨越物理空间隔阂,不断尝试“软联通”,让珠江两岸,资金、技术、人才要素流动起来。

更具力度的破壁之举,则是广佛同城迈入第十个年头之际开启的升级版——创新同城。8月2日,广州和佛山两市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将携手打造153.5平方公里的跨城创新区。

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改革再出发中的又一次主动探路。着眼于“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承担国家中心城市使命,是决定广州未来发展高度的关键所在。

广州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征程里,在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步伐中,正冷静地迅速积蓄发展新动能,谋划更高的发展质量。

 

(来源:2018年12月17日 南方日报)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手机版